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世纪之交

重生在好莱坞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世纪之交

作者:白色十三号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1:45 来源:笔趣阁

相比于往年,第七十二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分蛋糕的意味更加浓厚,没有任何一部电影能够拿到超过四座以上的小金人,看似最为成功的《美国丽人》,却在最后关头,丢掉了重中之重的最佳影片。

以往某部电影称霸奥斯卡的时候,会招来媒体的猛烈抨击,这种分猪肉的做法,同样也会引起舆论的批评。

说简单一点,媒体才不在乎拿奖的是谁或者某部电影能获得多少奖项呢,他们想要的只是炒作的话题,只要能吸引眼球,号称代表公众声音的媒体,既可以把获奖者捧到天上,也可以把他们扁的一文不值。

一般情况下,未获奖的失意者们,不但不会受到抨击,还能赢得不少同情分。

如果这个失意者是颁奖典礼前的热门之一,本身又在全美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那过后媒体上肯定会出现一片为他鸣不平的声音。

“能决定奥斯卡表演奖归属的评委们,从来就没喜欢过年轻人,这一点从他们对待瑞恩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他们宁愿把最佳影片颁发给詹金斯影业,以作为安慰,也不想让奥斯卡诞生一个年仅二十岁的最佳男主角。”

“学院宣称在进行年轻化改革,改革的效果是什么?或许他们不会承认,但不得不说学院的核心组成人员,一直保持着‘老派’的作风,沉醉在曾经的黄金年代中不肯清醒,在他们眼中,瑞恩还年轻,可以继续等下去,为此他们甚至对这个年轻人的优点视而不见!”

“细数好莱坞过往的历史,我们不知道谁在二十岁时就做到了瑞恩的成就,连续四届最佳男主角提名,创作和出演的影片打破了所有能打破的票房纪录。年纪轻轻却显得踏实老成,一直以来保持着敬业的精神和超出年龄的担当!”

“这些评委们真的看不到吗?那个游走在废墟里的波兰艺术家真的无法打动他们?还是说他们习惯性的选择了无视?”

“在奥斯卡评委70%超过60岁的状况下,年轻人想要拿到重量级的奖项难度可想而知,一群出生于四五十代的人,他们所看重的荣誉当然不会包含英俊和年轻,额头上刻满的皱纹和两鬓发白的头发,才是他们的最爱!”

“尽管这样的建议有些离谱,但我们还是要说,‘瑞恩,暂时离开奥斯卡吧。还是等三十岁以后再来争夺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否则,哪怕你在电影方面获得了超越年龄般成熟的成就,也无法站在电影界的塔尖上,因为决定性的因素不在电影和角色本身,而是你再努力都无法弥补的年龄’!”

《洛杉矶时报》把抨击的矛头指向了学院的陈旧和保守,他们的言论在媒体发出的声音中,很具有代表性。

“在生于1970-1980段的年轻男演员中,瑞恩绝对是演技最出色的人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最出色的那一个。他在《钢琴家》中的角色令人吃惊,将角色惶恐不安、又具有爆发力的特点细致的表现了出来,他的确是一名非常有才华的演员,总能够提供出令人信服的表演。奥斯卡没有选择他,只能说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纽约时报》的言论相对平和一些。

至于粉丝的反应,或许是连续四次在最佳男主角上失礼,大多数粉丝也开始习惯了。虽然在网络上谩骂学院的人不在少数,却没有发生去年那样的抗议事件。

当然,瑞恩让经纪团队。在奥斯卡结束后的第一时间,就把宽慰自嘲的言论发布在了个人网站上面,也发挥了不少作用。

毕竟媒体上面很多抨击和同情的言论,跟他的公关都脱不了关系,如果现实中和网络上再出现大规模的抗议,很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引来学院的不满和反感。

舆论要把握好度,瑞恩深知这一点。

他只是想让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记得,你们过去四年已经欠了我很多了……

这些事情,瑞恩全部交给了自己的身后的团队去处理,经过了数年的磨练,他们清楚其中的度该如何把握,而他本人,从英国回来后,就把大部分眼光集中在了纳斯达克股市上面,能亲眼见证美利坚又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绝对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或许是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的影响,每到世纪之交或者新千年来临之时,西方社会特别是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的北美,总会出现各式各样莫名其妙的传闻,这些传闻的主角往往都是足以毁灭人类社会的特大灾难。

