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分身是皇帝 > 第一九九章 盐

我的分身是皇帝 第一九九章 盐

作者:在下三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1:19 来源:笔趣阁

十一月,皇室在海边开建一座盐场。

他们用的是柳青提供的改良了的海盐提炼法,一开始就投资了上百万两银子,建了很大一片盐田。

虽然还没有产出,只是开始建设,就已经引起了朝廷的震动。

盐是朝廷很重要的财政来源,被朝廷垄断着,有着很高的利润,还牵扯到大批盐商的利益。

而那些盐商,多多少少都和当官的有着关系。

涉及到盐业的,除了最底层的盐户之外,其余的人都可以说是躺着挣钱。

——老百姓离不开的东西,又被垄断着,其利润可想而知。

这个世界的朝廷,可没有什么为人民服务的想法,垄断那些民生行业,也不是为了让老百姓用上更优质更便宜的东西,而是为了获取暴利。

虽然从账面上朝廷卖盐并没有赚多少钱,扣掉成本开支,一年的收入大概在二三十万两白银的样子。

可这个产业一年的利润远远不止这个数。

朝廷垄断了盐的生产,制造出来的盐并不是官方发卖,而是给指定的盐商来卖。

有的大盐商一年的利润都不止这个数。

这里面就有着很大的权力寻租空间。

让谁当盐商,给谁多少盐,在哪一片区域发卖,决定的还是朝廷那些当官的。

有的大盐商甚至干脆就是朝廷大员的白手套。

一大片人躺在盐上吃香的喝辣的,现在皇室在这里面掺上一脚,可把他们给急着了。

有了竞争对手,垄断的口子就算是撕裂开了。

有些胆子大的去贩卖私盐,有的能获得暴利,有的被抓住了就要坐牢,严重的甚至会砍头。

可是皇室自己出去卖盐,谁敢砍他们的头?

这影响到的,就是很大一片人了。

当时户部尚书黄世荣就找到了庆熙皇帝,一开口就说:

“老臣听闻皇室在海边开了盐场,要与朝廷争利,不知是谁向皇上进此谗言,请皇上斩此人以谢天下!”

庆熙皇帝笑了笑道:“是朕自己决定的,黄尚书这是要朕自裁以谢天下吗?”

在海边建那么大一个盐场,投入那么大,黄世荣当然知道是庆熙皇帝决定的,这么大的投入,没有皇帝的决定,没有谁敢弄。

他这样说,只是给庆熙皇帝一个台阶下,随便推脱给一个人,那大家就可以谈了。

以前庆熙皇帝也一直是这样的,并不会说是自己做出来的决定,只说是别人的建议。

毕竟所有的皇帝都知道,扩展皇产这件事情很丢人,把一个皇帝弄得跟一个商人似的,很没有品格。

就算天下人都知道是皇帝自己下的决定,他们都会找一个下人过来顶锅。

没想到这一次庆熙皇帝竟然直接说是自己的决定。

让黄世荣给愣在了那里,心里一凉,感觉这一次恐怕很难让皇帝收手。

话都已经说得这么死了,再收手,岂不是让皇帝承认自己错了吗?

在天下老百姓的眼中,皇帝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承认自己错了,那损害的就是皇权的威严,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

他憋了半天,开口说道:“皇上,此事万万不可!还请皇上收回成令。”

庆熙皇帝问道:“有何不可?”

“这是与朝廷争利!”黄世荣激动的说道,“现在国库本就空虚,盐税是朝廷重要的收入来源,皇室介入其中,那不是断了这个收入来源吗?”

庆熙皇帝问道:“户部一年在盐税上收入几何?”

黄世荣道:“近百万两白银。”

庆熙皇帝又问:“扣掉开支成本,剩余几何?”

黄世荣犹豫了一下,才道:“约莫白银二三十万两。”

朝廷制盐的开支确实不小,但最大的投入也只是开始建立盐田的那些年,后面的开支就没那么大了,怎么也不到一年七十万两白银的地步。

但是,朝廷的项目,多报开支,少报利润,这都是惯例。

多报的多到哪个地步,少报的又少到哪个地步,那就看那些官吏们的良心了。

庆熙皇帝道:“既然如此,那以后就由内帑每年拿三十万两白银出来,给予户部,抵消这个亏空。以后朝廷的那些盐场也由皇室接管,如何?”

黄世荣哪里肯答应这样的条件?

三十万两白银,那只是账面上的盈余而已。

实际上他们这些官吏靠着盐这个东西,一年能够入袋的十个三十万两都不止。

就算他自己不要那个钱,他也不敢答应。

答应了,那些躺在盐上吃饭的人,包括那些官吏、盐商,还有盐商背后的世家大族,会联合起来将他给撕死。

一年几百万两白银的收益,三十万两就打包卖出,谁会容得了他?

他急着说道:“皇上,这不只是三十万两国库收入,这还涉及到与民争利的问题。”

庆熙皇帝一笑:“这不一直都是官方指定盐商发卖吗?又如何与民争利了?”

黄世荣道:“那些盐商就是民。他们从朝廷获得食盐,再发卖于千家万户,涉及之人超过十万。现在皇上要收了盐田,有皇室发卖,那十万业者,就要成为无业之人,恐成国家之患。”

庆熙皇帝摇头道:“此言不妥,皇室发卖,同样也需要有那么多来做此事。有十万业者成为无业之人,也有十万无业之人成为业者,相互抵消,于国家并无大碍。”

黄世荣又道:“食盐本为朝廷专卖,价格如何,一直都有定例。现在皇室掺入其中,扰乱价格,恐非黎民之福。”

说这话,那也算是否决了皇帝要每年出三十万两白银拿过朝廷所掌握的盐田的建议,转到了扰乱市场价格上面。

庆熙皇帝笑道:“以前只是一家在卖,现在多了一家,有了竞争。为了把盐卖出去,自然会降低盐价。但这种降价,虽然让价格乱了,可获得利益的不就是老百姓吗?他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食盐,怎么不是福呢?”

黄世荣道:“就怕有些盐商见无利可图,以次充好,那就伤及黎庶了。”

庆熙正色道:“出现那样的奸商,就该朝廷出手严惩,杀一儆百,就可以免掉此祸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