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三十八章 沉淀的大明

文华殿。

玉石廊坊,日光的照耀下,镀了一层莹莹的色采,开年后的春风,终于减去了一丝寒意,炕道里的煤块,让地面透出不断的热气。

“册封高丽北王嫡长子为高丽北王。”

“派遣使臣去昭告,并且分别南下,面见高丽国王与高丽南王,保证高丽北王地区的安稳过渡,顺利的交界。”

礼部大臣吕震讲述道。

关于高丽的事情,礼部经过沟通,做出了以上的决定,然后与内阁大臣们协商,内阁大臣又综合其他部门的意见,最终今日上呈。

这样的处理内外政事流程,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方式,除非朱高炽专门指定的问题。

朱高炽有些走神。

吕震今年好像四十来岁了吧,到底多少岁来着。

礼部尚书的职位上,呆了也差不多快十年。

“准奏。”

文华殿内安静了片刻,朱高炽简短的说道,只要国内不出问题,高丽方面的问题就不大,最不让人放心的是高丽南王。

这些政治强人,都是不稳定的因素。

包括琉球地区的尚忠。

可是简单的杀之了事也不行,规矩是大明制定的,总体上对大明有利,违背大明自己制定的规矩,最大的损失其实是大明。

而且杀了尚忠,说不定还有刘忠,王忠,所以解决问题才是正道。

幕府方面的使者请求朝贡大明。

朱高炽考虑后也同意了。

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随着大明的脚步,外部和边疆的事宜,已经占了朝堂的三四成,原来的事务上,增添了一倍有余。

结束了议会,朱高炽疲累的出来透口气。

李暹得到文书房的通知,被文书们带来御阶上,看到了孤身于平台的太子殿下,不远处有站岗的侍卫。

侍卫们腰间挎着短铳。

每把短铳都有号码,上值和下值都会交上去,包括铅弹,会经过严格的清点。

守卫皇城的侍卫,来源于京营。

京营来源于全**队的精英。

每年军队的比赛等,那些名列前茅的军士,还有以队为基础,轮调京营的军队,以及部分功勋之后,形成的三千营,专门负责皇城安危。

每名侍卫身后都有家族。

哪怕是普通军户出身,背后也有一大家子。

降袭承爵。

遗产税最高百分之五十。

政治和经济继承制度,已经在永乐朝成形,目前虽然遇到了些许风浪,可风浪并不大,因为祖孙三代之治,让大明政权体系太过稳定,没有人可以掀开。

负责京营兵权的,除了兵部外,还有部分勋臣,以及军中将领,形成三方互相挟制。

太子殿下的两位亲弟弟。

一位负责巡视地方军队,一位负责锦衣卫部分权利,监督文武,却又不获得军权和行政权,避免了隐患,李暹忍不住感叹。

眼前的太子殿下,不知不觉间解决了许多的事情。

这样的大明体制,只要不出意外,真不知道百年后,又会是何等的光景,李暹有些舍不得,倒不是怕死,而是想要见一见。

自从太子殿下入京后,开始全国推动工业化发展,以社会资源分配入手,加强对民间的管控,从而创造市场需求,带动经济发展,施行大基建大铁道等一揽子刺激计划。

洪武二十五年北平改革开始,到洪武三十六年,又七年过去。

太子殿下是洪武二十九年,还是洪武三十年入京来着,李暹已经有些想不起来了。

但是大明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

结果大于一切。

快速的经济发展,技术层面不断涌出的革新,日异月新的社会变化,李暹非常想要看一看,未来会是个什么样的光景。

可以说走遍了整个亚洲的李暹,在见识的层次上,已经超过了绝大部分的普通人。

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像大明这样的。

朱高炽看着远处的大厦。

根据京城的法令,皇城周边不能修建高楼大厦,所以新城区都在郊区,皇城周边保持了原貌。

后世双喜年的时候。

学校安排去沿海城市实习,括弧:进厂打螺丝。

不过朱高炽的姑父是厂长。

从十年前因为贫穷的让姑母绝望的喝农药被乡镇医院抢救回来,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姑父一家过上了以往想都不敢想的生活。

