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79章大战开始

明末之新帝国 第879章大战开始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天上一直乌云密布,万里不见阳光,但一直下雪,不见雨点,现在响起了雷声,闪电过处,雨点纷纷落下。

惊蛰未至,春雨先至,端的是好年景,春雨降下,随风潜入夜,滋润大地,耕田种地的大好年景。

但朝廷集兵百万,磨刀霍霍,无心耕种,只为收复失地,铲除叛逆。

朝廷集结数十万大军,分别已经进入了山东,四周他们相互之间做下了约定,那就是当雨季来临之时,便是他们大举进攻之日。

这是朱燮元得出来的结论,这是因为华夏军的火炮火枪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们这些拿着刀枪弓箭的,正面强攻,必死无疑。

经过几位大帅再三研究,他们得出一个结论,这便是要取得胜利,就必须弱化对方的优势,否则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其实下雨天出征,对明军同样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只要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会加大士兵的伤亡。

但是大明恰恰不在乎这点,现在大明的世道,有的是人,只要你有钱有粮,就能招到够足够的人。

用大明官员的话来说,他们从来不愁没人做事,只愁没有这么多的粮食来喂饱这些嘴,在他们眼里,填饱这些人的嘴,才是最为难搞的事情。

至于朝廷和兵部,都已经制定了如此不在乎伤亡的策略,他们也都根本不在乎士兵的伤亡,这意味着当兵的可以放开手脚。

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是杨嗣昌掌兵以后得出的一个结论,他就明白一点,如果不能铲除敌人,他们就是千古罪人,说什么清名正气,就是有着再好的仁义道德的名声,他还是看着大明灭亡的亡国之臣。

杨嗣昌为何甘心在外掌兵,就是因为他发现,朝中的这些清流君子,名声虽好,但是他们却是一无所知的人,毫无用处的人。

世人皆崇拜陆秀夫,认为他在表现了一个士大夫应有的气节,抱着皇帝跳水而死,绝不投敌。

世人尽皆哀叹:崖山之后无汉族,但是杨嗣昌不以为然,陆秀夫就一个懦夫而已,表面光鲜亮丽,实际上却是一无所用,为何这般说他?这是因为空有二十万大军,不敢再次的创立基业,不敢拼死御敌,反而抱着皇帝跳水自尽,这是失败者所为,即使你再有气节,也是失败者,为人臣子者,这就是要不择手段,匡扶君王,平定天下,而不是平日袖手空清谈,临危抱君王赴死。

看见天开始下雨,杨嗣昌没有任何的犹豫,直接就下令出兵。

他的大军,本来已经部署在了沧州四周,他们通过明军传统的战法,逐步的完成对沧州进行了包围。

他们传统的战法就是,结硬寨,打硬仗,说白了就是不断的向沧州挖濠沟,坚栅栏,步步推进,最终把它围困起来,断绝了对外的交通联系。

当然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对沧州进行全面的围困,这是因为城中的华夏军也不是吃干饭的,但是华夏军的兵力不足,只能够保住有限的几条防线,比如说他们全力的维护官道畅通,至于其他的地方,大多数都让明军采取这一种结硬寨,打硬仗的方式,暂时性的阻挡住了。

双方所争夺的重点,首先就是官道,只要他们拿下了官道,切断了对外的联系,全歼了这一支华夏军。

负责镇守沧州的,就是华夏军德州师的师正刘飞云,刘风云本来是团长,因为一系列的优越表现,在华夏军进行扩军以后,顺利的被任命为师正,负责德州方向的守卫工作,虽然他的师部是设在了德州,但是为了打赢这一场仗,藩屏山东,他主动的把他的前敌司令部,设在了沧州,他倒是相对简单的认为,保卫山东的关键,就在于保卫沧州。

本来沧州的守备兵力是非常足的,凭着他们的这些兵力,他们足可以压制敌人,但是随着华夏军南下战略开启,从这里抽到的大量的兵力,刘飞云一手带出来那一支能征能征善战的部队,已经开始先后的大量抽调兵力,变得非常的弱,部队之中充斥着大量的新兵,这样的场面,不是他所想看见,但是也都没有办法,他也都知道他这个师长,一方面是因为战功,一方面也是因为朝廷抽调了大量兵力的补偿。

