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大婚晚辰 > 【136】婆媳见面

大婚晚辰 【136】婆媳见面

作者:肥妈向善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6:23 来源:笔趣阁

沈佳音想问问,但是以什么方式,她要仔细想想。不是说,因为沈奶奶的原因,连和她说句话,都要怎样。以一个晚辈请教长辈的身份去问不是不可以。但是,她怕真的通电话时,会变为了哑巴。

那是她妈,离开她二十多年的妈。她不知道和对方说什么话。

到了大队领导办公室,请求拿回手机发条短信。于文清刚好在,听她说是要发回老家的亲人,符合规定,可以给她。她就此在办公室里编写短信。

短短几行字,却费了她不少脑细胞。怎么讲,不会突兀。怎么说,不会涉及到对方公务上的**。

在短信终于从手机终端发出去后,沈佳音良久地呼,一口气出来。

相较于在北京稳定和平的环境,来到老家地方上,华妙冰注定这一趟旅程是不会平静的。对此,她心里早有准备。

大清早,让助手准备了车。他们借了本地农科所的一辆公务车,加满油后,与司机和两个助手带齐科学用具,一齐出发。

按照最新一版的本地行政地区地图,这个市底下有六个县,每个县,至少有三四个村,他们如果全部地方走一遍的话,三十几个村探访完,一天一个村做调研,都要一个月。因为取完样本,还需要做各种检验工作,对比数据,花下来的时间更长。

华妙冰在北京的研究院属于一级研究员教授和导师,偶尔要去高校上课。尤其是靠近年关了,单位里有许多总结汇报工作需要她回去做,此次调研时间不可能一次给她这么长。给她弄了两名助手,是要她速战速决,做出指导方向,其它地方上的后续具体工作由两个助手完成,华妙冰当远程指挥。

只能先有重点挑几个村去瞧瞧地形地貌,再说。

这些地方,华妙冰二十多年前在这里工作过,本是很熟悉的。但是,昨晚上吃了老支书说自家种的一颗花生后,华妙冰完全没有把握了。这片她曾经进行研究并且熟悉的土地,二十多年间和人一样,要不发生变化,也很难。

助手本以为她想去沈家老家那个村,因为昨晚上华妙冰对刘老支书说了那个村是重点,既然是重点,肯定是第一个去调研的地方。

“去这里。”华妙冰指住了地图上另一个村,与开车的司机交代。

助手一瞧愣住:不是刘老支书那个村。

华妙冰指定的第一个村,正是沈毛安匆匆跑到沈奶奶发难说的,华妙冰先去沈毛庆的村调研了。

华妙冰并不知道沈毛庆嫁到了这个村,她离开沈家的时候,沈毛庆是她二姑子,未谈对象未出嫁。

调研的面包车,停在村头,不敢进去骚扰到村民。华妙冰等人下了车后,为了公平起见,也没有通知这村里的干部,几个人静悄悄地沿着村外的几亩田地走,然后走到附近的山地里去。

即使这样,村民很快发现了农科所的面包车,接着,有人说看见了北京的专家走进他们村里的山地,应该是到里面调研去了。

沈毛庆这个小村于是炸开了锅,个个喜庆洋洋,奔走相告。沈毛庆更是得意洋洋,打了电话给沈毛安,说:北京的专家到他们村上来了,都是因为他们昨晚上两夜给专家送了一箱苹果,苹果箱里面压了个大红包。

为什么沈毛庆要打这个电话呢?

因为沈毛安昨晚上听刘老支书回来说到北京专家把他们村列为重点,马上打了电话给另外两个妹妹吹牛,说她们嫁到外村注定是享受不到飞黄腾达这个美梦。

沈毛庆这不反将了沈毛安一军,尤其听说老家到现在,由于沈奶奶等人的反对,都还凑不齐给北京专家塞红包。

沈毛安听到妹妹这通电话,憋屈地快哭了,跑到沈奶奶那里臭骂了尤二姐一顿,却被沈奶奶赶了出门,因此回家换了鞋后,和老公说一声,要去二妹村上探探究竟。村上落后了,但他们家不能落后。自己包了个大红包塞在口袋里,决定去二妹村那头碰专家,私下给专家塞一个,让专家说什么都得记着他们家要发财。

