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桃花渡 > 第292章 等待

桃花渡 第292章 等待

作者:季灵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2:03 来源:笔趣阁

葛云朝原本觉得,后周没必要在桃花寨安插精心培养的细作,一口气潜伏几十年。直到后周灭亡,这两名细作才被唤醒。

可他转念一想,桃花寨总共两千余人,已经存在了百余年,他们与那些百年世家并没有区别。

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大梁不见得没有在桃花寨安插细作,毕竟桃花寨距离大梁都城启封太近了。这也就解释了,柳彦行为什么选择隐匿在桃花寨。

葛云朝想到这,不由自主叹一口气。他第一次进入桃花寨,被它安逸宁静的表象欺骗,以为它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桃花寨众人都过着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如今看来,哪怕沈安安一家没有遭遇不测,桃花寨同样处于激流暗涌中。

当国家处于战乱中,这个国家的每一片土地都是战场,只不过很多地方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葛云朝耐心地向沈安安解释了什么是“休眠细作”,以及他们一般会执行怎么样的任务。

沈安安再一次听得目瞪口呆,半晌才回过神。她问道:“如果老铁匠夫妻真是大周的细作,以你的推测,他们在执行什么任务?”

葛云朝微微皱眉,斟酌说辞。

据他所知,后周的绣衣司一分为二了,其中一部分被太子收编,成了大景的细作。至于这些人到底为大景服务,还是像野狼一般,专门用来对付与太子不和的朝臣,恐怕只有太子知道了。

另一部分人依旧忠心于大周,期盼着大周能够复国。如果老铁匠夫妻的确是被唤醒的休眠细作,那么他们大概率就是这类人。

他安慰沈安安:“据我观察,老铁匠夫妻一心随柳烟青回京城,恐怕他们早就发现,大周复国无望,所以他们和柳彦行一样,想着利用柳烟青和皇上的关系,去京城刺杀皇帝。”

沈安安沉吟:“你的意思,阿嫂没有性命之忧?”她依旧习惯称呼柳烟青“阿嫂”。

葛云朝点头。不过,他虽然嘴上这么说,心里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柳烟青毕竟是帝后寻找多年的四公主,不能有丝毫差池。他马上命身边最后一名侍卫赶去军营给赵沛送信。

沈安安目送侍卫远去,轻声叹息:“希望是我想多了。”她复又拿起炭笔,心中总觉得不安,一时间神思恍惚。

葛云朝生怕又有“野人”出现,又担心躲在暗处的人突然派杀手刺杀他们,只能尽量站在距离沈安安最近的地方,随时保持警惕。

两人沉默片刻,沈安安担心地说:“我们在林中走了两天,那人轻功再厉害,怎么也要一天一夜才能见到魏王爷吧?就没有其他办法送信吗?”

葛云朝摇头。

沈安安耷拉下肩膀。此前她从未怀疑过老铁匠夫妻,此刻她越想越觉得,他们一定有问题。

“先歇一会儿。”葛云朝搂住她的肩膀,拉着她坐到石块上,“或许是我们疑人偷斧了。”

沈安安低着头嘟囔:“你说,寨子里其他几位当家的,会不会也是你说的‘休眠细作’?等我和你南下了,他们在村民之间挑拨离间……唐县令是个好人,但他……”实在不怎么聪明。

葛云朝顺着她的话往下说,却又故意转移话题:“王思阳和我商量过了,他的意见,给唐祖佑选一名厉害的主簿。他看中了你安插在县衙的汪有福。”

沈安安果然转移了注意力,但她想到汪有福,忍不住叹一口气:“汪先生一心寻找妻儿。若是我随你南下了,他只怕不会留在岐山县。”她顿了顿,“或许,他都不会留在世上。”汪有福心里很清楚,他的妻儿早就不在人世了。

“你若是愿意,可以让他随你一起南下。我也对王思阳说了,你的身边需要懂庶务的管事。”葛云朝用这句话结束了汪有福的话题,再接再厉转移沈安安的注意力,“你看中的乱葬岗,我去看过了,确实可以建两个村子。它距离桃花寨很近,离兆安江码头也不远,又在官道旁观,以后一定是繁华的市镇。”

听到这话,沈安安的心情终于稍稍放晴,转念间又忍不住蹙起眉头,眼睛望着桃花寨的方向:“也不知道陆勉之把事情办得如何了。”

沈安安说这话的当口,陆勉之正忙得焦头烂额。

确切地说,沈安安离开的这两天,陆勉之忙得脚不沾地,几乎没有眨眼。

按照他们原本的安排,他只需要向村民解释清楚,凡事愿意接受朝廷诏安的人,将和其他山寨的人一样,在岐山县落籍,在朝廷安排的地方建村落,开垦荒地。

若是有人想要留在桃花寨,朝廷也会为他们在岐山县落籍成为良民。他们可以住着原本的屋子,种着原本的土地,只不过他们不能像寨子外面的村民那样,享受三年免赋税的政策。

陆勉之仔细计算过,按照县衙现在的赋税,村民们留在桃花寨所需缴纳的赋税,和他们每年需要缴纳粮食的数额差不多。只不过,从今往后,没人再为他们开渠灌溉,也没人分配免费的种子和农具了。

至于另外一部分想要返回原籍的人,沈安安会按照路程的远近,给他们一笔盘缠,官府也会为他们开具官凭路引,助他们顺利返回家乡。至于他们回乡之后,他们家族的屋舍田地是否还在,只能看他们的运气了。

在陆勉之看来,沈安安这样的安排,已经尽量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了。可他刚刚宣布完,村民们就炸开了锅,把他团团围在中间,把他的衣服裤子都扯破了。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村民们的需求,“既要又要”四个字简明扼要。

在寨子里有房有地的人家,他们想要留在寨子里,但他们同时希望朝廷免除他们三年的赋税。

在寨子里没房没地的人家,他们迫切想要接受朝廷的诏安,但他们希望县衙给他们安排良田高屋。

至于想要回乡的人,他们希望魏王爷为他们写信给当地县衙,把他们原本的房屋田舍还给他们。

总之一句话,人心不足蛇吞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