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76章宁折不弯

明末之新帝国 第876章宁折不弯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其后王文东听到了刘布遇刺的消息,当然这只是民间的小道消息,官方是不承认这件事的,这是所有的人猜测和穿凿附会的。

王文东是不会相信刘布遇刺,因为他可是知道刘布多么的怕死,他有多么的小心,平时要么就呆在家戒备森严的军营或者是家中,出入的话都是前后扈从,披三层铁甲。

别的行军大将,可是穿着一身特别漂亮和威武雄壮的铁甲,只有他穿的是普通士兵的铁甲,不是为了跟士兵同甘共苦,而是让敌人无法认出来,即使他偶尔出去,也都是大批随从,前呼后拥,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刺杀?

但是随后华夏朝廷的一些做法,又令他感到惊讶,这便是朝廷居然像是方寸大乱,气急败坏的样子,而且还改由刘远桥御驾亲征,前来山东督战。

到了此刻,即使王文东他不相信,也得相信了,因为他知道的事情更多,华夏帝国的朝廷,他们宣布刘布正率领着一支精锐的部队,前往山东支援。

别人对此,是将信将疑,但总揽山东全局的王文东则得出一个结论,朝廷在说谎,因为在山东境内,就没有这样的一支部队,这令他恐慌不己。

王文东可是知道刘布在华夏军之中的地位,华夏军没有了他,又面临如此残酷和惨烈的决战,军心和士气不受到巨大的打击,这是不可能的。

刘远桥御驾亲征,没有起到振奋士气的作用,反而令士气更加的低落,因为所有的人都可以肯定一点,刘远桥不如刘布,甚至还不如华夏军几大主帅中的任何一个。

别人是惶恐,王文东则比别人更加的悲观,因为作为山东巡抚的他,可是知道山东现在的防卫力量有多么的弱,跟朱明朝廷相比,差距是多么的巨大,如果朝廷雷霆一击,他们是没有办法抵挡的,在他们没有办法抵挡的情况之下,山东何去何从?

无数人将家破人亡,死伤枕籍,宛如人间地狱。

王文东没有想过投降,因为他知道投降是不可能的,像他这些刘氏家族的核心分子,就算是投降了,估计也难逃一刀之厄,就连他们的亲人和朋友都会受到连累。

王文东也都知道朝廷能武装起这样子的一股力量,全靠是画上了一个天大的饼,强撑过来的,他们只有两三个月的军粮,他们的粮响,还得着落在山东的老百姓身上,这也就意味着朝廷的军队,不可能饶过山东本地的权贵和这些百姓人家,指不准还指着山东的钱粮来发军饷呢?

这就意味着双方存在着,根本上的利益冲突,不可并存,而且朝廷直到了现在,也都没有派人对他们进行招降,想其态度很明显,这就是要把这些人全部都铲除。

正当王文东烦恼不已的时候,他又听到了一个更加不好的消息,这消息就是崇祯皇帝正式下旨,封杨嗣昌为登莱侯爵,负责统筹天津大营五十卫的大军,进攻山东的东三府。

同时任命洪承畴为济南候爵,负责领导保定大营的四十卫军队南下,直扑东昌府。

朱燮元为兖宁侯爵,负责攻掠兖州府、江淮等地,皇帝十分大方,破格的给非黄亲国戚以外的人,直接封为侯爵,这在大明两百多年,都非常少见,除了开国之后,好像后来基本上都没有。

但是这也相当于画饼充饥,望梅止渴,因为这些人的封地,都是在华夏军的控制之内,如果他们能够攻下山东,他们就是实打实有封地的侯爵,如果打不下来,一切也就是镜中花水中月,也就像是毛驴眼前的那一根胡萝卜,让他们拼命的。

可以想象,崇祯皇帝为了让这些武将们拼命,他是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如果这样都不奏效,估计他也都没有办法,也只能够望洋兴叹了。

当然对于这些东西,华夏帝国方面也都毫不示弱,刘远桥又进行了新一轮的军事任命,对这些手握兵符,掌管大军的大将们,纷纷的给他们封赏田地、豪宅、美人等等,极大的刺激了军心士气。

双方那是针锋相对,大战一触即发。

对于大明之内的紧张局势,远在辽阳的皇太极也都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也急得抓耳挠腮,这分明就是大明的总决战,无论是谁胜利了,就是未来的霸主,如果他的后金国能在此时参上一腿,那就可以在这一次举世的盛事中分一杯羹了。

