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91章裂土封疆

明末之新帝国 第891章裂土封疆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自从开战以后,朝廷的大军,节节胜利,迅速的攻进了山东,收复了大量的失地,这是令朝廷兴高采烈,十分的乐观,他们认为拿下济南,击溃华夏军,指日可待。

但是在打了这几场大战以后,官军主力受挫于几大府城,连一个整府之地都没有拿下,他们才发现一点,那就是他们进进华夏军的山东,但是几十万大军也好像拖在了泥潭之中,好像是中了敌人的奸计。

崇祯皇帝和他的内阁成员们,每天都守在御书房,等待各地上传来的军报,他们也都一天到晚死盯着沙盘,看着双方的进度,看见朝廷大军受阻于三处地方,难作寸进,这可是令他们夙夜担忧,难以成眠。

在沙盘上看得非常直观,这就是东路军的杨嗣昌部,受阻于德州和青州府一线,不能够深入敌后,既不能够威胁济南,更不能够完成预定计划中的劫掠登莱等地,华夏军的登州和莱州还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

洪承畴部则受困于河间府和临清,周边的府城虽然已经拿下了,但是还有这两个钉子在,就不敢说东昌府已经在他们掌握之中。

即使是进展最好的朱燮元部,也都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好,朱燮元现在正是亲自率领大军围攻济宁,他声称将会在数月之内拿下济宁,然后亲自前往曲阜孔庙去祭拜孔圣人。

他的另外一路大军,则兵进徐州,在九里山大营跟进驻徐州的李定国部相互激战,据说双方打的十分惨烈,但是这其实属于僵峙状态。

双方处于僵峙状态,这对华夏贼是有利,对官军却是非常的不利,官军的粮饷不足,不足以打持久战,而华夏贼他们粮响充足,又占据了这么多好的地方,打持久战,对他们有好处。

所以他们眼中,就在沙盘之上的山东核心地方济南城,成为了眼中钉。

特别是传闻刘远桥进驻济南城,协调各处的战斗以后,分别的往处都派驻了援军,确实是令山东各地的军队士气大振,抵抗之心更加强烈了,自从刘远桥进入了济南以后,他们没有办法从华夏军手上夺取任何一座城市。

估计他们也都开始准备,以此作为坚守,对明军进行反攻了。

这样子真的是让皇帝和诸位官员都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崇祯皇帝哀叹:“济南刘远桥,就是朕喉中之鱼梗啊,且有哪位大将,愿为朕拔去此梗,朕愿以封王相酬。”

大明朝两百六十多年了,从来就没有封过异姓王,即使有,也都是死后追封的,其子孙也都不得继承,听他现在的口气,为了剿灭反贼,保住了大明的江山,他是准备背弃了祖宗家训。

如果是以往,他说出这番话,朝中的大臣多半就会痛心疾首的规劝,认为此做法与祖宗家法有违不可以,但是现在大臣们都沉默了,都没有反对,因为他们也都知道,现在大家就是坐在火山口上烤,如果不能让火山消退,就是自己被烤成灰。

更重要的一点,这就是率领几路大军进行平乱的,都是文官,也就是说,有资格封王的,都是这几位文官,与那些在前线上冲锋陷阵的丘巴,没有什么关系,所以他们才没有做反抗,反而认为这是提高士气的一种作用。

周延瑜就上书,他说道:“皇上当公开下旨言明此事,让各路将帅,全力以赴去打济南。”

朝廷和内阁都制定的一个轰轰烈烈的计划,这一个计划便是百万将中取将首,这便是令几路大军,不要再纠结于这些没有拿下的府城,而是集中他们的兵力,全力的去围攻济南,拿下了济南,杀死刘远桥,这便胜利了。

只是下面的几位将领,认为这样子做过于冒险,很容易就会为敌所趁。

大家想的可是美好,数十万大军去攻打济南,攻破济南府,生擒刘远桥,如果真的做到这一点,那可是灭了华夏贼了。

但是刘远桥是什么人?他是八面佛,手上拥有华夏军最为强大的军队,而且济南城更是齐鲁第一坚城,易守难攻,更重要一点,以刘远桥的为人,他不会跑吗?想活捉他有多么的难?难于上青天。

下面将领的反对,可就让这些官员们十分的郁闷,眼见眼前就可以取得胜利,但是下面的官兵不配合,他们也都没有办法,只能够听从这些刁官们的策略了。

但是皇帝和朝廷对此都没有死心的,他们坚持的认为,这就是最快的打败敌人,拿下此地的方法。

皇帝日日夜夜所想的,那就是怎么样用最快的速度,剿灭了反贼,然后恢复民生建设,中兴大名,在他死之前,把一个完好无缺的大明江山,交给他的太子,这样子他才有脸去见列祖列宗。

想当年皇兄临死之前,把他**前,握着他的手说道:“吾弟当为尧舜之君!”

