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616章大军抵达

明末之新帝国 第616章大军抵达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高望他就以为今天自己就得交待在这里,就得被这些人杀死了,他想到被叛军攻破了衙门,他的下场就该有多惨,他就算是自杀了,也都会被这些叛军把他五马分尸。

现在这一群造反的人被他们全部都给干掉了,这令他十分的高兴。

陈文若在一群士兵和将领的簇拥之下,立马街头,看着他的士兵们在补刀,脸上显出冷酷的笑容。

铲除了这一帮人,估计城中再也没有什么敢跟他们对着干的人了,不信邪的,这就是他们的下场。

高望他劫后余生走了出来,他看见了陈文若,就在埋怨:“陈将军你可是把本官瞒得好苦,这可是把本官都给吓死了。”

陈文若冷冷的说道:“这是刘将军的命令。”

高望他一怔,他说道:“刘大帅?”

陈文若他说道:“刘大帅亲率三万精兵,已经抵达了泰州,高大人当去泰州拜会才是。”

听到了这一个消息,高望他是欣喜若狂,现在他可是进了刘家军的贼船,他也算是知道,刘家军在这里有多少兵力,这么一点人,如果让官军反攻过来,他们就是死路一条,现在好了,刘布率领精锐的大军来援,大局就定了。

像高望这等底层的官员,他们也都看出大明确实是不行了,这么多人造反,这么多的动乱,即使朝廷他再能耐,也都抵受不住,迟早是要完蛋的,他现在投靠了最为看好的刘家,早早的从龙,说不定可以混一个开国功臣的待遇。

所以听说刘布来了,他马上就表示立即去拜见。

刘布就是刘家军的少主,相当于太子,巴结上了这一位,他就前途不可限量了。

所以听到刘布抵达,高望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犹豫,立马就带领着一群亲随,前去找刘布汇报工作。

当高望离开城门的时候,发现大批刘家军的士兵,正在进驻扬州,这些士兵迈着整齐的队列,他们甲鲜明,刀枪如林,看起来军容非常的鼎盛,一看这样的军队,就知道是能打的精锐,高望他就大为振奋,有这样的大军在,何愁大事不成?

这时候刘家军抵达扬州的,不止是骑兵,还有步兵,同时他们的军舰也开始沿着运河,大举的进发,开始接管扬州城。

看见这些强大的军队,鼎盛的军容,高望他就知道,刘家军不单要拿下扬州,搞不好还要去进攻江南各地。

果然,事实证实了高望他的猜想,高望他一路向泰州开进,一路上看见了一支支刘家军的军队,水陆并进,浩浩荡荡的向这里进发,这般一看,少说的有几万人,有这帮人马在,做什么事都成了。

扬州发生了叛乱,即使叛军封锁了扬州城,还是有许多消息传了出去,特别是随着吴非凡三万大军的崩溃,更是把这里的消息传了出去,长江上的船只都少了,他们不敢在这里停泊,都停到了长江的对岸,或者是不敢来了,平时来往船舶来往如织的长江,船只都变得非常少了。

现在可是出现了大量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是刘家军的商船或者是军舰,他们正浩浩荡荡的往西进发。

刘家军这一次出动了他们所有的商船和一半的军舰,负责这一次的行动。

负责指挥海面上军舰的,就是郑紫宁的三位大将中的龙王郭鹏,其中负责攻入内陆的就是大将紫青和大白鲨李唐德。

他们现在正指挥着刘家军的庞大水军,沿长江西进,准备去袭击长江沿岸的几大城市,确保他们可以进攻南京。

这一次刘家军也出动的非常的急,他们这一次出发有多急?按照他们原定的计划,他们至少有十几天的时间准备,然后才出发。

在这十几天之内,刘布他可是获得了夫人的恩准,他把紫青一顶小轿,抬进了他的德王府,成为了他的三夫人,算是把她开了脸,扶了正,紫青是刘布所见胸器最大,腰最细,腿最长的美女,堪称极品,正准备洞房花烛之时,就传来的南方惊人的消息。

刘布他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错失了这么好一个机会,刘军要染指江南,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刘布表现出了惊人的毅力,面对如此绝色的美人,他居然提了裤子,然后下令,全军总动员,立马出发。

他作为军官之一,必须马上出发,他的三夫人作为海军指挥官之一,也马上得把嫁衣一脱,立马出发,指挥她的海军出征,这能够说明他们这一次行动的快速性和严重性了吧。

连刘大帅他的洞房都不洞了,更不用说其他的军官了,他们是取消了一切军官的休假,马上全力出发,这才是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抵达了扬州,有力的支援了陈文若。