华妙冰没有进村,直接进了山,也就更不知道外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事情。

沈毛庆那个村,为了迎接她的到来,给她坐的面包车缠上了大红带子和大红花,又准备敲锣打鼓地欢迎和道谢。

沈毛安气喘吁吁,几十里的山路拼命地跑,就生怕北京专家溜走了。跑到沈毛庆村村口,见一群村民拿着锣鼓像过年的阵势,嘴里吞一口唾沫,在人群里找沈毛庆的人影要问情况。

山上,华妙冰等人,踩着滑溜溜的积雪,好不容易是爬到了半山腰,看到了他们想要找的地方。和两个助手一齐,打开携带的工具箱,戴上手套,取土壤空气等样本。

突然,听见山下传出鞭炮声,一阵阵,挺大阵仗。

一个助手直了腰,从能看见下面的地方望下去,瞅一眼查探情况,回头,对华妙冰说:“华姐,这里没到过年放鞭炮是为啥?”

“那还用说,迎亲,嫁娶,搬家,老人诞辰,这些都是喜事。你在城市里长大,不知道农村的风俗吧。”另外一个助手接着话,冲华妙冰挤挤眼,“华姐,你说是不是?”

华妙冰专心致志捉着一把土壤,放在手心里仔细地端详。对于一个长久搞科研的像华妙冰这样经验丰富的,有时候,就像看病的老专家一样,不需要检验数据出来,光靠看摸闻,都能知道这土壤是否健康,属于什么体质,有没有病。

两个助手见她眉头皱紧,好像情况不是很好,都不敢出声再开玩笑。

“把该装的样本都装进去。我们要赶着去下个村。”华妙冰严肃的口气说。

听华妙冰这话,他们有可能是三十几个村都要去看一看了。两个助手耸肩蹙眉的。在冰冷的天气里做调研比平常辛苦多了。单位里的人私下叫华妙冰是要成果不要命的工作狂,一点都没错。

等他们做完采集标本的任务,下面的鞭炮声依然连绵不断。紧接,司机跑上了山,找到华妙冰满头大汗地说:“不好了,村民把我们的车都堵了。”

“啊?”一个助手讶一声。

村民围堵他们的车做什么?他们的工作又没有惊动骚扰到村民。

“好像是知道了你们是北京来的专家,在村会所,摆了一大桌的宴席,等着你们中午去吃呢。”司机道。

两个助手一听哈哈大笑:“我们又不是给他们送钱的,也不是他们的领导,不给他们评先进,他们请我们吃饭做什么。”

司机以为他们不信,又指着下面没有断的鞭炮声说:“那些鞭炮,都是他们放的。而且,一队热烈欢迎的迎接队伍,在村头排着队等着你们。横幅都打好了,叫欢迎北京专家莅临指导。”

听完这些,两个助手再想笑,也笑不出来了。

没想乡下的老百姓热情成这样,连一个做实验的,都这样大张旗鼓地欢迎。不过,虽说都是知识分子,但是,离不开在社交圈子里打滚过,都清楚这些村民搞这么大动静是想干什么。

在华妙冰他们三个看来,这不是搞欢迎,是弄了个大笼子等着他们三个陷进去。一不小心,自己就成为别人砧板上的肉。

“不好意思,王司机,你的车,让其他人帮你开回去,好吗?具体情况,我会向局里反应清楚。我们这不坐车了,从这边山路走,直接到另个村的田里去。”华妙冰当机立断,做下了决定。

司机却是怕这天寒地冻的,他们三个走山路去,岂不是要累死。

华妙冰捶了捶自己一条腿,说:“我年轻时,搞科研,哪有车接送,都是走路,自己走。这些山路,我大体还能认出一些,没问题的。司机大哥要是不放心,麻烦给我们带下路。”

“华专家到过我们地方上来?”司机吃惊问道。

两个助手知道华妙冰一点底细,微笑不语。

华妙冰叹:“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吧。”

几个人就此没有顺原路下山,是从山路,直接走到另一个地方去了。

等到沈毛庆村里的人等不及了,爬上山一瞧,专家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偷偷离开他们村了。这一下,等于在沈毛庆村里的人头上浇了盆冷水。谁也不知道这北京来的专家是啥意思。

来就来了,连让他们照个面打个招呼都不让。

欢迎队伍抱着满肚子怨气散开。红色的欢迎横幅卷了起来,扔到了仓库角落。村会所里,摆的那桌子土豪宴,菜全冷了。厨房的人跑出来问村长村支书热不热下菜,村长一怒之下,拍了桌子说:“都拿去喂猪吧!”

