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人道永昌 > 第四百零九章 仁武

人道永昌 第四百零九章 仁武

作者:小楼听风云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10-08 11:56:03 来源:笔趣阁

范增听言,大为震撼:“大王修行又有精进了?”

陈胜风轻云澹的微微颔首:“就这几日的事了。”

迁都金陵之后,汉地人心思定、百业复苏,推动他的王道修行,也蠢蠢欲动的往上攀升,早在月前,他就已有破境之意。

一旦破境,立刻跻身修意守门人!

陈胜当前的实力,连他自己都有些模湖。

若只论自身的力量,他或许也就只是个平平无奇的打遍修意无敌手。

这一点儿都不夸张,他毕竟是拥有剑域的男人!

一旦开启天赋技能“王师”,拉满三千王廷侍卫80%的力量加持,估计一剑就能爆杀两个宗师!(王师:每消耗300点,可无视反噬,凝聚己方单位80%力量于己身,上限30000己方单位)

又因他自锻骨境开始,所修功法皆是幽州军为承载战阵之力所创,一力增强武者对自身力量控制的高明武功,并且都将其修行到了出神入化的水准。

以至于他如今对战阵之力的承载力、操控性,都远超同境界的大军统帅,几乎可以完美操控十万人战阵的战阵之力……莫说宗师,就是大宗师撞到他手里都得脱好几层皮!

若是“王师”天赋再加上“战阵之力”梅开二度……陈胜没试过,但想必,一定相当的刺激!

别说什么他不可能随时随地把大军带在身旁,也别说什么依靠外力胜之不武云云。

以陈胜今时今日的地位,拉个屎门外都有好几百王廷侍卫守着,若是正大光明踏出金陵城,身边至少也得有一个师的兵力随行护卫,再想挑他落单的时候下黑手,不比直接杀穿一个师冲到他面前容易。

再者说,他一位君王,难道放着百万大军不用,脑子被驴踢了一个人提着一块破铁片子去跟人玩命?

等到他跻身修意境……

或许距离孔圣人、庄子他们那个级数的巨老们,仍旧有些遥远。

但只要给他提前准备的机会,亚圣境下,他乱杀!

如此一细分,感观层面上,他距离孔圣人和庄子他们那个层级,是不是就只剩下一步之遥了?

更关键的是。

后天境与先天境修行,虽然已经带上了些许玄之又玄的唯心要素。

但实际上,仍旧属于力量的原始积累阶段。

进入了修意境后,才真正开始唯心阶段的修行。

有一个偌大王朝支撑的王道修行,其变态之处也将在修意境之后,才真正开始显现!

立言、立功、立德?

这对于百家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至高追求。

但对于王道而言,只是日常工作的附赠品!

不必觉得不公平。

这二者之间本身就没有可比性。

似荆轲那样的武墨修者,拎着把破铁片子到处旅行,就算是修行了。

似儒家的那些儒生,坐在温暖明亮的书斋里读上几卷圣贤书,就算是修行了。

而修王道的前提,就是你得有一个王朝……

凭体力赚钱,和拿着几万个亿挣钱,能一样?

……

范增听到陈胜的喜讯之后,老脸上的喜意反倒慢慢收敛了。

他看着陈胜那张年轻得过分的俊美面容,不自觉的扯下了几根胡须。

思虑再三后,他还是鼓起勇气,揖手道:“请大王恕老臣逾越,大王的修行境界,是否太快了些?若老臣没记错的话,大王明年才及冠罢?惊才绝艳如天纵之圣,双十之时也绝不及大王万一,大王须警惕过犹不及啊……”

他口中的天纵之圣,指的乃是孔圣人。

陈胜听后,并未觉得冒犯,反而很是欣慰的笑道:“我的武道领悟高于当前境界许多,精进虽快,但并无隐忧,范公不必多虑……不过还是很感谢范公提点,中枢就是需要范公这样,一心为公、直言不讳的诤臣。”

范增连忙揖手道:“大王不怪罪老臣倚老卖老、多言多语才好。”

陈胜摆了摆手,轻言细语道:“你我乃是同起于微末的君臣,岂能因时移世易,便失了当初患难与共、休戚相关的交情?以前是如何,以后依然是如何,只要范公不负我、不负大汉,我与大汉也必不负范公!”

