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造皇劫 > 第二百零九章 夜见康熙

造皇劫 第二百零九章 夜见康熙

作者:软壳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1:31 来源:笔趣阁

京城钟楼声响起,整个皇城已经进入夜寐状态,而只有乾清宫依旧灯火通明。

索额图带着毕冉和李光地走入乾清宫的外院,外面可见许多官员分批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当值太监在前面领路,索额图跟在后面,毕冉和李光地两人并肩而行。

这些原本还在议论着的官员看见索额图走进来之后,都齐齐躬腰作揖道:“中堂大人,可等到您来了!”

索额图见这些官员之前讨论的很激烈,而且个个脸上都仿佛写着焦急二字,便开口询问道:“诸位,神情焦灼,是出什么事了嘛?”

此时清瘦高挑的明珠在另外一群官员里面看到索额图,便想着索额图迎面走来,这边走边用尖酸的言语道:“索中堂,您现在架子可真大,晚朝都快结束了你才姗姗来迟。”

索额图不忿的回道:“哼,我早已和皇上告假,今晚本可不来的,只不过突然有要事需要向皇上禀报,因此临近三更才匆匆入宫。”

毕冉在索额图身后,终于见到这个传说中的纳兰明珠,这人和自己想象中的形象差距不大,清瘦高挑,双眼细长,初看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

对于毕冉来说,主宇宙历史上的两人,结党朋比,在康熙朝中期形成了剧烈的党争,影响了整个朝野,他们两人的下场,也完全是咎由自取。

而亲眼所见,毕冉这才发现明珠和索额图的明争暗斗远比自己相信中厉害,这才见面就已经尽取口舌之快。

明珠眯着眼瞟了一下索额图身后的毕冉,口吻轻蔑的问道:“中堂身后那位,可是之前派遣出去埋伏于乱党中的小友?”

索额图见他注意到了毕冉,索性故意介绍道:“没错,我身后的就是在云南舍命救裕亲王爷的功臣毕冉和李光地。”

明珠不屑的回道:“这皇上都还没有褒奖,中堂大人此时说他们是功臣,这似乎不太合适吧?”

而恰好此时梁九功迎了上来,他用那尖细的声音对索额图道:“索大人,皇上让您和毕大人和李大人进入殿内。”

接着梁九功再高声对周围的官员道:“诸位大人,天色已晚,如无其他要事起奏,便可退朝。”

那些官员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下班,自然一脸轻松,而且这些三品以上的堂官普遍年纪都已经四十以上,个别一品大员年纪已经趋近七十,连番朝会让他们的身体隐隐有吃不消的迹象。

梁九功拱手对这些准备离宫回家的官员道:“各位大人,辛苦了,早些回去歇息,皇上体恤各位大人连日以来的操劳,故明日早朝取消,晚朝照旧。”

说完便对索额图说道:“索大人,请随咱家入殿吧。”

索额图坏笑着甩了甩衣袖,在明珠面前以趾高气昂的姿态,摆出一副得志模样对毕冉和李光地道:“走,我们入殿面见皇上。”

说完看也不看明珠一样,大摇大摆的跟着梁九功身后入殿,但毕冉和李光地还是很恭敬的对明珠拱手行礼:“毕冉/李光地见过明珠大人。”

被索额图姿态气到的明珠哼了一声,看也不看毕冉和李光地两人,转身直接走出乾清宫。

毕冉和李光地对视摇头笑着,接着紧随索额图身后步入殿内。

殿内,几名太监在剪着烛台上蜡烛的烛芯,康熙端着一个小巧的白玉碗喝着奶茶,手里直接拿起一块红枣膏吃着。

而裕亲王和康亲王两人站着端着碗喝着奶茶,这情景看起来很家常,因为此刻已经退朝,几乎没有官员在殿内,皇帝和王爷也没必要估计形象。

索额图带着毕冉和李光地走进殿内之后,三人停留在门口处,等待梁九功的通报,梁九功弓着腰走到康熙边上道:“万岁爷,索大人三人觐见。”

刚咬了一口红枣膏的康熙,听到说索额图带着毕冉和李光地来了,嚼了两口吞下肚之后,对梁九功道:“让他们进来呀!”

梁九功应道:“嗻!”

