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在好莱坞 > 第六百四十八章 抹黑他们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

“瑞恩?詹金斯,乔治?克鲁尼,还有好莱坞难道不应该道歉吗?”

德黑兰市市长兼伊朗新一届总统候选人之一内贾德,接受伊朗国家电视台和半岛电视台的联合采访时,发出了强烈的抗议,“除了《阿尔戈》外,还有很多其他好莱坞电影,目的是侮辱和指责伟大国家伊朗及其丰富的文化。”

抓住有利的时机为自己造势,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政客,都很擅长这一套。

这位伊朗宗教保守派的代表人物,还宣称——如果他当选总统,会推动立法,将好莱坞电影列为国家禁制品,并且宣布瑞恩和乔治?克鲁尼为最不受伊朗欢迎的人,禁止他们进入伊朗。

似乎是为了列举证据,他又公布了一大串污蔑伊朗的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学作品。

除了《阿尔戈》外,他重点提到了另一部好莱坞电影,由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的好莱坞电影《狂奔天涯》。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个美国女人带着年幼的女儿跟随伊朗丈夫回老家,但在伊朗,丈夫发生了‘奇怪的转变’,从受过教育的现代人变成了保守而酷爱施虐的狂人信徒。女主角被告知,按照伊斯兰法律,她可以与丈夫离婚,但女儿必须留在德黑兰。经过18个月的艰难时光,女主角最终带着女儿逃到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

内贾德声称这部电影同《阿尔戈》一样,在给伊朗“制造污点”,批评影片塑造的是被“刻板印象”化了的伊朗人——歧视女性、虐待妻子、狂热盲信。

文学作品中,他重点提及了曾经在美国风靡一时的图像小说《斯巴达三百勇士》,认为它将伊朗人的祖先波斯人描述成了充满淫.欲、爱慕虚荣、邪恶而野蛮的原始人。

“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在告诉全世界的人,伊朗自古以来就是邪恶之源!”内贾德用上了极其严厉的措辞,“这是好莱坞乃至是美国向伊朗发起的文化大战。他们想颠覆一个伟大的国家!”

声势激烈的地图炮出现了,这次事件不再局限在一部电影,也超出了好莱坞的范畴,彻底上升到了地域和国家的高度。

内贾德的电视讲话播出后,瑞恩从纳帕河谷返回了洛杉矶,这件事不再是他个人,甚至不再是好莱坞的个体事件,已经演变成了波及到全美的大事件。

刚刚回到洛杉矶,学院的现任主席皮尔森以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名义,召集了一个派对。其中参与者无不是好莱坞的名流,目的就是针对伊朗方面的讲话做出必要的回应。

以好莱坞的做派,哪怕是国际上的抗议再猛烈,他们该拍什么还是拍什么,但这次不一样了,伊朗政府方面的代表,竟然将与好莱坞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了战争的高度,甚至公布的起诉名单中。包含了学院的众多成员……

他们迅速达成了一致意见,既然内贾德提到了《斯巴达三百勇士》,那就把它改编成电影,在全世界推广好了。里面的波斯人……嗯,尽量丑化。

派对之后的第二天,妮可名下的基德曼工作室,与迪士尼、派拉蒙、华纳兄弟和二十世纪福克斯等多家公司联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斯巴达三百勇士》的电影版正式立项,瑞恩亲自出任制片人,几家将倾力合作打造反映抗击波斯人侵略的温泉关战役这一史诗壮举。

其中。还公布了几张概念设定图,波斯大帝薛西斯一世的形象,不提也罢。

n、abc电视台、nbc电视台以及全美三大报业等众多的主流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新闻发布会,并且纷纷在重要的时段和版面上刊登了这一新闻,薛西斯一世的概念设定图肯定是重点,反正对方已经开了地图炮,他们也不介意用最激烈的舆论予以回击。

当然,妮可早就买下了《斯巴达三百勇士》的改编权,几大公司只是象征性的出资,绝大部分投资还是来自她的工作室。

借助着内贾德的帮忙,这部作品还没有开始拍摄,就成为了全美民众瞩目的焦点。

美伊之间本就矛盾重重,这几年数次走在动武的边缘,现在无疑是火上浇油,关于银幕上的争斗,彻底转入了银幕之下,联邦政府和伊朗政府之间的现实斗争比电影中更暗潮汹涌。

如同瑞恩预期的一样,嘴仗开始变成了两边的地图炮,向着更为激烈的方向发展。

“乔治,找到那些人了吗?”

