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三百七十七章 找到了对付北平的关键

北平城很小。

元朝的大都被彻底推倒了,新建立起来的燕王宫并不大,还不是后来的紫荆城。

原来的建筑物并没有动它,在原北平城外,有新的城市,这里没有修建围墙。

和大兴县,通县的新城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新的城市居住了至少十万人。

上万间的新房子修建了起来,多半是两层的楼房,楼房对着大街,楼房后有院子。

农村的富余人口被吸收到大兴县为主的工业区工作,高效密集的铁道,让工人们有了新的购房需求。

他们在这里成家,生孩子,工作。

五年的时间下来,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人需要购买自己的房子,他们也有这个实力。

工作的稳定和高待遇,让他们有底气买房子,哪怕目前暂时还不够,有的人会去找家人亲友借助。

工程部专门修建新城市。

道路,林园,草地,树木,房屋,学校,供销社,水塔,公厕,站台,医馆,药铺,商铺……

戴德彝和通判张吉甫两人逛着新城。

“这里的房子不愁卖,甚至因为房源缺少,有人想买还买不着。”张吉甫对北平很熟悉。

军工联合办接管了军事的一切,包括仓储。

张吉甫再也不用像前两年那样,对着朱高炽介绍仓库的情况,但是他也没有闲着。

他现在兼任军工联合办的管事,负责督查方面的事务。

新城的街道用大块的石砖铺设,又平又直,不比应天府的大道差,道路两旁种植了大树。

戴德彝已经震惊不起来了。

这些日子,他见了太多的不寻常的事物。

城市没有城墙,让他没有安全感,“为什么不建城墙?”

“城墙的经济作用不大,出于军事需要,而且城墙的修建成本很高,需要占用极大的资源,包括日后的维护。”

“小王爷认为不如把这份极大的资源投入到军队建设中,既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又节省了社会资源,用节省下来的社会资源,可以提高更多社会的发展。”

戴德彝不认同,“强大的时候自然不需要城墙,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而且没有城墙的保护,草原上的鞑靼入侵内地,老百姓靠什么躲避呢?”

“边疆修建发挥军事作用的城堡,北平已经不算北疆,所以不需要城墙。”

张吉甫解释说。

戴德彝还是无法认同,但也没有继续多言。

和人们预料的不一样,他并没有直接去卫所查案,而是选择留在了北平城。

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人们并不清楚。

每隔一段距离,正街显眼的地方有公厕。

和内地不同,北平街道上的女性不少,公厕也分男厕女厕,由专门收粪的工人负责清洁。

“收粪的行业虽然让人避之不及,但是这个行业利润大,只要忍得住恶臭,就能获得很好的报酬,在宋朝时,靠着这个行业养活了许多的大富。”

“北平之前原是按照规制用的徭役,让服徭役的老百姓,分配一部分来城市收集粪便,然后分到农户手中。”

“后来小王爷和藩台商议后,取消了这项徭役,分包给了愿意接手的商人。”

张吉甫是北平的老官员,对北平上上下下的变化知根知底,任何事物都能说上个一二。

普通的老百姓,哪怕是工人,也无法像张吉甫对信息接触的更加全面,这是他的官位导致的。

官员,注定了比老百姓接受到更多的信息。

“看来你们的藩台,很支持小王爷啊。”戴德彝敏锐的问道。

“谈不上支持,这里是北平,王府的话影响力更大,圣人多次下旨加权王府。”

张吉甫答非所问。

这种敏感的话题,他可不会落下话柄。

“这是中华重工打造的城市经济,听说是未来的必然之路。”张吉普很快转移了话题。

“每片新城为中华重工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是工程部根据总部的指令,没有因为市场的需求而提高房价。”

“买房子的人多过现有的房子,怎么解决的呢?”戴德彝好奇的问道。

他深知老百姓怕吃亏,更怕不均。

有些事情的逻辑,市井的道理是无法讲通的。

例如这房子分配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引起许多的不满。

“根据工厂的需求,会用抽签的方式和工人的资历来获得购房指标。”

“那些结婚的,有孩子的优先考虑。”

“然后有部分的指标会流向市场,提供给中华重工之外的人。”

“根据中华重工的规划,北平的各个新城区,要至少吸收五十万人才算完成初步的目标。”

“五十万人。”

戴德彝忍不住重复念了遍这个数字。

张吉甫笑道:“当这里有了五十万人,也说明了中华重工第一阶段工业化任务完美达成。”

“反正啊,现在中华重工的规划,不了解其中道道的人,是越来越无法理解的。”

“听说里头有很多的讲究,预示了很多的变化和成果,具体怎么回事我也不懂。”

戴德彝点了点头,心中暗想,难怪练子宁在应天府办工厂的速度远远不及北平。

看来燕王世子的才能,超过人们的想象,所展现出的东西,并不是表象这么简单的道理。

“你愿意去应天府吗?”

