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893章好官难做

明末之新帝国 第893章好官难做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朱燮元他是坚决的反对这样的策略的,他就知道华夏军是最为凶险的敌人,对付这样的敌人,必须全神贯注,必须用尽所有的精气神,稳打稳扎才是王道。

任何冒险的举措,很容易就会让自己兵败身亡,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但是皇帝这算是把他逼到了墙角,皇帝话都说到了这份上,也都把脸面都放在了地上,如果他都不执行的话,这又该如何是好,这君臣还要不要做?有人就会发出诛心之言,这军队是大明皇帝的,还是你朱燮元的?

朱燮元早已经名震天下,位极人臣,对于公民爵禄,也不是很看重,他很看重的就是天下人对自己的看法,死后对自己的评价。

朱燮元曾经多次写信去朝廷,除了向朝廷索要军饷和粮食以外,最多讨论的就是试探朝中官员的口气,自己死后可以获得一个怎么样的谥号,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得文正的谥号,但是如果得一个文忠、文毅也是相当的不错。

现在倒好,皇帝拿出了他想象中都不敢有的东西,只是这东西太烫手了,太诛心了,朱燮元就在担心,我接受了这样的条件,别人会怎么评价他,别人只会评价他是一个佣兵自重,养敌为患的人。

如此,他又跟李成梁有什么分别?他可是当众痛骂李成梁,就是猪狗不如的畜生,如果不是他的放纵和培养,建奴如何至有今天之强大,危害大明之朝廷。

他朱燮元不是这种人,但是皇帝和朝廷都开出了这样的价码,也都说明他别无选择,退无可退了,他这该是如何是好。

最终朱燮元他迫于无奈,只能够再次分兵。

命令部下的大将鲁拔群,率兵攻打济宁,攻下此城,他向鲁拔群许下了诺言:“只要你拿下此地,城中子女玉帛,任你所取,功名利禄,也不在话下。”

鲁拔群大受感动,信誓旦旦的表示:“卑职向天发誓,不拿下济宁,誓不为人!”

得到对方的发誓以后,朱燮元别无办法,只能够选择分兵,他命令鲁拔群率领一部分人,继续围攻济宁,争取早日拔下自己后路的钉子,自己则率领十万大军北上攻击泰安,参与围攻济南。

在他下定决心之前,他也都接到了朝廷方面的军报,对方已经表示,杨嗣和洪承畴,已经同意了这样的策略,会在半个月内出兵。

这也是他出此下策的原因。

不过朱燮元他再次上书朝廷,他会按照朝廷的意愿,在半个月之内出兵,围攻济南,争取以最快的时间内,攻下济南,活捉刘远桥,但是他不会领取这郡王的奖赏,他作为大明的孤臣,为大明征战沙场,这是应该的,是军人之本分,不敢要额外之赏。

朱燮元他这样子,其实是非常的高风亮节,非常的令人佩服,传到了朝廷那里,也都令朝中的文武官员,非常的震惊,这样高风亮节的人,当真是少有,他们交口赞誉,如此人才,才是文人之典范,死后不获谥文正,简直就是对不住老天爷。

这才算称得上是君臣朝廷相得的一段佳话。

但是消息传到了准备出兵的杨嗣昌和洪承寿那里,这就令他们陷入一种进退失据的尴尬局面了。

老实话,他们是冲着这丰厚的奖赏,才决定不顾危险,前去围攻济南的,这叫富贵险中求。

现在好了,人家姓朱的不要,倒像是他们两个向皇帝索要功劳,索要郡王的小人,洪承畴就气得大骂朱燮元:“真乃典型的小人也,自己沽名卖直,却让我等出丑露乖,成为天下之笑柄。”

杨嗣昌也都愤怒不已,羞忿不已,他说道:“朱某此举,是置我等于何地,难不成他就是天下君子,我等就是贪利小人?”

这应该可能也都不是朝廷所想看见的,依崇祯皇帝和朝廷的脾气,自然就是希望用最小的代价平定了反贼,最好不用一锭军饷,刘远桥让一个旱天雷劈死就好了,如果这些士兵不要粮食,不军响,朝廷也都不会拒绝的,像朱燮元这样子的,简直就是文臣的典范,死后不配享孔庙,都对不住老天爷。

