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694章忠正遗老

明末之新帝国 第694章忠正遗老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刘家军,又有人称之为齐军,因为其主体是来自山东的本地子弟兵,他们已经深度的跟山东捆绑在了一起,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

刘远桥主政东三府以后,他所实行的政策,恢复了地方的民生,发展的经济,令地方的权贵和乡绅百姓都受到了极大的好处,这令每个人都对他交口赞誉,十分的推崇。

在刘远桥控制了山东以后,他也是奉行同样的政策,这让战乱不堪的西三府也迅速的得到的恢复,所有的人对于八面佛刘远桥的能力,那是赞不绝口,推崇备至。

而且刘远桥他们的政策,也都是如此,也都是实行捆绑的政策,只要愿意跟他们混的,都会被他们绑上马车,利益共同体,有好处一起拿,有灾难一起挡。

现在刘家造反了,这些人迫于无奈,也只能逼着跟着刘家反了,许多人是心惊胆战,害怕不已,就怕朝廷的大军打来了,他们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整个山东又将会兵祸连年,百姓民不聊生了。

谁知道朝廷的官军那是真正的菜,真正的不能打,对上了刘家的大军,他们被打得落花流水,而且刘家的大军还兵出如火,迅速的拿下了江淮,拿下了江南,控制了大明最富裕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兴奋不己,那就是刘家已经展现出大势已成之势,他们就是从龙之臣,整个山东一片沸腾。

如果是以前,他们还担心官府,官府在天津大营和保定那大营那里驻扎有大批的军队,随时南下攻打山东北部,大家就会兵火连连,民不聊生,如果被朝廷大军攻了进来,很多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谁知道朝廷的大军真正的不耐打,被刘家大军教训了几次以后,他们一直就龟缩在了保定和天津一带,根本就不敢南下。

到了这一步,所有的人都明白一点刘家大势已成,已经有问鼎天下之势,此时依附,就是从龙之臣,会以获得更多的好处。

有了这样的声势,每日来投靠刘家的人,络绎不绝,刘家的招贤馆中,始终是住满了人,许多经过考核和认可的,有些直接的被他们任命去当官,即使任命不了当官,都会获得一份差事。

这正是热火朝天大好局面。

正当整个山东都喜气洋洋,人人都赞刘家好的时候,只有静云公在他家中泼口大骂,大骂:刘远桥狼子野心!不得好死。

靜云公可以说是登州地区的代表性人物,虽然他已经辞官归家多年,但是他的威望极高,刘远桥在坐上了登莱巡抚以后,可以迅速的稳定地方,获得地方权贵的支持,这也与静云他的大力推崇和支持有关。

静云公十分认可刘远桥的能力,他经营能力和管理能力非常的强,什么事情交到他手上,基本上都可以迎刃而解,大灾大乱之后的东三府在刘远桥手中两年就大变,变成了天下太平的局面,这证明了他静云宫的眼光。

静云公多次的公开的称赞刘远桥是治世良臣,但是他自己不免有点看走眼,刘远桥确实是治世的良臣,只怕也是乱世的枭雄,说白了就像是曹操那般的人,如果是太平盛世,他会是一名名臣,匡扶天下,如果到了乱世,他也都是祸乱天下的枭雄。

静云公他一直在压制刘家,也在引导着他,希望他们能跟朝廷和平共处,他一直在朝廷和刘家之间斡旋,做好做歹,希望双方能共存。

他拉拢了孔家,就是他这种想法的一种做法。

而且刘远桥最终提出了齐人治齐、保境安民、高度自治、听调不听宣的口号,这其实也是获得静云公他的支持的,既然朝廷已经没有能力管理这一片地方了,就交由这一片地方的能人志士来管理,我们照样臣服朝廷,照样向朝廷交税,地方的百姓也得以共存。

这样的政策,其实还是获得他这一位地方缙绅的支持,不过这也是他支持刘远桥的极限。

到了这一步,他也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他就害怕刘远桥有朝一日,把持不住,举兵造反,这就会令他里外不是人。

结果果然就是如此,朝廷里面的一些官员,该硬气的时候他不硬气,该软的时候他不软,在刘家势大的时候,他们这群傻子,居然就死命的跟刘家对着干,双方的矛盾不可调和,南方也发生了石破天惊的事情,本来一切事情都在进行中,他认为是可控之中的,谁知道在短短的数月之间,就陷入了崩溃的局面。

