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42章大治之道

明末之新帝国 第842章大治之道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自从华夏军快速的崛起,占领了四川以后,他们的综合实力,就强于大明,虽然目前他们管理的地方,没有大明上的辽阔。

但是他们所控制的地方,对地方的控制力,远在大明之上。

比如说大明的西南几个行省,名义上还归大明管,但是已经是飞地,早已经不服王命,也都不向朝廷输送赋税。

大明能管的只有北方几个行省,而且论起对地方的动员能力,华夏军也远在大明之上。

在预计的山东之战中,明军将史无前例的出动七十万大军,志在必得,拿下山东。

但是他们也都知道,华夏军肯定会拼死抵抗,拼死反击,明军能不能在华少军的拼死反击之下,夺取山东,真心不好说。

因为打仗,早已经不是人多就能取胜的时代,只能说他们在数量上占据有优势,但是明军远远不如华夏军的精锐,所以就连许建强都认为,山东之战,势均力敌,鹿死谁手,很不好说。

所以许建强就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明军取得胜利,这一战如果明军失败了,他们就彻底的完蛋了,大明都不复存在,他最为痛恨的刘家,将一统天下。

如果是别的朝廷大臣,未必可以做这个庄,许建强曾经担任过刘家的管家,并且代表刘远桥与漕帮的几位大佬接触过,双方认识,并且熟悉这些操作流程,也只有如此,这才是许建强跟漕帮接触,然后马上就能完成这一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当然许建强他促成这一次合作,对漕帮几位大佬也是诱之以利,虽然对方为他所用,但是对于这些唯利是图的人,他也都看不上眼,这帮人就算是见利忘义,无君无父之徒,刘家给他们钱,他们就跟刘家造反。

现在看见跟着刘家没有捞到好处了,又转为投朝廷,这样子的朝三暮四的三姓家奴,实在是不足为凭。

而且许建强知道一点,对方一旦造反和罢工,一定会受到华夏军猛烈的镇压,华夏军会把这些人都给干掉,杀一个人头滚滚。

但是这一切关他许建强什么事呢?他不会在乎漕帮死多少人,只在乎他们能够造成巨大的混乱就好了。

许建强在得到皇帝的允许以后,马上就开始计划,漕帮几位大佬,秘密的出现在京城之中,他们也担心会被许建强摆了一道,所以先让皇帝写下了旨意,有了旨意,也就不怕皇帝反悔,他们才敢用心做事。

现在的大明,已经像溺水之人,只要有一根稻草,他都不会放过,既然一道旨意能得百万之众相助,何乐而不为?皇帝亲自写下了旨意,盖上了皇帝之宝,对方看见了这圣旨以后,那是高兴的不得了,圣旨在手,他们就安心做事。

圣旨中写的明白,只要他们响应王师的号召,反抗刘贼,在朝廷夺回山东,平定天下之后,他们五人分别被封为伯爵,掌管漕运,世代相传、与国同休。

其实这只是一份中旨,因为没有没有内阁的附署,皇帝他就知道,这一件事能成功与否,就得看其保密性。

如果传到了内阁那里,这一帮人一定会闹得沸沸扬扬,政令还没出京城,就已经被华夏军侦查到,然后做了针对性的部署,这一个完美的计划,就算是落空了。

而且皇帝也担心,以内阁那一帮人的死脑筋,未必就会同意皇帝这么的干,既然是如此,皇帝就决定单干好了。

以对方这些草莽之人,也都肯定不知道朝廷之中的弯弯道道,看见了中旨,他们只会高兴的不得了,认为这就是圣旨,马上去干。

许建强叹道:“折腾了这么久,终于算是成事?”

崇祯皇帝说道:“你就不担心,消息走漏了,让华夏贼提前知道,功亏一篑。”

许建强说道:“知道又怎么样?知道就让他们把漕帮的人杀光好了,由这上百万的人头顶住,估计华夏贼得把他们的刀子都杀钝,把他们的枪子都打光,这杀人杀累了,杀不动了,就是我王师出手之时。”

崇祯皇帝说道:“如此一来,就会令山东,生灵涂炭。”

许建强道:“这才是太平盛世、天下大治的基础。”

他看见皇帝不以为然,他才道:“秦末刘汉大治,隋末的李唐大治,唐末的赵宋大治,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这便是前朝人口多,土地稀少,在发生大规模的战乱以后,人少了地多了,天下也就太平了,这估计也是皇朝不过三百年的主要原因,只有死足够多的人,腾出位置,让土地空出来,这才可以让百姓有一条活路,这才有所谓的太平盛世。”

