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541章不可接受

明末之新帝国 第541章不可接受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一个建奴已经令大明的朝廷焦头烂额,不知道如何是好,突然间窜起来的刘贼,那也是他们的心腹大患了。

建奴即使他咄咄逼人,屡屡的伤害大明,但是他们毕竟是辽东塞外人,抢劫一番以后,始终还是要走的,他们在这里是呆不住的。

而刘贼则不同,刘贼他们居然在不动声色之间,居然就占领了大明最为富裕的山东,山东可是天下的肩背,距离京城又极其的近,可以说是天下的核心区域,他们居然想在核心的区域割据,这真是侵犯了大明的底线。

可恨的就是大明朝廷现在用兵用到了极限,根本就抽不出手来对付这一帮叛贼,崇祯皇帝他发下誓言,一旦抽出兵力,马上就会全力南下山东,把刘家给灭了,把刘远桥抓来京城,在太庙之前千刀万剐。”

此时,内阁方面传来的刘远桥的要求。

现在朝廷总算是弄清了刘远桥的意图,为什么此人明明就是造反,却没有传檄天下,举兵起义,原来他打的主意居然就是想割据山东,他只怕是得了失心疯了吧?

温体仁他才说出刘远桥这些要求,就招来了朝廷文武百官的一致涶骂。

他们纷纷的痛骂刘远桥,仿佛它就是本朝的第一奸臣,比起秦桧还要奸,还要遗臭万年,如果他在此,定当是被生啖血肉。

朝廷群情汹涌,纷纷的指责刘远桥的贪婪无耻,崇祯皇帝看见人心如此,士气可用,它还是欣慰的。

但是大家骂归骂,痛骂出来了以后,这倒是痛快了,但是刘远桥的刘贼,他们控制运河,切断了运河线,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京杭大运河对大明有多么重要,就是称之为生命线也都不为过,如果一旦运河停运,南方的粮食和银子都运不过来,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在骂完了刘远桥以后,朝臣们也都纷纷的出谋划策,但是这些计策都没有一条是有用的。

因为现在的刘家摆明就是造反了,摆明就是不鸟朝廷,他们能够这么拽,自然是凭借着他们手上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有多么的强大,他们居然能够从建奴的手中收复了辽南,并且打退了敌人(至少现在,朝廷是确认了一点,那就是建奴在辽南遭受了一场大败,他们不是主动撤退的,而是被刘家军打败的,刘家军宣布撤退,只是为了示弱)。

而且这一支军队才跟建奴的大军交了手,后脚就能在短期之内击溃的刘泽请的十万大军,在短短的半月之内,就横扫东三府,拿下了整个山东,如此惊人的武力,真是令朝廷都为之震撼和惊讶。

他们就在,想幸亏刘家军的兵力不多,还只能在山东一带做妖,一旦让他们强大起来,沿着运河县大举南下,朝廷最为富裕的江淮之地,就变成了他们战火连天之地,这后果才是真正的不堪设想。

即使朝廷现在是不承认,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事实,那就是刘家军他们已经控制了山东,形成了割据。

而且最近又传来了消息,那就是刘家父子无耻的攻入的德王府,逮捕了德王,没收的里面全部的金银财宝,刘家父子公然的住进了德王府,以王爷自居。

崇祯皇帝他忍不住温体仁:“好一个刘远桥居然敢说什么尊王攘夷、齐人治齐、保境安民、高度自治,那他为何又要攻入德王府,抓了德王一家。”

温体仁他道:“臣也问过刘家的留后使,他们的解释就是说,德王跟刘泽清相互勾结,意图谋反,所以他们才一举拿下,至于他们进驻德王府,主要是因为没地方住,找个地方住。”

对方的解释竟然是如此的无耻,如此的不要脸,崇祯皇帝他听了也都摇头。

崇祯皇帝他是一个性子很急臊,很要面子的皇帝,如果是以前,这样的事会令他觉得很难以接受,很丢脸面,但是自从中都被攻破,祖陵被刨,接着就是连他老哥的德陵都被建奴放火给烧了,到了这一步,什么脸面也都丢尽了,他也都不怕再丢脸了,所以说德王一家被逮捕被驱逐,堂堂德王府都被刘家父子堂而皇居的占据,这事是很冒犯朝廷权威,很丢脸的,但是他也只能够捏着鼻子认了。

崇祯皇帝他除了暗地里面发狠,一旦朝廷腾出手来,必派大军全力南下,攻下了济南之日,一定要把刘家父子千刀万剐,诛灭他们的九族,才能泄他心头之恨。

大明的藩王可是极其的尊贵的,其地位是朝臣都没办法相比的,有人形容大明就是用天下来供养这些藩王,虽然这样说有是偏颇,但是也能够体现这些藩王在大明的地位,任何一处地方失陷藩王,都是很大的罪过,它崇祯皇帝也都不例外,但是现在是刘家军强,朝廷弱,他也都无可奈何。

