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780章川南重镇

明末之新帝国 第780章川南重镇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洪武四年,朱元璋灭明玉珍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

重庆府辖有巴县、江津、璧山、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安居、黔江、大足及合州(领本辖及铜梁、定远两县)、涪州(领本辖及武隆、彭水两县)、忠州(领本辖及酆都、垫江两县),共三州十七县,府治为巴县,万历年间,播州杨应龙兵变,朝廷出动大军镇压,设四川巡抚,为巡抚驻地。

为何说重庆府天险,外兵难围?其北有大巴山,东有巫山,东南有武陵山,南有大娄山。

其地势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东南部靠大巴山和武陵山两座大山脉,坡地较多,自古便有山城之称。

总的地势是东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和西部低,由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

而其境内更是河道纵横,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阿蓬江、酉水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嘉陵江自西北而来,三折于渝中区入长江,乌江于涪陵区汇入长江,有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即嘉陵江小三峡。

这样的地形,大军很难展开,其山岳林立,河道纵横,亦令围城不出动多兵种,极难对其围困。

当年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也在钓鱼城下吃尽了苦头。

任何一个大型的城市,都有一些权贵和乡绅,他们代表着本地最强的力量和本地的利益。

重庆当然也有,如果说起重庆的世家,谁人都知道这就应该是天官府蹇家,可以说在重庆没有比蹇家更牛逼的家族了,二百多年的繁荣昌盛,几乎是与大明共存。

蹇家的子弟也都遍布了各处,但是是天启二年的奢安之乱,叛贼占据了这里,也给蹇家以致命的打击,就连天官府都被烧掉了近半,其子弟被杀死无数,再也不复当年之勇。

蹇家的衰落,也是重庆衰落的写照,自从叛贼撤出了这里以后,官军虽然重新收复,也都进行了大量的重建工作,但是依旧没有恢复到以前的声势,人口不及鼎盛之半。

也可以说是虚弱到了极点,即使是如此的虚弱,百姓依旧还是必须承担极重的赋税,因为大明内忧外患,到处都是敌人,朝廷根本就不可能免税,不可能减税,依旧横征暴敛。

朝廷的政策,就令对方地方民生凋零,一片凄惨,以至于现在敌人来了,兵临城下了,都不知道如何是好。

李竹华现在最大的难题,自然就是凑不出足够的人手上去守城,也没有足够的粮响来招募人手。

如果他能弄来一些钱粮,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还是可以招来一些人手帮助守城,但是府库实在是没钱了。

李竹华为了讨好张可求,可是用尽了一切心思,收刮了所能收刮的钱粮,送去夷陵,供大军使用,结果都成了华夏军的战利品,现在华夏军就拿着这些战利品,来攻打重庆城了。

更为惨烈的,就是朝廷派出了大军,出川去支援湖广,现在湖广大败,朝廷的军队也大败,四川敌人攻击,朝廷却没有军队前来支援,而朝廷长期以来一贯执行的横征暴敛,也都令民间怨声载道,民怨四起。

不单是民不聊生,就是地主家也都没有余粮,差不多到了官不聊生的地步,所以才会出现当敌人兵临城下,知府大人紧急召集诸位权贵前来共商大计的时候,大家都是一言不发,无计可施。

也倒不是无计可施,如果前来攻打他们的,是那些土蛮子彝族土司兵,他们还是会想办法的,比如说奢安之乱。

因为他们知道事关自己的生死,如果不拼死抵抗的话,敌人的屠刀就会落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的财产和子女都会成为别人的财产。

但来的是华夏军,则是不同,四川的许多权贵和百姓,已经知道华夏军的政策,他们愿与天下人共享太平,尊重地方的权贵和乡绅,只要不反对他们,就不会被他们打击和报复,如果反对他们,这就不用说了。

四川根本就没有多少守军,敌人重兵来袭,根本是无力防守,也都令地方的乡绅们失望至极,离心离德,在这种情况之下,许多人都明白一点,这便是站队非常重要,如果一不小心站错了队,很容易就会令自己家破人亡。

