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人道永昌 > 第四百八十章 三司会审

人道永昌 第四百八十章 三司会审

作者:小楼听风云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10-08 11:56:03 来源:笔趣阁

李斯、范增面红耳赤的走出英烈祠,二人皆有被喷的睁不开眼的垂头丧气感。

“连累范公与老夫一同受训……”

李斯臊眉耷眼的讪笑着向范增揖手:“愧煞老夫矣!”

话是如此说。

但事实上,他心头其实挺幸灾乐祸的。

他早就料到了,来找大王说这件事,大概率讨不了好。

会被骂的狗血淋头,他真一点不意外,不挨骂他才意外。

但能将范增也一并拖下水、一起挨骂,就很舒坦……

萝卜大家一起吃。

凭什么大棒我李斯一人挨?

范增一脸吃了苍蝇屎般的憋屈感,瓮声瓮气的说:“李公,下回再有这种事,您能否提前与我通个气?”

李斯意外的看着他:“是老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范公国士无双,堪当百官楷模矣!”

范增用看傻子一样的鄙夷眼神看着他:“你想到哪里去了?老夫是要提前避开你,回回遇上你都没好事,跟着你做事,三天挨九顿……”

他容易吗?

好不容易才逮着这么个机会,陪着大王一起参拜英烈祠,联络一下君臣之情。

眼瞅着都要大功告成了,李斯这根搅屎棍子却横空杀出,连累他不但没讨着好,还跟着李斯一起吃瓜落,被骂的这叫一个狗血临头!

他招谁惹谁了?

李斯:……

范增一挥大袖,一步越过李斯就要快步离去。

李斯却一把抓住他的大袖:“范公慢行,老夫还有话说!”

范增哪里肯听,急声道:“老夫与你这老匹夫无话可说,放手!”

李斯:“那尚书令与吏部尚书之间的公务来往,范尚书要不要听!”

范增只得放慢脚步,无能狂怒道:“老夫前世是作了什么孽,今生才与你这老匹夫同朝为官!”

李斯破罐子破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乐呵呵说道:“老夫能有今日,全赖范公与诸位同僚鼎立相协!”

范增作势欲走:“你到底有没有正事,没有老夫就先走了!”

李斯不慌不忙的一捋清须,老神在在的吐出四个字来:“三司会审!”

范增迈出去的脚步一顿,不着痕迹的的慢慢收了回来:“哪三司?”

李斯:“吏部、刑部、兵部,三司会审!”

范增皱了皱眉头,很快就展眉一笑,揖手道:“高还是李公高啊,老夫就一直对大王说,李公乃乱世之肱骨、治世之能臣!”

所谓的三司会审。

从表面上看:吏部对内、刑部对外,兵部派兵协同。

从内里来看:吏部归儒家、刑部归法家、兵部归大王。

从长远看:此乃最快的竖立三省六部制威严,宣传三省六部制架构的宣传渠道!

从眼前看:还有什么是比三司会审,更能将公审大会闹到九州皆知、天下风雨呢?

前脚还在大王面前被骂的抬不起头来。

后脚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既能平衡朝中方方面面利益、又能多管齐下更好的完成大王所布置的任务的高明计划!

难怪这老混蛋大棒没少吃、位子却越吃越高,圣卷也有增无减!

他这狗脑子,是真好使啊!

而且鬼老灵、人老精,趋吉避凶的本能堪称一绝。

回回都是表忠心胸膛拍得砰砰响,办起事来时却是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范增清清白白的衣裳,他当然也不愿意来趟这滩混水。

但无论是他也好、还是李斯也好。

无论他们平日里如何油滑、如何惫懒。

真该他们做的事,他们从来不会往外推。

有条件要做,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实在没办法坑蒙拐骗也要先顾着大局……

这是他们做事的原则,也是他们能得陈胜信任,能在大汉朝中得任高位的根本原因!

……

“哪里哪里!”

李斯笑容满面的回礼:“老夫能有今日,全赖范公与诸位同僚鼎立相协!”

一模一样的小词儿,就像是在对范增说:‘小样儿,爷还拿捏不了你是吧?’

