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42章正道沧桑

明末之新帝国 第942章正道沧桑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华夏军遍寻宫中,却没有看到崇祯皇帝的尸体,这令他们非常但心。

主持这一项工作的,就是华夏军情报局的周辉,周辉在内城执行黑名单铲除计划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把势力延伸到宫中。

他也在执行刘布所颁发下来的计划,那就是徐徐的增加压力,他们的如意算盘就是,不断的加压,最终令皇帝自杀。

无论怎么说,就是不允他们的兵器之上,沾有皇帝的血。

只要他们手上的兵器,没有沾有皇帝的血,他们就戴不上弑主的帽子。

但是他们如意算盘打的好,攻破了宫中,却没有看见皇帝的尸体,这就令周辉他们恐慌了。

他们认为皇帝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是不会逃跑的,如果万一皇帝不是呢?万一他像建文帝一般跑了出去,这就会后患无穷了。

虽然在大明的正史之上,已经证实了建文帝死于靖难之役,死于皇宫中的大火。

但是几乎每一个有脑子的人,都明白一点,建文帝应该是没有死,而是逃了出去,就是因为建文帝逃了,朱棣才会坐立不安,才会建立东厂,才会有郑和七下西洋之举。

周辉他在想,如果让崇祯皇帝逃了,也折腾出这么多事来,他这一个国家安全局长,就是失败的了。

所以他命令士兵们,开始对宫中的一些宫女、太监进行拷问,到处搜捕,试图查出有没有暗道,死死的追寻皇帝的下落。

周辉可以想象,如果他把这般的消息,告诉了刘布,告诉了刘远桥,都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样的愤怒,只怕会当场就砍了他的脑袋。

周辉没有办法,只能向军队之中的另外几位高层将领求助,让他们加派人手,里里外外进行搜查,加紧对进出人员的排查。

如果让崇祯皇帝逃了出去,他们这些人都得吃挂落。

现在的周辉,已经开始埋怨刘布的策略了,如果不是刘布非要采取什么步步紧逼,逼迫皇帝自杀的策略,而是采用华夏军平时常用的策略,那就是大炮轰,步兵冲,打头阵的就是他们精锐的尖兵部队。

首先派出尖兵部队,对皇宫进行一次突袭,先把皇帝和皇室成员都生擒再说,即使不能够生擒活捉,也先把他们干掉,之后再推给其他人。

但是他们这种徐徐而进,活生生逼迫别人自杀的策略,万一别人不从,拼死反抗呢?这后果就严重了。

周辉知道此事,事关重大,几乎每隔一个时辰,就必须向刘布汇报一次最新的军情,他也知道拖不了多久,只能够向刘布汇报,目前还没有找到崇祯皇帝的尸体。

对此,刘布没有周辉想象之中的勃然大怒,而是命令他们投入更多的部队,扩大搜索的范围,可以考虑搜查御花园、煤山等等地方。

周辉看见刘布没有发火,没有想象之中的把他脑袋拧下来当夜壶踢,这才放下心来,他马上就按照刘布的吩咐,命令更多的部队,扩大搜查的范围,他们一间间房子,他们一棵棵树,一口井的来找,反复排查,务必不能错过任何的地方。

他们都知道这件事情,极其的严重,如果没有一个满意的结果,上面会非常的震怒的。

这时候士兵们有了回报,那就是在煤山这里,发现了崇祯皇帝的尸体。

听说发现了皇帝的尸体,周辉大为欢喜,马上就率领他的亲信扑往煤山,他们在煤山这一颗歪脖子树这里,发现了挂在树上的崇祯皇帝的尸体。

他身穿白袍,挂在树上,头发散乱,盖着面部,随风而动,在这棵歪脖子树对面的一棵海棠树上,陪着他上吊的,就是身穿大红袍的太监王承恩。

周辉不敢有任何的怠慢,他也怕这是疑兵之计,马上就命人将二人放下,让人确认是不是正主。

周辉身边还抓了一大群,崇祯皇帝身边的宫女、太监,分别对这些人进行了看管,就是防止他们进行串供。

现在让这些人现场进行指认,这些人看见了崇祯皇帝的尸体,都是惊慌害怕的大哭,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大声的哭道:“皇上啊!皇上啊!”

