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10章不可招降

明末之新帝国 第810章不可招降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布政使大人在城墙之上居然被敌人吓哭的消息,瞬间传遍了全城,成为笑话之时,也都迅速地令城中民心浮动。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一位布政使,他是守不住蓉城,抵挡不住华夏军兵锋,但是也总得提抵挡一会吧?总得让敌人知道他们的厉害吧?

这倒好,他是以最蠢和最搞笑的方式,回应了大家的期盼。

就连那些一直处于观望状态的官员都死了心。

大明立国二百多年,养士无数,还是有许多人忠心于大明的,他们就想着在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挺身而出,登高一呼,率领家乡的兵丁,保家卫国,保卫自己的家乡,免受外来人的荼毒。

这些人是由地方官牵头,地方的豪强和乡紳们跟进,再就是所有的民众都参与进来,壮丁上城墙守城,妇女儿童就负责传送武器物资等等,这便叫做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现在倒好,当官的首先就没有了血气,被敌人吓得不敢打,乡绅们不敢妄动,百姓更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便是华夏军兵临城下之际,成都城中的人生百态,只是现在唯一一点不同的,就是他们想逃都逃不了,因为四面城门,主要的对外交通,已经被华夏军封锁。

在昨天,华夏军还是没有能力对成都这一个超级大城进行封锁,因为成都是一个大城,而且河道纵横,光是几万的步兵,想对河道进行封锁,也都很难。

但是在第二天的时候,华夏军水师的内河舰艇,也都出现了,而且运来了他们的大炮,抵达了东门和南门,他们在东门和南门之外,竖起了大炮,随时准备轰击。

城墙之外,敌人的大军,军容鼎盛刁斗森严,对方的角号声和士兵的呼喊声,都传到了城中,令城中的百姓惊恐不已。

刘康他们千里奔袭,好不容易才抵达了这里,抵达了这里,突然对成都进行了封锁,也都达到了他们初步的目的。

他们初步的计划,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对此城进行包围。

在他们的战略构想中,不但要夺取这一座城市,以达到扼守整个成都平原的目的,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城中的财富,不可外流。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华夏军连续不断巨大的军事动作,可是令他们花费了无数的钱粮,他们经费支出,远在大明之上,如果不是刘家家底丰厚,再加上刘布坑来这么多钱,他们早就支撑不住了。

别的不说,如果是大明像华夏军这般的打仗,这般的支出,他们的财政早就崩溃了。

所以他们也都想尽一切办法,通过战争中掠夺钱财,来补充自己。

但是华夏军不是流寇,不是土匪,他们志在天下,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像土匪和流寇一样,所到之处,就开始抢劫以补充和壮大自己,他们每占领一处地方,想的就是如何能够控制这一片地方,如何能够长久的统治这一块地方,说白了就是收买民心,如果像流寇土匪一样,来一处抢一处,在这里吃,在这里拉,肯定是无法收买民心。

所以他们只能够向这些顶级的宗室或者是权贵家族下手。

大明两百多年,也都造成了历代固有顽疾,这便是贫富差距悬殊,穷的穷的叮当响,一家四五口合着穿一条裤子,富有的家族则是广厦连绵,奴仆成群,家中光是奴仆,就有几百个的大有人在。

这就意味着华夏军得劫富济贫,把这些超有钱的都给抄了,补充军需和收买民心。

所以华夏军在控制了南京以后,他们也都开逐步的制定的补充计划。

当然这一个所谓的补充计划,是上不了他们台面,只是高层的官员和将领们在执行,说白了就是由上面制订了一份黑名单,这一份名单上所有的人,都会被他们抄家,都会被他们剥夺钱财以补充华夏军巨大的支出。

华夏军欢迎所有的乡绅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也并不是每一个乡绅都能加入他们的行列的。

华夏军的国策是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乡绅豪强,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这有一个前提,这一个前提便是这些乡绅不能够是大官或者是巨阀,如果他们是超级有钱或有势,想加入华夏军的行列都不行。

