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765章责任重大

明末之新帝国 第765章责任重大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聂成玉算是一个逃莽英雄人物,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当初他选择闯荡江湖,只是为了混一口饭吃,谁知道能够逐步的成为的京城黑道的老大,算是成就了一番小事业。

在许多人眼里,算是成功人物。

当初闯江湖,只是为了一口饭吃,但是到了最后,在他有成就以后,就希望能够混一个功名,功名傍身,这才是出人头地。

但这相当的难,如果是普通的小老百姓,有了钱以后,要捐或者是买一个功名都相当容易,但是像他这种负案累累,一生污名在身的人,想洗白自己,相当的困难,当官的根本就看他们不起,看他们不上眼。

反正他一直就认为,当官的只是把它当做尿壶而已,想用的时候才拿出来,不想用的时候嫌你臭,不体面,藏的远远的。

这可是令一直想混进官场的他不得其门而入,一直深以为憾,谁知道他混进官场了以后,付出的代价却是如此的惨烈,这令他想起了水泊梁山的宋江。

但是到了这一步,他也没有回头路,他是他算是见识到了华夏军狠辣的手段,也知道他们对付人的手段,没有了官身的保护,没有了手下们的保护,他只怕活不过三天。

对于这一切,聂成玉只能用富贵险中求来形容,这就是你想要荣华富贵,就得拿命去拼,就是这么简单。

他可不像人家那些文官,单凭着文章,单凭着耍耍嘴皮子,就可以成功的当官,荣华富贵,不在话下。

他这种出身之人,想要当官,只能拿命去拼,付出他最为惨重的代价,聂成玉他在感叹:“以后天下太平了,还是让孩子们读书吧?”

但是现在他所要做的,就是用尽一切办法,不惜一切手段来对付华夏军,只有弄死了华夏军,他才有活路,华夏军不死,就是他死,一切就是这么的简单。

想通了这一节,聂成玉再无犹豫,他亲自带着他的手下,进入大牢之中,把这些华夏军的俘虏,全部都押至秘处,一个一刀,全部都砍了。

他们在大牢之中,把这些俘虏全部都砍了,然后秘密的拉往城外的乱葬岗,直接就埋掉了,一开聂成玉还有所忌讳,担心华夏军的报复,但是对方都已经报复了,并如此残酷的对聂家,他也都没有什么好想,直接开干了就是,反正他跟华夏军之间,也都没有和解可言了,落入华夏军的那些手下,只能各安天命了。

如果是以前,他们混的是黑道,讲的是义气,兄弟有难,必须要救,但是现在他们混的是官府,身为官员,有职责在身,守土有责,既然落入了敌人之手,就得保持官员的气节,不能从贼,他们的命运,就看他们的气运了。

聂成玉就在想,为了大明,他聂家这么多人都死了,他的这些徒子徒孙,他们的死又有何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许建强看见聂成玉心狠手辣,大举的诛杀了华夏军奸细,他就表示满意,他就知道,又多了一个可用的人了。

如果是别的人,他还真担心对方会跟华夏军勾结,眉来眼去,沆瀣一气,一不留神就谋了他性命。

但是像聂成玉这种人,还能投靠华夏军吗?还可以投靠华夏军吗?华夏军还会用他吗?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也就相当于投名状一般。

如果是以前的许建强,他还有所疑虑,不会这么绝,不留余地,他现在做的这一切,只为了证明自己,为了报复刘远桥,现在他已经狠狠的报复刘远桥,已经狠狠的报复了华夏军了,一看风声不对,他就可以马上走人。

反正他已经向刘家的人,证明了自己,让所有看他的人都为之震惊,算是证明了自己,但皇帝、皇后却如此的重用于他,如此的信任于他,这令他非常的感动,感觉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是沉甸甸的,自己是有义务有责任的,眼前这可爱的小王子,如果大明完了,他们的命运将会非常的惨。

所以他就在考虑,必须想一些后路了。

许建强反刘远桥,但是他又对刘远桥崇拜到了极点,畏惧到了极点,他知道刘远桥非常厉害,他八面佛的外号不是混来的,是真真正正的闯出来的,是他的对手给他的尊称。

他最佩服刘远桥的一点,就是此人做事就像下棋,走一步看三步,未料胜先料败,而且还做好了失败的打算,这种狡兔三穴的做法,令许多想对付他的人都被他轻易的化解和搞死了。

想当年在山东的时候,这么多人打刘家的主意,结果这些人占不了刘家的便宜,反而被刘远桥倒打一耙。

许建强虽然很痛恨刘远桥,但是在许多时候,他却是在模仿刘远桥,学着对方的做法,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他能有今天的成就,能有今天的地位,很多都是从刘远桥身上学。

