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六百四十五章 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电影

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于是伊朗成为了美国政府和媒体口中的邪恶国家和敌对国家,美国公众对这个国家向来没什么好的观感。

虽然其中存在众多抹黑的地方,但伊朗人竟然能做出囚禁一国使馆人员作为人质的行动,也给了美国媒体充分抹黑他们的理由。

这几年,伊朗核问题是美伊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和美国可能对伊朗采取战争行动的借口。

总之,在美国主流社会的宣传中,伊朗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邪恶国家。

《阿尔戈》的视角乍一看上去好像很公允,实则瑞恩写出的剧本美国立场远比前世更加明确,完全是以美国中情局工作人员的视角俯瞰伊朗,通过多处侧面情节描绘那是一个疯狂、丧失理智、一片恐怖的国度。

如果深究电影内在的精神价值的话,瑞恩和乔治?克鲁尼都有意厚此薄彼,从而制造一种影迷观影上的错觉——伊朗全民恐怖,是一个恐怖主义国家,只有逃离德黑兰,才有得到平安的可能。

这是一部标准的美式主旋律电影,甚至比《美国队长》还要主旋律,符合全美公众的观点和政治正确那是最为基本的前提。

既然美国社会认定了伊朗是个邪恶国家,不管是为了舆论,还是为了票房,这部带有鲜明政治色彩的电影,都会将伊朗塑造成一个大反派大坏蛋。

说起来,政治电影并非好莱坞原创,它最早流行于欧洲影坛,带有鲜明的政治观点。不过当政治电影进入好莱坞。很快就被包裹了商业外衣,好莱坞一直有拍摄政治电影的传统,题材风格各异的政治电影历来也都很有观众缘。

作为政治色彩浓厚的电影,《阿尔戈》所反映的主题和观点,肯定会受到主流社会的欢迎,必然会有大批主流媒体为之叫好。

“从类型上来说,《阿尔戈》自然是归到政治惊悚片一类,不过从首映的回馈来看,影片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做到了将生死攸关的戏剧性及机智的喜剧性成功结合。影片的严肃性是必然存在的。因为这毕竟涉及到美国人敏感的伊朗、人质、反恐等诸多热点,这简直可以称得上中情局历史上最诡异的一次行动!”

“影片呈现出来的纪实风格,配合上历史画面的穿插让人有回到现场的感觉;加上层层推进的剧情和恰如其分的配乐,氛围烘托的恰到好处,cia的特工回归现实中的职业,不再耍酷扮帅、技艺高超,而是同样负担着生活中的种种困惑的普通人;影片没有爆破飞车,没有子弹横飞,却始终牵动着人的神经。甚至最后逃离的阶段轻易就能让人心跳加速!”

——《洛杉矶时报》

媒体对于这部电影的好评,占据了绝对的主流。

《好莱坞报道》评价说,“《阿尔戈》是一部精彩绝伦的政治惊悚片,影片的讲述手法充满了智慧。又有着丰富的年代细节,更让人意外的是,在这样一部讲述伊朗人质危机的严肃电影里,竟然还加入了不少令人会心一笑的幽默成分。”

《娱乐周刊》的评论认为。“《阿尔戈》并非那种典型的娱乐大众的电影,但其主要的震撼力在于它捕捉到了我们当下世界的一些不祥预兆。””

尽管迪士尼没有邀请职业影评人参加试映会,引起了这个团体的不满。但电影上映后,他们还是乖乖买票进入了影院,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在北美乃至全球都拥有着恐怖影响力的人的最新力作,如果他们连这种主流电影都不去评论,地位只能更加边缘化。

而且,他们未尝没有期盼着电影出现大问题,然后群起而攻之的想法。

不过,看过电影后,这些过往习惯了对电影和观众指手画脚的人,发现根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行动,因为这部电影的政治立场是如此的鲜明,透射出的主题和价值观又是如此的正确……

“《阿尔戈》是一个成功之作。它有张力、诚挚的情感、神秘、艺术责任、娱乐价值和专业技术,用最少的虚饰和最大的影响讲述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它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脚注,是2004年最佳影片之一,绝对是明年奥斯卡之夜各大奖项的有力争夺者。”

来自《纽约观察家》的影评人雷克斯?里德直接给影片亮出了满分十分,他在纽约的另一位同行,《纽约邮报》的影评人卢?拉姆尼克同样给了电影十分的评分,并在专栏里如此写道。