这也是他们在抵达了泰州以后,必须马上进行修整的原因,因为他们的部队,仓促出发,长途奔袭,如果不重新的修整,就会令部队都卡了。

所以他们在进入泰州以后,就命令各部进行修整和集结,准备出发攻打他们想要打的地方。

这一次刘布他的目标,是大明在南方的核心南京城。

在大明的行政编制里面,习惯性的称为两京十三省。

大明的核心,自然就是北方的北直隶为首,就是在北直隶之内的北京,它的地位跟一个省都是相似并列的。

另在南方同样有一个南直隶,作为陪都南京。

本朝的南、北直隶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很多人都把南、北直隶认为是一种政区,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

南北直隶的府和直隶州与十三布政使司一样,都是直接归中央六部管辖的,南直隶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北直隶则是京师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南直隶不等于应天府,北直隶不等于顺天府。

南北直隶本身没有官署、没有机构、没有行政长官,顺天府、应天府虽然是京府,但也还是府级,府尹是不能管其他府州的,没官署、没机构、没长官自然就不能称之为政区了。

实际上,直隶用于后世的话说,就是直接管辖的区域,北直隶的意思就是北边(中央)直辖的区域。

其实这一制度还源自元朝,元朝中书省直辖区域就用中书省表示,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元朝对这一区域则用腹里一词表示,本朝改用直隶表示。

北直隶有府十四,直隶州四,属州十七,县九十七,大致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辖区一致。

十四个府分别是:应天、凤阳、淮安、扬州、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

四个直隶州分别是:徐州、滁州、和州、广德。

在大明二百七十年间,南京的地位非常特殊。说特殊,因为南京是本朝的定鼎之地,朱元璋坐镇南京四十年(含称帝前),统一天下,但因为北元威胁太大,成祖朱棣把国都迁到北京。

因为朱棣的根基在北平,在南京,他不怎么得人心。所以永乐元年,朱棣下诏升北平为北京,为迁都做准备。此时的北京还不是正式国都,只称行在,毕竟北京还要大规模修建皇宫。

至永乐十九年初,一切准备就绪后,朱棣这才正式定北京为国都(京师),原国都南京降为留都。

留都的级别要比陪都高,打个不那么形象的比喻,陪都是妾,留都是前妻。朱棣不喜欢住南京,但南京是他父亲朱元璋打天下的地方,孝陵还在。这一点,决定了南京不再是国都,地位也不会低。原国都南京的所有机构,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比如北京有六部,南京也有六部,尚书、侍郎一个不少

然而南京六部尚书是没什么权力的,要么是从北京六部退下来养老的,要么是权斗失败下放的。当时有个说法,说南京六部衙门,户部收不到钱,兵部调不动兵,礼部管不了考生。很多官员上班,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泡茶吹牛,无所事事。不过南京应天府的地位和北京顺天府是平级的,合称为二京府。

朱棣死后,仁宗朱高炽不太喜欢北京,而且从南京到北京的粮食供应成本太高。

朱高炽决定把国都迁回南京,下诏北京各衙门全部复称行在,南京再次成为国都。朱高炽在位十个月就稀里糊涂驾崩了,宣宗朱瞻基即位后,因要对付北元,所以留在北京,只是在名义上,宣宗时的北京其实只是行在,正式国都还在南京。

到英宗正统六年十一月,朝廷才正式废除南京有名无实的国都地位,复升北京为京师。

此后,南京的留都再没变过,南京的地位是降低了,但要说经济地位,南京要高过北京,首先,北京的粮食供应要通过南直隶运粮北上,江南是明朝的钱袋子、米袋子,没有江南钱粮,京师就要断炊。

南京作为留都以及祖宗灵寝所在,是江南的中心,大明通过在南京的军政存在,控制着江南钱粮,在迁都后,还在南京留下十万兵马。

只是到了万历年间,由于各种原因,南京的兵力只剩下四万了,士兵少了,但百姓多了,万历末年的南京人口,已突破百万,号称神宗万历年间,天下大治,留都城内户口百万家。

武宗正德时,有人评价南京的地位,说太宗皇帝(朱棣之前的庙号)迁都北京,但北京所倚仗的钱粮器物,无不取自于南京(为中心的江南)。

南京,可以说是西部、南部物资进入北京的中转站,南京占长江地利,比如四川、湖广、江西的物资会先顺江东下到南京,然后再走运河进北京。

南京在经济上也有一段失落时期,就是朱棣初迁北京时,带走了南京城大量民户工匠。

但南京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它很快就能恢复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朱棣带走的是官方手工业者,而民间手工业者则填补了留下的空白,包括纺织业、印刷业、铜铁木器,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更不用说了,尤其是在嘉靖、万历时期,随着江南经济的飞跃式的发展,南京成了全国重要的娱乐中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