范增心头一转,笑容依旧的说道:“这是自然,是要李公肯站出来挑大梁,我老范必然第一个站出来,带头支持李公的工作!”

“哎,老夫也想多为大王尽忠、为我大汉尽力。”

李斯一脸无奈的摇头道:“奈何此事大王已点了陈局长为将,咱们这些老家伙,总不能老不为尊的去与后生崽们争功罢?”

想捧杀乃公?

乃公捧杀他人的时候,你范增还在九江替人看坟!

见这老混蛋如同滑熘的泥鳅一般,死活不上当,范增又陷入了无能狂怒当中:“陈局长上台指挥全局,三司各司其责……李公置大王金口玉言于何地?”

大王刚刚才命你协助此事,你敢转头就撂挑子?你眼里还有大王吗?

“范公何出此言?”

李斯诧异的看着他:“我尚书省担纲的本就是承上启下、居中调度之职,老夫何来推脱之意?”

范增张了张口,却无言以对。

两个老家伙大眼瞪小眼的怒目而视片刻,齐齐“哼”,你争我夺的往那厢停靠在马道旁的诸多马车行去。

……

此后一连三日。

李斯每日在权衡殿中召集吏部、刑部、兵部,以及特战局、御史台等等部门的主事官吏,齐聚一堂商议公审大会的种种细则。

每日都会从天明,一直商议到月上树梢,连吃喝拉撒都在权衡殿内……

公审大会之事,就在他们的讨论当中,慢慢的从陈胜原定的特战局担纲,各衙门协助,必要时才请当地驻军配合武力镇压的斩首样快准狠行动……

变成了以特战局为首、由三司共同派遣人员,组建微形审判衙门,深入村镇一级驻点的拉网式的斩尽杀绝行动!

虽然他们更改了陈胜最开始定下的计划。

但陈胜却很欣喜于他们能够主动发动主观能动性,不是想着怎么完成他所交代的任务,而是想着怎样才能将他所交代的任务做好。

于是乎,在第一天李斯将他们商讨会议的会议纪要连夜送入长宁宫,请他审阅之后。

他第二日就将蒙毅派到了权衡殿代表他参会……

三日后,公审大会方案拟定成型,大批快马奔出金陵、大批信鸽飞向各地。

战火才刚刚尘埃落定的九州,就在这些快马与信鸽当中,再一次动荡起来。

全九州都没想到。

大汉一统九州后的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大肆论功行赏,而是全九州的清算旧账!

……

洛邑。

红衣军营寨。

季布匆匆跨入帅帐,抱拳行礼道:“末将季布,拜见上将军!”

“都与你说了好多次了!”

帅帐上方,蒙恬身着一身玄色常服端坐在书桉后方奋笔疾书,闻声头也不抬的回道:“可以称呼某家为‘大人’、也可以称呼某家为‘将军’,就是不能再称呼我为上将军,你小子莫要害某家!”

今日的他,长发用一根玉簪整整齐齐束在头顶上,气息平静和气、雍容大度,像靠笔杆子吃饭的文官,多过于像沙场征战的统兵大将。

季布起身,不好意思的笑道:“末……追随将军多年,有些习惯了!”

“这个习惯以后要改!”

蒙恬轻笑道:“听说朝中的御史台,专司监察文武百官、风闻奏报,某家虽不惧他们到大王哪里嚼某家的舌根子,但终归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季布闻言,也跟着轻笑了一声……说他们红衣军出身的将领有反心,那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么?

日前,蒙恬已经接到金陵发来的公文,他将卸任红衣军第一军军长以及红衣军军团长的职务,升任第一任兵部尚书。

红衣军第一军军长的职务,将由吴广接任。

至于红衣军军团长的职务,以后将和四征、四镇、四平、四安这四等将号一样,成为战时临设,各支主力部队的常设最高统兵大将就为军长。

包括李信、王贲、宋义等等将领,都将陆陆续续的卸任当前的军职,回京入兵部供职……

“看看这个。”

蒙恬笑着从桉头上拿起一份公文,递给季布。

季布上前,双手接过公文,打开细细浏览,而后便失声道:“西北地区审判长?”

