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394章名将之死

明末之新帝国 第394章名将之死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对于刘布的这个做法,李定国他们的十分的敬佩,对刘布表示了由衷的感激,表示从此以后将拼死为他效命。

刘布他因为自己出身不同与张献忠为敌,但是他并不痛恨张献忠的为人,相反对于对方还相当的敬佩,认为对方不失为一条好汉。

他也不忍心看见一代英雄豪杰,落得如此惨死的下场,虽然他不能左右或者是控制张献忠的命运,但是却不能因为张献忠因他而被凌迟处死,张献忠的生死与他无关,但是如果是因为他刘布被处死,那就必须对此进行干涉,张献忠可以死,可以因为各种原因而死,但不能因为他刘布而被千刀万的,刘布他这样子做,其实是很冒险的,如果让别人知道,他就吃不了兜着走,但是如果他自己不这样做,心里面又难安。

在后世张献忠忠算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他起兵造反,杀人无数,这是有罪的,但是在他后来毅然地抗清,率领他的大西军抗清,他的大西军终其一生都是抗清的主力,这一点是值得人敬仰的。

相比之下清兵所到之处,这么多士大夫和名臣纷纷的,争相的投降,而这些打着反贼的旗号的,反而是拒不投降,愤而看抗清,为大明延续了数十年的寿命,也打出了汉人所拥有的气节。

大西军始终的坚持抗清,也与张献忠他的遗命有关,现在刘布他冒险弄死了张献忠,也都赢得了他军队里面大西军系的尊重。

要知道刘布他与别的官军完全的不同,别的官军他们遇上了流寇,那是残酷之极,所有投降的人,一律被他们处死。

这是因为大明的军队是按人头来算军功的,没有人头,你在战场报上报再多的军功,也都没人相信你,必须拿人头来作证,所以这些将军才会毫不犹豫的砍人头,只有砍下了人头,他们才能去兵部上报军功,才能够领赏。

这也就意味着他们跟流寇之间势不两立,形同水火,反倒是刘布,他可以在这方面相对的自由,那就是他根本就不会不在乎朝廷对他的那一点赏赐,他也不会为了赏赐而大砍特砍人头。

曹文诏,山西大同人,很早之前,他就去了当时战事最为吃紧的辽东地区当兵,从小兵当起,到回来镇压流寇之前的这十年,他跟随过被努尔哈赤称为“熊蛮子”的熊廷弼,辽东地区最为重要防线—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具有惨死的蓟辽督师袁承焕,十几年风雨,让曹文诏从一个小兵变成了大人物。

当日曹文诏奉命出击,追杀流寇,洪承畴驻扎在在凤阳,而曹文诏和祖宽则兵出汝州,因为流寇一路跑到关中去了,一路逃往四川,他们便决定回头先铲除流寇的老巢,于是分别命令各位将领把守要害,发布檄文召曹文诏入关,曹文诏于是率领骑兵杀到灵宝。

洪承畴认为流寇在商州和雒南两地,如果听说明军过去,一定会先逃往汉中,那时大军由潼关进入汉中,反而会落在流寇的后面。

于是命令曹文诏从阌乡取山路到商州和雒南,直捣流寇老巢,然后再从山阳、镇安、洵阳等地赶到汉中来,阻止他们逃跑,并且对他说:“这次行军,道路迂回曲折,路程遥远,将军很辛苦,我聚集关中的兵力等待将军的到来。”

然后亲切地拍着他的背为他送行,曹文诏二话没说就前去了,五月五日文诏抵达商州,流寇大军声势浩大,距城三十里,军营的灯火遍山都是,人数之多,让人望而生畏。

但曹文诏等毫不畏惧,认为对方不过是土鸡瓦狗,半夜率领侄子参将曹变蛟,守备官曹鼎蛟,都司白广恩等发起了突击,一举打败了流寇,追杀数十里,尸体枕籍数十里,血流成河,流寇大军仗着险要地势,以一千名骑兵出来迎战,曹变蛟大声呼叫着冲进敌阵,各路兵马一同向前,流寇军再次大败逃亡。

这一战让曹文诏名闻天下,其辉煌不在安庆之战之下,曹文诏、曹变蛟勇冠三军,流寇一听说大、小曹将军,都非常畏惧。

没过多久,闯王高迎祥、李自成率领的各路流寇继续西逃,领军攻打凤翔,向汧阳、陇州挺进,曹文诏从汉中奔赴前线,流寇军都奔向静宁、泰安、清水、秦州一带,兵力再次将近二十万人,流寇就是如此,他们流动作战,居无定所,随便可以集结出数十万大军,犹如顽强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而且可以轻易燎原。

而洪承畴的追赶大军,因为曹文诏的兵力同张全昌、张外嘉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只有六千人,与流寇相比较悬殊太大,向朝廷告急,没有得到任何指示。

