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311章甘作鹰犬

明末之新帝国 第311章甘作鹰犬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刘布他看见把吴修文这一个骗王级的人物收归了旗下,感觉有点高兴。

刘布他作为当代的贵族之一,但是却没有当代贵族的一些毛病,那就是当代的贵族,他们非常的注重出身,如果对方出身不好的话,绝对是不会获得他们的好感,也不会获得他们的重用的。

所谓的出身,可以说是他们的家族,也可以说是他们读书获得的功名。

刘布却没有像别人一样迷信,这些所谓的进士们。

在这在这时代所谓的进士,其实就相当于后世的学霸,他们能够高中进士,其实就相当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可以从千万人中选拔出来的,所以许多人用最简单的方法来理解,那就是既然他能从这么多人之中脱颖而出,肯定是有其个人之处,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人杰之中的人杰,随便拿来用都是可堪大用。

这是这时代许多人的想法,但是刘布他却是有不同的想法,这些所谓的进士们,所谓国家的精英,其实都是一群完全的被科举扭曲的思想,控制了他们思想的书呆子而已,只是一群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人物。

虽然大明通过三年一次的纶才大典,提拔了不少的人才,确是整顿出不少的能臣,但是更多的是庸碌无能之辈。

试想大明如果能有这么多的名臣,能臣的话,还会轻易的被敌人所灭亡吗?还会被这些小小的流寇,小小的建奴所灭亡吗?

在国破家亡的时候,这些进士们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没有力挽狂澜,只是坐看了国家的灭亡,坐看了国家无可奈何的滑向的深渊。

在明末这段历史里面,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可是没有做出合乎他身份和气节的事情,反倒是许多出生于草莽之间的英雄,在这乱世之中崛起,这些才算是真正的人才。

所以刘布他从来不考量这方面的问题,他只是考量对方能不能用,有没有能耐,如果有能耐的,他就破格的重用。

比如说即墨知县周文彤,他虽然为人卑劣,但是其能耐不错,刘布还是保准他当上了胶州知州之位。

还有另外一位手下宋献策,他胸有韬略,但是却因为他的外形,也被仕大夫拒之于门外,但是刘布却认为他拥有很高的才干,可堪大用,所以也都破格的推举他为即墨县令。

宋献策他算是历史上的人物,也算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是有能耐的人,但是现在的一个即墨县令已经可以打动了他,完全令他为刘家效力。

投靠刘家,他们毕竟是获得了一个正式的官身,获得了一个合法的身份,是足以光宗耀祖的,十分主流的,这样的成色远比他在原版里面投靠了李自成,成为了李自成手下的重要谋臣要好上许多,毕竟造反是要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但是现在投靠了刘家,功名富贵却是现成的。

刘布他也算是深深的明白这时代的人,对于当官的有着天然的敬畏,每个人对于当官的都是无限的向往,他们痛骂当官的,却恨不得自己就是当官的,所以他知道只要他拿出官位去引诱,基本上没有收买不了的人,所以他需要吴修文为他效力,他也许下了对方永远不可能得到的东西,许下了一个值得他拼命去争取,拼命去追求的东西。

刘布他知道他的计划,有着很高的可执行度,但是还是需要一个这方面的专家来为他进行操盘,他刘布不可能自己出手,也不可能让吴富贵出手,所以只能让这一位出手了。

所以这吴修文就是一个10分关键的人物,只有把他给收服了,才能让他为刘家效力,刘家有的是地盘,只要事成之后,让他去北方当上一个地方的县令或者是官员,就可以成功的洗白自己的。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可是资讯非常的不发达,不发达到什么地步?不发达到当年西南的发生的奢安之乱,朝廷居然在数几个月以后才知道这样的消息,当他们收到土司奢安之乱的时候,对方已经攻占了半个四川省了。

更加扯的就是当年的马六甲古国,他可是大明的属国,大明一向也是承认对方是大明的属国的,结果他被葡萄牙人消灭了以后,大明居然是在十年以后才收到了此国家被灭亡的消息,可见消息传递得非常的慢。

消息传递的慢,这也就意味着可给许多人钻空子,比如说他如果是一个有心人,他在本地犯了法,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有了官府的护荫,就可以成功的洗白自己,成功的让自己逃脱了法律的制裁。

