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六百四十二章 救援势在必行

重生在好莱坞 第六百四十二章 救援势在必行

作者:白色十三号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2-09-26 01:56:33 来源:笔趣阁

十月十五日当天,《阿尔戈》的首映式准时拉开了大幕,这样一部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首映礼自然不会选在洛杉矶,而是放在了美国的政治中心华盛顿特区。

同样,来参加首映式的不止是媒体和好莱坞的圈内人士,还有不少政界的名流,就像瑞恩以前说过的那样,政治从来就没有远离过电影。

首映式基本都是那个套路,红地毯、采访、媒体合影等等,只是当安东尼奥?门德兹和他同是cia特工退休的妻子,与当年参与了事件的加拿大大使肯?泰勒夫妇先后走上红地毯的时候,今晚的首映式显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

不管安东尼奥?门德兹本人是何种想法,他已经被迪士尼和中央情报局合力塑造成了一个英雄。

在这片土地上,英雄的故事往往是最吸引人的作品。

刚刚进入剧院,瑞恩身边就围拢上了一大批人,这些或认识或陌生的政客,先后热情的与他打招呼、寒暄,在他们眼中,瑞恩这个大型传媒集团的拥有者和北美最顶尖的富豪之一,自然是极力争取的目标。

瑞恩则巧妙的与之周旋,绝不会做出任何应允和承诺。

说起来,他身边的人更倾向民主党,比如斯嘉丽?约翰逊,前些天的时候,小胖妞就曾经公开发表过支持克里的言论。

应付完这些如同苍蝇一般的政客,瑞恩不禁揉了揉额头,向着放映大厅中走去。

“嗨,瑞恩。”

“嗨,托尼。”

看着从后面跟上来的安东尼奥?门德兹,瑞恩与他轻轻拥抱了一下,“红地毯感觉如何?”

“过去的三十年我都没有享受过如此热烈的掌声。”

走进放映厅后,安东尼奥?门德兹边比划着手势。边说道,“自从你们加大宣传后,我的平静生活算是彻底被打破了,知道吗?瑞恩,上个周末的时候,共有 600人去我家拜访,只用二十分钟时间他们就吃光了我们准备用来过周末的食物。”

“好好享受这一切吧,托尼!”瑞恩拍了下他的胳膊,向着前排走去。

自从《阿尔戈》这部回忆录上市后,门德兹一家的平静生活彻底被打破了。迪士尼的豪华轿车多次将他们夫妇接到好莱坞和纽约,影片的宣传将他们推入公众视野,或许对这两位前特工而言,这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却是成名的大好机会。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在隐秘战线工作了很久的无名人士,安东尼奥?门德兹非常享受现在这些‘甜蜜的烦恼’。

瑞恩并没有坐在剧组中间,而是与参加首映式的一些电影公司高层坐在了一起,他刚刚坐下。就听到了华纳兄弟的ceo杰拉尔德与人说话的声音。

“我们虽然想到了电影存在一些问题……”

双方聊了几句,杰拉尔德就提起了还在上映中,实际上每天票房只有十多万美元的《亚历山大大帝》,“却没预料到市场反应会如此差。这是华纳兄弟历史上最失败的作品之一。”

的确如此,当年的《蝙蝠侠与罗宾》就够惨了,而《亚历山大大帝》的投资更高,票房和口碑却更差。

“已经没有必要来谈论电影为何如此糟糕。没有连贯性的脚本,没有壮观的场面,摄影也没贡献美丽的画面。最重要的是,角色没有真正展现任何的特色,就像是画板中的木偶一般可笑。”

这是前几天,瑞恩从网络上面看到的影迷的一篇评价,无疑代表了大部分观众对这部影片的看法。

不管怎么说,绝大部分北美观众直接将《亚历山大大帝》划归到了烂片的行列之中。

这部影片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好莱坞很多电影公司纷纷取消了史诗片计划,就连二十世纪福克斯都在为手中还没有完成的《天国王朝》担心了。

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战争史诗片热潮之后,这一题材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低谷。

剧院的灯光一排接着一排熄灭,大银幕被画面照亮,在经典的迪士尼片头闪过之后,嗡嗡的说话声消失的无影无踪,《阿尔戈》拉开了大幕。

“这是波斯帝国,今天被称为伊朗,2500年前开始,一个接一个的国王统治着这片土地,国王被称为沙阿。1950年伊朗人民选举了穆罕默德?莫沙德哈——一个非宗教的民主主义者——当总理,他把英美控制的伊朗石油国有化,把伊朗的石油归还给伊朗人民……”

