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人道永昌 > 第四百六十六章 狐假虎威

人道永昌 第四百六十六章 狐假虎威

作者:小楼听风云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10-08 11:56:03 来源:笔趣阁

明月照大江。

充当陈胜临时指挥旗舰的三桅大船,静静停泊在临江县的码头内。

照理说,他此番亲自领军进益州,乃是趁刘邦不备包抄他的后路,应兵贵神速,不惜一切代价赶在汉中的刘邦回师成都之前,先他一步兵临成都,一战夺取刘邦在益州的根基!

但陈胜自踏足益州地后,却一反常态的的便刻意放慢了行军速度,如同出门遛弯儿的老爷爷的一样,不慌不忙、稳扎稳打的沿江逆流而上,每遇到到城池,庞大的船队还会停留上一两日的时间……

到如今,他们踏足益州地界,已经快有十天了。

但他们却是在昨日,才终于抵达临江县(今g庆忠州,小楼老家)。

距预定目的地江州,至少还有五六日的水路。

这很不合常理……

但陈胜这么做,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须知,益州虽名义上已经归降了大汉,乃是大汉疆土。

但实质上,因为北伐战事迫在眉睫,大汉根本就还未来得及,接管益州的统治权。

是以益州的统治权,其实仍然被刘邦心腹、姬周旧臣,以及益州本地世家大族、南蛮土司等等权贵阶层的把持。

陈胜心知肚明,这些人当中,只怕有不少人对他陈胜、对他大汉,都持反对、敌视的态度!

这些人,要想成点什么事,那肯定是不足!

可在他们的地头上,要想坏点什么事,可不要太容易!

偏偏他们这一路兵马,又是孤军深入,既无接应、又无旁援,连随军携带的粮草都极其有限……

这样的情况下,岂能轻敌冒进?

按照陈胜的心意,当然是趁着这个难得机会,一边前进,一边剿灭沿江两岸那些恶行累累、积习难改的益州权贵,一边大规模推行土改国策播下大汉的种子……

正好,他们还可以就地补充一波粮草,单单是运输损耗,就能省下不少的粮食!

什么?

找刘邦决战?速战速决?

陈胜不用主动去找刘邦决战。

他现在才是来者!

该刘邦急着来找他决战才对!

虽然陈胜并不确定,刘邦究竟有没有与他玉石俱焚、鱼死网破的勇气。

但这并不重要。

反正刘邦要敢来,那就先摆平他,再继续接受益州。

刘邦要不敢来,那就先接收未经战火荼毒的益州,再北上去将刘邦和嬴政一勺烩了!

这是搁自己家干仗。

无论是打烂了什么盆盆罐罐,最后都还得他这个当家的来买单!

所以当然是将战争的负面影响,压制得越低越好!

……

“大王,请进晚食。”

一名短兵提着两个食盒,躬身走入陈胜的舱室中,抱拳行礼道。

“放下吧!”

舱室另一头,油灯昏黄的光晕将陈胜席地而坐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他端坐在一方矮几前,一只手举着油灯,一只手点在内衬白绢的卷宗上,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而似他面前这样的卷宗,他面前的矮几上堆得如小山一样高,他坐在小山后,几乎被这些卷宗所淹没。

这些卷宗,便是李斯通过特战局的消息传输渠道,今日才送到他手上的朝中改三省六部制的官吏名录。

名录之上的每一个官吏的资料,都记载得很是详尽,从官吏的姓名、出身、学识,再到过往政绩,以及特战局出具的品德调查,皆有详细的记载……已经有几分品格报告的模样!

但这还并不是让陈胜最惊讶的!

更令他感到耐人寻的是,在随这些卷宗一起送来的李斯亲笔信上,明明提及了,这些官吏名录乃是他与范增多番磋商之后才得出的一份初稿。

但卷宗后边的落款,却只有李斯一人的姓名,而无范增的姓名。

陈胜起先也以为这老货是想抢功。

但仔细查阅了几分卷宗后,又觉得不是……

这些卷宗上,出身稷下学宫的官吏数量,占比太大了。

李斯那几个“得意门生”的名字,尽皆在列。

陈胜从不否认稷下学宫学子的优秀。

稷下学宫乃是他亲手打造,倾注了他大量心血的大汉人才摇篮。

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稷下学宫的学子们有那些优势,有那些长处……

但在这里,压根就不是稷下学宫的学子们,优秀不优秀的问题。

而是李斯作为负责改制变法之事的主持人,该不该避嫌的问题!