村支书点了支烟,以极为鄙视的口气说:“北京来的专家,就是爱清高。怕是被上头的人抓吧。村长你也不用生气。她收了我们那箱苹果和钱,敢不把项目落在我们村吗?她敢不作为的话,我们就告她。”

要说出了这样的意外结果,最高兴的,要属急匆匆跑过来亲眼见到这场面的沈毛安了。沈毛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妹妹,可这时候也确定专家不来了,她高兴地拍拍二妹的头:“瞧你们这箱苹果送的,好像专家并不领情。”

沈毛庆拿开她的猪蹄子,仍旧一个得意样:“她出面不出面,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是,她第一个到我们村调研来了。你们村呢?你们村排到老几去了。”

沈毛安瞪她一目:“你等着。她可能很快就到我们村了。老支书都说了,她最关心我们村。既然最关心我们村,当然要把我们村放在最合适的时间调研。”

“行吧,瞧大姐你这安慰自己的话。”沈毛庆不理她了,既然专家都不来了,回家做饭去。

“喂,毛庆——”捉摸时间这会儿赶回自己村里没放吃了,沈毛安追着二妹,要到二妹家里蹭饭。

华妙冰一群人,因为要赶路,中途只吃了随身带的早餐面包和温开水。助手都笑侃华妙冰这是神机妙算,早安排好了,让他们带上了水和干粮。

华妙冰听着笑笑,这会儿苦,这会儿艰辛,却都能让她回到这片故土后,找到了曾经的感觉,找到了一条赎罪的路。

下午马不停蹄又偷偷走访了两个村。

姚子寒在市政府接到消息称,北京专家下去调研,却不见人影。县级村级干部,一白天不断往农科所和市政府打电话,问专家是去了哪个村,好安排接待工作。

秘书在姚子寒耳边报告了,沈毛庆村里一群村民想给北京专家搞欢迎,却最终受冷的消息。因此其它村都知道了,北京专家不喜欢这一套惊喜,希望能得到北京专家的默许,于是,才个个往市政府打电话,想走特殊渠道,由市政府的人出面安排。

姚子寒当然不会同意,也不会出这个面,只会尊重华妙冰本人的安排,吩咐下去说:“大伙儿该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并不是除了北京专家来的事,没有其它工作可以做了。人家专家是来调研的,不是来吃饭局的。都自个儿把那些订的酒什么的,退回给商店。查到一律不准公费报销。”

底下一批热情朝天的人,接连碰了华妙冰和姚子寒两颗钉子,在私下里,都把他们这两个骂死。

在他们想法里,若不走后门,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能落到他们头上吗?

不止村民村干部都这么想,当地想搞投资的企业家,一样紧张。

后门走不通了,该怎么办?

唐向东和老四结为短暂联盟,两个人一齐坐在老四的屋里,商量怎么和北京专家见个面,先探个情况,好决定往哪个村先去走门路。是,北京专家是不吃贿赂这一套,但县干部村干部不同,人家就等着企业家送钱。

“清高是没错。”老四猛吸了口烟,愁了愁眉头道,“问题是她那一套,在北京适合,到我们这地方这块泥沼,没个干净的,就不适合了。”

唐向东拿起手机,看到唐母给自己发短信,称钱月秀和她妈,到他们家做客了,知道他忙,就在家里等着他。

老四扭头,见他拿着手机拉的那张苦瓜脸,扫了一眼他手机上的信息,笑问:“你相亲的来了?”

“嗯。”唐向东简短地答了一句,抬头,看到了老四媳妇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过来,眼睛一亮,说,“你儿子长得虎头虎脑的,将来是当大官的料。”

“哈哈。”对他这明显恭维的话,老四当父亲的听着都高兴,说,“你别瞧他长大个了,健健康康的,当时我媳妇生他,要不是有恩人在,他和他妈都不能保住性命。”

“恩人?”