还可以这样理解,他吴修文在扬州犯法,扬州官府可能会通缉他,但是他逃到了登州,有着登州巡抚刘远桥的庇护,刘远桥完全可以判定他为无罪,让当地的官府不准捉拿于他。

所以吴修文他才会如此的淡定,只要投靠了刘家以后,他就可以稳坐钓鱼台,即使他以后在这里东窗事发,成为万人喊打喊杀的奸贼,只要他摇身一变,逃到了即墨去,换了一个身份,就可以重新做人了,并不是重新做人,而是重新当官了。

吴富贵可是向他许下了天大的好处,那就是如果这件事能够办成,为刘家弄来一笔钱粮,刘家可以许它一个知县的位置。

知县级别虽低,但对它们的选拔任用,历来受朝廷重视。一般而言,知县需要接受吏部审议,地方督抚考核,才可获得实际官职。

在地方治理中,有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意思是朝廷对地方治理,基本只渗透到县一层的行政机构,再往下更多需要依靠宗族和地方乡绅维持。所以,知县是过去地方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处理实际事务的地方官员。

在本朝地方行政职权划分中,知县才是真正处理地方实际事务的官员,而他们的上级主要通过书面公文的方式,监督知县工作。

正因如此,知县对地方行政治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下,朝廷政策需要由知县实际负责。往上,他们比上级衙门更了解民间实际情况。

知县人选优劣,决定朝廷政策能够成功推行的关键,所以,知县级别虽然不高,但需要处理的事务却极为复杂,朝廷授予的职权也不少。

当然,大明地大物博,各地情况差异较大,知县职权也并不完全相同。如果是在江南地区任职的知县,需要承担更多漕运粮食征收的任务。

如果是北方一带任职的知县,需要承担更多征调百姓服徭役的任务。如果是处在交通要地的知县,就要负责接待来往官员,情况不同,职权有变。

一般而言,知县所需要负责的职权,主要包括:刑名、钱谷、治安、教化。刑名就是刑事上面的事务,包括民间纠纷、诉讼在内,知县会在每月选择几天时间,接受百姓递交的讼状。

尤其是每年二月到十月,这是朝廷征收赋税的时间,知县还会对那些征收赋税不力的衙役,以及没有按时交税的百姓进行问讯,必要时会进行惩罚。

对于知县来说,地方赋税是否征收得力,属于考核政绩的一个重要标准,地方每三年进行一次全面考核。考核过程中,会对官员政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决定官员的仕途升降。当然,如果知县私自加征赋税或滥用刑罚,也会受到惩罚。

因为知县如果在地方实行苛政,就容易引起百姓怨念,造成动乱。《大明律例》载有明文,地方官在考核评价中,如果得到“贪”“酷”评价,除接受惩罚外,还会被革除职位,永不叙用。

治安也成为知县职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朝廷不希望看到地方动乱,就会把责任压在知县身份。想要维持治安,又不能只靠法律,教化成为其中的关键。

教化的办法有很多种,比如劝说农桑、开办学校、引导百姓婚嫁丧娶事务、祭拜孔庙等。教化的目的,就是劝导百姓良善,让民风淳朴,不需要一直依靠法律来解决民间纠纷。

当然,知县的职权,也代表获得相应权力。不过,除了明面规定的权力,知县还有许多隐性权力,称之为百里候也不为过。

可以说能当上一个知县,都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了,他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刘家既然许下了如此丰厚的奖赏,就值得令他拼命的去争取了。

吴修文他有了这些想法,所以他只能够乖乖的为刘家而拼命,为刘家而卖命的了,如果他不去的话,估计就得不到他想得到的东西了。

吴修文也算是江湖上的一代骗王,也算是曾经的风云人物,想不到他享受了几年的富贵荣华生活以后,彻底的消磨了他的英雄壮志,令他变得贪财好色,为了权利和富贵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以前他是十分鄙视官府的,更加鄙视那些为官府卖命的人,认为他们是朝廷的鹰犬,但是他自己却变成了自己以前讨厌的人,这一点是他自己也都没有想到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