看到了这些人,如此激动,如此悲愤,他就知道这应该就是崇祯皇帝的尸体了,终于发现了对方的尸体,而且也都是自尽的,就令他松了一口气,这位正主一死,才令京城之战,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新朝会太平许多。

这时候,左右上呈来一份布块,据说是崇祯皇帝的遗书,周辉拿过来一看。

这不是正式的旨意,而是崇祯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的遗诏:“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周辉拿着这一张纸,周辉不免发出一声冷笑,任贼分裂尸体,无伤百姓一人,皇帝真的是这么想吗?

周辉他就是辽镇的官兵,世世代代都在辽镇这里一边当兵,一边耕种,如果不是朝廷无能,丢失辽东,只怕他一直也都会这么干。

这辽镇丢失了以后,他流落了关内,整个偌大的盖州卫周氏家族,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这么多亲人好友都死了,作为流落在关内的一位辽民,他可是知道,作为一个流民,多么的悲惨,活生生的一条人命,连一条狗都不如。

在那时候,他就对朝廷充满了恨意,充满了绝望,他就在想,但凡朝廷稍有作为,都不至于丢失了辽镇,让他们流离失所,成为丧家之犬。

就算是朝廷稍有作为,派出一些官员,对他们这些人进行救济和安抚,也都不至于让他们这些辽东逃民,在关内变得生无所养,死无葬身地。

现在皇帝倒是说的高调,无伤我百姓一人,朝廷**无能,官员鱼肉百姓,天下的百姓,又何至于人人皆反?

如果不是天下百姓,人人皆反,大明兵又何至于垃圾至此,华夏军一到,这些军队就畏敌如虎,望风而逃。

燕京城可是一个巨大的城市,有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如果让它落在华夏军的手上,不要说有这么多的兵,只要有一万多的士兵,都能把它守得像铜墙铁壁一般。

就像当年土木堡之变以后,京城的三大营、十二卫都团灭了,但是就是凭着一些临时招募起来的士兵,都能够守住京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这就是因为民心还在这里,百姓自强不息,不甘引颈受戮,奋勇参军,杀退敌人。

现在皇帝倒是高调的说:无伤我百姓一人,早干什么去了?如果皇帝真的能够身体力行,让官员们都善待百姓,就算是天灾**,也不至于令大明灭亡,至如此悲惨的地步。

一代帝王崇祯皇帝,在此驾崩归天,崇祯皇帝也是周辉曾经宣誓效忠过的皇帝,看见他落得了如此的下场,不免唏嘘。

负责搜捕煤山一带的,就是吴襄父子的关宁军,他们曾作为明军的主力,防守在辽西前线一带,这些将领也都是深受朝廷重任和赏赐的人,他们看见到了崇祯皇帝最后落得一个上吊自杀的下场,大家都充满了唏嘘。

他们这等人,本来是在山脚指挥搜捕行动的,本来是要计划上来的,听说皇帝死在了这里,实在是无须前来,干脆就直接的驻扎在山下,听闻皇帝驾崩,他们也不免是唏嘘不已,满是伤感。

崇祯皇帝一死,对于大明来说,那是真正的灭亡了。

大明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崛起于淮泗,翦平中原群雄,打垮蒙古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历十六帝,二百七十年,自崇祯十一年而终。

本来京城之中,各处都还有战斗在抵抗,还有华夏军对一些顽劣的分子进行铲除。

但是当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的消息传了出去,像十级台风扫过全城,所过之处,所有的人都震惊了,所有的战斗在这一刻起也都停止了。

在抵抗者的眼里,崇祯皇帝都死了,大明也就灭亡了,抵抗还有什么意义?

现在的华夏军,也都开始想,皇帝驾崩了,大明灭亡了,你等拼死抵抗,又有什么用?还不如归顺新朝,臣服于新朝的制度。

总而言之,当崇祯皇帝驾崩的消息确认,传了出去以后,所有的人都震惊不已,所有的战斗也都停止了。

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刘布他在正阳楼上协调部队,指挥战斗,他的心里面也是很紧张的,一天崇祯皇帝还在,大明就还在抵抗,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可这么讲,大明现在还有抵抗,就是因为还有皇帝,还有最后的希望,当崇祯皇帝确定自杀归天以后,再也没有了指望和精气神了,这对华夏帝国招降大明其他的地方,大有好处。

现在大明还有很多地方,依旧是宣誓效忠于大明,依旧是没有被华夏军占领,在地方官员和巨头的带领之下,举着大明的旗号,继续抵抗华夏军的入侵,最著名的莫过于河南的朱燮元,云南的沐家、还有两广、贵州、陕西等地,但是当皇帝驾崩的消息传了出去,他们就会放弃抵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