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626章兵临城下

明末之新帝国 第626章兵临城下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有这么一个规律,只要有势力在江东建立王朝,都把镇江当成保命的军事重镇。

何之?因为镇江不远处,就是南朝历什国都南京(昔时称建业、建康、江宁)。南宋虽然定都临安,但南京却是杭州门户,镇江则是南京门户。

三国东吴的国都在建业,但在决定东吴国运的赤壁之战时,东吴的国都就在镇江,时称为京。之所以称为京,是因为附近有京岘山(焦山以南)。

正史上的刘备借荆州,演义中的刘备甘露寺相亲,家喻户晓的故事都发生在京口。

东吴在镇江的国都史随东吴被灭而结束,但之后的镇江,地位依然重要。为什么?镇江的地理环境:镇江北临长江,南岸有著名的镇江三山,既焦山、北固山、金山。

金也就是著名的神话故事《水漫金山》,就发生在这里。北固山,就是辛弃疾登临的这座小山,凭栏北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镇江临水负山,地势非常险要,成为南京东线重要的战略屏障。如果北军占领扬州,接下来就会从长江北岸南下,夺了镇江之后,就等于切断了南京与常州、苏州、浙江之间的联系。北军可横扫苏南,进而形成对南京的战略包围。

镇江之于南京的重要性,按唐代杜佑的说法,就如同孟津(黄河关口)之于洛阳。北军要是夺下孟津,洛阳无险可守,南京也是如此。所以,六朝(东吴、东晋、宋、齐、梁、陈)都把镇江当成一线军防重镇,其相当于金库的大门,金库大门洞开,用不了多久,金子会被人全部搬走。

古人讲得很清楚:镇江的军防稍有一些疏忽,南京的危险就大一分。东晋初年,苏峻作乱,重臣郗鉴坐镇京口,同时拒绝有人提议的放弃京口过江奔广陵(扬州府)的想法。因为郗鉴清楚,一旦放弃京口,京口以东的吴郡、会稽郡(浙北)等朝廷钱粮所出重地就守不住了。守住京口,即使国都失陷,东晋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一旦吴郡、会稽郡丢了,就是孙武孙膑复活,再救不活东晋。

一代枭雄宋武帝刘裕,辛弃疾词曰: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前一句则是“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刘裕小名)曾住。”

刘裕在京口住过?何止是住过。现在人说到刘裕,都会说他是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彭城人。实际上,彭城只是刘氏的郡望,刘裕真正的出生地是京口。东晋末年,权臣桓玄废晋安帝,自立为楚。刘裕不服桓玄,就与众豪杰密谋于京口,最终诛杀桓玄,开始了传奇的枭雄之路。

刘裕建立宋朝后,京口的身份成了帝乡。其实,京口即使不是刘裕的出生地,出于保卫南京的原因,刘宋也极端重视京口防御。

刘宋在京口设南徐州,面积倒不大,但却是刘宋的一线州,刘宋有个规定:能当南徐州刺史的,基本上都是刘宋宗室,外人没有资格守南徐州,可见及极其重要的地位,到了后来的几个王朝,他们也都是如此,除非是皇族亲信的亲王,否则都不可以出任南徐州的刺史,如果一旦让外人掌控了这地方,就相当于让外人掌控了南京的命脉,王朝随时就要玩,就要危险了,可见此地实在是江东偏安王朝的命脉所在。

至唐朝后期,朝廷设浙西观察使,辖苏南、浙北,治所就在润州(现镇江)。到了南宋更不用说了,面对金朝强大的军事压力,南宋集重兵于南京至镇江一线。镇江的军事意义更加重要,一旦让金军占领镇江,金军西向取南京,东南直接杀向苏州,然后就是杭州……

另外,南宋大词人陈亮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多景楼,也在镇江北固山上。词中有名句:“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就是在说镇江。

南宋嘉泰四年初,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在北固山上,写下了这首横绝千古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现在这命脉就掌握在了刘家军手上,刘布不断地从长江北岸的瓜洲,运过来物资,卸在这里,以此为进攻南京桥头堡。