陈胜当然不会因为李斯举荐了一票他的“得意门生”,就心生芥蒂。

以李斯的阅历与智慧,陈胜也相信他一定明白,自己不会在意这件小事。

毕竟太祖爷曾经说过:枪杆子里出政权!

陈胜手里抓着两百万汉军的刀把子,用得着怕谁在朝中结党营私?

但他在意不在意是一回事。

李斯怎么做又是另一回。

就好像下属替上级书写的材料、演讲稿里,总会刻意留下几个异常明显的错别字,供上级指出修改一样。

就算陈胜这个做大王的,不在意李斯提拔他的得意门生,李斯作为下属也不应该借着这股东风,毫不顾忌的大肆提拔他的得意门生,甚至连推荐人都不屑于伪装一下。

明明不应该这么做,李斯却偏偏这么做了。

还做得这么正大光明、明目张胆。

‘这老货莫不是想告老还乡了吧?’

陈胜慢慢琢磨出一点味道来,心想着自己最近好像也没有苛责过那老货啊,连先前那老货出使雍州无功而返,自己都未曾与他说过一句重话,怎么就想着告老还乡了呢?

再然后,他就又想起了在朝中存在感越来越低的韩非,那厮担着大汉右相的名头,而今却连他这个大王,经常都好几个月见不到他的人影,哪怕是以王令召他入宫议事,那厮都总是以病痛缠身、行动不便为由,婉拒王令……

有韩非做例子,陈胜心头涌出一股明悟:‘急流勇退?有这个必要吗?’

从这个角度,他倒是多少能猜到一些韩非与李斯的想法。

这二人,一个乃是大汉司法体系之魁首,身兼立法、执法两大权力于一身,麾下法家门徒遍布大汉所有州、郡、县、邑,且人数至今还在打着滚儿的往上翻。

另一个乃是大汉行政体系之魁首,加之曾为稷下学宫文学院院长四年之久,可以说大汉整个文臣体系都深深的打上他李斯的烙印,如今还又着他全权负责改制变法之事……

更关键的是,他二人还是师兄弟!

哪怕他二人向来不和,同殿为臣,私下见面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可落在底下人眼中,那可就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正所谓三人成虎、众口铄金。

陈胜估摸着,自己要是再不打压一下这二人,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快要以为自己真是培植羽翼,以待时机了!

‘相信你们,还相信出毛病了?’

陈胜啼笑皆非的收起面前的卷宗,心想着等益州的事摆平了,是得抽点时间出来,回金陵去找那师兄弟二人好好聊一聊。

革命尚未成功,骡……同志可不能提桶跑路啊!

他起身,提起武器架上的佩剑系在腰间,准备照常出去巡视一圈。

就在这时候,一名特战局军官快步入内,从怀中取出一节附着雉尾的竹筒捧在手心里:“启禀大王,金陵总部急信!”

陈胜拧了拧眉头,接过竹筒捏碎,抖出其中的绢书,定睛快速浏览。

刚看到一半,他就愕然的失声道:“我何时给刘邦下过南下百越的王令?”

特战局军官躬身立在他面前,不敢搭腔,权当未听见。

陈胜见状,挥了挥手道:“你先下去吧!”

“唯!”

待到这名特战局军官退下之后,陈胜按着泰阿剑在舱室内徘回了两圈。

而后索性接下佩剑重新搁回武器架上,自己大步走到一旁摆放的两个食盒面前,打开取出里边尚且温热的饭菜,边吃边绞尽脑汁的思索——这他娘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他肯定是没有给刘邦下达过南下百越的王令!

所以刘邦必然是在扯着他的王旗狐假虎威!

但问题是,刘邦为什么要扯他的王旗做幌子?

‘难不成,是想借此动员他麾下那二十万益州军,来与我火并?’