刘家就算是一头猛虎,把它豢养在山东这里,其实也是为了大明好,即使是割下了一块肉来喂,也是迫不得已之举。

但是朝廷却偏偏看走了眼,猛虎看作是狗,要用肉来喂的猛兽,偏偏只拿屎来喂,结果终于逼反了刘家。

而且刘家的少主刘布也是一个厉害的人物,居然能够提前做下了布局,在扬州举兵作乱,然后率领主力大军迅速南下,短短的数月之内,就席卷了江淮,占领了南京,控制了半个南直隶。

到了这一步,静云他算是明白,他的政策、他的努力彻底的失败了,刘家终究还是反了,他与朝廷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不可共存的,只有一方倒下。

作为一个山东人,静云公他知道,一旦刘远桥败了,整个山东将会陷入何等悲惨的局面。

朝廷那帮奸臣的做法,只怕会把整个山东都列为战区,所有的百姓都列为从贼的罪名,会把这里犁上了几次,清洗上了几次,也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家破人亡了。

如果是朝廷打不赢了,那就是天下灾难,全天下的百姓跟着一起倒霉,一起遭殃,以静云公的战略眼光,他是看得出,刘家只怕会被困在了山东这一块,即使他再猛,困在了山东,也都不可以为祸天下。

现在好了,刘家突然间破局,拿下了大明最为精精华的地方,整个局势崩溃了。

静云听说徐国公战死,南京城被攻后,他气的是大哭,当场大醉,然后又大哭大骂。

他知道到了这一步,双方算是不可调和,算是你死我活了,他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而且他静云也算是一个罪人,刘军桥能够有今天这么样的强大,离不开他的扶持与支持,他大批的门人和学生都支持和追随这人在造反。

自己十年寒窗苦读,饱读圣贤之书,一直以忠义而自居,上可扶保皇帝,匡扶天下,下可保护黎民,守牧一方,谁知道最终却是培养出了这样一个反贼,而且还有大量的学生追随,这可以说是他职业生涯中不可抹去的污点,静云公他大为悲愤,他仰天大哭:“世事如此,奈大明何,奈苍生何?”

这时他听到了门子传来的消息,这就是刘远桥等人听到南京被攻下来了以后,迅速的返回登州,准备坐船南下,在南京称登基称帝,从行的有他整个德王府的所有官员和侍从,还有数千精兵,好生威风。

这就令静云他大为愤怒,大为气愤,他说道:“刘远桥这奸贼,他还敢去南京,某就拼着这一百多斤不要了,也要骂他一个狗血淋头。”

静云公他可是一个刚烈的人,听到刘远桥要南下称帝,他就毅然决定,一定要当街当众痛骂他刘远桥一顿,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个无耻的奸臣,无耻的小人,就像当年孔融骂曹操,颜真卿痛骂史思明一般,就是死了,就是千刀万剐,也都不怕,也都是全了自己的气节。

静云在听到这些消息以后,他本来是怎满怀悲愤,准备写一首诗来表示自己的悲愤之意,谁知道听到了这消息,他马上把笔一扔,沐浴更衣,就准备去痛骂刘远桥一行人。

他知道刘远桥他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造反,即使他静云公对他泼口大骂,也不可能令他幡然而醒,回头是岸,刘远桥也都回不了,但是他要全天下人的知道,刘远桥就是一个阴险小人。

也让天下人知道静云公是不怕死的,他王家人虽然已经是式微,但是这气节不改,大明完了,他这些人就跟着大明去殉葬,大家一起死就算了。

静云公当然明白此行的危险,虽然刘远桥一直对他敬以老师之礼,敬佩之极,毕恭毕敬,各种礼物和孝敬从来不少,但如果敢当众的痛骂于他,指责于他,他肯定会恼羞成怒,指不准当场就会杀死自己,还会杀死全家,这是极其危险的一个动作,说白了就跟拿鸡蛋去碰石头一般。

但是静云公就是不怕鸡蛋碰石头,就是鸡蛋碰石头,也得让别人知道我的气节所在,就是拼上了全家去陪葬,也在所不惜,正所谓倾覆之下,岂有完卵,大明都不在了,他王家在这,又有何用?这就兑现自己的诺言,国家有事,以一死报国家,陆秀夫能做的,他王静云一样可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