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之新帝国 > 第955章诸多顾虑

明末之新帝国 第955章诸多顾虑

作者:英联邦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4:36:30 来源:笔趣阁

并不是说是静云公心狠,而是实在能力有限,实在是过问不了如此之多的事情,要知道这么多人都要管,根本也都管不过来,而且他为了搞皇帝的葬礼,也都是不断的操办,这所有的东西,都是要花钱的,刘远桥给的十万两银子,都花得差不多了。

这才把一场葬礼,搞得有点体面的模样,如果不是刘布也都拿来了五千两银子,有些官员也都送来了一些碎银和贡品,他根本就入不敷出,手上的钱,支付不了这葬礼的开支。

虽然静云公他也有一些积蓄,主要是田产,这是刘远桥赏的,但是都在家里面,可是变不了现,拿不来这里用。

现在为皇帝操办葬礼,钱真心的就不够了,就连皇帝的这一场葬礼都搞得非常的低级,很不体面,所以只能对这一切,充耳不闻,视如不见了,而且还得把田贵妃的陵墓都给占了,否则都找不到一次好的墓穴,让皇帝入土为安。

静云公为官多年,门生故吏,遍布朝野,他以为也都会有很多门生故吏会来帮帮忙的,但是却没有。

而且也都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意气相投,指点江山,评论时政,但现在,这些人也都没有来呼应,他也想不到,大明在灭亡的时候,会如此的凄凉,不免令他感叹:“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想当年,大明辉煌的时候,杨慎振臂高呼:“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舍身取义,就在今天。”

一文弱书生,振臂大呼,大臣们就敢望风景从,纷纷的呼应,对抗皇帝的强权,压得皇帝都得向祖宗家法低头,但是今天,这些臣子,真心的不同了,国家和朝廷对他们更好,给予了更多的优惠,但是养出来的,却都成了白眼狼,在国家有难的时候,纷纷的撇清,就连皇帝死了,都不念及几分香火之情。

倒是有不少的老百姓,听闻了崇祯皇帝驾崩了以后,不顾华夏军的淫威,还是纷纷的带着祭品前来祭拜。

送这一位皇帝,最后一程。这让静云公有些欣慰,那就是毕竟还有这些百姓在这里,愿为朝廷干这些事情,如果在他在这里搞了这么一个水陆道场,搞出了这么体面的一个葬礼,却无人前来祭拜,那就是真心的丢脸了。

大明皇族到了此时,也都是凋零不已,静云公在朝廷中当过官员,他知道大明经历了两百七十多年的发展,也都因为历朝历代都进行分封的制度,两百多年间,可是封了七十多名亲王,这些王族也都开枝散叶,现在在世上的皇族人数,多达百万之众。

每年户部,就必须为此支付出大量的钱粮,作为宗室皇族的俸禄,地方的经济压力,也都非常的大,非常的要命,但是到了此时,能为皇帝捧灵位送终的,都没有几个。

静云公也都可以想象一点,大明都灭亡了,依附在他大明身上的这些藩王和皇族,成为了地方的肥肉,华夏军也断没有放过之意。

华夏军有可能放过一些老百姓和地方的乡绅,但是绝对没有理由放过这些皇族中人,这是因为他们占据了当地最好的地段,最好的房子,还有最好的田产,大量的钱财,这些东西都是华夏军急需的,华夏军他不会向普通的老百姓下手,但是一定得向这些权贵下手,否则他们又怎么弄到足够多的粮响,来维持庞大的军需?

所以这般说吧,当年太祖皇帝朱元璋,遗传下来的这些龙子凤孙们,都会在大明灭亡的时候遭了难。

二百多年他们搜刮了这么多的财产,这么多的民脂民膏,也都一一的吐出来,归还给百姓,也算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讽刺的就是,这些人搞来这么多钱,只是想让自己活得更好,最终却成为绞死他们的绳子。

静云公算是看出了华夏军的手段,普通的人可以降,但是像这些最顶级的权贵,连投降的机会都不给你。

他因为他们身上有太多的财产了,这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别的人,华夏军会招降,只有这种人,华夏军不可能招降。

比如说进入京城以后,那几大宗族,也都纷纷的被华夏军铲除了,是这种政策之下的产物。

华夏军定下的对皇族赶尽杀绝的政策,自然就加大了对这些人追捕的力度,所以说无人敢出来,为崇祯皇帝披麻戴孝,捧灵送宗,也都是情理之中,因为有资格,有血脉关系的人,都差不多会被华夏军杀尽,自己这种毫不相关的人,才能够做这种事情。