刘邦的大本营在成都。

而他即将去的江州,位置就在成都南方。

从地理位置上,这是可能性有的!

毕竟刘邦麾下那二十万益州军,并不全是他的死忠。

而今大汉一统九州在即,明眼人都看得出,战乱即将结束,但凡是脑子正常的恐怖直立猿,都能看得出来,与大汉为敌是既没有前途,也没有钱途的……

扯着他的王旗做幌子号令二十万益州军,再选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指挥二十万益州军来对他发起进攻,一句将叛汉这件事,从他个人的事,变成所有益州军将士的事!

这个操作,从动机和原理上,也的确说得过去!

‘可如果只是为了造成既定事实的话,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掩耳盗铃之嫌?’

陈胜夹着一块肥得透明的猪肉铲起一大口白米饭塞进口里,大口大口的咀嚼,猪肉的鲜香完美的缓解了用脑过度的焦灼感:‘一旦我这边大张旗鼓的将其打为叛汉的二五仔,他可不就全瞎了?这么大的事,那厮总不会以为我会一点消息都收不到吧?’

想到这里,他再次端起碗往嘴里刨了一大口浇了猪油的白米饭:‘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丰沛集团不乏能人,就算他一人儿脑抽,总不能所有人都跟着他一起脑抽!’

‘先假定,他知道我会得知他假传王令。’

‘那他还敢继续这样做,就只有两种解释!’

‘要么,他笃定他能赶在我撕破脸之前,通过家传王令,达成预定目的!’

‘要么,他笃定我即便得知了他假传王令之事后,也不会揭穿他……至少是不会即刻揭穿他!’

信息太少,能推导出这两种解释,已经是极限。

再往下硬推,就成幻想了……

陈胜往嘴里扒拉着米饭,心头思索起,当然自己接到刘邦叛汉的亲笔书之时,为何没有大张旗鼓的将其斥为叛徒、反复之徒?

哦对了,是既为了稳住局势、稳住士气。

同时也是为了,不将刘邦麾下那二十万益州军,尽数逼到与大汉不死不休的对立面上!

九州所有兵马,除了衣军与虎贲军这两支用新式练兵法练出来的精锐之师外,所有九州兵马都可以视之为主将的私人财物!

就好比陈胜他伯父陈骜,就能将自己麾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转赠送给陈胜!

这事儿要是放在红衣军、虎贲军当中,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红衣军、虎贲军的所有将士,在入伍的第一天就被教导,他们效忠的是大汉、是汉王殿下、是汉地所有江东父老……

除了陈胜的王令,他们不认任何人!

哪怕有陈胜的王令,也没有任何人能在他们面前提出“反汉”“反汉王”这一类字眼!

哪怕是与他们朝夕相处的的直属上级,也一样。

所以,对于刘邦叛出大汉这件事,在正常人的眼中,那二十万益州军将士的反应,应该是:‘啥?眼瞅着大家伙儿就能过上好日子了,你个瘪犊子玩意却造反了?你这不纯傻逼吗?算了,谁爱愿意跟着你干谁跟着你干吧,爷不伺候了!’

但实际上,这件事儿一旦捅破,二十万益州军将士的反应却是:‘坏了,眼瞅着大家伙儿就能过上好日子了,我们却反出大汉了,你说说这事儿给闹得……’

一个你。

一个我们。

这中间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就算那二十万益州军将士再渴望和平,不愿再继续战争,也顶多只会有一部分将士,会逃离益州军!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连逃离益州军的,都只会是极小一部分兵马!

其余人,就算是再不乐意与大汉开战,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刘邦一条道儿走到黑!

所以,先捂住刘邦已经反出大汉的事,等到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再捅破这件事,分化益州军,对于陈胜而言,才是最有利的选择……

‘我先前是为了不将二十万益州军逼到不死不休的对立面上,才选择捂住这件事!’

‘现在呢?我都已经占着先手,根本就不惧他刘邦鱼死网破,我凭什么还要配合他捂住这件事呢?’

‘除非,他不是来跟我鱼死网破……’

陈胜心头忽然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一把扯过食桉上团成一团的绢书扯开,定睛一看:“南下百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