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22章惊天巨变

明末之新帝国 第922章惊天巨变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吴三桂知道华夏军这一种福利政策,对军官吸引力不大,但是对于普通的士兵来说,那就是不得了,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吴三桂可以肯定一点,如果让士兵们享受了这种福利待遇,就算被收了心,他们关宁军想再控制这一支部队,这就难了。

关宁军的高层,都是一群人精,他们也都明白这一点,他们也都知道,如果让华夏军给这些士兵们发放粮响,就断了军官们的财路,以后再想私人拉拢这些官兵,这就难了,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但是他们可以拒绝吗?归顺华夏军,这是大势所趋。

在锦州方向,那是虎视眈眈的孙传庭部,在关内,在以前他们还会有大明作为后盾,只是现在华夏军从天津卫登陆,可以这般的说,一切大局已定。

吴三桂还是相当的欣慰的,刘布没有对他另眼相看,也没有对他这他们岐视,而是独立的划给了他们一个防区,给的就是华夏军诸位大将同等的待遇,到了这一个时候,他们才加入了华夏军,他们不敢要求获得什么优厚的待遇,只求不被针对就好了。

看到了刘布,吴三桂认为此人乃是枭雄之才,喜怒不形于色,威严而又强势,对部队有着很强的掌控力,投奔这种人,他们不会吃亏,以后的富贵有了保障。

而且吴三桂暗中的观察,华夏军是一支刚崛起的部队,他们士兵跟军官都是一样,充满了斗志,吴三桂就没有看见过一支部队的士气会这么的高。

部队拥有这么高的士气,这拿着刀枪,都可以成为天下雄狮,而他们装备的又是天下之中最为强大的武器装备。

吴三桂算是识货的人,他知道一支军队之中,火器的比例越大,战斗力就越强。

要知道当年纵横天下的戚家军,其实就是一支半火器的部队,但是其后,因为大明贪污**,所制造出来的火器根本都不能使用,这才令大明的火器部队,走向了没落。

而华夏军,几乎是一支全火器的部队,这支部队战斗力有多强?才两年的时间,就打下了大明的半壁江山,来头十分的凶猛,非常的厉害。

也就是因为华夏军来头如此的凶猛,如此的厉害,给他们以及其强势的感觉,不追随他们,只能够像他们传檄天下令中所言:“反我者,自蹿塞外,以免千刀万剐。”

吴三桂追随刘布,吃完饭了以后,刘布就带着他再次进入的帅营,把他介绍给另外的这些将领们认识,然后再一次分配的任务,便打发吴三桂回去了。

如果是刚来的时候,见到吴三桂这种名人,刘布不免感到稀罕,但是经历的多了,见识的太多太多的名人,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名人,他已经没有这方面的惊喜感了。

现在在刘布的眼里,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如果是朋友,那就是并肩作战,共谋富贵,如果是敌人,无情铲除。

刘布现在也是踌躇满志,他现在指挥的军队,虽然才数万之众,但是各路援军陆续的抵达,他们也都初步的完成了对京城的包围。

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判定,京城之中,已经组织不出可以跟他们一较高低的军队,对方除了城墙可以暂时抵抗华夏军的刀锋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

现在的刘布,都接到了消息,那就是洪承畴和杨嗣昌,先后接受了华夏军的条件,正式的进入了济南城,跪在刘远桥的面前,向刘远桥宣誓效忠。

大明三大重兵集团之二的洪承畴部,杨嗣昌部,正式成为了华夏军的一员。

这一个消息传了出来,称得上是晴空霹雳,如雷贯耳,轰动天下。

别的不说,南路军的朱燮元部,听说了这骇人听闻的消息以后,亡魂大冒,惊骇欲绝,他们本来已经占领了泰安,前锋已经直接地抵达了济南南门。

但是他们在听到这消息以后,马上狼狈而逃,退回了泰安,在退回了泰安以后,马上又迅速的往兖州府方向撤退,一路丢盔弃甲,惶不可终日有如丧家之犬,凄惨至极。

这时候,即使朱燮元是见惯了大场面,见惯了大风大浪,此时他也都是惊疑不语,惶恐不已。

杨嗣昌部、洪承畴部的兵力,俱在他之上,作为围剿山东三鼎足之一,三鼎足,三去其二,不塌才怪。

可以这般的说,如果他不迅速的撤出山东,让对方回过神来,只怕会把他们都留在这里了。

朱燮元就是一个知兵之人,他在听说刘布从天津卫登陆以后,他就知道局势要迅速的崩溃了,天要塌了!