进入九十年代后,电脑的发展和网络的兴盛,使得二者深入到了美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不知道传闻来自何方,千年虫这个名词成为了千年之际最为热门的话题,相当一部分美国人都在担心,被电脑控制的核弹,会不会因为千年虫而突然发射,最终变成摧毁世界的罪魁祸首。

于是关于千年虫的电影也应运而生,哪怕是人类要毁灭了,好莱坞也能抓住其中的商机,大赚一笔。

这就是传媒产业的特质,与其相信做传媒的人有良心,还不如相信政客会说真话。

而事实很快就证明了这又是一次无谓的担忧,当新千年的钟声敲响,时代广场上的水晶球掉落,预想中的核爆没有发生,整个世界照常运转,好莱坞依然纸醉金迷。

这些担忧散去后,传言的主角电脑和网络,再次成为了全美关注的焦点,因为纳斯达克正在上演着一次又一次的奇迹,it股的投资人一夜暴富者不计其数。

贪婪是人类的天性之一,当一美元变成了二十美元,投资者不会选择适可而止,而是想把二十美元变成而一万美元,疯涨的纳斯达克指数似乎使得这一切,看起来变得异常容易。

如果不是预先知道结局,就连瑞恩自己,也不敢保证面对如此的诱惑时,提前一年就能开始放手。

其实,很多投资人都知道股市现在不正常,却被巨大的眼前利益迷惑了双眼,他们总是相信,股市的狂热还能维持数年,短时间内绝对不会出现崩盘……

“上个月我们就全部脱手了。”

新的一周到来了,伯班克一间宽大的办公室里,斯科特笑着对瑞恩说道,“除了买空的那点资金外,我们现在已经是局外人了。”

“不要太贪心,不要引起太多人的关注。”瑞恩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还是老办法,资金分散到所有基金会的账户中,这段时间不要有太多的动作,不管华尔街做什么,我们旁观就好了。”

如果说纳斯达克的背后,没有华尔街大集团的影子,恐怕连撒旦都不会相信。

严格说起来,瑞恩和斯科特的做法,也算是从华尔街手中抢蛋糕了,尽管他们做的很隐秘,从去年开始就转手股票,甚至很多正在飞速上扬的热门股,就是卖给了华尔街的人,但动了别人的蛋糕,不付出点代价也是不可能的。

斯科特一直跟华尔街有密切的联系,在瑞恩的授意下,跟华尔街的几大犹太人集团达成了一些协议。

从上个月开始,皮克斯工作室和詹金斯影业进行了新一轮的融资,瑞恩接受的正是来自他们的投资。

懂得分享的人,永远比吃独食的人会受欢迎,而且瑞恩以后的计划,也需要来自华尔街的力量的支持,他们手中握有的资源,远不是任何一个富豪或者集团公司能够比拟的。

尽管瑞恩手中握有的股份,不可避免的会被稀释到百分之五十以下,但加上妮可这个第二大股东握有的股份,依然牢牢把持着控股权。

再说了,那些人也只是投资,只要公司能获益,他们也不会跳出来做无谓的干预。

“时间应该不远了。”

听到斯科特的感慨,瑞恩认同的点了点头。

早在三月中旬的时候,纳斯达克指数就出现了轻微的下挫,但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市场正常的自我调整,事情似乎就像是他们预料的一样,就在奥斯卡之夜结束后的第二天,思科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升了0.86%,其股票总值超过了5500亿美元,从而一举超过微软,坐上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

股市一片欢欣鼓舞,分析家们认为,思科公司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是网络时代来临的又一个重要标志,它可望成为全球第一家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公司。

前面的观点或许很正确,但后面的明显就是鼓吹了。

去年斯科特刚开始跟思科谈判的时候,这家公司的市值才两千多亿美元,短短的大半年时间,就超越通用,脚踩微软,成为了市值全球第一的公司,它的实际资产真的有那么多吗?

据瑞恩那个调查咨询公司的初步结论,思科的实际资产最多不会超过五百亿美元,其余的就是泡沫,虽然思科的掌舵人约翰?钱伯斯不断鼓吹自己的公司前途无量,但事情到了现在,早就超出了思科董事会的控制。

如果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瑞恩当时卖出的价格极其不划算,但他手中握有最多的就是雅虎和思科的股份,如果不及时出售而拖到今年,扔到市场上绝对会引发一场灾难,不说钱能收回来多少,恐怕他自己也会变成it业和华尔街的公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