因为华夏军他们也都明白一点,对方如果是中小地主的话,加入了他们还有上升的空间,既然有上升才会感受到皇恩浩荡,才会对皇室感激不已。

而这些本来就在大明之中当大官,在地方中的豪门巨阀,他们加入了华夏军,估计混的比以前还不如,既然混的不如,就不会有感恩,就不会满意,就不会感恩,就会想办法造反,这种人既然注定命运就是如此,还不如一开始就不接纳。

而在成都之中,名列黑名单头号人物的,自然就是蜀王朱至樹,华夏军只要拿下了他,估计也就可以捞得盘满钵满,其次就是方有鹏以下等高级官员,这些官员因为其贪污的大量的钱粮,因为他手上有大量的钱粮和名声不好,也都被华夏军列入了不可招降的行列。

说白了这就是,他们是待宰的名单中的一员。

反倒是戴千元、秦良玉这些人可以获得华夏军的信任和尊重,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贪污什么钱粮,手上都没有什么钱粮,除了有一群兵,就没有别的东西,说他们有兵权,是非常受当权者的忌讳的,前朝掌兵的不是铲除就是灭掉。

但是戴千元和秦良玉都有同样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手中有兵,却无法养这些兵,就意味着他们终究难成大事。

如果像是当年的刘家一般,手中有钱又有兵权,只怕会第一批就会列入刘家铲除的行列,戴千元和秦良玉等人,都无法养活如此庞大的军团,这就意味着他们离不开华夏军的体系。

所以他们才会加入华夏军,成为他们的一员,现在带领着他们的军团,前来攻打成都。

成都是一个巨大的城市,刘康他也都不敢掉以任何的轻心,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狮子博兔都要全力以赴。

刘康知道自己出身很低,也都没有接受过什么针对性的教育,所有的经验都是靠自己琢磨和跌摸打滚。

自己也都知道,自己不是天生将才的人物,不是天生会打仗的人物,在很多时候,他就把自己自比成为汉武帝身边的李广利,虽然没有个人之处,但是在皇帝的信任之下,不断的给予机会,积累军功,终成一代名将。

既然是如此,就必须诚惶诚恐,兢兢业业,他们在抵达这里以后,部队已经就地扎营休息,刘康他们却是不敢休息,衣不解甲,马上就召集全体军官,大家一起共商大计。

士兵们累了,他们这些军官们也累,没有办法,大家只能够熬来大量的浓茶,一般喝着浓茶提神,一边部署大军,着如何的掌控和攻占这一座城市。

刘康的身边,现在也聚集了大批的人才,有一些是他们刘家军之中本来的军官,这些军官也都在历次的大战中逐步的冒头,成为了合格的将领,成为了独挡一面的人物。

更多的是四川本地乡绅和豪强的加入,这些人以戴千元为首,戴千元也都拉拢了许多本地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如果说是别的军队来攻,都不可能有这么多本地人帮着外地人来打本地人,但是华夏军提出了川人治川,高度自治的口号,这就有点像是当年他们在山东提出同样的口号。

令许多本地人都相信,即使换了皇帝,扎根在本地的,还是他们这些本地人掌权的,他们这就十分卖力。

当然这也与华夏军的政策有关,华夏军政策是团结乡绅,大家一起共享天下,刘布的《讨伐朱明檄》中也说的很明白,这一份《讨伐朱明檄》,既是他们讨伐朱明的檄文,同时也是约定。

所以大批的豪强,在听说戴千元投降,也都在戴千元的劝说之下,带领着自己的家丁,加入了他们的大军。

四川成都府附近兵力十分的空虚,这指的是朝廷的兵力。

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减弱以后,就是地方豪强崛起的时候,朝廷兵少以后,地方的乡绅觉得不妥,他们就开始召集更多的家丁和乡民,编成了团练,保家卫国。

对于地方编练团练,大明朝廷和地方的布政使司是都是同意,这也是大明朝廷无力掌控地方的情况下,让地方忠于朝廷的地方势力接手权力的做法。

现在这些团练已经成军了,却不为朝廷所用,反而成为了朝廷的对手,成为了华夏军的一员,这是许多人都料想不到,差不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当然,朝廷无力控制地方,豪强团练势力崛起,不可避免,这也不是朝廷或地方官员所能左右,这些势力,在华夏军强大军威之下,选择了投降,成为其一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