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73章理所当然

明末之新帝国 第873章理所当然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崇祯皇帝自从登基以来,就没有经历过什么舒心的事情。

关外的建奴,早就在他爷爷万历皇帝期间,就开始造反,当时就倾全国之力去打,剿之不灭,连万历皇帝都无法歼灭的敌人,像他的儿子泰昌皇帝、孙天启皇帝更加没有办法。

到了崇祯皇帝这里,建奴大势已成,他们的兵锋已经开始直逼长城,大明在关外庞大的辽镇,也就剩下寥寥数城,死死地守住辽西走廊而已。

这本来已经是十分的要命的,自从崇祯元年起,席卷全国的流寇之乱迅速的发生,战乱让朝廷花费的大量的钱粮,大量的兵力来镇压,可以这般的说,崇祯皇帝当上了皇帝,就没有闲过。

别人当上皇帝,那就是过上了好日子,过上了随心所欲的好日子,崇祯皇帝当上了皇帝,他就是像坐上了一趟永远停不下来的战车一样,只能够工作,不停的处理各种危机,终有一天,会车覆人亡。

刘家军的崛起,就是最好的写照,在刘家崛起之前,大明要对付的最大的敌人,就是建奴,就是流寇,就是在西南作乱的奢安等,几处用兵,已经让朝廷焦头烂额,拆东墙补西墙。

刘家的崛起,更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看似庞然大物的大明,居然被对方轻轻一推就倒在了地上,他们最为富裕的江南、湖广之地,居然如此轻易的就被刘贼所占。

而且他们还咄咄逼人,控制了山东之地,如果刘贼兵出山东,直扑北直隶,兵叩京城,也就是几天路程,这些东西令皇帝寝食难安,更加的忧虑。

崇祯皇帝不过是三十岁的人,但是眼角已经有了很深的鱼尾纹,两鬓已经有了白发。

要知道,他也就是比刘布大上几岁而已,但是双方在外形上相差就是相当的大。

民间一直就有一种说法,灭明者流。

开始许多人认为这是流寇的刘,刘家崛起了以后,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刘家的刘,应该就应在了刘布身上。

许多人都拿刘布跟崇祯皇帝相比,刘布年轻力壮,身形剽悍,英姿焕发,如日之初,如日之升,崇祯皇帝贵为天子,他脸上的皱纹,还有两鬓的白发,比刘远桥的还要多。

但是到了今年以后,到了皇帝锐意改革,破釜沉舟的做出一些改变以后,确实是令大明的情形有所改变。

以前在等闭之间,他们是凑不出大批的兵力的,但是现在他们轻易就抽调出七十万大军前去剿匪。

而且也凑够了足够的军费,如果是以往,有七十万大军的话,朝廷就是砸锅卖铁,就是把官服和官印都拿去卖了,也抽不出这么多军饷,但是现在大明,确实是凑了这么多粮响。

起兵造反以后,一直顺风顺水的刘家,也发生了这样的那样的问题,首先就是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打破了刘家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其次就是刘家能够纵横江淮一带,凭的就是他们在大运河的运输之便,现在他们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跟他们闹翻了,双方大打出手,临清和济宁乱成了一团。

在这要命的关头,又发生了鸡鸣寺之变,这就令刘家军军心大震,方寸大乱了,崇祯皇帝认为这一切都是好兆头,好的开始,只要他们继续发展下去,大有可能,今年就可以拿下山东,明年就平定刘寇之乱。

正值此时,就是他们的钦天监也都送来了大好的消息,自从刘寇乱起以后,大明就没有什么好消息,特别是他们主管鬼神命运之说的钦天监,一直称,风不调雨不顺,不是好年景。

但是现在则不同,今天钦天监就上书朝廷,告诉皇帝,现在那是紫薇帝星,光芒大盛,三大凶星,贪狼、破军、七杀锋芒大弱,黯然无光,这是大喜之兆!

