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28章苦无良策

明末之新帝国 第928章苦无良策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灭掉华夏军辽南军,肯定是目前最好的一种做法,如果依照目前的形势,华夏军一旦腾出手来,全力以赴出关的时候,他们就是死路一条。

假如他们能够统一整个辽东,依托整个广阔的关外大地,跟华夏军进行周旋,还有一定的机会。

但是像现在这一般,华夏军部署了数万大军在辽南,对整个辽中地区虎视眈眈,他们根本就无力抗衡华夏的军队,因为对方可以从多个方向,发动进攻。

皇太极提出了这一个策略以后,也都受到了其他人的讽刺或者说是不以为然。

皇太极当大汗十年,树立了绝对的权威,差不多已经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

其他的几位贝勒和旗主,对他言听计从,但是当华夏军从辽南登陆,占领了整个辽南以后,他的威望也开始迅速的下跌,下跌的非常的厉害。

虽然大家伙不敢公开的质疑,但是大家脸上都写出来了。

消灭辽南的华夏军,这是最好的方式,谁人不知道,问题是能消灭得了吗?

不发动一次大战,能消灭这股敌人吗?现在的他们敢跟华沙军全面决战吗?

现在的华夏军,根本都不怕死,主动的寻求机会跟他们进行决战,而他们则处处的选择退让,不敢跟对方硬碰硬的来干。

都这样子了,怎么打这一场仗?

皇太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孙传庭的大军,就部署在海州,对朝阳、辽阳一线,虎视眈眈。

他们也都毫不忌讳跟建奴决一死战之心,只是建奴不敢跟他们血拼而已。

因为现在,跟华夏军决战,非常的不划算,对方现在打的就是消耗战,对方用的是一个拼一个的拼命方式来打,每一次打仗,损失都非常大。

问题就是,华夏军不怕损耗,消耗得起,而他们则不行,华夏军跟明军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他们的士兵根本都不怕死,在他们眼里,只要跟建奴拼死一战,能一拼一,就算是胜利了。

如果是一般的明军,跟建奴交战,损失超过了两成,他们就会崩溃了,再也没有士气,组成不了军队了,任人宰割了。

而华夏军则不同,他们真真正正能做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他们很少能从战场上活抓对方的俘虏,对方是受伤,失去了活动能力,否则就算是自杀,都不会让他们俘虏。

华夏军的抚恤政策,极其的高,高到了建奴都眼红的地步,但是他们有一条,战死的抚恤是极高,如果是被敌人俘虏的,不单是没有抚恤,还会被追求责任,所以很多华夏军士兵拼死的杀敌,在被对方俘虏的时候,宁愿自杀,也都不会向对方投降。

华夏军他们的手榴弹,普及性非常的高,基本上每个士兵都配备有几枚,他们留有最后一枚,叫做光荣弹,这一枚炸弹,据说是留给自己的,弹尽粮绝的时候,拿着炸弹,冲上去就跟敌人同归于尽,这一手狠辣的战法,打得建奴心都为之寒。

皇太极提出了这一个论点以后,大家就议论纷纷,各说各的难处,当然皇太极也知道这一点,要消灭辽南军,是非常困难,但是他们也都到了生死关头。

皇太极道:“如果我们不能在一个月之内消灭辽南军,收复所有的失地,当华夏军统一中原以后,我等就得从辽阳撤出,从开原、铁岭、抚顺等地退回建州老家,否则我等都会死在对方手上,就想退回建州都不可能。”

这一个说法一出,就令所有的建州贵族,他们都忧虑不已了,他们虽然是从建州的深山老林里面走出来的,但是却被眼前的花花世界迷花了眼,眼前这么好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一般的日子,再让他们回到苦寒的建州去,还不如让他们去死。

皇太极说出了这种说法以后,他们的手下就纷纷的拿出了建议,怎么去围攻和清扫辽南军。

他们拟定了几个作战方案,都有可能全歼了孙传庭的这一支军队,收复整个辽南,平定关外的局势。

但是大家讨论来,讨论去,最终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要消灭眼前的三万多辽南军,他们最少得付出一万人以上的代价,这还是起步。

现在的建奴军队,规模保持在六七万左右,再损失一万人,是他们不可承受之重,而且这还只是起步。

这就令所有的贵族们,都为之忧虑不已,惶恐不已。

如果眼前的是华夏军的主力,就算是拼着伤亡两万人的代价,把敌人全歼了,他们也都敢拼命。

华夏军不怕死,他们建州大军军队的士兵,同样也都不怕死,他们是天生的猎人,天生的战士,就是为了战斗而生,但是如果在付出了如此之多的代价以后,只是消灭了敌人的一支偏师,敌人主力,随时可以派出更多的部队抵达这里,赶来这里,那么这又该如何应对?