但是掌管了大明十年,没有令大明走向强盛,反而走向了将近灭亡,这令他十分的恐惧,也都身疲力竭,崇祯皇帝他也都知道,自己是不可能长命百岁的,甚至活不到他爷爷万历皇帝那样的年纪,所以他必须要与天争时,让自己在位的时候,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所以他才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

在此之前,朝中的诸公都已经形成了一个默契,那便是大明丢失了半壁江山,实在是三百年未有之巨变,为了力挽狂澜,此与祖宗家法有所违抗,也都必须要有所改变。

那便是如果朱燮元,洪承畴、杨嗣昌等人,大兵合围,剿灭了华夏贼,杀死了刘远桥,平定了天下,恢复了天下的太平,朝廷将不惜重赏,可以赏他们一个公爵之位。

这也是大明朝自从靖难之后,对功臣进行大肆的封赏,可以这么的说,刘贼之乱,已经是危害到了大明生存,远比靖难惨烈。

但是皇帝他认为,这样子还是不足以劝服这些将帅们拼了老命为自己卖命,他们现在还是顾忌,顾忌自己的名声,顾忌自己的生命,就是不愿意为大明拼命。

皇帝私下曾悲哀的叹息:“真不成让朕把江山都交给了他们,才愿意为朕拼命吗?”

江山都交给了这些人,肯定是不可能的,皇帝他也总是不时的哀叹,在他几经考量以后,认为如果这些人真的能为他做到这些事情,封一个郡王还是可以的。

大明朝必须拿出这样的气魄来,因为华夏贼都敢这么干了,华夏贼为了拉拢他最为重要的盟友郑芝豹,居然封他为亲王了,而且还是有实际领地的闽亲王,这就意味着会把整个福建都分封给他,连一个反贼都有这样的决断,他堂堂天朝上国,大明天子,凭什么就不能?

本来他想着自己提出这样的建议以后,会受到官员们的口诛笔伐,受到他们一致的反对,但是对于皇帝如此的违反《皇明祖训》,如此的厚赏功臣,大臣们也都不做反对,皇帝就决定这么干了。

当然皇帝他一方面颁下了诏书,公开的许诺,私下他也都给三位大帅写了亲笔信,派出了他的亲信,亲自的拿着他的书信去劝说这些将帅们,让他们放弃眼前的成见,不再拘囿于眼前的局限性,必须把目光放在全局,放在全大明的高度。

说白了,就是让他们不顾一切,兵围济南,在崇祯皇帝的眼里,如果他能够出动几十万大军,去围攻济南,即使杀不死刘远桥,让这货逃跑了,他们最差的,也都可以拿下济南,拿下了济南,山东的大局就已经定了。

他们就相信,济南就是山东的核心,就是华夏贼人在这里的定海神针,现在的华夏贼还在拼死的抵抗,就是因为他们还有精气神,还有希望,如果把他们的精气神都抽走,把他们的希望都浇灭了,估计他们就会向官军投降了。

就是因为崇祯皇帝和朝廷想的都是如此的美好,这才会令他们产生一种济南如梗在喉的感觉,也就到了不吐不快这地步,所以他们才会想尽一切办法,用尽所能用的手段,驱使几位大将,让他们去围攻济南。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崇祯皇帝不单止许下了诺言,并且也都放下了身段,说白了就是威逼利诱。

洪承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接到了朝廷的诏书,也都召见了使者,使者也都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劝说他放下成见,以大局为重。

洪承畴他这就感到震惊了,皇帝居然许下了如此的厚赏,说他对郡王之位不感兴趣,那是假的,其实在他心目中,最大的期望就是封一个公爵,然后世代相传,与国同休着便好了,如果封上了郡王,这可是功盖当代,直追先贤,前死后配享孔庙,也都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这郡王之位可是好拿吗?

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洪承畴他自己也都不敢擅专,所以他一边稳住了使者,一边马上飞鸽传书,联系杨嗣昌和朱燮元等人,问问他们的意见,他相信一点,既然皇帝已经向他派出了使者,同样也会向另外的几位派出,且看他们的心意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