听到了这些情报,崇祯皇帝可是非常的高兴,虽然鬼神之说过于虚无缥缈,但是毕竟是好消息,毕竟是振奋人心的事情。

而且好消息还有,自从许建强自从朱燮元那里得到一个准信,他说必须在雨季才能跟华夏军决战。

所以他就一直请了一批老农在研究天气,看看北方的第一场春雨,什么时候来。

这时候,这些人也得出一个结论,他们认为,综合种种的气象条件,今年第一场雨,会比往年来得早。

自从计划雨季作战,许建强就命令他们赶制和购买大量的蓑衣,以便供部队在雨季出征的时候穿着。

这些情报综合起来,就称得上是形势一片,大皇帝都有些高兴。

华夏军乃是火器部队,他们大量的使用火器,这也就意味着雨天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不便,所以朱燮元、洪承畴、杨嗣昌等人,相继都做了约定,那便是只能选择在雨季跟华夏军进行决战,这意味着他们之间的决战,很快就会展开。

其实雨天打仗,对军队来说都是非常惨的一件事情,士兵们冒雨作战,很容易受伤和伤寒,非战斗减员都非常的大。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稍微受一点轻伤,都可以造成是大伤,然后死亡,如果不是逼不得已,走投无路,朝廷也不会选择这一种方式。

皇帝的旨意已经下给了三位大帅,那便是授予他们临机决断之权,当他们认为可以出兵的时候,不必向朝廷请示,当即的出兵。

其实朝廷现在部署在山东附近的三大重兵集团,已经是大明最后一支部队了,而且每一支部队人数都超过二十万,都相当于以前一路的主力,三路合击,可以给敌人以巨大压力。

皇帝和朝廷相信,只要任何一路得手,他们都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为了打这一场仗,大明已经进行了全国的总动员,他们是真正的总动员,在他们实际控制区内,能够用的兵能够调用了。

甚至地方的差役和豪门家丁,也都纷纷的被他们调遣,用于支援前线的战争,比如说运送物资等等,真真正正的做到了人人参与的地步,基本上每一户人家,都有人参与了这场庞大的战争中去,无数的人,家破人散,剩下的大多是逃走,可以说整个北方已经是一片混乱。

南方的刘氏家族,虽然他们也进行了总动员,但是他动员的是军队和官府的力量,还没有像北方的朱明这样搞得鸡飞狗跳,搞到无数的百姓家破人亡,这般的敲骨吸髓,竭泽而渔。

因为他们知道,百姓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只要有百姓在和百姓的支持,他们就算是打败了这一仗,还可以在百姓的支持之下再度的回血。

但如果百姓都不支持了,他们就得挂逼了,他们就是活着,再也没有办法回血了。

所以他们现在还没有做到强拉壮丁入伍那一步,不过他们向这些官绅和有钱人们征收战争税,大卖战争国债却是真的。

现在大明和华夏,他们都开始用尽一切手段来搞钱,而朱明他们搞钱的办法就是相对的粗暴,简单直接,就是向这些有钱人开刀,不给的话,就问你一个私通于华夏贼,图谋造反的罪名。

而南方则不会这么搞,他们竭力在游说地方的乡绅,让他们认捐,同时发行战争国债,这种债务是强行推销给这些乡绅的,你要么就是捐,要么就是买,否则也差不多是通敌卖国,他们也是把这些乡绅们,强行的拉上了他们的战车,这就是在战争之中,百姓苦难的地方,双方都不择手段的强迫你们站队。

其实百姓根本就不想站队,根本就不想掺和进这些事情去,但是别人强迫你这么做,要求你这么做,你不做也得做。

这也是华夏军的用意,不要你们帮忙打仗,但确实把他们拉上来,你还得全力以赴支持他们,否则有朝一日,他们完蛋了,朝廷的官兵秋后算账,只怕也会给你们这些人算上一笔。

总之整个大明,中原大地,长江南北都是进行了全面的战争动员,为了即将到来的大战而筹谋。

本应该是准备春耕的时候,却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令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一点,下半年都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

在南方还好一点,因为官府系统和军队进行动员了,但是对于民间的管辖,并没有放松,也都命令百姓开始准备春耕了。

在北方则是完全的乱了,官府和权贵全部的心思,就放在了即将到来的大战之中。

如果他们打赢了这场仗,什么东西都会有,如果打输了,这就不好说了,这就意味着他们现在拥有的东西,都会丢失,甚至种的田地,都不知庄稼由谁人来收,所以根本就不急,根本就不忙。

赢了就去南方收割赋税和钱粮,输了就得饿死人,就得一无所有,这是毫无疑问的事情。

所以北方上下军民,把一切希望,所有的宝,都押在了山东之战,根本无暇他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