“但在1953年英美两国安排了一场政变,罢免了莫沙德哈,并安排礼萨?巴列维成为沙阿。这位年轻的沙阿挥金如土,他的妻子用牛奶浸浴,而他的午餐是由协和飞机从巴黎空运而来,伊朗人民却在挨饿。沙阿用残忍的内部警察维持他的权力,一个标志着酷刑和恐怖的时代就这样开始了。”

“接着他宣扬伊朗西方化,激怒了那些宗教保守派的人,1979伊朗人民推翻了沙阿,流放的神职人员阿亚图拉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回国统治伊朗。接着这个国家经历了肃清、敢死队,陷入一片混乱,即将被癌症夺去生命的沙阿在美国找到了政治庇护,伊朗人民在大使馆外游行,要求美国交出沙阿,他们要审判他,吊死他。”

搭配着插画和影像资料,影片以旁白的方式,快速而又简洁的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狂热的伊朗人在美国大使馆前发动了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连续多日的活动以及某些人幕后的纵容暗示,终于发生了国际外交史上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

那些霍梅尼的信徒,冲进了美国大使馆。

开端的戏份并没有瑞恩的参与,乔治?克鲁尼就像当初说的那样,拍摄出的画面充满了七八十年代的质感,他特意选取了老式的35mm胶片摄像机拍摄整个场面,甚至在拍摄游行人群时,找来70年代新闻影像记录采用的老式超级8毫米摄影机。用这种早已鲜有人问津的古董级设备,完成了绝大部分人物特写部分的拍摄。

伊朗人冲进了大使馆,美国人却等不到任何伊朗政府方面的支援,无奈之下,只能做最坏的打算,开始销毁使馆中的秘密资料。

如同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大使馆一样,这些地方总有些见不得光的东西。

为了生命安全考虑,数量有限的美国大兵们没有开枪抵抗,只是发射了有限的催泪瓦斯,美国国务院与使馆的通话连线一直在进行。却对这一情况爱莫能助,众多的美国使馆人员只能沦为伊朗人手中的人质。

在这种危机时刻,负责签证大厅的六名美国人,幸运的从使馆后门逃了出去,电影也稍稍展示了大美利坚主义,比如让等候签证的伊朗人先逃走,他们在后面压阵……

尽管逃脱的过程中,有人还被其他国家的大使馆收留过,但电影的主题不在这方面。此时都做了简化处理,他们逃进了加拿大使馆,被时任加拿大大使的肯?泰勒收留。

瑞恩的剧本没有提英国和新西兰方面的问题,都是英语区五基友的成员。没必要在这种模糊不清的事件中,往对方脸上抹黑,省的以后招来英国和新西兰方面的抗议。

至于伊朗人,谁去管他们。

换句话来说。黑的就是他们,毕竟是伊朗是绝大部分美国人心目中的世界邪恶源之一。

所以,电影中展现的几乎就是个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狂热国度。

当托尼?门德兹单枪匹马进入如此危险的国度时。正好借用这种氛围,显示他的英雄气质。

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务院与华盛顿当局也想出了一系列措施,却没有什么好办法,69天后,华盛顿街头随处可见黄丝带和祝福标语,但营救人质事件没有任何进展。

当然,释放沙阿交换人质是绝对不可能的,美国在全世界扶植的傀儡可不仅仅是这一个,如果放弃了他,那些小弟会怎么想?

相比那些被抓在使馆充当人质的人,逃出去的六个人才是美国政府真正头疼的所在,一旦他们被抓住的话,面临的极有可能是伊朗人的绞刑架。

既然是标准的主旋律电影,展示出的一定是美国政府绝对不会放弃这六个人,会想尽一切办法从伊朗将他们营救回国,英雄也到了该出场的时刻。

瑞恩饰演的托尼?门德兹,典型的七十年代美国人装扮。

他赶去中央情报局总部的一路上,无论是路边飘扬的黄丝带,还是收音机中愤慨的民众的喊声,亦或者cia总部大堂中纪念为国捐躯的人标语,无不在宣扬爱国主义这一主题。

救援落在了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头上,他们面临着巨大的难题。

加拿大方面认为风险太高,通知美国当局赶紧接走那六个人,而霍梅尼的伊斯兰卫队召集了大量的童工,拼接被碎纸机粉碎的美国使馆人员图像……

所有的一切,都显示着救援势在必行。

一场有国务院和中央情报局的官员参加的联合会议上面,一项项充满幻想的救援计划,被托尼这个救援专家无情的用现实打碎,所有的猪队友都在衬托主角的形象,但是托尼暂时也找不到合适的方案。

如同所有的美式英雄一样,托尼同样面临着一些家庭方面的问题,这样做虽然庸俗,却是北美观众最喜闻乐见的情节。

就在与儿子的电话中,托尼得到了提示,看到了电视台播放的《决战猩球》……(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