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我家娘子萌萌哒 > 第三百二十七章 若要医己,当先医心

骗老头什么的,夏源只能说骗了,但又没完全骗。

只要这些设想能实现,能推广全天下,尽全力将市场开发到最大,别说占一成的份额,就是占半成,那也是个难以想象的巨大收益。

不过设想只是设想,若让设想变成实际,一直努力下去,至少要花数代人之功。

但他提出的就只是设想,没提怎么实现的事,所以夏源没有半点心理负担,一脸坦然的和三个老头对视。

半晌,刘健几人收回目光,互相对视一番,又沉吟片刻,随后刘健慢慢说道:“若真能按夏詹事所言,此事倒也并无不可。

不过老夫等人虽是内阁阁臣,但朝政非我等能决之,还要看其余百官的意思。”

夏源先是一怔,然后整个人都不好了,付出这么多筹码,结果换来一句混迹官场的经典话术。

还踏马看百官的意思,翻译翻译,什么叫踏马的看踏马的百官的意思!

如果朝会上,弘治皇帝提出修路的事情。

再有这三位阁老站出来,旗帜鲜明的力挺支持,这事九成九能顺利推动下去。

但却来一句要看百官的意思,什么意思?

话不说透,想留个回旋的余地?

听这话的意思,他们三个老逼登明显不会站出来力挺支持,但也不去反对,总之就是不当众表态。

呸,就是不想担事。

夏源在心里狠狠的啐了一口,装作没听懂的样子,脸上挂着纯良的笑容,“行,既然诸位阁老已然同意此事,晚辈这便回去找陛下复命,下次朝会便劳烦三位阁老了。”

刘健表情未变,又道:“夏詹事,老夫等人虽是同意了此事,但即便我等同意了也不济事,还要看百官的意思。”

谢迁接言道:“官阶上我等虽高,但朝堂却是议论国事之地。大家伙儿各抒己见,总不能不让旁人说话,若果真如此,那朝堂成什么了?而这修筑道路一事,如若百官依旧反对,恐怕此事仍难以推动。”

百官反对,那你们三个是吃干饭的?

怼回去不会吗?

夏源真想怼这三个老头,却又抬头瞅瞅天色,瓮声瓮气的道:“既然几位阁老这般说了,那晚辈只得再走动走动,天色不早了,晚辈先去忙了,诸位阁老,晚辈告辞。”

说着,他施了一礼,刚想转身,却发现转不了身。

袖子被谢迁拽住,谢迁一脸的慈祥和蔼,像是亲爹在看亲儿子,“莫急,夏詹事这么着急作甚?当初你参考会试之时,乃是老夫添居主考,论起来,老夫还是你的座师。

老夫托大,便唤你一声贤侄,贤侄觉得可还中听?”

“中听的很。”

“既然贤侄觉得中听,那贤侄便和老夫说道说道,你打算去忙什么?又要去哪里走动?”

“噢,先去打听一下百官都住在何处,而后挨家挨户的拜访,帮三位阁老充当说客。”

李东阳的眼睛都睁大了,“你要帮老夫等人充当说客?”

“昂,诸位阁老既是已然同意,却又担心百官反对,下官只好代几位阁老去找百官说道说道。”

刘健心里一突,觉得自个儿的清誉要遭。

谢迁已是开口了,“贤侄,你莫要如此,国之大事怎可私下去谈,这岂不是有结党之嫌,这不是臣子之道。”

“那谢阁老觉得何为臣子之道?”

刘健在旁边一脸肃容的道:“身为臣子,自是全依陛下的意思。”

夏源在心中叹口气,指望这帮阁老顶个事是踏马的真难。

不过总算是给了句准话,虽说依旧不大顶事,但能有这样的结果也算是完成了任务。

大明朝悠悠走过这一百多年的岁月,皇帝早已不像建国初期那般集大权于一身,更多的是依靠法理,依靠所谓的正统性去统治天下。

帝王的权柄被分割成好几份,而这帮大臣无疑拿的是最大的一份。

以至于发展到现在的明中期,有些现象已是成了庙堂上的常态。

比如这帮位高权重的大臣,决不肯偏向于皇帝,哪怕皇帝是对的,仍然矜持的像个卖艺不卖身的小姐。

若是旗帜鲜明的力挺皇帝:会遭人唾骂,是个攀附皇权的幸进之臣;

会被人戳脊梁骨,是靠着阿谀皇帝才得以爬上高位;

会被底下的官员,被天下士林看不起;会影响所谓的清名。

因此这所谓的全依陛下的意思,就是先让皇帝亲自下场和那些百官争锋,他们不表态。

而没有他们带头,所谓的百官便要低皇权一头。

等皇权占据上风之时,他们再站出来,先将这修路之事的利弊全总结一遍,然后说此事乃是利大于弊云云,接着再去问百官的意思,最后大家一起口呼陛下圣明。

大概就是这么个流程。

这就是所谓清直大臣的德行,那位修仙的嘉靖皇帝,为何能让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

不就是由于严嵩贴心。不仅能帮着背锅,还能帮着搞钱,并且严嵩还不在乎脸面,不管嘉靖说什么,永远都是第一时间跪下来高呼陛下圣明。

内阁首辅这种高大上的职业,抗衡皇权的急先锋,被严嵩给硬生生的干成了舔狗,倒也是大明朝一绝。

夏源又抬头瞧瞧天色,道:“天色不早了,诸位阁老若是无事的话,晚辈便不打搅几位阁老了,先告辞了。”

说着,他冲着三人深施一礼,这次没人拽他的袖子。

直到他上了马车,三位阁老仍是在原地站着,李东阳捋须不言,谢迁面容深邃,半晌,刘健出声问道:“宾之,于乔,你二人觉得如何?”

谢迁幽幽说道:“前岁乡试秋闱之时,老夫那个不成器的犬子考了顺天府乡试第二名,被压一头,对此深以为憾。从那之后,他便日日将自己关在房中苦读不辍,老夫回去得与他说说,这书莫要读了,无用。”

李东阳笑道:“依老夫之见,于乔该让令郎去读医书,医书有用,若能手不释卷更佳。”

“宾之倒是言之有理。所谓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说着,刘健又望向那辆已是缓缓动起来的马车,半阖起眸子道:“依老夫观之,此人怕是想做上医。”

“那希贤兄当年入仕之时想做哪个医者?”

听到这个问话,刘健先是一怔,随即摇头叹道:“事过经年,此等事老夫已是记不清了。何况当年初入这岐黄之道,实是医术不济,即便是想,却也有心无力。如今已至暮年,更是耳聋目眩,就算有了医术也是无用了,怕是医己都难。”

“谢某开个医己的方子,若要医己,当先医心。”

李东阳摇头道:“可这医心才是最难的,几近无药可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