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729章忠臣孝子

明末之新帝国 第729章忠臣孝子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北京城一直沉浸在一种奇怪的气氛之中,特别是南京城被攻陷了以后,这种气氛就更加的奇怪了。

在以前,一直都是由文官集团一家独大,主导一切的局面,在这种势力之下,就是皇权也得退让三舍。

当年的魏忠贤,对文官集团进行了大力的打压,把他们狠狠的收拾了一顿,但是也受到了疯狂的反扑。

虽然魏忠贤对于文官集团的打压,令他们气焰大减,没有之前那么的嚣张,但是文官集团在朝廷高层势力的消退,并不能说明他们整体实力的减退,反而是加强了。

大明的官制,一向都是讲究以小制大,充斥在各部的言官和御史们,可是把这些阁老和尚书们都吃得死死的,文官集团虽然不能主导一切,但是他们却是可以在暗中左右一切,左右皇帝的行动。

但是刘家军的崛起,既是对皇室势力的打压,同时也是对文官势力的打压。

在以前文官势力,他总是站在道德的高地之上,对别人指手画脚,以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以贱人的标准自我要求。

他们这种做派,可是把皇权都压得死死的,至于其他的集团,比如说武将集团和勋贵集团,简直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在他们面前,屁都不是。

按道理来说,这一次江南的沦陷,半壁江山都丢失,他们的势力会进一步扩大才对,因为这是皇权大举衰退的时候。

谁知道在这时,他们文官集团也吃了大亏,这主要就是他们一直都以道德君子要求别人,而吴宗达和钱谦益就是他们所推出来的代表性人物。

当华夏军出现的时候,他们文臣集团全力推举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投靠了敌人,成为了降臣,这就令他们的脸丢大了。

如果说只是他们两个人投降,还不能令他们势力受到重创,但是从华夏军公布的消息来看,整个江南的文人集团和仕林,基本上都投靠了华夏军,投靠他们的人,犹如过江之鲫,多不胜数。

这就令文臣们一直自我标榜的道德,荡然无存,他们也都明白了一点,这就是他们也都不是圣人和完人,在国家出现危难之时,也是同样吃亏的。

文官势力的衰退,令皇帝趁机掌握了不少的权力,至少他的话语权强大了不少。

比如说他乾纲独断的重用许建强,本来许多人是反对的,最终也是无法反对。

关键就是皇帝重用许建强,令他获得了许多的东西,获得了高额的回报,至少许建强弄来了许多的钱粮,令他的财政危机得到了一定的舒缓。

本来文臣对于皇帝重用许建强,是非常不满的,搞不好这就是另一个的魏忠贤和刘瑾这般的奸臣。

不过作为内阁首府的周延儒也都没有表示什么不妥之处,周延儒就在说:“就连富贵人家,都会养两条狗来看门,更不用说是皇上。”

大家想到了这一节,这就不在于纠结此事了,许建强虽然得罪了很多文臣,对他恨之入骨,但是他弄来了这么多的钱粮,也令许多人对他非常的欢迎,就在此时,南方传来了惊天动地的好消息。

这就是大帅朱燮元,突然间出兵,在夷陵打败了华夏军六大主力之一的青州师,全歼了这一支部队。

这是真真正正的胜利,巨大而又辉煌的胜利,朝廷听到了这样的消息,那是真正的震惊了,欢欣鼓舞。

为什么他们说这是惊天动地的好消息,因为在以前,他们的军队也是经常的在吹牛逼,说打了多少胜仗,打败了多少的敌人,但是这都是泛泛而谈,根本不敢说实在的话,说提气的话,只有这一次,朱燮元在奏折上写的相当清楚而明白,这就是全歼华夏军青州师。

阵斩一万四千首级,所有首级,全部堆放在夷陵城外东山脚下,筑成京观,以纪念之。

崇祯皇帝在看这奏折之时,正准备回宫,听到了这般的消息,他可是欣喜若狂。

但是他有所保留,这就是现在大明朝,当官的都没有底线的了,个个都是敢杀良冒功,虚报军功,什么牛都敢吹,像以前他们经常也收到过几次声称为大捷的消息。

但是最终还是一事无成,敌人越来越强大,他们越来越弱,最终失去了半壁江山。

因为有了疑惑,崇祯皇帝不得不向他的情报部门求助,询问他们关于这方面的意见。

崇祯皇帝的情报部门,锦衣卫已经是废了,彻底的被文官集团驯服了,成为了一个养老的部门,倒是所许建强统领的东厂,表现出非凡的一面,东厂实实在在的干了几件事情,为崇祯皇帝解决了不少的烦恼。