许建强他虽然很不服气,刘远桥看他不上眼,但是在内心的深处,他还是非常认同刘远桥的,认为他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与之相比,他们就是小巫见大巫。

许建强是在报复刘远桥,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超越刘远桥。

在大明的官位体制里面,许建强他现在的官位比刘远桥还要高一点点,但是刘远桥早已经不在大明体制这里混了,摇身一变,变成了华夏帝国的监国王,眼见他就要登基为皇,成为一代的开国皇帝,这样的功业,自古以来都没有几个人可以相比,许建强区区一个阉人,又如何能相比?

许建强本来就是在想报复刘远桥,在报复完刘远桥以后,他就有收手之意,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皇帝和皇后如此重用于他,君恩如山,这让他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意,自古就有一句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皇帝如此重用于他,许建强又怎敢此时抽身而去?

到了这一步,许建强也知道自己必须进一步的未雨绸缪,为大明出谋划策,做更多的事情了。

如果是以前,他一看见风声不对,马上可以抽身而去,继续过上他富家翁的生活。

但是既然皇帝视他为靠山,视他为国士,他就必须要做一个国士该做之事。

作为一个国士,这就是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如果他真的能够扶保大明,歼灭了华夏帝国这样的功业,古往今来的所有宦官,又谁人可比?

许建强心高气傲,但是因为身体残缺,不可避免的把自己列入了一个阉人,古往今来的阉人之中,最为牛逼,最受历史所崇拜的,自然就是太史公。

但是他自问没有太史公这等学问,本朝的郑和也是顶尖的人物,扬威四海,名垂千古,但是现在的政治环境,已经不适宜他当为另外一个郑和,他就在想,既然朝廷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混乱局面,就由我匡扶皇帝,扶保大明,平定天下,铲除刘贼便好。

本来许建强,在铲除了华夏军的国安局以后,就有一种想法,就想抽身而去。

他知道华夏帝国一定会报复许建强,刘远桥很想杀他,许建强偏偏就躲起来,让他杀不了,成为永远的遗憾,一样也是报复的一种手段。

但是皇上如此的信任,又让他如何敢轻言离去,许建强满腔热血,但现在他也就是只在想,实际有点不太够用。

许建强作为刘府的大管家,他的管理能力是有的,也算是一个聪明的人,但是大明现在的局势,又岂是一两个聪明人所能够力挽狂澜的。

对于这些军国大事,许建强他也不懂,也不知道如何的扭转局面,但是他决定,他只做他自己知道的和该做的。

许建强就知道,军队离不开粮响,大明的军队只要有粮响在,还是有一定作战能力的,所以他就想方设法,弄来更多的粮响给几位大帅,看他们能不能力挽狂澜。

许建强他屡试不中,但是对于读书人,却有天生的畏惧,他自己怎么考都考不上,对方却轻易考上,他就认为,这些人比他聪明。

既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大可以交给这些像杨嗣昌、洪承畴、朱燮元这样的大人物,由他们来解决好了,他们都是忠于皇室,忠心不二的人物,如果他们有足够的军饷和粮食,也有足够多的军队,至少可以跟华夏帝国一较高低吧?

以前有人吹嘘,华夏帝国是天下无敌的,他们的军队,所向无敌,无人能抗,但是朱燮元可是在夷陵一战,证明了在华夏军也是有弱点的,在特定的环境下,也是可以把他们给搞死。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粮响,也可以歼灭敌人,许建强想到了这里,决定该尽快实行他为皇帝筹备粮响的计划了,至于皇帝迟迟没有点头,那就算了,由他自己来做算了。

这并不算是违抗圣旨,欺君门罔上,而是不让皇帝难为情而已。

自古忠臣者,君忧臣辱,君辱臣死,这样才是忠诚,但是现在大明的忠臣,扭曲得不成样子,他们居然以跟皇帝对着干而出风头,用这种方式自命诤臣,这样的人,许建强鄙视的要死,竖子不足与谋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