于是转身走到索额图面前道:“索大人,进去吧!”

索额图带着毕冉和李光地躬腰走进内殿,见到康熙之后,三人齐齐下跪请安道:“臣,索额图/毕冉/李光地叩见皇上。”

康熙咽下口里的红枣膏之后,喝了口奶茶把玉碗放回御案上,道:“起来吧!”

索额图和毕冉还有李光地三人起身之后,连忙也对两位王爷行礼。

福全和毕冉自云南一别之后,已过两个月,而毕冉回京复命,他见毕冉和在云南时所见差距甚大,有些惊讶。

最为惊讶的是康熙,毕冉此刻已经不是数月之前那副文弱的形象,此刻毕冉身材均匀,看起来孔武有力,五官变得精致俊俏。

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让福全和康熙都不由的惊叹,这个毕冉在广东究竟经历了什么。

康熙问道:“毕冉,你这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吗?为何与之前判若两人呀?”

福全也接话道:“你如今的变化,如若是在街上,我还真的不敢与你相认哦!”

毕冉谦虚的回道:“让皇上和裕亲王见笑了,我不过是在外面风餐露宿惯了,反倒是有好好的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所以看起来壮硕了一点。”

福全一口把碗里的奶茶饮尽,将碗交给一名小太监,用手巾擦了擦嘴,走到毕冉面前,看了一眼李光地道:“你的变化太多了,这样一对比李光地他就几乎没变。”

毕冉的变化太多,李光地心里暗暗担心毕冉的身份暴露,毕竟今天才发生了两名觉醒异能的人被抓。

超能力或者异能觉醒的人越来越多,估计很快就会引起朝廷和吴三桂那边的注意,这些人有可能会为朝廷所用,也有可能会被造反的吴三桂所用。

而且如今数量未明,当是毕冉就已经遇见四名,听说两名,长此以往这些势必会对整个局势造成影响。

康熙接过太监递过来的面巾擦了擦脸,坐回自己的御椅上后对毕冉问道:“广东一行可有什么收获,尚之信一事办的怎么样。”

毕冉回道:“启禀皇上,尚之信在臣和李光地的配合之下,利用在广东以陈永华为首的反贼,和他们狗咬狗,成功的牵制了尚之信,他估计在这两年之内没有余力响应吴三桂的号召。”

康熙听说毕冉利用陈永华这些反贼牵制尚之信,觉得索额图让毕冉去办这个事情的决策是对的,最起码三藩此刻有一藩和反贼对垒上,间接中减轻了不少朝廷此时的压力。

康熙点头笑道:“不错,这举一反三的举措确实高明,毕冉朕果然没看错你。”

“举一反三?”:毕冉有些不明白,康熙说出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他在内心呢喃道。

而此时又不好意思问,毕竟康熙能看出自己误打误撞的计谋能够举一反三,但其实自己想法很简单,并不是很全面。

一直在一旁观察着毕冉的岳乐,一直沉默不语,福全对康熙说道:“皇上,毕冉在广东牵制调停尚家父子有功,而且在云南舍命相救都是大功。”

福全主动为毕冉邀功,索额图听了之后会心一笑,如此一来就不需要自己为他邀功。

康熙思索一番之后说道:“朕已经取消明天的早朝,待后天早朝朕再当庭颁旨褒奖毕冉和李光地二人。”

毕冉和李光地急忙跪地道:“谢皇上圣恩!”

康熙摆手道:“起来吧,现在说回正事吧!”

福全在云南的时候已经从毕冉的嘴上了解到了高鼎和传国玉玺的事情,之前也一直秘密和康熙商谈,这件事情整个朝廷也就只有福全,岳乐,索额图和康熙知道,就是连明珠也不知道。

康熙就着这个高鼎开口道:“毕冉,你在苏州监狱救出那个老者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一个当街抨击朝廷的疯子会被这么多人抢夺?”