戴德彝突然问道。

张吉甫听到戴德彝的问题不知所措,很快心底生起了一股莫名的情绪,有被人认同的骄傲,也有些忧虑。

“你不愿意?”戴德彝见张吉甫久久没有回答,诱惑道:“工部的练子宁想要在应天府模仿北平,但是缺少有经验的官员。”。

“你我打交道虽然短短几日,不过你对北平的熟悉,我相信练子宁需要你,你去了工部也会有更好的前程。”

最终。

张吉甫摇了摇头,气馁的笑道:“我虽然知道北平许多的事物,但是其中的道理却不太明白,就算去了应天府,也不过是照猫画虎而已,反而最后让人笑话。”

戴德彝没有再劝。

在北平的这段时间,他有些明白为何燕王离开了北平,而北平仍然稳定。

原来北平还有一个人物。

燕世子。

此人和燕王一样的关键,有燕世子在,北平不会因为燕王的离开而陷入混乱。

“北平要打仗了。”张吉甫终于说了心里话,“戴兄是伟岸之人,理应明白现在的北平不能乱。”

戴德彝点了点头,他没有要从军队入手的想法。

他的前任在军队碰了大跟头。

任何事情顾虑最大的是第一次,既然有了第一次,那么第二次,第三次都无所谓了。

那些“兵变”的军士被燕王府保了下来,给了军队底气。

他如果继续去卫所,恐怕下场就是第二个叶希贤。

离开了新城,戴德彝去拜访了颜钝。

这位明明是布政司布政使,一省官员首脑的人,却低调的让人下意识的忽视。

颜钝得知戴德彝找上门,露出了苦笑。

他没有拒绝戴德彝。

两人在布政司衙门的公房见面。

一个坐在案台后,一个坐在前方的背椅上。

“看来颜藩台是个做实事的官员,并不会顾全大局。”戴德彝开门见山。

颜钝平静的问道:“大局是什么呢?”

戴德彝静静的看着颜钝,颜钝也安静的看着戴德彝。

他们都是国子监出身。

都是三十来岁的,朱元璋打造的中坚层官员。

是朱元璋打算的自己死后,他为大明留下的一批年富力强,具备深厚管理国家经验的官员。

这是他老年的布局,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死后就开始的。

这批官员还没有真正走上前台,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在洪武二十九年,多在三十岁到三十五岁之间。

未来强盛辉煌,民生富足的永乐盛世,不只是朱棣打造的,还有许多的官员在地方,无数勤劳的老百姓们共同构建的盛世。

在那时候。

就连出生的残疾人也会被地方上的官员专门检查。

如果是眼疾,则会安排只需要出力的工作,如果还能有劳动力,则会安排他们能做的工作。

务必让他们从小学习,掌握未来生存的本领。

如果实在是没有劳动力的残疾人,则会命他们的父亲养在家里,如果没有至亲则会命令他们的亲族。

如果亲族也没有,就会养在大明在各地城市修建的机构中,在机构里养猪养鸡鸭闭门不出了却残生。

这些残疾人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根据官府对他们从小的安排和学习本领,渡过官府为他们安排的一生。

这批官员有像张琏那样贪生怕死的,也有像张吉甫这样随波逐流的官员。

当然地方上也有更多像苏观这些投靠权势的官员。

但也有像颜钝这样的官员。

“什么是大局?”颜钝再一次质问戴德彝。

戴德彝说不出话来。

在没有看到北平之前,他可以说出许多的大道理来回答颜钝,但是现在的戴德彝说不出口。

“我的大局就是百姓,百姓生活安康,就是我的大局。”颜钝大声的说道。

“上任北平的三年,本部台只做了一件事。”

“带领百姓们开垦田亩。”

“开垦了一百万亩,再开垦了一百万亩,我没有别的本事,只会干这一件事。”

朱棣的心愿是国富民安,并在他当皇帝后下诏昭告天下,但也有很多读书人也是这样的心愿。

在五百年后。

同样有无数的读书人前仆后继为了民族而奋斗。

戴德彝嘴角翘起无声的笑了笑,没有继续多说什么,最后离开了布政司衙门。

他终于知道高勉,叶希贤真正失败的原因了。

他们以为他们只跟王府斗争,想当然的以为自己有文官的支持。

其实啊。

他们连敌人有哪些都没有摸清楚。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才是胜利之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