但是又令同时贪图丰厚奖赏的杨嗣昌和洪承畴十分的尴尬,这就凸显成他们是小人了,这大战还没开始,三路大军的将帅,就开始不和,相互的猜忌,这估计也都不是他们所看见的。

就连朝中的大臣,他们也都迅速的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也都马上派出使者前去对两位大帅,温言劝慰,反正就是在此出兵的前夕,皇帝也都担心这些人会有什么不好的想法,所以一再的向他们表示,这是白纸黑字写的诏令,朝廷绝无反悔之意,只要他们能够攻下济南,平定刘贼,封疆裂土,不在话下。

在朝廷这一波猛如虎的操作以后,他们再次的改变了策略。

以前他们的策略,就是大军一路平推过去,然后攻城掠地,拿下沿途所有的城市,兵围济南。

在夺取了济南以后,再大举的南下,反正就是组成重兵集团,所过之处,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这也是他们全面进攻的一个策略,毕竟手下兵多将广,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但是在进入山东,征战不利以后,朝廷也因为粮食无以为继,就由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拿下济南再说。

济南的重要性,就不用再强调了,每一个人都明白,如果刘远桥不在济南,重要性可能会降低一点点,但是在刘远桥也都在济南的情况下,这就让朝廷看到一种契机,他们完全可以在围攻济南的同时,顺手干掉刘远桥,如果能把它干掉,或者是赶跑,华夏军就面临崩溃的局面了。

所以他们决定无视眼前的困难,铤而走险,重兵进攻济南。

当然他们目前的兵力,还是相当的充足,几倍于华夏军,即使在控制了这么多地盘以后,还是处于进攻的状态。

他们抽调大批的兵力,前去攻打济南,也都并不代表放弃对眼前这几座城市的围攻,他们抽出的是多余的兵力,至于攻打这几个城市的兵力,丝毫没有减少,甚至还因为从后方调来一些军队,反而显得更多了,这也是他们敢在这几个城市没有拿下的情况下,还敢孤军深入攻打济南的原因。

当然他们并不认为这是孤军深入,而是认为这叫百万军中取将首,又可以叫做是中心开花。

朝廷定下了策略,数十万明军就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出发。

大明朝廷他这一次战略的改变,也都改变了以往的那一种方式,以前的大明在平乱打仗的时候,从来都是公开的讨论战略,这叫庙算,甚至还发在塘报上,让民众都知道,也都让敌人的探子知道了。

自从他们知道华夏军有国安局以后,就不敢如此的声张了,他们只是在极小的范围之内谋划,知道这一件事甚少,知道这一件事情的,除了内阁成员,各部尚书以外,其他那些低级别的官员都不知道,所以说,在保密这方面,他们这一次做的是非常的好,这也是出自于许建强的建议。

但是任凭许建强他再有能耐,有一点他也是做不到的,这就是让几十万军队都闭嘴,毕竟他们是要调动几十万军队,改变策略去另外一个地方打仗,命令下达到军队以后,基本上全军都知道了。

既然是全军知晓了,自然也就意味着华夏军方面也都知道了,可以这般来讲,华夏军的情报收集能力还是相当的强的,在几位大帅同意了这样的策略,准备调遣兵力,攻击济南的时候,远在济南德王府的刘远桥同时也都收到了消息。

刘远桥就对山东巡抚王文东说道:“就让他们来吧?让他们见识一下咱华夏军的厉害。”

负责镇守济南城的就是华夏军的大将刘忠勇,作为刘华夏军的老军头,他这一次信誓旦旦的向监国王刘远桥做了保证:“济南城就是铜墙铁壁,明军肯定会在城下撞得头破血流,任何人想伤害监王殿下,必须踩着末将的尸体上来。”

刘忠勇做出了这样的保证,其部下的几位大将也都纷纷的向刘远桥宣誓效忠。

刘远桥看见军心士气可用,十分的高兴,他行了一个军礼,大声的说道:“华夏军威武!”

刘远桥外号八面佛,一手袖里乾坤的功夫,名闻天下,这指的是他精于官场上的算计和权谋,对于行军打仗方面,没有任何过人出色的表现,几乎所有的人对他这一次御驾亲征,都没有什么看好之处。

甚至有许多人规劝他,就安坐南京城中,等待敌人来攻就好了,但是刘远桥却是固执己见,今天偏要亲自来济南督战,御驾亲征,展示自己的实力,让三军信服。

华夏军现在差不多也称得上是内外交困,只是他们的士气还好,毕竟他们控制的是最好的地盘,粮响也准时的发放,士兵们也知道,大家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投了敌人,也都没有什么好结果,要知道华夏军在夷陵城下投降,最后也是落得一个被砍头的下场。

都是一个死,何不拼死一战,所以华夏军的士气,并不像朝廷所估测的那么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