这才是众多官员,没有做声,没有响应李竹华的原因。

这些官员和乡绅们可是明白一点,在很多时候站错队,就是最大的过错。

李竹华看见大家默不作声,也都知道这些人的想法,他可是老油条,他可是从这些人中混出来的,他看见以后,十分的气愤,大声的说道:“你等深受皇恩,在朝廷有难之时,却不思报效,当真是狼心狗肺,忘恩负义也。”

李竹华以为他如当头棒口一般的痛骂,会令这些人惊醒,幡然而悟,捐出大量的钱粮,或者勇跃参军,谁知道这些人听见知府大人在这里泼口大骂,他们根本就没有理会,默不作声,就当她泼妇骂街好了。

对于这些权贵们来说,钱粮还是小事,如果要筹,还是能筹一些出来,就怕站错了队。

现在即使是最为乐观的人,他们都明白一点,那就是大明算是日落西山,一日不如一日了。

现在华夏军兵临城下,看对方的军营,人山人海,无边无际的样子,拿下重庆,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事后让华夏军知道,他们在跟华夏军作对,只怕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李竹华他的设想注定落空。

李竹华倒是羡慕别人可以改头换面,摇身一变,改投新主,他却是投不了。

这是因为他的女儿,可是嫁给了张有为的儿子,说白了他们之间是姻亲。

张有为他们在夷陵之战,可是杀死了这么多华夏军的俘虏,双方结下了血海深仇,华夏军也都公开的宣称,把张有为、朱燮元等列为十恶不赦之徒,遇赧不赧。

李竹华就可以列为他的九族之一,他知道落入华夏军的手上,这就是死路一条,所以他希望竭尽所能,守住这一座城市。

作为重庆府的知府,管理者这一片广阔的地方,别人可以投降,他可是无法逃,因为他守土有责,就算他离开了,也会被处朝廷追责,公开问斩,所以他才会显得如此热心。

李竹华用尽的办法,也不能令本地这些官员有所表示,支持于他,倒是负责镇守重庆最为重要的朝天门的守将高富贵,他当先发难,他说道:“知府大人,既然敌人已经兵临城下,自然就要让手下的兄弟们都起来打仗,这拖欠咱们的军饷和粮饷,该何时发放?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了吧?”

这几乎就是大明军队的惯例,大明的军队之中,就没有不拖欠军饷,没有不克扣军饷的,重庆的守军也都不例外。

高富贵当众的责问,可是令李竹华非常的不高兴,他本来是想向大家化缘要粮,你倒好,反过来向我要钱要粮,这是向棺材伸手吗?

李竹华脸色一沉,他说道:“高大人,你自己身为朝廷的将军,在朝廷有难之时,居然说出这一种话来,你有何脸面见朝廷?”

大明两百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文贵武贱的传统,其发展到最高处,就是总兵帐下无县令,县令帐下有总兵,据说堂堂一品的总兵,见到了七品的知县,都得做以行礼,否则他就混不下去。

文官的地位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武官的地位就跌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点,但是随着大明迅速的败落,这一切都有所改观,至少高富贵敢公开向知府大人发难,如果是前几年,这样的问题,他问都不敢问。

他们这些当兵的,就是这些文官养的一条狗,高兴时候扔几根骨头给你,不高兴的时候,不是打就是骂,你还敢讨要军饷,这就是找死?

听到这样的话,可是令高富贵十分的愤怒,他说道:“我们要吃饭,你们跟我说皇恩浩荡,就算是大明皇恩浩荡的时候,我们还不是拿命去换糊口的钱粮,现在兄弟们都活不下去了,家里面都揭不开锅了,你跟我说忠义?大人后院之中,娇妻美妾,山珍海味,吃的是肚满肠肥,我们连饭都吃不饱,你跟我们说忠义。”

当着这么多人,他毫不犹豫的训斥,这可是令李竹华非常的生气李竹华大胆大怒,他说道:“高富贵,你记得你忘了你的身份了吗?你如此咆哮公堂,莫非是想造反不成?”

只要是以往,只要拿出造反这顶帽子一压过去,肯定可以压制住对方,让他们不敢乱来,因为对于任何一个武将来说,最怕的就是被文官弹劾,飞扬跋扈,居功自傲,这样的帽子扣了上去,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高富贵却是丝毫的没有害怕,他冷笑的说道:“放屁!我们只是讨要自己应得的粮响,这就变成造反了,就你这样,还想让大伙去拼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