每个月只有一天的假期,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两口子一个月大几千的收入的美好生活。

哪怕是现在。

朱高炽还记得。

那天假期,姑父带他去餐馆改善在食堂快要吃吐了的伙食,然后姑父在一幢幢厂房中感慨的说道,“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还有飞机掉了下来。”

姑父说他看见过。

当时的朱高炽并没有感触。

一直到多年后,意外的看到了几张老照片,的确是一片荒地,与印象中的整齐道路,水泥建筑大楼截然不同的荒凉地区。

那时候的大姑父,印象中最深的一年,买了一小块肉用来全家过年,已然变成了小工头,会带着一家老小去唱歌,在酒店里过年。

这些变化在朱高炽的眼里,只不过十年而已。

在朱高炽的那十年之前。

听说人们更加的困苦,各家厂门口外排队求着进厂,哪怕不发工资,给口饭吃就行。

乃至于后来,朱高炽每当回想起年轻的时候,仿佛两个世界一般,实在是让人惊叹和诧异。

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地区同一平台竞争。

那么经济发达的地区会碾压经济落后的地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后世所谓的发达国家,严格意义上只有十八个,而广义上的四十三个,朱高炽并不认为算得上发达国家,只不过是老牌国家们的宣传而已。

如果只以人均来算,那么沙特也应该是发达国家,可沙特并不是发达国家。

人均是个很大的区域。

证明了什么?

还是那些老牌的国家。

这就是世界的真相。

看清了世界的真相,就明白后世的发展成果,是多么的不容易,以及多么的难得,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发展国家无法做到的。

真按照老牌国家们制定的规则去做,绝对没有后世取得的成就。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世界第一大粮食总产量国、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资国以及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

在后世经济取得巨大成功的过程中,为什么那些国家争先恐后的要与后世合作,真当他们是小白兔呢。

因为利益。

谁放弃合作,无法从中获得本身的经济发展需求,就会落后世界的发展脚步。

所以美国绝对不敢自己脱钩,因此他要靠着武力逼迫别的国家一起行动,否则美国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妥妥的霸凌行为。

世界本没有公正。

可被霸凌的是自己,还要向霸凌者反思,就是一部分人的想法。

大明没有这些难度。

大明发展工业化,其实属于简单模式,后世才是困难模式。

朱高炽想着两个问题。

一个是如何落实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保障精神文明的建设,根据收集到的消息,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过度“文明”,例如北平。

还有就是如何保障不变的发展。

历史上同时期的大明,一样是强大的,并且扩张的,宗藩体系在东南亚稳定扩张,可一个战神皇帝,就导致了全方位的破产。

所以大明最大的问题,永远是内部的问题。

“太子殿下,李暹到了。”

宦官的声音,打断了朱高炽的思路。

“你来了。”

回过神来,朱高炽露出笑容。

李暹连忙上前行礼。

其实太子殿下,算得上自己的恩主。

李暹如此认为。

他们这些出使的官员,地位和待遇的提升,离不开太子殿下的支持。

“参见太子殿下。”

“免礼。”

朱高炽抬了抬手。

“琉球的事情解决了?”

李暹听到太子殿下的询问,随事无巨细的简单概述了一遍,包括当地的学校,方方面面。

朱高炽听得很仔细。

特别是学校方面。

朱高炽从不在意吸收别的地区的人口,因为本身的优势在这里,能靠着强盛的文明,以及碾压的人口,做到同化吸收对方。

所以朱高炽承袭了朱元璋的做法。

各部只要承认大明的旗帜,遵守大明的规矩,大家一起和睦共处,因为比拼勤劳和奋斗,大明人是不怕的,并不担心在发展生产力上落后别人。

后世也是秉持了这个思路。

搁置争议,共同发展。

因为什么?