“一个绝对靠谱的奥斯卡奖项争夺者,同时也是一部活跃、让人振奋的出色电影,瑞恩和乔治?克鲁尼联手打造的的《逃离德黑兰》,给我们展现了很多远超出你在伊朗人质危机这一残忍背景下能想象到的那些让人神经紧张的刺激情节,以及很多有趣的场景。”

而作为迪士尼少有的还在暗中支持的影评人,最近几年才崛起的克劳迪娅?普格毫不犹豫的为电影亮出了十分,“一部超乎寻常的制作和有趣的黑暗现实政治惊悚片,结局部分让人震撼,影片透射着的那种自强精神的回归正是今日美国急需的,还有瑞恩在其中的表演堪称完美,乔治?克鲁尼干得也不错,他拍摄了一部极好的、让人血脉喷张的惊悚片,留给观众的是无尽的欢呼。”

影评人这个行业虽然越来越没落,但他们不是傻子,知道该如何对待这种题材的电影。

“影片展现了罕见的编排技艺。用追车和枪战生产一部惊悚片容易,拿捏节奏并让观众信服这场极易被人戳穿的骗局的成功实施,却难上加难。毕竟,哪个脑袋没病的人会相信有人会跑到人质危机一触即发的伊朗拍一部太空歌剧这样扯淡的事呢?事实证明,基本上所有人都信了。好莱坞干的太漂亮了!”

最近几年,一直对瑞恩的电影看不顺眼的罗杰?艾伯特,不但发表了称赞的评论,给出十分的满分,还罕见的亮出了两根大拇指。

即便有几个影评人批评影片‘对白和加入的虚构元素过多’,却影响不到电影的口碑。

影片在metascore上得到了86分的高分,在21家主流媒体中有13家给了满分,只有2家给了中评,烂番茄上的好评率也高达91%……

特别是,瑞恩的剧本中没有对英国和新西兰不当的言论,影片的最后还用大号字幕打出了——cia营救德黑兰的六名滞留者的过程得到了加拿大大使的全力帮助,至今这个故事已经成为跨政府国际救援的不朽典范——的感谢言论,并没有在英语区五基友之间引发什么争议。

abc电视台的记者,还在全美一些主流影院中,随即采访了一些观众。

来自芝加哥的迭戈?诺亚说道,“这是一部好电影,扣人心弦,其拍摄流露出的真实性能将人深深引入故事情节中,这是一部记载着历史的故事,每一段过去都值得铭记!”

他大概四十岁左右,应该还对当年的事件有所记忆。

相比与这些年龄大的观众,青少年则另有看法。

“节奏还蛮不错的一部电影,虽然不是我喜欢的题材,但其中的悬念很吸引人,瑞恩塑造的英雄形象非常成功,在伊朗那样恐怖的国家,演一部假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很刺激很危险,影片后半段的逃离简直惊心动魄,我几乎集中精神从头看到尾。”

纽约的丹尼尔?亚博夫还在上大学,他对于当年的事件基本上一无所知,只是因为电影中有瑞恩,才走进了影院。

而他的女朋友阿曼达也接受了采访,“很难得的题材,剧情紧凑有序,后半段看的好紧张啊,了解历史很有意义的一部影片!”

“没有激烈的动作场面,但实在扣人心弦,完全体现了瑞恩的好剧本的作用。”

艾登?亚森伯格作为洛杉矶的资深影迷,在imdb上如此写道,“明明已经知道了结局,但是结尾的紧张程度还是出奇的高,只能说瑞恩的剧本好、演技好,乔治?克鲁尼的导演工作做的也非常出色!”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专业媒体的口碑早就不是电影票房的决定性因素了,虽然《阿尔戈》在普通观众中口碑也不错,但其题材和类型的限制,在商业上无法与那些超级大制作相比,否则瑞恩也不会避开竞争激烈的感恩圣诞档,将上映时间提前到竞争压力相对较小的十月份了。

《阿尔戈》预期中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亚历山大大帝》,而这部电影上映后的票房表现,已经算不上竞争对手了。

《亚历山大大帝》在这个周末三天的时间里,才拿到了147万美元的北美票房,放映的院线直接滑落到了600家,这根本不是一部总投资超过2亿美元的商业大作的表现,反而更像是好莱坞众多粗制滥造的b级片。(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