通过加密电话,瑞恩问前段时间叮嘱的事,电话里传来了乔治的回答,“找到了很多,不过……”

“瑞恩,联邦政府的人已经找上了他们,我想用不着我们出面了。”

在伊朗接连不断的抗议下,联邦政府看起来要发动新一轮的抹黑行动了。

随后,瑞恩给abc电视台等众多迪士尼旗下的媒体负责人打了电话,叮嘱他们全力跟进事件后续的发展,甚至连迪士尼电视台儿童频道都没有放过,既然伊朗人指名道姓的打上门来,那抹黑他们一定要从青少年抓起。

作为伊朗保守派和反美派的代表人物,内贾德这个伊朗总统候选人,肯定是全美各大媒体攻击的重点。

abc电视台率先抖出了一张美联社的历史照片,并指认照片上一位正在押解着被蒙住眼睛的美国人质的大胡子青年就是内贾德,他是当年的人质危机的凶手之一!

接着,当年人质危机时被囚禁的那些美国人质和现在旅居美国的一些伊朗人,先后跳了出来。

前人质斯考特的采访视频登上的youtube的首页——即使内贾德将胡子刮去、衣服换掉,自己也绝对能认出他来!

他是如此说的,“1980年夏,我被关押在德黑兰北郊的埃尔文监狱,狱卒有时良心发现,允许我走出牢房到外面放放风,可当这一幕被当时还是低级别官员的内贾德看到后,立刻大发雷霆,对方暴戾的呵斥狱卒:‘他们都是猪狗不如的家伙,根本不配放风’!”

另一位前人质洛德则对迪士尼儿童频道的记者说,在审问过程中,内贾德曾威胁到美国去绑架他的儿子,然后把他撕成碎片,再把脚趾、手指一个个寄给他妻子。

这些新闻迅速被西方各大媒体转载,伊朗方面也迅速作出了回应。

他们称当年的人质危机事件是伊朗学生作出的自发行动,与内贾德和伊朗政府没有任何关系……

这种话有几个人会相信?如果没有某些人暗地里的指使和伊朗政府的纵容暗示,这种荒唐的行为会发生?

两边在舆论上面的交锋,完全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由瑞恩那个调查公司控制的着名调查性报道网站“counterpunch”公布了这次事件以来的一个调查结果,在一项超过150万人参与的网络调查中,有百分之七十五的人认为伊朗是世界的邪恶源之一,剩余的人中,又有百分之十七坦言对伊朗这个国家没有任何兴趣。

瑞恩看到后,不得不暗自佩服西方这些国家那种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方式,比某些刻板强制性的宣传厉害多了。

就拿他身边的人来说吧,娜塔莉是个标准的犹太人,对数次声称要消灭以色列的伊朗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妮可和查理兹私下里也认为,联邦政府对伊朗所做的这些,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

由联邦政府支持,以好莱坞和全美各大媒体为首的,与伊朗方面的舆论大战,成为了世界范围内11月份的主题。

当然,在这个以西方价值观作为普世标准的世界,伊朗自然受到的诘难多,收获的支持少。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伊朗政府首肯国有电影公司斥巨资拍摄一部以伊朗女赛车手拉勒?塞迪为原型的电影,目的就是要打破西方对伊朗的成见。

“在西方人眼中,伊朗是落后的,妇女地位低下,好莱坞电影也在竭力塑造伊朗的负面形象,而这部电影将改变这种局面。”电影的筹备方、伊朗纪录片和实验电影中心的一名官员在伊朗国家电视台上如此说道。

但是神一般的对手,也比不上猪一般的队友。

在伊朗国内占据了主导地位的保守派,立即对这一决定发表了猛烈的抨击,称‘女性出现在电影上,本身就是对伊朗文化的一种侮辱!’‘电影的情节简直是对伊朗穆斯林女性的荒谬解读!’‘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迎合美国及其盟友口味、宣传西方价值观的电影?’等等。

伊朗政府想要联通世界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就被迫流产了……

abc电视台立即抓住机会,将流亡西方的一些伊朗艺术家推上了前台。

来自伊朗的先锋艺术家施林?奈沙,参加了abc电视台的王牌节目安妮脱口秀。

奈沙说,她将自己看作同胞的代言人。

“我被迫远离祖国,生活在一个陌生的国家,这是因为西方对我女性的身份有足够的尊重,在这里我不需要蒙着脸上街,也不需要担心某些莫名的、本不该由我们承受的压力。”

“而在伊朗呢?就拿艺术创作来说吧,要么做些单纯的作品,不会碰触社会和任何现实问题,这样就可以呆在祖国;要么进行真正想进行的创作,但可能永远都不能回家了。”(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