所以在这重大事情面前,崇祯皇帝他是不得不问计于许建强。

崇祯皇帝就担心,有人在虚报军功,如果这是假的,这笑话就闹大了。

许建强说道:“如果朱公都不可信,天下便无可信之人。”

许建强一脸崇敬,他对朱燮元佩服万分。

崇祯皇帝说道:“朕是向你打听消息,并不是问你的意见,如果你也变成了一个只会拍人马屁的人,这东厂提督不干也罢。”

许建强沉吟说道:“东厂在夷陵没有眼线,我们在武昌和南京布下了一些眼线,从眼线反馈回来的消息,应该是真的,首先围攻武昌城的逆贼刘忠勇部,已经停止了对武昌的进攻,南京城也都进行了总动员,估计是出了大问题,更详细的情报,将会在数日之内传来。”

崇祯皇帝说:“这一搬说来,可以判断,即使不是真的,也有可能华夏军在夷陵方向大败。”

许建强说道:“微臣分析,应该如此,否则的话,华夏贼应该会直接攻打四川了。”

听到了许建强这一般说,崇祯皇帝眉开眼笑,他拍着御案的扶手,说道:“朱燮元果然是国之柱石,朕肱股之臣,传旨,加封朱燮元为南方督师,中极殿学士,进太师衔,总统江南军务,可便宜行事,先斩后奏。”

皇帝下令,王承恩马上就点头同意,虽然说这一道旨意,还得通过内阁的附署,才能够成为圣旨,但是内阁的周延儒目前而言,还是不敢跟皇帝对着来干,而且他也都没有必要反对。

朱燮元同样是文官集团之中的杰出代表,一直也都是他们的吹捧的顶尖人物。

朱燮元虽然一直在地方当官,但是其名声却是非常的好,即使这些官员不愿意当他这样的人,但是却是十分推许他这样的人。

比如说当年奢安之乱时,奢崇明派出大军,攻陷了重庆,拿下了半个四川,前去攻打成都,但是硬是让朱燮元率军击败了,这才压住了奢祟明的嚣张气嚣。

正当朱燮元想统帅大军,剿灭这些反贼之时,谁知道船来了他母亲的死讯。

当场所有的文武官员和将领,都劝他以大局为重,继续带领军队,剿灭奢安之乱。

但是朱燮元不为所动,即使是朝廷下旨,也都不为所动,当场就把官服一脱,马上就回家丁休去了,而且这一丁忧,就是在家待了二十七个月,直到二十七个月以后才重新回来当官。

这位当时的士大夫,所津津乐道,所有的人都感叹于朱燮元的孝义。

但是也有人指出,朱燮元这是不顾大局,如果当时他能够统领四川的军队,万众一心,平定这奢安之乱,叛乱最少得提前五六年被平定,而不是像现在这般,拖了将近十年之久。

但是也因为如此,朱燮元也都光被仕大夫们所推崇,大明一直在标榜以孝治国,什么叫做以孝治国,这便叫做以孝治国,个人的孝道必须凌驾于对国家的忠义之上,凌驾于一切之上。

当年的张居正,可是何等牛逼,他手掌大权,统领群臣,威震天下,无人能敌,就连皇帝和朝廷,都得对他笑脸相迎,所以也才能进行为期十年的,轰轰烈烈的改革。

一条鞭的改革,令大明暂时的中兴。

但是也是到了关键时候,传来了张居正父亲的死讯,张居正不想在这关键的时候离去,让自己的改革化为乌有,所以便指使朝廷下旨让他夺情。

皇帝和朝廷都威慑于他的权势,只能够被迫同意,谁知道过了不久,张居正就病死,这就令他成为了千夫所指,万人痛骂的对象。

他的政敌重点打击他的地方,就是在于他不孝,作为一个士大夫,不孝就是最大的罪行。

朱燮元就是因为如此,虽然令整个四川的局势再次靡烂,但是他却是被仕林所接受,大家都津津乐道,认为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朱燮元也不负所望,统领军队,逐步的恢复的四川,斩杀奢崇明,逐步平定叛乱。

别以为,他只有对仗西南蛮夷的本事,他兵出西南,突袭夷陵,一战功成,就拿下了令整个南方都为之惊惧不已的华夏军青州师,轰动天下,整个朝廷也都为之惊动,人人都高呼:“有朱公在,何愁华夏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