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下第一社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三人合商铺。

隔壁的商人安慰道。

严季嘴角苦笑,打起精神,他的侄儿一脸的慌张。

他们全副身家都在船上。

“不要继续接单了。”

“这几个月,你在码头找个活计。”

严季告诉侄儿。

“如果他们不幸遇难,到底是同行一场,把商铺卖了,银子我带回给他们的家人。”

“你就留在这里吧。”

“咬牙熬个几年,从无到有,你还年轻,以后机会还多。”

虽然人们都在劝,用各种好话安慰严季,可严季并不抱希望,已经认清楚现实。

船没了,货也没了。

伙伴也死了。

严季准备回北平重操旧业,北平挣钱快,至于冻疮,那就熬着吧。

侄儿两眼通红。

不久。

新开的三人合商铺,低价盘了出去,严季带着几十两的银子,路上吃着干粮,一路省吃俭用,每家伙伴送去了二十余两银子,自己没有留下丝毫。

然后回家和家人告别,四十岁的人了,再一次前往北平,背影显得孤寂。

严季的侄儿在码头送走了叔叔,找了一份活计。

沉痛的打击。

他的叔叔给了他很好的表率,让这位年轻人并没有自暴自弃,他的叔叔靠着勤劳发家致富。

人到中年受此打击破产,仍然不放弃。

这是他的叔叔给他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

如此讲仁义的叔侄,谁家商人会不喜爱,不尊重呢,后生仔或多或少的得到了照顾。

年轻人没有经验,可人们信任他,这就是最重要的资本,后生仔成为了码头最年轻的商铺管事。

北平。

严季看着记忆中的北平综合大场,仿佛回到了年轻的岁月。

那时候自己才三十多岁。

北平综合大场修建好的当年,还是燕世子的小王爷,亲自参加了当年的大典。

轰动而又宏伟。

如今北平综合大场还是热闹不已,严季重操旧业,脸上多了皱纹,但是也多了笑容。

“天理无形,而礼文有形。”

一名年轻的食客,听完了严季的故事,感叹道。

严季走南闯北多年,认为眼前的食客非同寻常,哪怕他是如此的年轻。

“礼文就是圣人据‘理’所作之‘礼’,守之就是遵循天理。”

“遵循天理,认知宇宙之道,人的精神就会无比强大,所以虽然遇到了磨难,可东家还是能从容应对。”

“客官说笑了,我不懂什么礼,也不懂宇宙之道,不过从心而已。”严季笑道。

“可敬可敬。”

年轻人认真的说道,“从心难,难如登天,东家虽然不懂,但却是这么做的,论从心做事,晚生不如东家。”

“你从河南来的?”严季好奇的问道。

年轻人点了点头。

刚才别人介绍了自己,他也认真说道:“晚生游学带北平,希望能看明白大道。”

“大道是什么?”

“大道是不断变化的,随着事物的发展,会有新的变化。”

年轻人笑道:“宇宙有一个统一的意识,叫做“大道“,它具有一致的规律,是宇宙的精神和物质的母体。”

“神乎其乎。”严季笑道,却没有小觑年轻人。

年轻人身上有股偏执劲头。

有这股劲头的人认真起来,往往超过普通人的成就,这是严季的识人经验。

虽然不懂年轻人说的什么,可他从年轻人身上感受到浓厚的偏执精神。

“宇宙的范畴涵盖了物质、生命、精神等,因此,人类应该从宇宙的普遍原理中学习,汲取营养,并以全面的视野和真理的态度洞察宇宙的秘密。”

“人类的认知水平有限,需要不断通过与宇宙的深层次的交流来提高,从而获得更多的智慧,探索越来越多的‘真理’。”

年轻人知道中年人大概无法理解自己的学问。

是的。

年轻人很自傲的认为,自己的就是学问,哪怕北平发展很快,可在思想上并没有太过独特的地方。

有种沙滩上的城堡,无根之萍。

所谓的精神文明建设,颇有种拔苗助长,强行灌输,却不得法门的局促。

看起来很新颖,只不过皆是术而已,没有自己的道,没有道的术,并不能长久支撑下去。

中年人学问不足,但是道德高尚,一个从心,超过了绝大数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年轻人乐于宣讲,哪怕对方并不能明白。

到了结账的时候,年轻人才露出了他的窘迫,荷包里很空,掏出了几文钱。

“大概是因为钱少,所以没有兑换粮票。”严季心中暗想,随后笑道:“小先生为我讲课,这顿饭钱就免了吧。”