如果他们能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攻下了济南,还有回天之力。

但是他们能够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攻下济南,这就跟能铲平泰山都没有什么分别。

朱燮元还派出了使者,迅速的跟杨嗣昌和洪承畴联系上,希望能跟他们连共同密谋,用尽了所有的兵力,不惜一切代价,往济南进行攻击,说白了就是想把七十万人都派上去,对济南进行致命一击,如果能够攻下济南府,活捉刘远桥,他们就可以死里求生。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洪承畴和杨嗣昌,在听说敌人从天津卫登陆以后,就完全没有了斗志,一下子就垮了。

当统帅都没有了斗志,一下子都垮了,其他的人也就更加的支撑不住了,他们几十万人的军队,居然在短短的几天之内,就宣布向对方投降……。

而更令朱燮元感到绝望的,就是前去劝降洪承畴和杨嗣昌的,不是别人,居然还是名闻天下的静云公,像静云公这种人,居然都为刘远桥所用,大明真的是黔驴技穷,无以为继了?

为了保证大明的最后一点兵力和血脉,朱燮元也都别无办法,只能够迅速的撤退。

马啼南去人北望,众将士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朱燮元跪地悲呼:“皇上呀……!

在山东,他们是无法立足的了,他们在山东实行的是以战养战,就食于敌的政策,这种政策确实是可以给敌人以巨大的打击。

但是也都令他们民心尽失,他们所到之处,处处被当地的百姓敌视,他们打着官军的旗号,却连贼兵都不如,当地的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

朱燮元就知道,实行这样的政策,其实就是把这些百姓都往华夏军那里推,朝廷要在这里收拢民心,这就难了。

当时朱燮元还在想,这都是小事,只要能够打败敌人,击垮刘远桥,民心散了,可以继续的收拢,继续的收买,多花几十年的时间,就好了,只要大明还在,天下还在,就不怕。

现在好了,敌人的前锋部队,突然出手袭击京城,京城危在旦夕。

他们几十万大军都没有办法及时回防,坐视大明被斩首。

在此之前,许多人都认为,在北方,大明是占据有优势的,他们是属于进攻的一方,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攻入山东,好大的声势,轰动天下。

这令天下各大势力,都停止了自己手上的军事行动,坐看大明与华夏帝国之间的这一场总决战。

因为他们都担心,双方正在决战的时候,不知道鹿死谁手,他们提前的站队,很容易就会站错队,押错宝,那时候后果是很严重的事情。

很多人都认为,这一场激烈的,惨烈的大战,会旷日持久,他们有的是时间,静观其变,坐收渔翁之利。

有人认为,华夏军会惨胜,也有人认为,大明会取得胜利,但是从来没有人会想过,大明败得这么惨,败得这么快。

前一刻,还风光无限,出动几十万大军,围剿敌人,转眼之间,他们的大军,就烟消云散,这一次大战,就是大明朝最后的拼死一博,垂死挣扎,这一次也都没有办法击垮敌人,大明就真正的没有办法了。

朱燮元部就像丧家之犬一般,从济南城下败退,退出了泰安,迅速退向河南

朱燮元就知道一点,如果他们不及时的撤退,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这样子的剧变,朝廷的君臣,还不知道,还被蒙在鼓里,这样的消息,可以说是轰动天下的消息,几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京城因为被华夏军封锁,消息其的滞后,根本就不知道,形势已经发生了如此骇人听闻的巨变。

在京城官员的眼里面,现在的北京城,虽然被围,但是他们也都发出了勤王召令,天下各路兵马,都会迅速的入京勤王救驾,杨嗣昌、洪承畴部大军,会迅速的回防,这么多大军回来,刘布除了逃跑,就没有别的选择。

当然这也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可能也是他们别无选择的想法,因为他们总不能想着,现在就开始投降吧?

当然现在有许多人,已经发现大明不妥了,已经打定主意,改头换面,另投明主了,这就是崇祯皇帝下令早朝,却没有什么官员前来。

这些官员,大多数都机灵的称病不出,皇帝哀叹不已,哪里有这么多人有病,这些人都成为了墙头草,随风倒了。

如果是往日,他早就下令锦衣卫,去把这些人都抓拿了,通通的投进诏狱里面,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他甚至能使动的锦衣卫都不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