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人道永昌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坏事传千里

人道永昌 第四百五十八章 坏事传千里

作者:小楼听风云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10-08 11:56:03 来源:笔趣阁

并州,井陉关以西三十里,黄巾军大营。

韩信已在一人多高的并州舆图前伫立半个时辰,眉宇间积郁的阴云依旧没有散开的迹象,隐隐的还透露出几许掩饰不住的疲态……

这回并州突围,他感觉到了一股以前从未有过的有心无力之感。

以前统兵作战,无论敌军如何强大、无论局势如何不利,他都总能很快找到破敌之法!

那种指挥大军如臂指使、恣意挥洒近乎所悟不能的顺畅感,就像是他拥有一种旁人所不具有的兵法天赋,令他总能一眼就看到战局的关键、敌军的破绽。

而这一回,他的天赋却像是蒙上了一层深切的阴影,看什么都像是雾里看花、看什么都像是荆棘密布……

他无法再像以前那样干脆利落的作决定,一步慢、步步慢,本就于他不利的局势,就在他的迟疑当中持续恶化,反馈给他更加沉重的压力。

现在他越来越觉得自己像是一只深陷蛛网的虫蚁,明明挣扎只会令束缚越来越紧、只会令败亡之期越来越近,却还在费尽心力的拼命挣扎。

‘难不成当真是汉王的运势克我?’

韩信疲惫垂下眼睑,心下不甘的们心自问道:‘还是说汉王真就是天定帝王,与大汉争锋就是与九州气运为敌?’

这两个疑问,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他心头。

但很显然,他以前得不出答桉。

这次同样也不可能有答桉。

他提起浆水壶大口吞咽了几口,强大起精神来继续死磕舆图。

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传令兵快步入帐下来,单膝点地道:“启禀大帅,雍州十万火急之信!”

韩信皱了皱眉头,思索着大步走到传令兵面前,接过其奉上的雉羽信件,打开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览。

“可惜!”

写满了密密麻麻蝇头小字的绢布信件他才看了一半,便忍不住扼腕叹息:“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雉羽信件乃是出自魏缭之手,上边简略描述白起水淹汉红衣军的大致经过,并极力邀请韩信率军转进雍州,共商合力抗汉之大业。

虽然信件之上对于白起水淹汉红衣军的描述,着重于“用兵如神”、“功成”,并未提及白起功亏一篑之事。

可韩信是什么人?

他晃眼一扫,见魏缭绝口不提斩首多少级、汉军退兵多少里等等重要情况,便知白起的计谋或许的确是成功了,但绝对没有见效!

‘这员唤作白起的老将,有点东西!’

韩信随手将绢布扔到帅桉上,心头并未因为白起的计谋未能尽全功而轻视于他,反而对白起的水准很是肯定!

那可是汉王亲自统兵!

汉王是什么?

汉王不是九州战将的试金石,而是九州战将的天花板!

能在汉王手下败得不方寸大乱的战将,便已足以入列当世名将,能叫汉王吃这种大亏的战将,哪怕是算上幽州军与搏浪军那些统兵大将,都数不出一掌之数!

连他自己,在巨鹿与汉军的短暂交锋中,不也是兵败如山倒?

也正是因为他很肯定白起的水准,才会对白起这次功亏一篑而感到万分惋惜!

若是白起没有失手,成功水淹汉红衣军十五万兵马,九州大势必将因此逆转!

而他所面临的困境,也能迎刃而解……

“咦?”

韩信忽然勐然的站起身来,快步走到并州舆图前:“汉王怎会在函谷关外?项籍小儿呢?”

他一直都以为,汉王仍在幽州与项羽交战。

因为汉王统帅五千骑兵北上幽州之后,既没有项羽兵败或归降大汉的消息传来,那五千骑兵也未曾再度在冀州战场上出现过。

而且他与项羽向来不和,连派去结盟的使者都被项羽斩杀了三波,他当然不会觉得项羽会主动就幽州战场的情况,与他通气。

这很重要!

他一力主张东进,就是基于汉军短时间内无法与项羽军分出胜负的判断。

若是项羽军战败了,更甚至是降了,那他这一路兵马就算是成功突进华东平原,战略意义也将大打折扣!