皇太极等人在思考,损失了一万多人以后,建奴他们的八旗,只能够缩编为四旗,区区这么一点兵力,根本就不足以控制广大的关外之力,而华夏军则可以从关内、辽南、图门江方向发动进攻,他们处处分兵,处处抵抗,根本就抵挡不住敌人的兵锋。

这样一来,就让他们意识到,正面跟华夏军决战,根本就不可取,就是取死之道。

皇太极是忧虑到了极点,海州方向的华夏军,就像一个巨大的骨刺,是顶在了他们的腰间,如果不拔掉的话,他们也都行动不便,进退两难。

如果妄想拔掉他的话,也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其代价是他们无法承受的,皇太极不同于其他的满洲贵族,他是文武双全的,还看得懂大明的奏折,其他的满洲贵族,勉强认得字,只喜欢看一部《三国》,颠来倒去的看,乐不知疲。

熟读所有的兵书,也都研究过古今所有的战例,但是却没有一条,可以帮助他歼灭敌人,古往今来,游牧民族对付中原大军,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牵着对方的鼻子走,让敌人大军,在广阔的关外大地上游花园。

因为游牧民族,没有城市,没有地盘,只有草原和牧场,把这些东西让给你,等敌人走了,再退回来就行了。

他们这种战略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根本不用跟你打,拖也都能把你拖垮。

大明军队的粮食,从遥远的关外运回来,每运一斤粮食,损耗量都极大,也就是说,他们的后勤,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他们派出数十万大军,在关外长期的作战。

就算跟中原的军队作战,断中原军队的粮道,就是最好的办法,只要让他们断粮,将其团团围困,不用打,他们就会自我崩溃了。

但是华夏军跟这些军队有很多的不同,华夏军他们的后勤运输能力,非常的强,他们有能力把粮食直接的运到了辽南的几个港口,从这里出发,这就大大的缩短了他们后勤的压力,而且他们采用断粮道缺粮的方式,来对付孙传庭这一支军队,也都不可取。

因为现在对方根本就不缺粮,同时也不缺时间,缺粮缺时间的,反而是建州大军,他们急于跟对方进行决战,谁急于决战,谁就容易出错。

孙传庭出掌辽南都督,一开始皇太极是看不上此人的,随着一系列的交锋下来,他们在孙传庭手上吃尽了苦头,这才令皇太极正视这一个人。

此人兵少的时候,有兵少的打法,这一种治大国如烹小鲜,游刃有余的做法,令建州军损失不小。

当他得到了足够多的军队以后,大举反攻,一举拿下了海州,小兵团打法,游刃有余,大兵团打法,大开大合,所向披靡,这种统帅军队,指挥军队的能力,丝毫不比建州的任何一位统帅逊色。

建州军也由一开始的轻视,转为敬畏,最后就是害怕。

在辽东历任的军事统帅之中,能让建奴敬畏和害怕的人,并不多,上一任就是李成梁,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人物了,以后的历任总兵统帅,被他们打得找不着北,牵着鼻子走。

军队是精兵,统帅是名将,两者联合起来,就可以并发出最大的威力,也就意味着,他们是没有丝毫的破绽可以利用,这也是建州贵族们,试图歼灭孙传庭,根本无计可施,只能跟对方进行血拼,拼一个两败俱伤。

他们敢跟华夏军拼一个两败俱伤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正中了华夏军的下怀,华夏军主帅,一直寻求跟他们进行决战。

皇太极召集了众多的贵族前来,主要的就是想考量,该如何的面对敌人,但是当摆出了这些东西以后,就连他自己也都觉得,事不可为。

皇太极就大声的说道:“不论你们有没有办法,或者是怎么样做,一定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消灭辽南军,争取时间,否则咱们就得退回建州深山老林去。”

正当皇太极,威迫这些手下们拿出计策来,对付孙传庭的时候,传来了一个极其惊人的消息,他们的探马急急忙忙的来报:“洪承畴和杨嗣昌的军队,正式向华夏军投降!大明完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