毕冉犹豫了一下,毕竟高鼎的身份还是不能被康熙等人知道,他要想清楚以什么方式告知康熙高鼎这个人的威胁性。

想了一会之后,毕冉有选择性的对康熙道:“那名老者名为李成风,这个人突然入世,没有任何籍贯,可从户部查询,绝无此人的任何档案,不过经过我的接触,此人性格怪癖,但是却博学多才,思维奇特,并且通晓兵法,对火器亦有些造诣。”

当然这些是毕冉胡扯出来的,他只是按照普通穿越者的模板来跟康熙介绍高鼎。

康熙听的半信半疑,一名老者哪怕学贯古今也不可能撼动如今的朝廷,不过四川迅速沦陷也让康熙感到了一丝压力。

康熙结合毕冉对高鼎的情报介绍之后,确实想起了前些日子从前线返回的急报,当中确实提及了吴三桂攻打成都府城的时候确实出现了一支全部装备火器的军队。

康熙问道:“火器,确实返回的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中确实提及了有配备了大量火器的情报。”

毕冉猜的果然没错,高鼎这样的科学家,尤其是物理学家,对材料学还有机械工程学一定不错,在记忆里高鼎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无论是历史,量子物理学,尖端材料学,机械工程学,神学,基因工程学等等,简直就是布鲁斯▪班纳和托尼▪斯塔克的结合体。

这个老疯子毕生潜心于穿越时间的研究,而这个学科涉及的学科太多,而他真的有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并且取得了不低的成就,连高袅然都会为自己这个人类的父亲感到恐惧。

时间机器这样科幻的东西真的让高鼎给制造了出来,否则也不会出现了把子魔召唤出来的实践,也是这样才把时间牵引者牵引出来,导致毕冉的悲剧,让高袅然克隆了地球封闭在这个莫名的空间之内。

岳乐这个时候开口道:“什么火器,我们大清的江山可是用铁骑踏出来的,只要我们的将士英勇善战,旁门左道的火器又岂能抵挡。”

康熙和福全还是比较相信科学,大清铁骑固然厉害,但是要说能够对抗成排的火铳甚至火炮,那是断然不可能的。

冷兵器和热兵器,毕冉所处的时代早已经证明,热兵器才是未来战争的主导。

当然涉及到了毕冉这个层次,什么兵器都没有用,人类在二十一世纪许多高杀伤性武器都不可能是这些高纬度生物的对手。

但毕冉并没有反驳岳乐,毕竟自己位低言轻,说出来也未必会被接纳,福全倒是反驳道:“也不尽然,大清铁骑虽然所向披靡,但我们以前也是买了罗刹国的火炮。”

岳乐摇头道:“前明火铳和火炮不是很厉害吗?还不是被我们满人夺了天下,所以骁勇善战的士气比起武器要重要的多。”

此刻两位王爷的争执让索额图和毕冉等人都无法插口,康熙急忙解围道:“我们大清的军队既要骁勇善战所向披靡的士气,也要先进的火器,两位亲王不必为此争执。”

说完,康熙站了起来走向毕冉,继续问高鼎的事情道:“那位李成风真的有你说的如此神奇?”

毕冉点头道:“皇上,不是臣夸大,那位李成风手里拿着传国玉玺,如果扶持吴三桂,可以落得个汉室正统的说法,而且如果在战略上也可以安抚天下臣民,但这些只是一个起兵造反的理由而已,言论导向很致命。”

当然毕冉只是提及到了言论的问题,这个不是康熙关心的,毕竟朝廷从入关以来,先是武力镇压,再到安抚民心,这期间走了几十年,如今国泰民安,老百姓安居乐业也不想再次陷入战乱之中。

康熙最为关心的是这个李成风是不是会有战略上的能耐,会不会是个诸葛亮或者刘伯温在世。

康熙与福全在云南对毕冉说的一样:“传国玉玺只是个象征性的东西,并不足为惧,朕担心的是,这个李成风会不会有颠覆性的战法,或者他是否知道我们兵防的软肋之处。”

当然这些就是毕冉一直克制而不能明说的地方,高鼎最具危险的就是他熟读历史,知道朝廷用兵的全部要点,知道如何去破解,怎么用兵能够快速有力的进军京城。

而且这些是毕冉所不具备的,毕冉对历史一知半解,大部分是靠影视作品才对古代有些许了解,因此导致高袅然在伪造他的记忆的时候,被迫加入这些他熟知的影视剧的记忆。

既然康熙说出了要点,毕冉回道:“皇上,李成风必定研究过朝廷的兵防战略,所以我们不能贸然收复失地,应当以守为攻,摸清楚他们的战略目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