因为自信。

反观美国不行,他必须对外部剥削利益,让各国为他的超发买单,不接受就不行,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就是为了让各国为他一直买单。

“琉球三国,对大明一直恭顺,不过呢,历史上从来不会缺乏有野心的人,无论大明还是别的地区,当地的华族有野心,那尚忠也有野心。”

“可是这个野心,建立在武力上就不行。”

“既然选择武力,大明也会选择武力。”

朱高炽思考道。

后世几十年没有发动战争,希望通过勤劳生产来致富,是全国上下的心愿,所以经济上势如破竹,美国却不愿意了,仗着武力要掀桌子。

包括华族。

东南亚遍布华族,是在明朝得到大发展的。

华族在各地区成为了富裕群体,并掌控了一定的武力,乃至西方殖民者的脚步抵达东南亚,引导了数百年对当地华族的打压和屠戮。

这些都是中华文明无形的损失。

例如吕宋数次对当地华人的屠戮,乃至近代的屠戮,都是西方人安排和引导的。

就算是这样。

中华先民们的成果,也没有败亡殆尽。

留给后人们的遗产,经历了数百年的摧残,还有一部分的存在,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伟大和辉煌。

“不过呢,尚忠这样的人,大明也不能太过针对,否则会引起一些人的抗拒,导致更深层次的对抗,属于得不偿失的行为。”

朱高炽笑道。

保住了尚忠原本的势力,先把生死矛盾排除,避免了最激烈的斗争。

李暹满脸的认可。

尚忠之所以放弃抵抗,接受大明的安排,也有如此方面的部分原因,不然尚忠破罐子破摔,的确会让大明付出更多的精力。

“所以对高丽南王,朝廷也是这样的思路,斗而不破,最大的保持原貌。”

“太子圣明。”

李暹拍了个马屁。

不过李暹的眼中,大概有六分的真情实意。

朱高炽又问了一些各国的风俗人文。

李暹捡着比较特异的讲述了些,让朱高炽对国外的情形有了更多的了解。

“未来的三年内,大明不会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如果不是必要,小规模的战争也要停止。”朱高炽继续说道:“国虽大,好战必亡,先民说的道理并没有错。”

“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麻烦,可大明当下的麻烦,并不在外,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可是发展之下,又带来诸多的问题。”

朱高炽不光向李暹讲,也向内阁讲述过。

万世有利有弊。

未来需要追赶,太快的发展速度,隐藏了许多的积弊,可大明可以做到沉淀,因为大明当下并没有合格的竞争对手。

所以朱高炽计划未来的几年,让大明沉淀下来。

简而言之。

延长修长城的时间,减轻百姓们的负担。

不久后。

内阁召开了诸多会议。

从大明皇后去世后的这年开始,大明的脚步放缓了一些,各项资源投放到了国内,外部的供给减少了一半以上。

例如全国的学校。

游学成为常态,并且学生出游的里程也越来越远,不在只停留在周边地区,由朝廷礼部下拨资金。

北平。

工人子弟中学。

七妹脸上戴着面巾,低着头不敢让人认出,来到了学校的公房,见到了校长。

“让他回家吧。”

校长遗憾的说道。

英雄的儿子,太过调皮了。

七妹满脸的绝望。

十五岁的少年,低着头一言不发,不敢看母亲的眼神。

“学校考虑他的身份,决定给予免考优待,不用参加中考就能获得中学毕业资格。”校长体贴的说道。

有了中学的毕业资格,加上其身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并不难。

七妹麻木的点点头。

领着儿子回家后,七妹躺在床上,整整三日未下床。

少年跪在床前。

“娘,儿子错了。”

“唉。”

七妹叹了口气。

“还是要读书的,不为了你的父亲,为了你自己吧,现在正是读书的年龄,虽然娘可以为你找到别的出路,可以后说不定你会后悔的。”

七妹咬牙起床,打起精神。

没多久。

面对七妹的请求,校长一脸的为难。

常年逃学打架,这次更把别的学生胳膊打断了,学校也很为难。

七妹又带着孩子去别家磕头。

不光送去了大批的赔偿,还让儿子跪在街道上,引来了报纸的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