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家娘子萌萌哒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这不大合适吧?

“而且邮票这东西能推出许多的纪念版。”

“比如新春纪念版,比如册立太子妃,册立皇后,这些都可推出纪念版邮票,还有哪位新的大臣入了内阁,就让他写个墨宝,开发出一套对应的纪念邮票。”

“朝廷打了胜仗,有了大捷,同样可以推出纪念邮票.”

思路被渐渐打开,朱厚照想到往后御驾亲征,推出个扫平漠北纪念版邮票,便兴奋的恨不得手舞足蹈。

但他很聪明的知晓这话不能说出来,不然肯定得被父皇训斥。

于是转而道:“还有本宫登基,这个也可以推行纪念版邮票。”

空气沉寂了一瞬,弘治皇帝抬眸盯着他瞧,似乎想看看他这个脑子是个什么构造,他当太子那会儿,为什么从来不敢说登基之类的话。

夏源识趣的没吭声,不过等这狗太子登基当然得推行纪念版邮票,不仅他登基,往后每逢新皇登基都得开发出一套相应的纪念版邮票,而这新皇登基款必定会成为纪念邮票中的珍品。

总之,这里面都是钱,一定会引起追捧。

华夏人对这种带有纪念意义,纪念价值,收藏意义,收藏价值的东西,天生就带着一股狂热。

沉默持续了一会儿,夏源干巴巴的打破沉寂,“陛下,若是驿站改制,等这一系列的事情做的大起来了,到时候满驿站都是寄信的百姓,所以就得将规矩定好,免得制造混乱。

让各大驿站在侧边开辟个门,像当铺那样弄个柜台,再开几个窗口,让百姓在那里排队寄信,排队取信。”

“若按你这般说,占据的人力恐怕不少吧?”

“是要占据一些,大约十来个人左右吧,但可以增加驿站的人手。”

弘治皇帝当即皱起眉头,“如此岂不是又要平白增添驿站的耗费?”

“臣想的是,安排那些伤残将士去,这几年的边患频发,总有许多的伤残将士,他们无法再上阵杀敌,而如何安置这些人,一直是朝廷难以负担的一件事。”

犹豫几次,夏源终究还是没说出不愿负担的话,打仗的士卒年年缺饷,死于战争的将士,抚恤金都很难发放下去。

而对于那些侥幸未死,但又导致伤残,没法再打仗的,自然是因伤退役后,遣返回家乡。

至于回家乡之后会怎么样,反正朝廷是不怎么管他们的。

难不成还每年给拨一笔银两,专门去豢养这些将士,以及他们家中的家眷?

国库穷的叮当响,哪来的银子?

所以就自生自灭吧。

要不怎么说大明朝最惨的是军户,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朝不保夕的,说不定哪天就死在了战场上。

工资发放不齐,战死了这抚恤金要么被七扣八扣,要么就是干脆没有。

伤了残了,没有利用价值了,那就被逐出军队,自生自灭。

这大明朝是真的造孽,万恶的大明朝。

“臣和太子殿下的那个糖坊,便收留着许多的伤残将士,这些人有的缺手,有的腿瘸了,他们行动尽管不便,但做一些容易的工作还是能做得到的。

而收留的那些人相比数量庞大的伤残将士来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还有更多的伤兵仍是没人去管。

所以臣的意思是将他们放到驿站里去,每个驿站收拢几个人,即便无法骑马送信,也可做些整理信件,收拾屋舍,看管库房的事情。也好给他们谋个生计,让他们可养活自己,乃至养活自己的家人。”

听到这些,弘治皇帝点点头,“自国朝建立以来,大战小战不计可数,欠饷之事几成惯例。尤其是这些年来国库空虚,边患频生,更不知寒了多少将士的心。若能趁着驿站改制的时机,安置一些伤残将士,这也不失为仁政。”

“另外,臣的意思是为了方便百姓,普通邮票就在驿站里售卖,或者说在邮局里卖。”

朱厚照插嘴道:“邮局?哪来的邮局?”

“现在没有,但可以有,在驿站开着的侧门外面搭建个几个大点的屋子,不用太好,只要够大就行,这个房子就取名邮局。”

说着,夏源又从脑袋里那些四书五经中挑出了一段话抛出去,“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邮而传命,就以此来命名,叫邮局,叫邮票。”

“而这个邮局里,还得再招揽一些读书人,百姓们大多不识字,更不会写信,都是找读书人帮着写。

招揽的这些读书人有没有功名都无所谓,只要会写字就可,就坐在里头帮着百姓们写书信。

写封信愿意收多少铜板是他们自己的事,朝廷不做干涉,只让他们交个摊位费,比如一个月两百枚铜板的租金,这些利润都交给邮局,充当维持邮局运营的开支,还有那些卖邮票的收益,也都交给邮局。”

“若是运营得当,朝廷不用为此事耗费一粒银子,还能平白养活许多的伤残士兵。”

“而这邮局里,专门划出一间用来卖邮票,就光售卖普通邮票。至于那些纪念版邮票,还有住宿票,存货票则放在京师,以及那些地方州府的大城之中进行,这些卖的银子才是国库的收益。”

说到此,夏源停顿少倾,才看着弘治皇帝道:“这盖邮局的花费,得陛下出。”

弘治皇帝正在消化这方方面面的改制,听到要掏银子,登时抬眸,失声道:“让朕出?”

夏源点点脑袋,解释道:“因为还要办报,印出来的报纸在这一个个邮局里去卖最合适不过,而陛下想办这个报纸就得出银子盖邮局。”

“朕何时想过办这什么报纸?”

“花不了多少银子,就盖几间房子,土胚房都行,就算把全国的驿站都盖一遍,也就是个几千两而已,不多。”

“是不多,但朕何时想过要办报纸?”弘治皇帝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他有种莫名其妙就要掏银子的感觉,这驿站改制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绝对是惠及民生的仁政。

但是卖寻常邮票的收益给什么邮局,供养那些伤残士兵补贴家用。而卖纪念邮票的收益上交国库,他内帑里一两银子的进账都没有,还得往外掏银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