当然皇太极虽然想跟大明方面进行结盟,但是大明朝廷和皇帝的清高,出乎了他的意料之外,他们都走投无路了,居然还是不愿意跟他们合作,他们开出了这么好的条件,换作皇太极他,估计连想都不想,就会答应了,但是自从聂大英回去以后,也就一直没有了后文了。

虽然皇太极在北京城也部署有一些密探,但这些密探也都没有打听到什么有效的消息,大明君臣对此事绝口不提,好像朝廷根本就不承认有这么一回事。

而且他们还有人故意的放出风声,试探双方合作的可能,结果这种风声才放出去,就被大明的清流官员们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他们认为,跟一些荒野蛮夷合作,是十分丢脸,十分掉价的事情,休要再提,没的污了视听。

用他们的话来说,眼前就是丢了天下,亡了国,也不失为一个汉唐汉子,如果跟这些人合作了,这简直就是抱薪救火,前门拒虎,后门迎狼,就跟当年的宋国联金灭辽一般无异。

出乎意料的就是,大明已经陷入了灭亡的边缘,但是对于跟后金国的合作,却是被所有的人抵制,连谈都不能谈,你一说就被对方遗弃和攻击,硬气之极。

这样的情形,可是让皇太极又气又急,皇太极在想,这大明皇帝,莫不成脑袋被门夹了不成?不是皇帝的当家作主吗?怎么能够让这些臣子们作主?

作为一个皇帝,他首先所要做的就是用尽一切办法,竭尽所能保住他的天下,保住他的江山,有谁抯挡的,管你是泰山都得搬走,就算你是图门江也得堵死,现在好了,皇帝估计是有兴趣与后金国合作,因为与后金国合作,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兵员支持,大大的加强了打胜华夏帝国的胜算。

但是臣子们认为这样子非常的屈辱,非常的丢脸,阻止他这样做。

皇太极在想,还有什么比作为一个皇帝得听臣子的还屈辱?还有什么比当亡国之君还屈辱吗?

皇太极就在想,这些大明的皇帝,彻底的没用了,居然如此的废物,想当年他们的永乐皇帝,为了登基,可是在猪圈里面吃猪屎都能做得出来,这够屈辱了吧?照样撑了下来,现在到他的子孙,保护他们的天下,连脸都抹不下去,这样的君王又有什么用?

当然皇太极不是真心想帮大明,只是想捞一笔好处而已,皇太极十分聪明,他倒是看出大明是处于劣势。

对于长城之内的两大势力的角逐,皇太极对谁都没有好感,如果有可能,他还想把这些人都给灭了,都给杀光了,然后占据中原的花花世界,让自己的子孙在这一片土地上,自由自在的跑马圈地,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

但是他没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而且他也都看得出来,无论是谁打赢了此仗,敌人的势力都会大大的增强,他们很有可能趁机一统天下,建立一个强大的朝廷。

中原王朝一旦强大,他们的刀锋就会向外,就是他们这些关外的民族倒霉之时,所以皇太极早就定下了策略,对于中原两大势力角逐,谁弱就帮谁。

这并不是他要锄强扶弱,而是他必须把强者打压下去才行,而且他也看出,大明的各种**和坑爹的地方,这是一个没落的皇朝,体制僵化,暮气难振,不可避免的走向了灭亡。

而华夏帝国则是一个新兴的皇朝,他各方面都非常年轻,非常强盛,一旦让他得势,坐拥天下,他们的刀锋肯定会直指关外,就是他们这些女直人被敌人残杀之时。

奈何皇太极是有心跟大明合作,只是大明的君臣,根本就看他不起,这真是热脸贴了一个冷屁股,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向沟渠。

对于大明朝廷方面的无动于衷,皇太极没有办法,只能够命令他的八旗军进行动员,集结一切能够集结的兵力,准备应变。

只是此时他也无力干涉长城之内的角逐了,因为有辽西将门死死地堵在宁锦一线,让他们根本都没有办法绕过去直扑关内,同时孙传庭也都集结了数万大军于海州,一旦看见风声不对,就可以给他们致命一击。

如果是以前的明军,就是集结了数十万,皇太极也都毫无畏惧,但是这可是齐装满员的华夏军,他们拥有足够多的火炮火枪,还有战马,既有快速进攻能力,也有强大的火力输出,这样的人,真心不好对付,他只能够望着长城内的群雄纷争,望洋兴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