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魏武侯 > 第319章 朝廷热议

北魏武侯 第319章 朝廷热议

作者:青山隐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45:48 来源:笔趣阁

“他怎么样了?”

徐应节并没有离开大牢,而是一直在前面的大堂喝茶。

牢头躬身低头,根本就不敢抬头看徐应节一眼。

“回太守老爷,我们给他处理了伤口,还帮着换了身干净的衣服。他虽然受伤颇重,不过都是皮外伤。调养一段日子也就没事了。”

徐应节轻嗯了一声。陪在一旁的主簿便道:“好了,你先下去吧。”

等牢头离开,主簿才有些迟疑地猜测道:“应节公是要放了此人?”

徐应节叹了口气。

“不放?不放又能怎么办呢。外头的流言传成什么样儿,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都被人说成是贪图钱财的小人了。可是我查过,他在库房中存的粮食一共也不过是两万来石,那才值几个钱。为了这点儿钱财,我担着如此骂名,实在是不值当。

况且他有一句话说得不错,他若是谍子,煽动灾民作乱才是最符合他身份的事情,可他偏偏施粥赈灾。”

说到最后,徐应节居然笑了起来。随后站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道:“人先关着吧,进了大牢哪有那么轻易就出去的道理。”

说完,徐应节便离开了大牢。

刚回到太守府,便有管事匆匆过来禀报道:“老爷,吴将军前来拜见,已经等候多时了。”

徐应节嗯了一声。

“我去换件衣服,你把他请到我的书房去。”

等吴远南走进书房,徐应节陪着笑道:“愚兄俗事缠身,有劳贤弟久候了。”

吴远南呵呵一笑。

“还是义清兄厉害。昨日我刚走,你就派人把泄密之人抓住了。佩服佩服!”

徐应节一窒,叹了口气道:“贤弟这是在笑话为兄吧。外边的流言传成那样,贤弟不可能没听到。可惜人是抓到了,可是却抓错了。”

“哦?那位吕员外不是泄密之人?”

徐应节点点头。

“现在基本确定他并非泄密之人,只不过那天我这府里只有他一个外人,当然要怀疑他了。”

吴远南哦了一声,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今天来是另有要事的。

“义清兄,给朝廷的上书不知你写得怎么样了?”

徐应节呵呵一笑,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玩味表情。

“贤弟来此原来是为了这个。呐,你看。”

说着,徐应节从袖中取出一本札子递了过去。

吴远南忙接过来一看。里面的内容跟两人前天商议的一模一样,有些不太方便细究的地方,也用春秋笔法给圆了过去。

“贤弟也按照这个内容上书一封用以自辩,船只损失的事情也就过去了。”

吴远南暗暗松了口气。

“义清兄真乃信人。这下我就放心了。”

“那我让贤弟更放心些。”

徐应节说完,当着吴远南的面将札子用火漆封了,派人送往临安。

“我听说,你的一位叔父打了场胜仗?”

西湖边上,胡世昌与吴立锦并排而行,身后还跟着容貌绝美,身姿窈窕的依依。

吴立锦一副与荣有焉的模样,却装出毫不在意的样子。

“嗨!消息都传得这么快吗?折子不是今天上午才送到么。”

徐应节和吴远南的奏折前后脚地送到临安,在朝中惹起了轩然大波。

除了徐吴两家的人之外,绝大多数官员都在弹劾这两人,认为徐应节毫无担当,不思如何安抚赈济百姓,竟然逼迫数万百姓遣返原籍?

而吴远南非但没有劝说徐应节放弃此等异想天开的想法,还助纣为虐,帮着徐应节将百姓转送对岸。结果却被大魏所趁,损失了三成的船只,致使大魏在建康方向占据了优势。

两人都该被罢官去职,另选贤能。

徐吴两家,自然是力挺自己的人。

数万灾民汇聚于建康城下,朝中却一直没有钱粮赈济。

徐应节并非没有赈济百姓,他已想办法施粥数日。奈何城中府库关系重大,没有朝中授意谁敢私自开仓。

若不将灾民驱离,灾民迟早变暴民,到那时便会为祸整个江东。而且实际上那些人已经成为了乱民。

吴远南临危不乱,既要面对魏军进攻,还要抵挡背后的乱民。非良将不足以应对,虽损失了些舰船,可是打仗哪有毫发无伤的呢。

徐应节、吴远南二人,能在如此情况下打退魏军进攻,平定乱民骚乱。为保江东安宁,两害相较取其轻。明知会被朝中非议,仍背负骂名如此行事,实乃是朝廷之福。

两拨人争论不休,一直吵到中午散朝都没个结果。胡家的人独立于外,却也头疼异常。

说到底还是没有钱粮的问题,江南几郡的税赋征收不利。

各府县也叫苦连天,这个说赋税繁重,那个又说县中遭灾,请朝中减免赋税。

这都快一个多月了,还是收不上来。

胡世昌嫌弃地撇了吴立锦一眼,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让胡世昌恨得牙根痒痒。

“据说良秋兄的族叔也被朝中一顿赞扬。”

“没错,我也听说有人称赞其能力出众。我叔父能打一场胜仗,背后也有其运筹辅助的功劳。”

“最后那几万人去哪了?不会全被你叔父给杀了吧。”

“放屁,我叔父又不是刽子手,哪会杀那么多人。”

吴立锦立刻就出言反驳,然后凑近了些道:“听我族中长辈说,那些乱民最后绕过军营冲到江边了。竞相抢夺魏军的船只,淹死了无数。不过更多的却被魏军运过了江。”

“哦?竟然如此?”