试想一下。

在项羽军与汉军难分胜负的情况,他并州天军突进到冀州,等于就是切断了汉军的后勤补给线。

如此一来,不但幽州内的汉军必须退回冀州重整旗鼓,他并州天军还有望再度打通并、冀、青三州,重现天军鼎盛之势。

可若是项羽军战败了,亦或是投降了,那就等同于汉军彻底打通九州的华东平原、华北平原!

那他们这一路兵马还削尖了脑袋的往华东平原钻个什么劲儿?

是过去做流寇?

还是当过街老鼠?

更关键的是,假如项羽军不是战败,而是归降?

那眼下项羽军会在什么位置呢?

韩信在舆图上一通乱比划,越比划心头疑惑越多、越比划心越凉。

项羽大概率是降了!

否则,以那厮两万兵马横扫幽州的匹夫之勇,绝不至于连一丁点风声都传不出,就被汉王给收拾了!

但这也是他正是他迷惑不解的原因。

似项羽那种筋肉长进脑浆子里的匹夫,怎么可能会如此轻而易举的就降了大汉呢?

就算是盼入大汉久矣,必要的流程也总该走一走吧?

不发一刀一箭就降了,往后谁人还看得起你项羽?

韩信想不明白这一点。

但他倒是终于想明白了,李信那厮为何会狗改了吃屎,一门心思的带着兵马在外围打秋风,任他如何设计引诱都不来闯他本阵了。

他先前还道,那厮被教他给打怕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现在看来,那厮分明是在等待项羽领军前来,三面合围啊!

“你这般看得起某,某家是否该拜谢大王隆恩?”

韩信在舆图上大致比划了一圈后,便知即便是现在即刻撤出井陉,也已经迟了,惨然的自言自语道。

三面合围将成,现在才撤出井陉,无异于是告诉李信、项羽,以及井陉关里的陈刀,他韩信已经看穿他们的计谋了,届时只怕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合围!

到时候,他最好的结局,也仅仅只是带着几百残兵败将突出重围,侥幸逃得一命。

可没了大军傍身,他就算是侥幸逃得一命又能如何呢?

大丈夫身居天地之间,生若不得五鼎食,死亦要得五鼎烹!

‘乾坤未定,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何必妄自菲薄!’

韩信将心一横,强行冷静下来,重新将注意力放到舆图上,力图从中找出一条生路来。

然而舆图就摆在他面前,任他从舆图盯出一朵花来,也改变不了他并州军周遭所有交通要道,都已被汉军堵死的事实!

但韩信毕竟是韩信,如此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之绝境,都愣是教他从中找到了一线生机。

‘天不予时、地失其利……’

他凝视着舆图,若有所思的暗道:‘唯独人和还可利用一二。’

汉军封锁项羽军归降大汉的消息,为的就是让项羽军在瞒着他的情况下,参与到包围他并州天军的作战当中。

现在,他已经洞悉了汉军的谋划。

而汉军,并不知道他已经洞悉了他们的谋划。

能否利用这个信息差,设法将井陉关内的汉军引出城关呢?

韩信粗粝的手指点在舆图上,沿着代表井陉的墨线游走,心头思索着:‘井陉关内汉军兵力并不多,撑死了七万卒,若能设法将其引出关外,或可三通鼓而下,恰好井陉道路险峻狭窄,汉军摆不开阵势,就发挥不出兵力上的优势……’

东进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战略意义。

但向后撤,得面对李信与项羽的二十多万汉军!

继续往前进,却只需要攻破一座由六七万汉军驻守的城关,便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这么简单的选择题,小孩子都会作吧?

至于冲入华东平原之后如何生存……

那就不是他现在应该考虑的问题了。

即便是以后,这种“小问题”也完全可以交给嬴政他们去解决。

想必,他们也不想看到他韩信倒霉,然后独自面对百万汉军吧?

‘那么,眼下就只剩下最后一个难题了!’

韩信长长的吁出一口浊气,双眸之中再度亮起运筹帷幄的神光,‘该如何才能将陈刀部引出来井陉关,并且赶在后方的李信、项羽支援之前,击溃陈刀部呢?’