皇帝生气又如何,想当年张献忠可是攻破了中都凤阳,把他朱家皇族的祖坟都给刨了,他除了生气又能如何?到了此时,崇祯皇帝他也都不免愤怒,都是这帮手下的官员无能,如果出现了几个像徐达、常遇春这种猛将,他就不至于此了,所以现在的皇帝,他也都不免在感叹,那就是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

到了现在这一步,他也都不知道如何的是好,他们每天早朝和朝会都跟大臣们商量,就想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但是他们现在就是军事实力偏弱,没有办法抽调出更多的兵力来对付这一帮乱党刁民。

新任的兵部尚书杨嗣昌是皇帝一手提拔的,是他十分欣赏的人,杨嗣昌倒是提出了一个计划,那就是他以前计划的延续。

在以前大明一直内受流寇之苦,外受建奴之欺,这叫内外交困,杨嗣昌他就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攘外必先安内,首先跟建奴和谈,双方达到和平以后,就抽掉所有能抽调的兵力,全力以赴的灭掉国内流寇,在国内的矛盾消除以后,再集结所有能集结的兵力,全力出关灭掉建奴,收复辽东。

现在国内的流寇就被灭的差不多了,已经是秋后的蚂蚱,蹦跳不了几天,但是又冒出了刘贼这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凶狠的敌人,但是刘贼他也都可以理解为国内的矛盾,同样也都可以用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所以杨嗣昌他就建议,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建奴赶出塞外去,然后跟他们和谈,只有把他们赶出塞外了,才能跟他们和谈,这叫能打然后能和,如果他们只是求对方出去,不能把对方赶出去的,根本是没有何谈可言的。

在稳住了建奴,把他们赶出塞外以后,就集结他们所能集结的兵力,从江淮、湖广、山西、湖北等方向,对山东进行围攻,无论如何,也要拿下山东,灭掉刘家父子,山东就是天下的核心,绝对不可能允许这些叛贼在这里割据。

所以朝廷他很快就制定好了策略,那就是先不管刘家在运河怎么闹腾,也都不在乎他怎么封锁山东和封锁运河,先让他们闹,现在朝廷是集中所有能集结的兵力,先把建奴赶出塞外再说。

但是这时候他们又都出现了像兵部尚书张凤翼这样的坑货,整个朝廷都面目无光,更加令他们在对付建奴的时候,束手束脚,朝廷没有办法,只能坐视建奴在京城周边大举的烧杀掠夺。

建奴他们虽然现在不敢攻城,但是他们每天可是从这里出击,袭击附近的周县,劫掠了大量的百姓。

这些百姓被建奴抢走以后,从京城下赶过去,看见城上的官兵,纷纷的呼救,其泪涕俱下,呼救的叫声,声传数里,十分的凄惨,城上的官兵只能够强忍泪水,转过身去,却说什么也不敢拿刀出去跟建奴来干一架。

这些消息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面,他是十分的自责,再次下了罪己诏,这算是给天下臣民的一个交代。

崇祯皇帝他在大明十六个皇帝里面,都是十分另类的,要知道大明十几个皇帝里面,他们都是十分要面子的,他们可是宁死都不肯下罪己诏,因为这意味着可以令天下人责骂皇帝,指责皇帝,这是很丢脸的,是对皇权极大的削弱。

就连历史上有几个被评定为昏君的皇帝,他都死活不肯下罪己诏,宁愿被别人骂死,宁愿身负天下之骂,就是不肯下罪己诏。

但是崇祯皇帝他倒好,连续下了几次罪己诏,希望能够振奋天下的民心士气,谁知道即使皇帝下了罪己诏,昭告天下,结果他手下的将领还是不给力,连连的打败仗,令他的罪己诏没有起到预期之中振奋民心士气的作用,反而削弱了朝廷的权威。

也都是朝廷没有权威了,刘远桥等人才敢割据山东,提出什么尊王攘夷,齐人治齐,保境安民,高度自治,效欲云南沐家,藩镇山东,听调不听宣。

如果是以前有哪一个官员敢这样子干的?就连万历年间的三大征,播州的杨应龙、宁夏的嘋拜,他们叛乱归叛乱,都没有像刘贼这样,提出这样不切实际的要求。

现在好了,刘贼看见了朝廷权威尽失,兵力全无,所以就提出了如此无耻的要求,意图割据山东。

刘远桥他想割据山东,想法是好的,但是朝廷那是不可能答应的,要知道这里是中原,皇朝的核心区域,如果这一块地域被割据出去的,这就意味着核心少了一块地盘,朝廷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