“他干妈,可能你知道。后来我打听过了,是你们村上的,现在嫁了到北京,叫沈佳音。”

唐向东全身一震:没想到。

“什么时候的事?”

她什么时候到老家来了。他怎么不知道?

话说,他怎么可能知道。人家和他又是无瓜葛的了。

唐向东心情郁闷,尤其在想到家里坐着钱月秀和钱太太两个妖精。这两个妖精,趁这个时候来,只是和他谈相亲?肯定是听到有项目能投资赚大钱,跑这边来问了。这两个只爱钱的女人,到时候一个娶了当老婆一个当了他岳母,他以后的世界里除了钱,还能有阳光吗?

老四安慰地拍拍他肩头。

这时候进来个人,是被老四派去打听消息的,贴在老四耳边说了句:太子有动作了。

老四的脸当即一沉。

眼看,太子肯定是坐不住了。

因着华妙冰这个项目,非常受到市级以及省级以上政府官员的重视。是纯绿色经济,符合国家发展目标,利国利民,做成百姓也绝不会怨声载道,没有后顾之忧。如果能做成,想靠这个政绩升官的官员大有人在。

太子弄了大批的房地产,就指望哪里实体经济发展起来,配套他的房地产事业。

只要华妙冰项目在哪儿落地开花,他太子的房地产同时到位,不发财都难。

太子比任何人都想贿赂华妙冰。只要华妙冰愿意在他囤地最多的地方落下项目。

唐向东看着老四站了起来,在客厅里走动,心里也沉了。

太子这一插手,是好是坏?

老四只知道,以华妙冰那性子,肯定和太子对不上号,会两看相厌。到时候,别说给华妙冰贿赂,太子别动了想搞死华妙冰的念头就很好了。

做完第三个村的标本,天色变黑了。华妙冰等人,只能匆忙收工,本想到路上去拦车回市里农科院处理标本。走到公路上,迎面驶来两辆豪华的奔驰和兰博基尼,都是世界上排名在前的豪车。

两辆车停在了他们面前,堵住了他们的路,其中一个秘书模样的男人下了兰博基尼,和华妙冰说:“华专家吗?我们潘先生想请专家到府上一坐,一齐吃顿家常饭。”

派气,豪气,而且唯我独尊。

华妙冰可以想象到里面那个不下车的男人,权势有多大,背景有多可怕。

可惜她从来不吃这一套,说:“不用了。我们习惯粗茶淡饭,也不喜欢到陌生人家里做客。”

秘书和车里的男人对上一眼后,继续说:“据说华专家曾经也是本地人,和我们潘先生可以算是老乡。到老乡家里做客,不算什么陌生人。华专家可以放心,潘先生身体经医生嘱咐,一直吃的也是粗茶淡饭,没有山珍海味。”

华妙冰不想和他们继续纠缠了,直接表明:“我来到这里,不会吃任何人的饭局的。还请阁下理解。”说完,带了助手和司机,迎着寒风,走上黑漆漆的乡道。

兰博基尼里的男人,透过车窗可以看见华妙冰等几个人的背影在寒风里哆嗦,嘴角冷冷地一勾:“我看你能逞强到什么时候。”

华妙冰几个人走着走着,都闭紧嘴巴,不敢说话,以免浪费体力。即使是如此,司机大哥开了声,对华妙冰提个醒说:“刚那坐着兰博基尼的潘先生,是潘老爷,得罪他不大好。”

“潘老爷?”

