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五十二章 中华重工带来的民安

张全,徐宁,小九。

一个自己最身边的人,一个发现的有培养价值的人才,一个更是自己重视的具有专研精神的苗子。

任何人都不应该轻视,因为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

朱高炽夹了一筷子鱼肉,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又多夹了一筷。

四个人围成一桌,除了朱高炽,其他两人畏手畏脚,小九受到两人的影响,本来不紧张也跟着紧张了起来。

“工程队最近顺利吗。”朱高炽随意的问道。

徐宁虽然也在吃,但是吃的每一口都小心翼翼,果然,听到贵人的询问,他立马吐字清晰的开口回复。

“请了两位有经验的大工头带队,开的工价高,不少都是有经验的工人,所以活计上面倒没有什么问题。”

小九不关心这个话题,埋头安静的吃饭。张全听到提起工程队,竖起耳朵听的仔细。

他是大公子的人,大公子越厉害,他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倒是几处的矿场主,对于保修的事不太满意。”徐宁笑着抛出了问题。

做事就会有问题,没有问题反而有问题,但是问题也不能太重,否则就会引起不满。

蒸汽机和工程队是合作关系,但不干工程队的事,属于有点关系但不多,所以最为适合提出来。

从十二岁被老东家看中收留,除了在柜上打杂,老东家还会教他《成家宝业》这些商学上的书。

徐宁虽然还年轻,但是无论察言观色,还是接人待物,或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乃至在做事的主动性,都是老东家常常夸赞的。

老东家常说自己会有大出息,徐宁非常迷茫,不知道自己的出息在何方。把老东家的话埋藏在心里,努力做事,积累生意上的经验,徐宁是有抱负的。

至少要超过老东家,例如在繁华的地方,有一间自己的大铺子,然后一间宅院。

徐宁努力在贵人面前表现的轻松,以证明他的才能,既然自己有这个机运,他一定不会错过。

“保修二十年,难道还不足?总不能保修一辈子被吧。”朱高炽闻言纳闷道。

徐宁笑道:“外面的东家们只听到保修,对保修的意思不够了解。”

保修二十年,只是为了证明蒸汽机可以使用二十年。到底能不能用二十年,谁敢保证呢。

至少用料是足的,不过部件肯定是会坏的。

“保修,又不是包换,真要是包换部件,谁会做亏本的买卖。”朱高炽没觉得不好意思。

“的确如此。”徐宁没有反驳,满脸笑容:“生意只此一家,该硬气的时候还是得硬气,越是硬气别人反而抢着买。”

朱高炽赞许的点点头,徐宁此人主意坚定,是个可以独挡一面的人才。

“你也不要光顾着工程队的工程,要多和小九沟通,对铁道多了解些。”朱高炽认真交代徐宁未来事业的重心。

徐宁看向听到自己名字茫然抬起头的小九,对此人内心羡慕,嘴上敬佩的说道:“以后我就要多叨扰小九师傅了,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小九师傅直言相告。”

“没有没有。”小九连连摆手。

再坐的人都没有小九重要,哪怕是张全,朱高炽非常满意徐宁的态度。

工程队的摊子已然铺开,队伍也开始了磨合,终归是要做正事的。

自己建立工程队的目的,可不是为了与别的工头抢活。他这里活多了,别的工头活就少了。

自己要做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盯着存量与民争利,以自己的身份就有点太欺负人了。

谁抢活能抢的过燕王府,迟早会被人弹劾。

朱高炽离开了工厂,回去被燕王朱棣叫去不提,小九又去摆弄他的图纸,徐宁跟着去看了眼,提议何不去工程队问问工头们。

“想出来的问题,与现实中的问题可能不一样,工头们对这行熟,说不定可以提供更多的思路。”

小九觉得徐宁说得有道理,于是两人结伴离开了工厂,虽然才刚见面,在徐宁的引导下,两人之间的话题逐渐多了起来。

傍晚,在西边露出红色晚霞的时候,工厂专门计时的杂工,敲响了大门口的铜锣。

“哐哐哐。”

铜锣声传遍了不大工厂,连隔壁的工程队的公房都听得见。

不一会。

人影越来越多,纷纷去往一个方向,那就是在下工的时候,吃一顿饱饱的晚饭。

大兴东北台村是冶铁所治地,不过官窑早就处于歇业状态,工匠每年服役两个月,其余的月份是工匠们自己谋生。

官窑工钱不多,但是管吃管喝,没有活计的工匠也是个去处,不是每个工匠都能像万三一样有本事的。

国泰民安,许多工匠靠着手艺混的不错,更多的工匠被东家招聘打长工,但也有不少的工匠还是过的苦兮兮。

这些工匠流窜各地去打短工,或者去乡间为百姓们修修补补挣点饭钱。

如今有了贵人办立的工厂,不但招募了有本事的工匠,也吸收了这许多手艺不行的工匠。

哪怕是一级工匠,每月也是一两银子的工钱。

而且八级制度,更是这些工匠看重的,不但能挣钱,还能提高自己的本事。

中华重工才几个月,却已然不知不觉改变了东北台村人们的生活。

“哗啦啦。”

蜂窝煤的普及,让热水成为了简单的生活物资。

几名外地的工人,在工友的家门口,手脚麻利的用热水洗漱,本地工友满脸的热情。

不是他好客,是有钱可以拿。

因为工厂的宿舍还在修建,本地的人下工后可以回家住,外地人却需要安置。

于是执事们想出了办法,鼓励本地工人为外地工人提供房舍,每个月补贴三钱银子。

此人离厂子最近,他的婆娘等外地工人们去睡觉了,她才出门来透气,看到远处已经开始起房梁的几栋房屋,妇人忍不住叹气。

“当家的,估摸这钱还能拿两个月,实在是可惜,你们厂的房子要是修的再慢些多好。”

本地工人好笑的骂道。“你两眼钻到钱眼里头,也不看看隔壁是做什么的。”

月上梢头,东北台村静悄悄一片。

同样的天空下。

此处显得安宁,而别处却慌乱不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