六月,明军在乱马川同农民军相遇,发生惨烈大战,前锋中军刘弘烈被抓获,不久副将艾万年、柳国镇又战死,形势相当不妙,不过曹文绍确实是一个狠人,曹文诏听说官军大败后,瞪着眼睛大骂,立即赶到承畴那里请求进军作战。

洪承畴高兴地说:“不是你曹将军,没人能消灭这股贼兵。但我的兵力已分派出去,没法派出接应你的队伍。将军出发以后,本帅亲率大军从泾阳赶到淳化做你的后盾。”

当然,洪承畴其时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弄到一大笔钱粮,以供大军之需,那有兴趣与流寇拼命,所以才有他突然兵至扬州之举,在失败之后,才狼狈的逃了回去,一心的剿灭流寇立功,以此保命。

而曹文诏则是率领三千人从宁州进军,在镇宁的湫头镇同流寇贼兵相遇。其侄曹变蛟率先登上城墙,斩首五百人,追敌三十里,曹文诏率领步兵跟在后面追杀。

他曹文诏就是凭着几千人就敢向对方十几万人的大阵发起了冲击,双方在数十里范围内进行厮杀,狼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绞成了一团,反复厮杀。

流寇贼兵埋伏下的数万骑兵突然出来包围了他们,箭像刺猬的刺一样密集,流寇并不知道是曹文诏的军队,有一名小兵被俘后,害怕心急了,大声呼叫说:“将军快来救我!”

流寇军中间的叛兵认识曹文诏,指点给首领高迎祥说:“这就是曹总兵。”

高迎祥大喜,马上命令更加紧了包围圈,决不能让他逃了。

曹文诏左右跳荡,亲手杀了几十个流寇,辗转拼战了几里路,最后体力不支,马又中箭受伤,遂拔刀自刎而死,其身边卫兵也尽数战死。

洪承畴听说这个消息后捶胸痛哭,皇帝朱由检也为他痛心,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左都督,赐予祭葬的恤典,让他的子孙世袭指挥佥事的官职,并命令有司为他立了庙,每年春秋两季予以祭奠。曹文诏的忠诚、勇武,世间无比,被称为当代良将中的第一人。

曹文诏他算是明军之中以悍勇为出名的人,要知道现在的明军已经败坏了,一向都是军官当贪生怕死,兵又懦弱,根本就没有了作战能力。

像曹文诏这种打仗就冲锋陷阵,身先士卒的将领,已经是非常的少,非常的罕见,他才会令朝廷另眼相看。

大明的将领大多数是像刘布一样的,根本就不会冲锋陷阵,要打仗,要冲锋陷阵,他们也只是会让他们的手下去做,绝对自己不会去做,朝廷才会对曹文诏另眼相看的褒扬,希望能够激励其他的将领,让他们也能够向他学习。

曹文诏每一次打仗,都是杀光了所有投降的俘虏,这种行为也都引起了朝廷的欣赏,还有就引起了流寇的震怒,所以流寇才会想尽办法,集中主力,不惜代价灭了他。

只有杀死了他,才可以杀鸡儆猴,让其他的明军都知道厉害,再也不敢向这一位学习,向他学习的只有死路一条,这叫杀鸡儆猴。

他们的这一种政策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像曹文诏这一种打仗奋不顾身,拼死拼命的追杀流寇的将领,已经是非常的少,也是少有的对流寇造成威胁的朝廷将领之一,曹文诏的死可是给明军以巨大的打击,此人一死,再也没有人敢身先士卒,悍不畏死的去追杀流寇了。

流寇他们也都用事实来向官军们证明一点,那就是我们是一群狼,不是一头羊,你可以追杀我,但是并不代表你可以随意的追杀,如果老子不爽,来一个回马枪,就可以把你弄死。

这样的形势就让明军的各大将领再也不敢分兵,孤军深入前去追杀流寇了,只能够大兵团的作战,只有集中优势的兵力之下才敢跟流寇进行决战,但是流寇他之所以叫流寇,那是因为他流动性强,看见风声不对,马上就跑,你官军小部队,孤军深入,有可能追上他们,如果是大部队铺天盖地而来,他早就闻风而逃了。

他们闻风而逃,这也并不代表着他们失败了,他们也是保存了实力,拥有极其强大的作战能力的,如果官军敢毫无顾忌的孤军深入,他们就可以来一个回马枪,一举把对方吃掉,这就令官军不敢对他们摧逼过急,结果就变成一打一逃,流寇横行四方,官军就追杀四方。

在这种局势之下,他们官军可是非常的害怕,别的不说,比如说官军中的另一位猛将祖宽,他在听说曹文诏全军覆没,战败身死了以后,他也不敢学曹文昭的这一种战术,而是躲了起来,再也不敢全力追杀流寇了,可以说流寇他们集中主力,灭掉对方的一部的政策,是获得了成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