“又叫太子。”

华妙冰是不知道这些势力的存在。因为二十多年前,太子的势力没到今天如日中天的地步,而且她素来就是个搞科研的,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觉得这些事会牵扯到她自己。

“管他什么老爷太子的。和我们实验室的数据挂不上边。”华妙冰说。

司机听到她这话,都从心底佩服:到底是真正的知识文化分子,一身正气。

沿着这条路一直走,看不到车,只能往前走,走着,走着,没想到,竟是走到沈家村上来了。

华妙冰刚开始,走到了村头,还没认出是沈家老家。直到绕着村外头寻找吃饭的地方时,走到一间民宅。门一开,里面走出一个老人在门口倒垃圾。

乡村昏暗的路灯下,把老人那张让人印象深刻的面孔勾勒出一幅像旧时光的画。

知道过了这么多年,沈奶奶年纪往上涨了,但在华妙冰的记忆里,总觉得老人要变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沈奶奶的性子就是那么倔。以至于现在突然面对了面,看起来,老人家那脸上刚毅的线条和倔强傲骨的眼神,确实是没有一点会被时光消磨掉半寸。相反,历经更多的沧桑,老人是有着自己更深刻的见解了。

司机、两个助手,都看着她们两个突然间像定了格的木头人,面对面的,都露出了疑问。

“华姐。”助手叫了声。

华妙冰像是回过了神,于是匆忙低下头,转身要走。

背后,老人饱满刚毅的声音,说:“你们几个,是还没吃饭吧?”

他们几人,这一路走来,爬上下山,可谓狼狈至极。身上风尘仆仆,裤腿和靴子都沾上了肮脏的泥土。和捡破烂的差不多。

几个人的肚子,因沈奶奶这句话,不争气的,不约而同打起了锣鼓。

咕噜噜——

很饿。

沈奶奶在寒风里吞了口唾沫,处事不惊道:“都进来吧。我给你们下碗面条。刚好我二儿媳在我这里放了一些刚做好的面条,吃不完剩着。”

老人家后面这句话是为了给他们打消顾虑。

眼见在这村上再找不到吃的话,说不定半路都要打急救电话了。

司机大哥上前一步,不管他们几个清高的了,这时候顾不上清高了,拉着华妙冰其中一名助手先跟着沈奶奶进了屋子。

见状,华妙冰只好和另外一个助手跟着进了屋。

进到院子时,华妙冰顿了下步。

这地方,她二十多年前可熟悉了。是她嫁的地方。

几间屋舍,看来是休憩过,墙壁变亮堂了,但是,结构没有怎么变。让人感觉这屋子的时光和住在这里的老人一样,定格了。

沈奶奶走到了厨房去下面条,司机大哥跟在她后面帮忙。

华妙冰犹豫是不是该去帮老人家,在这时候,胃部一道抽筋。她右手捂住了胃。

是中午吃的东西太凉,还是因为紧张?

助手走出屋门找她,见她站在院子里冒冷汗,知道她是老毛病犯了,急急忙忙把她扶进屋,又冲去厨房要开水。

沈奶奶听说她胃疼了,把捞汤做面的勺子交给司机大哥,抹抹手走了出去,到了自己卧室里翻出几颗药丸子,回到客厅,说:“把这个药给她吃了。她吃这个药就好。”

华妙冰抬起头,见到助手从沈奶奶手里接过的那几颗药丸子,正是她以前在沈家时,每次胃疼她老公给她吃的药,一下心头百感交集,热烫的感觉在眼眶里流动。

沈奶奶又给她倒了开水,说:“再辛苦,身体不先自己保重好,怎么干革命呢。像我,这么多年,身体都健朗,从没给人添过麻烦。这样浅显的道理都不懂,不是个好的工作人员。”

其余的人听见沈奶奶的话,都一愣。

想他们到了这地方,哪个不是对他们阿谀奉承的,就这个老人,竟然敢和他们一见面,教训起他们领导了。

华妙冰接过沈奶奶倒的开水,低声说:“谢谢。”

“不用谢。多想想那些关心你的人吧。”沈奶奶依旧冷头冷脸地甩了这样一句给她,接着走回到厨房。

给她手机充电的助手,将手机交给她,说:“华姐,你手机来短信了。”

华妙冰接过手机,翻开看,是个陌生号码从北京来的,正吃疑,打开了信,见上面写着:

你好,华专家,我是XX村上的一位普通村民。听说你到我们村上做科研调查了,作为一个关心老家发展的村民,想问问情况如何?我叫沈佳音,望专家能回复,谢谢。

“华姐?”旁边的助手看见她的手在抖,是抖如落叶。

华妙冰只觉一道液体要直流而下,赶忙拿手背掩饰一下。接下来想到她在等回复,马不停蹄开始编写回信。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