南京东大门是镇江,由刘布亲自领兵攻打,西大门是安庆,由大将刘忠勇攻打,还有个庐州是北大门!北方南进大多是从九江破长江天堑,南方内乱一定要夺安庆,如果南方北伐一定要从庐州,取安徽河南。

这镇江对于南京的重要性就不用说了,每个人都知道,每个人都明白,所以当刘军攻下了镇江之时,消息传达到了南京这里,可是给南京城上上下下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巨大的打击,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天塌了。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想要守住南京,就必须守住镇江,镇江失守,东大门洞开,就是敌人兵临城下之时,果不其然,当镇江失陷传来,刘家军的铁骑出现在了南京城附近。

这样的结果,可是令整个城里城外,震撼至极,恐慌之极。

本来听说刘家军出现了以后,徐国公下令对城市进行封锁,已经是令城中的老百姓害怕不已,恐慌不已,一些有权有势的人,已经买通了官府,把他们的细软和家人往外递送。

因为每个人都明白,刘家军既然出现在江南,南京就是他必取之地,而且只要不是傻的人,都看得出刘家军这一次浩浩荡荡的出动,主要冲的就是南京来的,南京一下,江南就是他囊中之物了。

而且刘家军的探子和奸细也都无孔不入,他们的大军还没有抵达,但是他们的奸细却首先已经抵达,散布各种恐慌性的谣言,这种东西令这些人非常的恐慌,非常的害怕。

刘家军真正的兵力,只有十万而已,但是在他们探子的口里面,至少出动了五十万大军,加上各种水陆民伕,人数突破了百万,这样的数字,可是令城中的百姓都害怕不己,恐慌不已。

而且刘家军也都趁机把他们的政策宣传了出来,此时刘布的《讨伐朱明檄》还没有传出来,但是他们已经已经摆明了他们的立场,这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人敢跟他们对着干,就是死路一条,而且他们也都宣布了,如果不抵抗,就可以保存性命财产,如果敢坚持抵抗刘家军的铁骑,就将会屠城。

你还别说,这种政策可是宁令城中的官员和士绅非常的害怕,非常的恐慌。

刘家军保持了全胜的记录,他们自从崛起以后,就没有打败过仗,一路所向无敌,所有的敌人都让他们打倒,都让他们打垮。

所以他们宣传这样的政策时,可是给当地的人以巨大的震撼,以至于徐国公在筹备军饷的时候,城中士绅、富户纷纷的质疑一点,那就是官军有没有能力守住南京城,如果有能力守住南京城的话,他们不介意捐出军饷和粮食,如果朝廷官军没有能力守住南京城的话,干脆就撤出城去,不要害了全城的百姓。

听到了这样的论调,徐国公他可是非常的生气,非常的愤怒,现在敌人兵临城下,正要上下团结一致,对抗敌人的时候,居然发生了这种消极的态度,这可是对守城非常的不利,对于他筹措军饷非常的不利。

徐国公他很想砍了几个人的脑袋,震慑人心,压住这种失败的思想。

但是每个人都明白一点,那就是都是有权有势,背后有后台的,如果是平时,徐国公绝对不怕对方的这一点小后台,拉出去砍了就砍了,论拼背景,拼人脉,在大明朝还有人能够拼得过徐家的吗?

但是现在正是敌人兵临城下,人心惶惶之时,更重要的一点,那是他需要筹通过这些人,筹措军饷,如果这些如果这些人不捐,他就无法筹备到足够多的军饷。

而且徐国公他算是明白了一点,他徐国公一家还留在这里,如果他也像城中的其他官员和富户一样,把自己的家人都往城外送,估计城中的人心和士气都崩了。

这样的局面,可不是他想看见的,他只好向在场的官员和士绅们保证,南京城高池深,戒备森严,一定守得住,朝廷附近的官军很快就赶到,朝廷大军一到,内外夹击,肯定可以打败敌人。

徐国公他说道:“诸位的家业都在这里,如果迁移了别处,尔等又能去哪里?在敌人兵临城下之际,我等只有团结一致,上下一心,才能够守住南京城,才能够守住我们的家园,保住我们眼前所拥有的一切,离开了南京城,你们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没有,就跟一个流民都没有分别,与其像蝼蚁一样苟活着,何不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拼出一条血路来。”

大家伙听了徐国公这一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都默然不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