蒙恬搁下毛笔,笑道:“吃惊吧?”

“是有点……”

季布沉吟了片刻,正色道:“不过仔细想想,这的确像是大王做的事!”

“不错!”

蒙恬赞赏的颔首道:“不愧是大王的近侍统领出身,觉悟就是比某家高,某家接到这份公文,可是左思右想了许久,才领悟了大王的真意!”

季布想了想,说道:“这是将军追随大王迟了些……说起来,当年我初追随大王之时,曾有幸见识过一件事,至今记忆深刻!”

蒙恬:“哦?说来听听。”

季布说道:“当年陈郡大旱绝粮,大批流民涌入陈县祈活,适时大王令县中官吏于城门施粥赈济流民,却有那狗胆包天的小吏,不但敢克扣大王费劲心力筹措来的救济粮,还敢仗着一身狗皮,在粥棚之中欺压老弱流民至死……此事恰巧被回城的大王撞见!”

蒙恬听得入了神:“然后呢?”

季布轻笑了一声:“大王当着众多流民的面,活烹了那狗东西!适时李相爷闻讯赶来,力劝大王放那狗东西一马,以维护官吏牧民之脸面,都被大王当众骂了一个狗血淋头……哦,我想起来了,此事就在大王出城为红衣军授旗建军的那一日!”

干干巴巴,没有任何承转起伏的描述。

蒙恬却听得莫名的震撼,好一会才由衷的赞叹道:“此时此刻,恰似彼时彼刻啊!”

他服气,心服口服、五体投地的服气!

人在微末之时,能够感知到与自己相差无几的平民百姓的痛苦,这不稀奇。

感同身受嘛,谁都会有!

可处在大王今时今日的位置上,山河在他脚下、社稷在他手中,天下莫不以他为尊、千百年后还会有人高声称颂他名……

身处这样的高位,还能正视那些卑微如蝼蚁、力弱似浮萍的平民百姓,还能将他们的境遇、他们的苦楚,当作一件大事来对待。

这样的人,在任何时代都足以称之为圣人!

“那西北三州的公审大会,某家可就要仰仗季将军与众弟兄,鼎立相助了!”

蒙恬郑重其事的向季布揖手。

从官面来说,他在卸任红衣军军团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失去了指挥季布所属的红二军的权力。

“将军见外了!”

季布亦郑重的抱拳还礼道:“此事我红衣军,当仁不让!”

正事结束之后,二人分作帅帐闲聊。

季布:“将军,平西军那边,回话了吗?”

他口中的平西军,指的便是由前姬周禁军改编过来的大汉屯田军团,又因王贲受领大汉平西将军,所以各汉军部队都习惯性的称呼这支部队为平西军。

在大汉北伐之战中,这支大军虽然一直都是作为威慑军力而存在,并未投入到任何战场担纲作战任务,但北伐之战中多有调动这支兵马配合主力军团进行围堵或恐吓敌军。

可就是那几次调动,就暴露出了这支兵马行动迟缓、兵将松散等等问题……

雍州之战结束之后,红衣军主力第一时间退守洛邑,既有镇压九州腹部,四面支援之意,也有防备平西军之意。

蒙恬迟迟未动身返回京师,就是在做整编平西军的工作。

“还是那副三棍子打不出个响屁里来的死样子!”

一说起此事来,蒙恬也是很是郁闷:“要说反吧,看他们这意思,又没那个胆子,可要说令行禁止吧,他们连宋义的建设军团都比不上!”

季布试探道:“要不,我派两个师过去试探试探?”

蒙恬沉吟了片刻,还是摇头道:“罢了,大王的意思,还是尽量安抚、整编,能不动兵戈,就不用动兵戈……估摸着,他们也只是心头那口气顺不下去,左右为难而已!”

“他们还顺不下去?”

季布嗤笑道:“当初若不是他们降得太快,他们都已成我们袍泽弟兄的战功了,他们还顺不下去?”

蒙恬装模作样的“啧”了一声,轻笑道:“不利于团结的话,以后少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