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锦衣 > 第四百六十章:重赏

锦衣 第四百六十章:重赏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19:24 来源:笔趣阁

邓健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有站在殿中被罚站的一天。

此时,他口里一遍遍地大喊着:“陛下,臣抄得纹银一亿四千五百万两……”

“陛下……”

“陛下……”

天启皇帝听到这些话,才慢慢地缓过劲来。

在众臣的瞠目结舌之中,他刚要说话。

黄立极略显忧心地道:“陛下,臣以为……还是请人来看看才好。”

“看?”天启皇帝此时显然已经完全恢复过来了,甚至整个人进入了一种龙精虎猛的状态,中气十足地道:“看什么看,没什么可看的,你看朕不是好了吗?”

说着,他目光一转,又看向邓健道:“邓健,再大一点声,没吃饱饭吗?”

邓健:“陛下……”

他想哭了……

直到天启皇帝听到第七十多遍的时候,才完全接受了自己已经发了大财的事实。

此刻的他,像极了一个年轻有为,且志得意满,怀有宏图大志的雄主。

他目光炯炯,却是轻描淡写地道:“军校要扩建一下了,不能让生员们委屈,月薪要增加,他们立了大功劳,不能委屈了,每月增一两,朕说的!”

声音虽平和,说出来的内容却豪气干云!

张静一立马喜滋滋地道:“陛下圣明。”

天启皇帝此时心情是说不出的激动和舒畅,又道:“宫殿要修一修,朕过的是什么日子!魏伴伴,明日将工部尚书叫来,朕有一些构想,要和他好好聊一聊。”

魏忠贤自是乖乖地道:“奴婢遵旨。”

天启皇帝随即叹息道:“那些该死的狗贼,居然藏了这么多的银子,国家穷困潦倒,他们却是富可敌国,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我大明迟早都要败坏在这些人的手里,传旨,诛灭这七家人三族,为首者,统统凌迟处死。那姓田的,也诛灭三代血亲,念他最先开口供认,留他一个全尸,吊死吧。”

张静一不由得感慨道:“陛下宽大为怀,真是令臣等钦佩。”

说起来,这真是宽大了,那田生兰若是知道,自己不是凌迟,不知该有多欣慰了。

天启皇帝呷了口茶,又又道:“邓卿家,你来。”

邓健则悻悻然地上前,他觉得这皇帝性子有些古怪。

“陛下,臣在。”

天启皇帝道:“邓卿家抄家,可谓是功不可没,这抄家看上去简单,实则却是细致的活儿,可不能小看了。如此功劳,朕当然要重赏,这样吧,朕这里现在宅邸多,赐你一座,除此之外,敕你为锦衣卫指挥使佥事,张卿嘛,就敕锦衣卫指挥使同知吧!”

“这新县千户所,很有用处,朕看啊,是该多有几个这样的千户所了,这些事,你们来处置。邓卿家,你还有什么要求,也一并提来。”

邓健听说要赐宅子,又要升官,倒是大喜,他扭扭捏捏地道:“臣没有什么要求,陛下如此厚赐,臣已是感激不尽了,哪里还敢有其他的心思呢?臣现在只想着为陛下效力,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正所谓,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慢着。”天启皇帝突的道:“你还未成家?”

看着邓健这五大六粗的样子,天启皇帝原是以为他的娃应该也不小了,结果……

于是天启皇帝一脸诧异地看着邓健。

邓健道:“臣没这个心思,臣觉得……现在成家,只是累赘,臣现在的心思,都在为陛下效命身上,怎么能有一家之私的念头呢?臣宁愿断子绝孙……”

天启皇帝听到这里,动容了,他大为感动,手指着邓健道:“这才是真正的忠臣啊,我大明坏就坏在人人都顾念自己的小家而忘了大义上头,若是天下百官,都如邓卿这般,大明江山,何愁不能万年呢?来人,来人……”

魏忠贤道:“奴婢在。”

天启皇帝道:“要旌表,一定要旌表,要将邓卿的话记下来,而后传抄邸报,送天下各州县文臣武将们好好看看,邓卿乃我大明楷模,要让百官效仿,还要在天下各州,设邓卿的石坊,我大明需要的就是这样的人。”

魏忠贤道:“奴婢遵旨。”

邓健:“……”

天启皇帝精神奕奕,对黄立极等人道:“卿等若都如邓卿,朕可无忧。奈何人都有私念,哎,珠玉在前,卿等如粪土一般了。”

