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回到三国当保镖 > 第584章、大幕前奏

回到三国当保镖 第584章、大幕前奏

作者:深幻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1:37 来源:笔趣阁

中平七年五月初三,不管后世如何记载和评价这一日,至少在目前大多数人看来,这会是一个即将拉开大汉新纪元的日子。

因为先帝刘宏的突然故去,大皇子刘辩在几乎没什么异议之下,靠着何皇后和国舅爷、大将军何进以及一干大臣的推捧,顺利获得登基为帝的继承权,而后选在了一个黄道吉日,正式登基为帝,同时还要举行祭天大典、奉先帝刘宏入殓并入太庙等。

只是在此之前,关于刘宏的一些后事问题还是要一并解决掉的,比如说最麻烦的一个谥号。

谥号是古人对于死去的人的一种追忆情节,当然一般有谥号的都要是在社会上拥有着一定地位的人,比如说朝廷大员、比如说开国功臣,再比如说,一国之君。

前两者,一般来说当朝的君主首先掌握着为其提取谥号的权力,也可以看成是君主对这些臣子们的评价;而后者则可以看作是臣子们对于君主的评价。

谥号的历史传统悠久,早在秦朝之前,不管是在西周时候,还是在春秋战国诸侯乱战时期,都经常可见这类称号,尤其是那些君主们,比如说东迁洛邑开启东周的周平王,比如说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还有“厉王止谤”中的周厉王,或者是如秦穆公、楚怀王等等之类,都是以后来的谥号而称。

不过到了秦朝时候有些变化,在秦始皇的时候,曾经因为其性格孤傲,认为君王谥号相当于臣子们对君主的评价,这是一种大不敬,是对于皇权的削弱,故而将其废除,而其身后名也自是以其在世时候的始皇帝为名,而后的胡亥也只是称为秦二世,子婴更只是为秦王;只是谥号的传统并未就此断绝,在西汉的时候,又重新被提起,并且自汉高祖刘邦开始更被逐渐发扬光大。

作为一国之君,和大臣们自然有很多不同,臣子们的谥号,不管生前如何功劳甚大,但在死后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君主本身,一般来说也就不外乎忠、勇、烈之类;而君王的谥号,一般来说则可以分成三种大类别:其一种,自然就是褒义,大多是褒扬君王在世的时候,或文韬武略、或英明神武,如“文”、“武”、“景”、“烈”、“昭”以及“穆”,典型的就如先朝的文帝、景帝和武帝;还有一种就是贬义,如“炀”、“厉”、“灵”等,最典型的就是隋炀帝了;最后还有一种表达同情,比较偏于中性的词,比如“哀”、“怀”、“愍”、“悼”等。

对于先帝刘宏,不管他是一个怎么样的皇帝,也不管他生前如何,都逃不过这身后名的议论问题。

而后便有,礼官上议谥号:汉灵帝!

当在新帝刘协的祭天大典上,就关于先帝刘宏入太庙的事情商议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的明月公主差点儿没有背过气去。

她虽然只是个女子,可出生在皇家,而且就是这个时代里土生土长的,凌巴可以不知道这些她却不可能不了解。

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身后之名看起来也是很重要的,即便是昏君,对于自己的名声也会很看重,否则的话怎么会因为别人骂昏君而恼怒?说起来也是,若非重视,也不至于那么看重史官的一些记载,也不至于总是想着为自己彰显声名,尽管那看起来更多是在自我麻醉。

而刘宏,他确实不是一个明君,甚至确实算得上一个昏君,不过对于明月公主来说,他更是自己的兄长,这个世界为数不多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明月公主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在死后刘宏还得不到一个好声名。

可是这个汉灵帝中的“灵”,不含褒扬也就罢了、认了,可这分明就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和贬义的词,尽管知道朝野上下对先帝不满已久,而不管是那些忠良大臣,或是心有所谋者,还是何进这帮外戚团伙,为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抹黑一个已经不存在完全威胁不到他们的人,并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这也不算是抹黑,可以说是事实。

但刘明又怎么会认?即便刘宏再怎么不好,那也是他兄长,更何况刘宏在位的时候,谁都知道他受到了太多的别人的影响,或许有他本人的因素在内,但在一些答问题上怎么能够完全责怪于他?女性的感性在这个时候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这个时候,她不免就把目光望向了就在身旁静默的凌巴,眼神中含着乞求,还有其他的什么复杂的光芒。