年轻人摇了摇头,坚持结了账,然后挺身离开,回到了客栈,最便宜的大通铺。

整理了行囊,离开了大通铺,找了个桥洞,然后去了北平大图书馆。

图书馆一层。

只要是大明人都可以翻读。

年轻人已经把一楼值得看的书全部看了,磨着管理人员,求着对方通融,允许他上二楼,至于三楼,他不敢奢望。

“不行,规矩是规矩。”

管理人员强硬的拒绝。

二楼只有学者,读书人,学生等性质的才能上去,普通人根本用不着。

“你想看什么书?我跟你讲讲。”一名读书人笑道。

年轻人不在乎对方眼里的骄傲,听到对方的话后,竟然真的请教起学问起来。

年轻人看见对方穿着学士服,因此问起了道。

北平的社会之道。

“北平的报纸,常说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是巨大的变化,经济基础必然带来思想的变化。”

“可是我看了许多北平的图书,并没有关于社会之道的探究。”年轻人真诚的请教。

读书人愣了愣。

他们大学里也没有教啊,反而是各类的知识。

于是他开始自己解释,“人类是社会性生物。”

“在我们的进化过程中,从开始觅食和狩猎,我们就已经倾向于在日渐庞杂的社会群体中生活和工作。”

“这些群体范围包括简单的家庭单位,氏族和部落,村庄和城镇,以及城市和民族国家。”

“人类集体生活和工作的自然天性促进了文明社会的形成,因为先民高度的农业发展,于是有了道学的诞生。”

“受到人类知识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形塑,反过来,我们居于其中的社会的性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行为,实质上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道就是社会关于个体如何在群体中行动,以及群体是如何形塑这些个体行为。”

“农业社会稳定,人们追求自给自足,而北平的工业化发展,带来了物资的蓬勃发展,经济的大循环,于是有了工业之道。”

听着读书人的讲解,年轻人感受到对方有些勉强,说的很空洞,但是也启发了他。

“北平的教学,以事业为重,而我看来,学习的内容应该分为两类,一类是德行,一类是事业。”

“两者并冲突,对于理学,北平颇有些放弃,专攻于术,在下认为应该德业并举,不能有所偏废。”

“在德与业两者的顺序上,则有先后之分,即道德较之其他学习内容具有优先性。”

“北平常提精神文明建设,可精神文明建设从哪里来呢。”

“对于宋朝,北平报纸给予批判,说宋朝之文明强盛,前所有为有之,可忽略了精神文明建设,导致宋朝社会风气不懂责任,不愿意付出,歧视士兵。”

“可文明之强盛,难道不也是有理学的支撑吗。”

“扩充自己的善根,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是成己;把善心扩大到他人身上是成物。”

“不正是皇太孙殿下,当年在报纸上倡导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社会?”

读书人愣住了。

他收起了内心的傲慢,深深的拱手行礼。

“前辈的学识远超于我,我为我刚才的傲慢,向前辈道歉。”读书人诚恳的说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问不分先后,互相交流才能一起进步。”年轻人客气的说道。

读书人邀请年轻人参加他的读书会。

“读书会是我当年在北平工人子弟中学发起的,后来我进入了北平国子监,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结社读书,虽然只是玩物,可也能互相交流思想。”

年轻人大喜。

“咕噜噜。”

突然,年轻人肚子传出的声音,让年轻人脸色通红。

“哈哈哈。”

“还不知道朋友高姓大名?在下姜宾知,祖籍应天府,就读于北平国子监。”

“免贵姓曹,名端,祖籍河南渑池,前来北平游学。”

“走。”

“我请你吃饭,朋友之间不许客气。”姜宾知亲切的拉着曹端,曹端没有拒绝。

北平来了一位厉害的年轻人。

他的学问和求知精神,让北平国子监轰动,甚至有人夸赞,曹端是大贤。

大明第一读书人种子。

短短的几个月,曹端的名声传遍了大江南北,由北平国子监出面,亲自为他举荐,获得了人才津贴。

有了人才津贴和资格,曹端逛遍了北平大图书馆的二楼和三楼。

与当下大明最高学府之一的北平国子监师生进行交流,成为了北平国子监的盛况。

辟邪倡道,推尊太极,上溯宋儒,躬行实践,教化预养,海纳百川。

北平国子监的学生们自发成立的读书会,改名为了理学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