范增怔了怔,浑浊的眼角涌出蒙蒙的水汽,连忙衣袖掩面,揖手颤声道:“老臣生为汉臣、殁为汉鬼,生生世世愿为大王前驱!”

陈胜连忙将其扶起来:“范公言重了,快快请起。”

二人重新落座,陈胜话归正题:“年号一事,范公有何建议?”

范增愣了愣,疑惑的小声道:“年号之说,还能有何变化?”

陈胜略作沉吟,开门见山道:“我不欲继姬周年号旧制,再以王号为年,欲另起炉灶,以中枢政令中心为年号,如此即可壮我大汉声威,也可进一步将王廷的政令中心,传达给百姓。”

范增听后仍旧一头雾水,百思不得其解,揖手道:“老臣愚钝,请大王示下。”

陈胜想了想后,说道:“以王号为年,目的是令百姓敬畏君王;以政令中心为年,目的是令百姓更直观的理解王廷的政令。”

“比如王一年与建安元年这两个年号。”

“前者只能告诉百姓,新王登基了!”

“而后者能告诉百姓,从今年开始,王廷的政令会往建立安定环境的方向偏移,会颁布一些诸如裁军、减赋、鼓励桑农的政令,百姓知道了王廷的政令中心,是不是就能更容易理解王廷的政令,是不是就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人生?”

“若王廷需要集结所有人力武力,抗击外夷入侵、保家卫国,就可以改年号为‘奋威’、‘兴武’,告诉百姓,接下来王廷就要兴兵和外夷干仗了,大家伙儿得勒紧裤腰带,共渡时艰了!”

“若是仗打完了,还可改年号为‘止戈’、‘初和’,告诉百姓们,仗打完了,大家伙儿可以松口气拉,后边要努力恢复生产,努力过回好日子了!”

“这是不是比咱们派出几千几万官吏,游街串巷的去向百姓们传达王廷的政令,更容易深入人心?”

“甚至于,某日我们不想和某个外夷开战,而又不得不摆出要和他开战的姿态,吓唬吓唬他们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改年号来告诉他们,我们要准备和你开战你,你要再不来赔钱赔罪,明儿个我们就要拉扯起百万大军,打死你!”

范增初听双眼反光,一副活久见的模样。

但听完之后,他的眉宇间又浮现起些许迟疑之色,犹犹豫豫的低声问道:“大王,以政令中心为年号,确有其便利之处,可如此一来,年号岂不是越发混乱了?而且若是更改得太过频繁,还会有朝令夕改之嫌!”

陈胜迟疑了几息,还是说道:“我倒是有想过将年号与历法分开,同时推行历法和年号,历法不变、年号变。”

“比如以我自立为王那年为汉历元年,再颁布年号为建安,那么今年便是汉历三年、建安元年。”

“假定我五十年后老死,继位者改元承平,那么他登基那年,便是汉历五十四年、承平元年。”

“如此,便可两全其美了。”

“只是饭要一口一口吃、酒要一口一口喝,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

“先抓年号,聚拢民心,待到九州一统之日,再定历法。”

范增听他轻描澹写的说出“死”字儿,眉头便忍不住一跳,他的话音刚落,便迫不及待的说道:“大王功追三皇、德比五帝,将来必然是如三皇五帝一般白日飞升,万古长青、永享血食,怎么能轻言‘死’字呢?”

陈胜露出了一个滑稽的表情,失笑道:“那我便借范公吉言了。”

范增见他不以为然之色,还欲再言,陈胜已经抢先说道:“以范公之见,我大汉当下该以何为年号?”

范增只好转而道:“我大汉当下政令中心,当一九州一统为要……”

陈胜再度摆手,轻笑道:“范公太高看他们了,我从未将他们视作敌手,在我眼中,我大汉统一九州,只不过是时间与得失的问题,真要说目标,也应是以抗击四夷、保家卫国、振兴我九州人族为要!”