对此,凌巴心中有所了然,却并不意外地保持了沉默,其实在这种事情上,他真没法发表什么意见,否则只会遭人抨击,自己提出的一样得不到人的赞许。

再说之前那次朝会,已经让他初步看清了局势,这个谥号,何尝不是那些所谓忠臣们以另类的形式对刘宏表达的一些不满?又或者说,是何进等一群人为了向天下示好而做作?听起来似乎有些好笑,臣子对君王表达不满,即便是这个君王已经死去了,但并非是不可思议;而何进的态度也很能够说明问题。

对于刘宏的作为,用“灵”这样一个明显贬义的词,其实还是准确地,以刘宏在世时候的作为,想要获得一个好的谥号明显是不可能的,而要博得人的同情,似乎也未免违心,只是……

看到这儿的刘明眼中顿时掩饰不了的失望,这让凌巴看着有些心疼,头脑一发热,就想要开口,终究还是没有说什么;再说了,就算要说,也要等到恰当的时机。

或许从心底里面来说,对于汉灵帝这个称号,他心里也是认同的,毕竟历史上本来对刘宏的谥号用的就是汉灵帝,现在不过是遵循历史罢了,从本心里面,他还是不太愿意随便改变历史的,即便是这种谥号看似极小的方面。

而且在朝会最后那闹剧似地一幕,至今让凌巴无法忘怀,他搞不太清楚刘辩的心思,这个本来以为很单纯的男孩,却偏偏在那个时候显露了他并不单纯的一面,这让他对于现在的历史,还有现在的一切,都有了一种很分明的不确定感和不安,这种感觉时时刻刻侵蚀着他的心,让他要喘不过气来。

换句话说,他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独自承受,却无从排解,唯有小心翼翼、步步为营地走下去,等待着机遇和时机,才能够重新起来。

“明儿,你怪我么?”明月公主已经哭昏过去好几回了,但她还是坚持着要看着自己的兄长入殓,以及进入那座皇家神圣的太庙,只是此时浑身几乎没了力气,所以只能够半靠在凌巴的怀里面,大臣们看到了这一幕,也都是视而不见,虽然有些违礼法,但毕竟情有可原嘛。

感觉到在怀里的娇躯微不可察地一颤动,如果不是凌巴一直注意着,还真就错过了,然后就听到一声低低呢喃似的声音,带着苦笑道:“妾身知道夫君的苦处,并不想为难夫君,只是有些不甘心……”

看着她轻咬贝齿的娇俏模样,凌巴心中怜惜更甚,微微搂紧了她,低不可闻的声音说道:“放心吧,有人会做这个出头鸟的。”

他说的是如此肯定,以至于明月公主听得一时愣住了,微仰起头来就看到了他的脸,有些不敢相信的眨了眨眼睛,但凌巴脸上一片肃穆的表情,她也不好再问什么,就是不知怎么,在心里对凌巴的话深信不疑。

凌巴会这么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也不单纯是要安慰刘明。

所谓礼官上议谥号,虽说这东西本来就是归礼官管的,但既然是先提出来,让大家讨论,那么就有转圜的余地。

凌巴并不知道原来历史上关于这个问题是怎么定论下来的,但当时的情况和现在肯定是大不一样了,所以他也有一定的信心和把握可以改变,就算不是为了刘明,为了自己他也有必要这样做,尤其是在目前何进势大嚣张,似乎都要把他排挤在外了的时候。

“陛下,皇太后……臣以为,这个谥号不妥。”一个男人站了出来,对着远处台上的何皇后和新帝刘辩行礼过后,才恭声说道。

凌巴看到那个男人站出来之后,心中暗道了一声果然,并没有出自己所料;而群臣则是一片哗然。

“黄口小儿,满嘴无礼!”

“曹孟德你懂什么?”

“曹孟德你知道谥号么?”

“曹孟德……”

“曹孟德!嘿……不然你以为,该以什么谥号为好?”

“天子之事,岂能是为臣为子者所能够妄议?陛下都还没有多说,袁本初你不觉得太多嘴了么?”曹操不急不缓的模样实在是很欠扁,凌巴却一副看好戏的样子,他注意到曹操的目光在游离,似乎在找着什么,但在感觉上,他似乎又是在注视着自己,这种感觉很奇怪,又很真实。

袁绍被曹操一番话堵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而其他几个原本也想要出来与他争辩的人,也是直接被哽住了,将话头生生卡在了喉咙里,至于还在袁绍之前批驳的那些人,此时也一个个成了无声筒,顿时一片寂静笼罩,和方才的哗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何皇后只是看着这一切,面无表情、不,应该说还是有些表情的,只是那些悲伤、那些眼泪怎么看怎么显得做作;而刘辩保持着沉默,什么也没有说,就连何进也没有开口,只是对曹操扫视一眼,眼中神色莫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