静云公就在感慨,就不知道崇祯皇帝在天之灵,能不能享受,自己这些没有血脉关系的人的香火供奉了。

自从华夏军进城了以后,大明的朝廷,就开始停摆了,没有了官员管理,也就乱成了一团,如果现在不是军管状态,都不知道会乱成了什么状态,但是官府已经失去了其作用,华夏军现在也是刚刚出现,还没有任命相关的官员,进行行政的管理。

但是现在已经逐步的理顺了其权力的架构,这便是刘布,自然就是当地的最高掌权者,其次就是手下的官兵,他们在维持其统治和权威性。

但是这样子下去,也都不是个办法,华夏军情报局,就看出了这点,所以他们便威逼朝廷的官员,成立一个临时的维持会,负责维护地方的稳定和过渡。

维持会的会长,自然就是曾经的大明内阁首辅张至发,张至发他是大明皇帝和朝廷共同推举、任命的内阁首辅,具有其合法性,有一定的权威性,百姓们都认可这样一个人,既是如此,就由他来担任临时的维持会的会长,负责暂时的维持。

当然他们现在维持,所谓的朝廷,其实只是维持京城一地而已,京城之外,他们已经管理不到了,而且也都是华夏军的天下,刘远桥已经逐一地任命了地方的官员,让他们接管地方的权力,守牧地方的百姓。

维持会的目的和存在,主要就是为了进行和平的交接,当然此时华夏军已经入了城,他们就算是不交也得交,只是让大家,都更加体面而已。

所以在张至发的率领下,他带着文武百官出发,去正阳门城楼这里,求见刘布,要求其出山,坐镇宫中,以安天下民心。

刘布他现在就在正阳门城楼这里,操持着这庞大的体系,他默默的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一切都在计划中进行,有条不紊的接受这里的权利,进而把这里消化。

对于张至发率领着文武官员前来正阳门这里,求他入主东宫,坐镇天下,他也都没有什么意外,这本来就是情报局在策划的。

如果没有情报局的威逼利诱,这些人是不可能会这么配合他们的工作的,当然他们这样的做,也是做给天下的老百姓看。

现在的京城,处于群龙无首,乱作一团之时,急切的需要一个强人在此坐镇,才能够稳定局面。

这其实也都是非常风光和非常荣耀的事情,任何一个造反者都抵抗不了,率领着他的军队,风风光光的进入了皇宫,风风光光的坐上皇位的位置。

刘布也曾经想过这方面的事情,他就在想,等他拿下了京城以后,他就要身披铁甲,带着自己身边的将领,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地进入了皇城,然后在千军欢呼,万马拥戴的情况下,登上了皇极殿,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此时面南背北,俯瞰天下,这才是人生的巅峰。

但是现在他这样搞,确实不行了,这是因为他毕竟只是华夏军的世子而已,华夏军整个庞大的体系,是他父亲的他,如果这般干的话,他父亲肯定就是一笑而过,但是有些大臣们就会说他逾越了,做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会成为自己的污点。

现在刘家已经有顶级的贵族变成了皇族,变成了皇族以后,一切都得讲规矩,讲礼制,自古天家无私情,皇帝跟太子之间,就不可能是单纯的父子之情,自古的太子都不好,当有多少皇帝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而弄死太子的。

所以说这根本就不是父子的关系,而是官场上的关系,刘布他在想,以前他的老爹,可以纵容他以任何一种方式在胡闹,在折腾,但是到了现在,却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胡闹,胡乱折腾的话,指不准会收拾他。

所以刘布在几经思量以后,他就决定,那就是他大军,依旧驻在正阳门,不会进入皇宫,不会坐上那个皇位,也是在这里等候,辅佐他的老爹刘远桥,坐上皇位。

刘布有这种想法,并不是多虑的,他的夫人郑紫宁,在几经考量以后,也是这一般的做。他们现在带兵,风风光光的进入京城,确实是非常的风光,但是要知道,他可不是华夏帝国的皇帝,也只是世子而已,即使再风光,眼前的一切,也都是别人的,必须交出去的,既是如此,何必干这些虚的事情,就等皇帝亲自接管这一切好了,省得接管以后,还得交出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