不是他看不起九州群雄。

但凡这个时空的嬴政、刘邦、项羽、韩信,任中有一个是完全体,陈胜都得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与他们博弈。

只可惜,时也、命也!

当下这些人虽然都有着成为完全体的潜力与底蕴。

但陈胜既已占据先手,必然不可能再给他们任何一人坐大的机会!

事实上,以大汉现阶段的实力,已经足够开启九州统一之战,无论是双线作战还是三线作战,陈胜都有信心战而胜之!

之所以当下大汉仍处于蛰伏之中,乃是陈胜认定大汉的底蕴还不够,强行开启九州统一之战,恐会伤及九州人族的元气,凭白给周围虎视眈眈的外夷创造霍乱九州的机会!

另一个时空中,三国争霸,最终就导致了无比惨烈、黑暗,令华夏文明险些亡国灭种的五胡乱华之祸!

所以,九州统一之战不可轻启。

要么不打,高筑墙、广积粮,反正汉廷坐拥四州之地,就算不对外动武,也可以通过挖掘自身战争潜力的方式壮大自身。

要打就一定要一鼓作气、一战定乾坤,将统一之战对百姓的伤害降至最低。

当然,陈胜也明白,他的如意算盘,瞒不过嬴政、刘邦、张良等人。

可他们就算是心知肚明,又能怎么办呢?

总不能发兵来打大汉吧?

又不是没打过,去年陈留会战的余音,现在都还在九州回响;姬周这个前车之鉴,现在都还蜷缩在益州苟延残喘。

谁还敢来触他大汉的霉头?

某种意义上,并州争夺战,就是太平道与嬴政为应对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强悍的大汉的应对之策。

他们……也想学大汉,以战养战、连纵数州、割据一方。

只可惜,他们已经没这个机会了。

处在陈胜的角度来说,他不介意坐山观虎斗。

但二虎相争,只能是两败俱伤!

谁坐大,他就打谁!

而处在嬴政、张良、韩信他们的角度来说,他们也知道陈胜在磨刀坐山观虎斗。

但他们别无选择,打还有一丝坐大的机会,不打就只能被动的等死。

等闲人面对这种局面,或许就选择躺平摆烂了。

而这些人之所以称得上是豪杰,就是因为他们都有着生当九鼎食、死当九鼎烹的豪情壮志!

……

面对陈胜这股气吞四海的无匹自信,范增连一秒都没迟疑,瞬间就改口道:“大王英明,便以抗击四夷、保家卫国、振兴我九州人族为要!”

对于陈胜军事指挥造诣的崇拜,他与红衣军那三十万将士是一样一样的。

范增双手掐动着推演了片刻后,开口道:“大王,以光武为年号如何?以武力光大我大汉、光大我九州人族,以此为年号,无须释意,百姓也能明其意!”

陈胜面色一黑,毫不犹豫的说道:“此号不好,换一个!”

讲道理,他并不介意继承那位大魔法师的帝号,但与刘邦同处一世,却打上他灰孙子的名号,那不是凭白的给老流氓长辈分吗?

范增不解的看了陈胜一眼,这个年号他算过了,极为契合他们大汉。

可瞧陈胜那副没得商量的模样,他只好再度掐动双手,继续推算。

陈胜看他这副架势,疑心他会将另一个时空中大汉历代帝王的年号挨个翻出来,于是自己也开动脑筋开始思索。

然而没过多久,范增掐动的双手一住,再次开口道:“大王觉得‘仁武’此号如何?”

“仁武?”

陈胜念诵了一遍,本能的便摇头道:“不太好,‘仁’字意义虽好,但世人容易将其与儒家挂钩……咦,将人一分为二为仁?”

他忽然一挑眉,忍不住道:“妙啊,对内《论语》、对外《抡语》,仁武总意武德兼备,仁在前、社稷生民为纲,武在后、攘外安内为要,横竖都暗合我外王内圣之道!”

他越说双眼越亮。

范增却是越听越懵逼……我读书少,大王你别骗我,仁字是把人一分为二的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