自从朝廷抽调大量兵力南下以后,他们就改变了自己的策略,其策略就是以守为主。

因为兵力不足,所以他对明军这一种结硬寨,打硬仗,逐步挖壕沟和栅栏,逐步向沧州推进的战略,也都是没有什么办法,只能将主要的兵力用于防守官道和城墙方面。

当然他知道这样的策略是很被动的,一旦敌人完成了部署,发动了猛攻,他要防守的地方都会很吃力。

凭着华夏军的兵力,他们防守沧州城是没有问题的,这里有大炮保护,但是如果要维护漫长的官道,这就很难了,因为敌人可以从漫长广阔的荒野,从四面八方发起猛攻,你只能够消极的防守。

很容易被敌人包了饺子,这就是前沿阵地和飞地的难处,刘飞云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准备死守沧州,一旦敌人发动猛攻以后,沧州就会被包围,就在这里展开争夺。

但是他这一策略,被国防部否决,国防部命令,派出华夏军的兵马,护送忠于华夏的百姓撤回德州,放弃所能放弃的一切辎重和物资。

这一个命令,让刘飞云非常的不满意,这就相当于让他放弃了亲生子一样,但是这里是华夏军,是一个讲究令行止禁的地方,上面下达了命令,就得无条件执行。

所以当接到命令以后,他就开始下令疏散城中的群众百姓,这是一项很浩大的工程。

华夏军占领了沧州以后,基本上获得了当地老百姓的支持,这些都是华夏军的顺明,落在了大明的手上,就没有什么好下场,至少躲不开一个从贼的罪名。

依照现在明军穷疯了的做派,只怕会把这些百姓扒了几层皮,刘飞云虽然他接到上面的命令,主要让他护送一些忠于华夏军的高层乡绅等人去往山东内地,但是他却是疏散了所有的百姓,这就让他的行动十分的迟缓。

要知道民众在冰天雪地里撤退,撤往德州和济南方向,这是非常的困难,非常危险的,有许多的百姓,故土难离,不愿离开自己的乡土,跟他们费尽了口舌,也都没有什么作用。

当明军发动进攻的时候,城中的百姓,一半还没疏散完,明军发动了猛攻,这就意味着他们再也无法通过官道,疏散百姓了。

明军他们是从四面八方攻过来,明军的兵力实在是太足了,他们一方面猛攻沦州城,一方面围攻城外所有的官道和哨卡,一举就拔除了这些外围阵地,把沧州城围困了起来。

华夏军的火力火炮确实是猛,但是下雨的时候,就大打折扣了,虽然他们也有雨天作战的预防条例,但是毕竟是下雨天,很多方面都顾及不到,火药很容易就潮湿了,铅弹也都很容易打不着,让他们的威力大打折扣。

明军如狼似虎,他们有如无数的蚂蚁一般,涌向了沧州城。

跟华夏军交手了多次,明军也算是总结了一些经验,他知道敌人的火炮非常猛烈,所以你们不能够摆着密密麻麻的队形,并且对方的火枪弹丸也都非常的猛烈,这就意味着必须举着盾牌前进。

他们很有些人是推着盾车,有些人是举着盾牌,徐徐而进,这就最大限度的抵消了对方敌人火炮的威力。

当然华夏军也有对付这种策略的办法,只是在下雨天的时候,实在是不好对付,无数的敌人涌进来,往城上发动猛攻,华夏军的伤亡,也都非常的惨重。

刘飞云知道他这一支军队镇守在常州城,这是非常难守的,但是他没有想到,明军才发动了攻势的第一天,他就陷入了绝对的困境之中。

明军也像打了鸡血一般,更像发了疯一般,在一天之内居然就拔除了明军所有的外围壕沟和哨卡,直接的把云梯架在了城墙之上,然后沿着云梯往上爬。

在第一天,双方就展开了惨烈的浴血厮杀。

这样子的场面,不是刘飞云料想到的,他本来是信心十足,在沧州长期守卫,但是依照眼前的这种情况,他就是守十天都守不了,更加不用说固守待援了。

不过华夏军的高层,也曾意识到过这种情形,那就是他们兵力不足,敌人兵力又如此的足,没有下令刘飞云死守,只是让他节节抗击,看见风声不对,可以撤退。

刘飞云当时在想,这是不是有点小看于我了,但是真正的厮杀打起来的时候,他才知道,明军也有这么厉害的时候,就在第一天,对方已经杀近了城墙,对沧州城发动了猛攻,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惨烈的厮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