胡世昌听了大为诧异。

吴立锦不以为意地道:“大魏自诩正统,这也是为了收买人心才会如此。不过如此一来,大魏不得不养着这些人一直到明年的秋收。如此,便能损耗大魏的国力。”

胡世昌突然回头道:“依依,你怎么看?”

依依抬起妩媚的脸庞看了两人一眼。柔声道:“我的看法恰恰相反。大魏之所以突然进攻,也许就是为了这几万灾民。从这些灾民中,挑出几千精兵是易如反掌之事。剩下的人也能从事生产,大魏只会越来越强的。”

吴立锦收起来玩笑,一脸认真地道:“朝中倒是也有不少人与姑娘持同样的看法。可是我以为,只要过了这段时间,我们可以随时发兵过江,掳劫一批百姓以弥补我们的损失。而且,叶落归根。那些人的祖籍就在咱们这边,过上几年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地回来的。”

依依有些担心地道:“可是要想从姜甫秋的手里讨得好处,不是那么容易的。”

吴立锦哼了一声。

“这回不就是我们胜了么?姜甫秋也没多厉害。”

“那我们损失的船怎么说?”

吴立锦呃了一声,嘴硬道:“我不相信魏军一点儿损失也没有。至于失去的那些船再造就是了。”

依依叹了口气,一副被打败的模样。

“好了,不说这个了,我们就算说得再如何,朝中也不会采纳我们的意见的。”

胡世昌适时地出来做和事佬。

哪知吴立锦却嘿嘿一笑。

“胡兄,这可说不好。再过几日我便要去太常寺任职了,官拜太常寺少卿。我便也能上书倡言国事。说不定什么时候朝廷就会采纳我的谏言了。”

胡世昌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上下打量了吴立锦几眼。

“行啊!你们这一个个的。良秋兄已然成家,你现在又入朝为官。就剩我自己无所事事了。哎,对了,伯父怎么会同意让你去做官的。他不是一直反对么。”

“他反对有什么用,我祖父同意不就行了。再说了,我做官虽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可多少也是个差事,总比每天闲着强。”

说完,吴立锦殷切地看向依依。

“依依姑娘,现在我可是有官身的人了,可要比胡兄有前途得多。要不然你投入我的麾下,一定比现在要强得多。”

还没等依依说话,胡世昌就不乐意了。不屑地切了一声。

“我虽未入官场,官场之中却人人畏我如虎。我还有必要进官场吗?况且,你这当着我的面挖我的人,我看你是皮痒想挨揍了吧。”

说着,胡世昌一脚虚踹出去。

吴立锦往旁边一躲。

胡世昌佯怒道:“你还敢躲?”

说着拔腿就追。

依依含笑站在路边如一朵曼陀罗一般,眼中一缕摄人的寒芒一闪而逝。

“胡兄留情,良秋兄他们可就在前面呢。”

吴立锦一边向胡世昌求情,一边往前跑去,又大声道:“良秋兄救我。”

一阵笑声传来。

“胡兄可否看在我的面子上暂且绕过立锦兄。”

胡世昌却哈哈一笑。

“良秋兄,你在我这里可没什么面子,不过嫂夫人的面子我却是要照顾一些的。”

说话间几人已经相遇。

这是徐良秋自大婚以来第一次带着夫人出现在胡世昌等人面前。

徐、王两家的嫡系子弟,经过半年多时间,终于联姻成功。徐良秋娶了王维仁的妹妹王妙韵为妻。

那场规模空前的婚礼轰动了整个临安城。为此临安城连续三天取消了宵禁的命令。

别看胡世昌几人之间打打闹闹的,可是在王妙韵面前还是规规矩矩的。

“见过嫂夫人。”

胡世昌和吴立锦恭恭敬敬地朝着王妙韵行了一礼。

王妙韵身子侧了侧,算是受了半礼。又福了福回了一礼。

“见过两位公子。”

川的蜀音听起来还别具特色。

相互行过礼后,依依拉着王妙韵到一旁去说悄悄话。胡世昌、吴立锦、徐良秋三人则又重新凑到了一起。

“良秋兄,婚后与娘子可谓是琴瑟和鸣啊。去哪都得带着夫人。”

徐良秋嘿嘿笑着,脸上荡漾着一副幸福的模样,嘴里却小声道:“两位兄弟。你们是不知道我这些天过的是什么日子。

我的这位夫人在我父母面前是乖巧孝顺,懂事可人的温婉模样。

可要是没有外人,我夫人那张嘴只要一开就没个停,叭叭地说个没完。中间还夹杂着我听不懂的方言。从头到脚把你批得是体无完肤。

而且你还得乖乖地哄着,若是敢凶她,她都能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不该出现在这世上。”

胡世昌两人目瞪口呆。

“王家家风严谨,其子女不该是如此模样吧。”

“对啊!况且你是男人,还能让一个女人如此欺负?”

徐良秋泪流满面。

“两位兄弟你们肤浅了,你们是没见识过她的手段。”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