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高武大夏:开局狐妖娘子 > 第176章 这道题太难

高武大夏:开局狐妖娘子 第176章 这道题太难

作者:柳未绿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11:32:37 来源:笔趣阁

国子监的学生俞资,看到这些算术题,开始抓耳挠腮了起来。

他对经典古文和诗词,倒是十分精通,但是看到这些算术题,就很头疼了。

“不会啊,再往下看看。”

第四题的题目是:今有妇人河上荡杯,津吏问曰:杯何以多?妇人曰:家有客。津吏曰:客几何?妇人曰:二人共饭,三人共羹,四人共肉,凡用杯六十五,不知客几何?

俞资生开始解题。

题目大意是:一位农妇在河边洗碗。邻居问:“你家里来了多少客人,要用这么多碗?”

她答道:“客人每两位合用一只饭碗,每三位合用一只汤碗,每四位合用一只菜碗,一共洗了65只碗。”

问题:她家里究竟来了多少位客人?

“饭碗、汤碗、菜碗,我他妈快疯了,这道题太难,我不会啊.啊.啊.”

户部侍郎之子国子监的优等生俞资生,已经快疯了。

景文济跳过了两道题,来到了最后一道题。

第五题的题目是:“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

题目的意思是: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有多少米?

看到这道题,景文济直接放弃了,他隐约感觉到了这题涉及到了立体的概念,是他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领域。

考场中一个年轻的男子,面带着微笑看着考生们抓耳挠腮的样子。

尤其是最后一题,难住了所有人。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个考生,在最后一题上写下了答案。

二百二十斗米。

“你叫什么名字?”年轻的男子微笑的问道。

这位答完考题的考生,听到有人问他,明显的一愣。

然后抬头看到了一位相貌英俊的年轻男子,还以为是监考的官员。

回答道:“回禀大人,小人阮嘉平。”

青年男子微笑的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离开了,他记住了阮嘉平这个名字。

时间到了,监考的官员收走了他们的考卷。

“这都是什么题啊,我一道也不会。”

“我比你强点,我做出来两道。”

“太难了吧,没想到还考算术题,而且还这么难。”

“是啊,之前只听说西北大学考的和科举考的不太一样,没想到会考这么难的算术题。”

“唉,这下午这场考试算是完了。”

“我也凉了,明天第三场考试都不想参加了。”

“回家卖白薯吧,准备下明年的科举或者明年再来平安城考试。”

“不知道明天第三科的考试,又会考什么。”

“我的强项是诗词文章,还没有机会施展呢。”

“呵,诗词文章?伱写的过平北侯大人吗?”

“咳咳,那自然是不能比,假如没有看到平北侯大人的【大道之行】和【大学之道】,我还有一较高下的心气。

【大道之行】和【大学之道】这样的圣人文章,只能让人仰视了。”

学子们相互诉苦着。

第一科的考试,他们答得都还不错,但是到了第二科的算数题,大部分都做不出几道题来,叫苦连天。“兄弟你发达了啊,你知道刚才问你那人是谁啊?”

阮嘉平身边的同伴,推了他一下说道。

“谁啊?不是监考的官员吗?看着够年轻的,跟我们年纪差不多。”阮嘉平问道。

他出身于幽州风雪城的商户人家,家里是开米店的,从小就精通算术。

阮嘉平虽然读过书,但是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这次来平安城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

第一科答得一般,没想到第二科竟然考的是他最擅长的算数,五道题他都答上来了。

尤其是最后一题,在绞尽脑汁之后,还是算出了答案。

“那可不是普通官员,那是平北侯大人。”阮嘉平的同伴崇拜的说道。

“什么?他就是平北侯大人?比我想象的还要年轻啊。”阮嘉平震惊的说道。

大家都知道韩楚凡很年轻,但是亲眼所见后,还是会被韩楚凡的年轻所震撼。

这些学子的年纪大多数都和韩楚凡的年纪相仿,甚至有很多老举人老秀才,都三十多了。

在他们还在为未来拼搏奋斗的时候,韩楚凡已经功成名就,声名和威望如日中天。

“当初我随我父亲来过平安城,那时候还叫平安堡,来进过一批烧刀子酒,有幸见到过平北侯大人。”

兄弟你这都得到平北侯大人的重视了,日后的前途定然不可限量,到时候可别忘了兄弟我啊。”

阮嘉平的同伴说道,他家里是做酒水买卖的,和阮嘉平是好朋友。

阮嘉平还在发愣中,自己真得到平北侯大人的重视了吗?

他不敢奢求,只想能顺利的考上西北大学,证明给他的父母看,自己也是有读书天赋的。

学子们休息了一晚上,第三科的考试时间到了,这第三科也是最后一场考试了。

学子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命运,都做好了最后一搏的准备。

翻开试卷后,发现这场考的是策论。

题目是:论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

大部分的学子,选择的命题是重农抑商,这也是这个世界人族主流的观念。

自古经营商业的商户都是贱户,士农工商,排在最后的就是商户。

只是近百年来,随着大官绅们从事经商,才将商户的地位拔高了一些。

但是主流的观点,还是抑制商业,发展农业。

农业才是大夏王朝的根基。

学子们开始奋笔疾书。

经历了第二科考试的摧残,学子们发现第三科的考试真香,不用再掉头发了。

阮嘉平也开始动笔了,但他的命题是:无农不强,无商不富。

他文章的核心观点是:

没有农民进行生产,商人就没有可以用来交易的商品。

没有商人从事贸易往来,农民就不能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譬如粮食,农民生产再多的粮食,也只能是供养自己家的几口人,而有了商人,农民就可以用剩余粮食换取吃穿住用行的大量商品。

阮嘉平的文字功底只能说一般般,但是观点还是很超前的,讲出了商业的重要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