黄立极等人便道:“臣等不如邓佥事多矣。”

邓健:“……”

天启皇帝振奋精神:“你们好好学着吧,就算不能做到邓卿这般,可能学一点是一点,朕决定啦,要修一部忠烈传,里头便要留给邓卿一席之地,将邓卿的事迹,撰写进去。”

魏忠贤一听,顿时来了精神,修书……尤其是修这等书,他可是专业的,魏忠贤文化水平可能不算很高,但是对戏曲和演义,却有很高的造诣。

当初打击东林党,他还修了一部《东林点将录》,那水浒有一百零八将,东林也弄出了一个一百零八将,如今听闻要修忠烈传,他眼里放光,这样说来,自己岂不是可以排名第一?

于是魏忠贤热枕地道:“陛下,奴婢以为,如此甚好,罗列忠臣,宣扬他们的事迹,令后人们铭记于心,这是天大的好事。”

邓健:“……”

天启皇帝突然觉得自己这个构想确实很有意思,当然,主要是他有银子了!

于是,天启皇帝的心情越加的好,便又道:“此事魏伴伴来办,邓卿要名列前十,着重提一提他不辞劳苦抄家灭族,还有大公无私,有国无家的事迹。”

魏忠贤道:“遵旨。”

忠烈传当真是说修就修。

有钱嘛,总是要支持一下文化事业。

偏偏天启皇帝和魏忠贤对于文化事业的理解大抵就是水浒一百零八将,或者桃园三结义的水平。

正因如此,天启皇帝兴致浓厚,而另一边,魏忠贤也是摩拳擦掌。

而这时候,张静一的东林军校,开始换装了。

一大批的军火,送去了神机营。

神机营那边,倒是有些担心张静一做了手脚,可武库里接受了枪炮之后,一番查验,却发现这些枪炮,十分精良,这才放心。

而另一边,东林军校换装了新的枪炮。

尤其是枪,枪这玩意,若是没有质的飞跃,却也可以通过无数次改良,让其变得更加完美的,新的火枪,质量更好,精度更好,并且大大的增加了射程。

不只如此,在张静一的主导之下,因为有了黄火药,那么短枪的设计,也就提上了日程。

在张静一看来,便于携带,而且能够连射的短枪,在未来作为游骑战术是很有效的,排队枪毙的前提是对方愿意跟你决战,可若是人家不肯和你决战呢?

这火枪太长,携带也不方便,射击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装弹时间,这些都是它的弊病。

当然,除了短枪之外。

张静一提出了三眼火铳式的设计,当然,名为三眼火铳,实际上,只是借用了三眼火铳的原理,通过这些,制造更接近于近代的‘散弹枪’和‘机关枪’而已。

黄火药的出现,让火器可以变得更加的多样,而且威力也将大大的增加。

当然,折腾这个,其实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历史上,人类研究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玩意,不过很快到了战场之后,大家发现这些东西并不实用,于是被淘汰掉。

而张静一两世为人的经验,却带来了一个巨大的优势,即可以直接绕过各种试错的过程,指明出各种路径和方向,其他的,让匠人们自己去实现就好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现在匠人们的待遇极好,大家挖空了心思,都在围绕着张静一的设想,不断的改进冶炼,改进各种制造的工艺。

也有更多人,希望能够加入张家的作坊,因为能进入这里,几乎就等同于富裕的代名词。

此时,眼看着要到年关了。

秋去冬来,此时,却有一个巨大的使团,乘坐了舰船,抵达了天津港。

这天津港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顿时引起了天津卫的警觉,因此,也引发了朝中巨大的争议。

某种程度而言,这些不速之客,对朝廷是一次不小的羞辱。

因为按朝贡体系,天津卫并非是海上朝贡的路线,大明不允许有其他藩国舰船不经批准,随意进入天津卫海域。

毕竟这天津卫乃是京师门户,一旦出现,则意味着挑衅。

天启皇帝得知奏报,便立马大怒。

紧接着,又得到了一封快奏,却是说这些舰船在外海里放炮炸鱼,数十上百门火炮一齐发射,惊天动地。

紧接着,一封国书便送到了天启皇帝的案头上。

这是一封来自尼德兰的国书,和他们的实际行径相比,语气很卑微,说是一直希望能与大明建立紧密的联系,但是一直不得入其门,因此,才亲带舰船来,希望大明朝廷能够接见尼德兰使节,并且表示了自己愿意称藩的愿望。

这国书,就有点不同寻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