……

“笃笃笃……”

陈刀一根手指轻轻敲击着檀木桉几,目光凝视着桉几之上刚刚才从李信手中转入他手的王令,心头揣测着陈胜这道王令的用意。

“以围堵韩信部东进为要,井陉关绝不容失,若能全歼韩信部,自然是锦上添花,若不能全歼,于大局也无碍?”

他再一次低声念诵王令,心头猜测着,局势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的变化?

否则以陈胜那逮着敌人就往死里打的脾性,怎么可能会说出‘全歼锦上添花,不能全歼于大局也无碍’这样近似妥协的话语呢?

这总不能是他觉得,他们三十万大军、三面合围,还奈何不了韩信那丧家犬之军罢?

‘算了,琢磨不透就别瞎琢磨了,执行好王令便是。’

陈刀收起王令,朗声高呼道:“来人啊,擂鼓聚将,召各师团级及以上军官,速至帅帐议事。”

“喏!”

门外短兵大声回应,不多时,低沉有力的聚将鼓声,就传遍了整座井陉关。

……

益州、成都,一间隐秘的民宅之内。

身穿华服,头戴尺高皮帽的刘邦,正与麾下众将秘议起兵反汉之事。

放眼望去,并不甚明亮的厅堂内跪坐的,全是沛县出身的将领。

吕氏一族的将领,却是一个也看不见。

正当厅堂内众将谈论得热火朝天之际,忽然有一名黑衣门客入内,快步行至以谋主之职列居刘邦西席的丽食其身畔,附在他耳边窃窃私语。

堂内众将见状,很有默契的齐齐停止了谈论,难掩探寻之意的望向丽食其……他们都清楚,丽食其敢在此时入堂内,所禀之事必然与反汉有关!

丽食其本乃陈留名士,昔年陈胜初为陈郡守,与当时还叫吕政的嬴政为正陈郡郡守之位而隔空博弈之时,一彪黄巾乱兵入陈留作乱祸害了丽食其满门家小,其乃得其弟丽商护持,才幸免于难。

按理说,黄巾乱兵霍乱陈留,本不干陈胜之事。

但当年最终是陈胜派兵剿灭了陈留郡内的黄巾乱兵,陈留也因此落入了陈胜的手中,而且当时陈胜以商贾之子杀陈郡守熊完夺位,本就为陈郡附近的世家所厌恶。

总之,丽食其就这么恨上了陈胜,舍近求远的带着丽商投奔了当时还是蒙县尉的刘邦。

刘邦弃蒙县南下扬州,乃是他一力主张。

刘邦弃扬州转进益州,也是他一力主张。

刘邦态度反复,也是他在背后撺掇所致……刘邦手下的迎来送往之事,皆是丽食其在负责,包括嬴政与百越人的使者前来,都是他在接待。

丽食其听完门客汇报,悉数的花白眉毛忍不住跳了跳。

他不动声色个的挥手屏退门客,目光缓缓扫过堂内那一双双探寻的目光,最后于上方刘邦那故作平澹的目光对视了一眼,起身捏掌一揖到底,高声道:“启禀君上,快马得报,雍州上将白起,函谷关外水淹汉王亲掌十五万红衣军,功成!”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里,却藏了一百个心眼子。

刘邦震惊的一挑眉梢,不敢置信的望着丽食其,似乎是想从丽食其的脸上看出点什么。

作为一个被汉王和红衣军的威名吓得辗转好几千里的跑路一族,

汉王之名,于他如同梦魔。

红衣军之名,于他同样如同梦魔。

今日,两大梦魔被一起推翻?

这是什么上天预兆?

堂内一干沛郡将领,同样被丽食其这一番回报给震得七荤八素的,迟迟说不出话来。

他们不肯相信,丽食其说的是真的!

他们又无比的希望,丽食其说的是真的!

与汉王同处一个时代,乃是所有战将的悲哀!

最终还是樊会喜出望外的起身高呼道:“恭喜君上、贺喜君上,此乃天赐君上大业之吉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