这种论调,即使祟祯皇帝也都是第一次听说,这样子也过于的残酷和暴戾了,真真正正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但是今时今日的崇祯皇帝,他的选择务实多了,甚至可以说别无选择,为了保住他的帝国,他愿意做出任何的牺牲。

他在位十年,一直也在思量如何的令天下太平,如何的令天下大治,他试过所有的方法,用尽了所有的努力,就是不行,这令他认为,要天下太平,根本就不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就得看老天爷赏不赏饭吃。

这得老天爷赏天下老百姓一口饭吃,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当官的仁爱百姓,政通人和,这才可以令天下太平,不过所有要祈求于老天爷的事情,就会令一切的都变得困难和不确定。

崇祯皇帝道:“漕帮的人要求这么多的武器,不会造成尾大不掉?”

许建强建强说道:“没有几把刀枪,他们敢造反吗?至于他们所要的火枪,红衣大炮,这是真正的想多了,如果有火枪和大炮,咱早就武装洪承畴和杨嗣昌的大军了,他们大不了,只是咱们的肉盾。”

崇祯默然。

这时候许建强继续的说道:“朱公在夷陵之战的时候,击败了华夏贼青州师,俘获了大量的武器,也都获得了火枪和大炮的制造技术和一些人才,但是这需要时间,最近微臣感兴趣的,是他获得了一大批的膂神弩,这些弩可是一个好东西,以前华夏贼的弓箭手,可以轻易的压制我大明军,这是因为他们的弓箭手大量的使用膂神弩,无论在射速和射程方面,远远的压制了我军,现在好了,我军也拥有了膂神弩,这一种膂神弩,咱们大明目前也具备大量的仿造的能力,像红衣大炮,即使有人有技术,都没有这么多的资源来造。”

崇祯皇帝也算是一个识货的人,因为如果是以前,他不会知道其中有什么分别,但是自从他在禁中演武了以后,自己每天也坚持着练习射箭,他就知道作为一名弓箭手,有多么的难做,有多么的危险。

当许建强拿下了膂神弩,崇祯皇帝几乎一看,就知道这种弩的好处,别的弓箭手全靠双手拉动弓弦,这些却可以通过脚的力气,来拉弦引箭,大大的减轻了双手的压力,也提高了射箭的速度,这才是真正的利器。

华夏军自从推出了膂神弩以后,就作为他们的大杀器,每一件都做出了编号,登记在册,不允许在战场之上进行遗失,在战场上撤退或者是战死前,必须要确保,这膂神弩被破坏,不能落入敌人之手,他们打了这么久,这样的东西也都没有落入明军之手,他们还一直奇怪,凭啥华夏军的弓箭手部队,就如此的厉害,如此的能打。

在这一次夷陵之战中,朝廷的明军史无前例地全歼了华夏军一个师,他们基本上是全军覆没,大量的装备和武器弹药都完整地落入了明军的手上。

不要说破坏膂神弩,就连他们的红衣大炮火枪这些东西,都完整无缺的落入了明军的手上,对于火枪和火炮,朱燮元不太感兴趣,因为他知道,以他治下的生产能力,要生产这些东西很难。

所以他首先列装的就是这些膂神弩,他列装了这些膂神弩以后,确实也令他弓箭手的作战能力大大的提升了。

当然朱燮元也知道,这只是华夏军的辅助武器,华夏军用的还是使用火枪,还有大炮。

朱燮元知道,他要生产这些大炮很难,只有一些顶级的大匠才能仿做,怎么大量生产?但是他已经开始招募足够的人手和制作工坊,准备制作自己的大炮了。

朱燮元是一个忠臣,他毫不犹豫的把自己缴获的东西,全部都画了图纸,上报给了朝廷。

如果是以往,朝廷的大臣多半会扔出一边,说是什么奇技淫巧,不得为凭,但是落入的许建强手中,他就视为至宝,马上就命令兵仗局全力制造,还把这些东西献给了皇帝。

崇祯皇帝在用过了以后,知道这是一件大杀器,这样一个弓弩,就可以令明军弓箭手的实力大大的增强。

崇祯皇帝一弩在手,他说道:“有了膂神弩在手,我大朝廷大军,将如虎添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