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 第一百八十七章 西班牙方阵

武田家的明国武士 第一百八十七章 西班牙方阵

作者:幸福来敲门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25:34 来源:笔趣阁

在十六世纪,世界上大体有两个区域,已经长期将火器列装部队,并应用于实战之中。

这两个区域,一个是欧陆,一个就是明朝。

由于火绳枪是以平射,射速慢的特点,不同于弓箭可以抛射,并且射速较之快,所以欧陆,明国的军事家们一直寻求一种,发挥火绳枪最大威力的阵形。

在明朝,戚继光南平倭寇后,北调长城,以防蒙古的游牧骑兵。

当时明朝军队火器普及率极高,戚继光针为了发挥火器的优势,用车步混同的方式,组建车营。

车营的战法,就是用坚固的战车作为防御屏障,将火器装在车上,遇敌时拒车防守,并以鸟铳、火箭、佛郎机轮番施放,作为打击。

不过车营的战法,对李晓而言,并不适合日本作战,日本多山地,少平原,车营行驶不便,而且日本也没有那么多驮马来驮车。

事实上西班牙方阵除了长矛火枪混同外,较之明国的车阵,以及同为戚继光发明火器步兵混同的鸳鸯阵,有一个根本上战术的革新。

岛胜猛,师冈一羽,小幡晓宪,木下小一郎,大藏长安他们五个面面相窥,对着李晓抛出的一个又一个新名词,一个又是一个新概念,现在是一团雾水,满脑子浆糊的局面。

李晓顿时因此生出一种穿越者的优越感,这就是知识的力量,谁说整天玩游戏,玩不出知识来的。

西班牙方阵,就是信长之野望里,南蛮科技,西班牙最后一项科技树的西国方阵。

李晓装出一副知识渊博的模样来,言道:“这个新战法,我将他命名为西国方阵,就是效仿泰西国,哦,不,你们叫南蛮人的战法。”

“南蛮人的战法?那些蓝眼睛,大鼻子的南蛮人的战法?”岛胜猛,大藏长安是李晓家臣团中仅有见过南蛮人的,都是他们当年在博多游历,学习时候见过南蛮人。

“没错,铁炮就是我们明国人发明,然后传给南蛮人,之后南蛮人又传到日本的。”李晓为了加强他们对于新式战法的信心,作了一番解释。

听到这里,岛胜猛,师冈一羽他们都一起点头,对于铁炮从种子岛传入日本,这一点他们是知道的。

“西国战法在泰西,额,也就是南蛮人那边,是主流战法很是厉害,他们针对铁炮的特点,将铁炮队设计成8-12排的站位方式。”

“8-12排?为什么要这么长呢?”小幡晓宪当场提出疑问,他是李晓麾下的铁炮组头,对铁炮自然十分了解。

一般日本的合战之上,铁炮队都是站在己方长枪足轻阵的前列,要么站姿,要么跪姿站成一排,或者是站,跪两姿态,站成两排同时齐射。

铁炮足轻开完一枪后,

迅速溜回到队伍最后面。

而在小幡晓宪的理解里,铁炮是只能平射,不能像弓箭般抛射,如果站成8-12排不意味着,后排的人射击,很容易击中前排,或者只能朝天空放枪。

李晓向小幡晓宪点了点头,言道:“你说的没错,不过遭遇敌军时,西国方阵的铁炮队,只有第一排才能射击,然后第一排铁炮足轻射击完毕后,在排与排的间隙中后退,退到最后一排去装弹,让第二排铁炮足轻射击。这样的战术,我将他称为后退装弹战术”

李晓此话一出,顿时在场之人都是一团雾水,只有小幡晓宪脸上脸上露出了喜不自胜的神色。

他言道:“主公,这战法十分高明,如此我们的铁炮队就可以不间断的,从头射击到尾了。”

小幡晓宪此言一出,众人才微微略有所悟,并非其他人的悟性差,只是对于铁炮这新鲜事务,大多数人都不了解。

李晓微微一笑对小幡晓宪的领悟力表示了赞许。

所谓的后退装弹战术,正如他刚才所说。

就是当遇敌时,第一排火枪手齐射后,第一排的火枪手在排与排的间隙中,后退到最后一排去装弹。待前排火枪射击都射击完毕后,原本第一排的火枪手已装填完毕,在原阵势最后一排的位子上射击。

最后火枪队的阵势,不向前,反而是在射击之中,步步倒退,又称之为反向前进rmarch)。

据说西班牙人说,假设有十排以上的火枪横队,还有充足的弹药,西班牙方阵就可以保证,战事从头到尾,火枪火力一直不间断。

在历史上西班牙人最早是在,与法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帕维亚之战(公元一五二五年),第一次采用后退装弹战术,然后打得法军打败,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被俘。

西班牙方阵,以这种后退装弹战术,在欧洲战场力压旧时代封建军队,以至一百多年后在燧发枪问世并逐步得到完善时,这种战法仍然是弥补火枪发射速率太慢这一缺陷的主要手段。

不过后退装弹战法,并非西班牙人独创,明初大将沐英,本愿寺和尚,魔王都采取过类似的三段击。

小幡晓宪越想越是兴奋,颇为乐观地言道:“主公,这个战法真是绝妙,如此一来,铁炮队就不用,担心第一发齐射打完之后,没有后续的火力,而不得不撤退了。铁炮队可以一直留着战场上。敌势来多少就可以消灭多少了。”

李晓听后微微一笑,小幡晓宪太想当然了。

李晓正要详细地向小幡晓宪解释所谓三段击的战法。

这时岛胜猛却乘此向李晓说出了疑问:“主公大人,臣下有一事不明,这后退装弹射击,与普通齐射相比较

实际上射速没有提高,反而变慢了。”

顿了顿岛胜猛整理了一番思路,言道:“以我们新组建的八十人铁炮队而言,在只装一次弹丸的情况下,八十支铁炮齐射,或者八十支铁炮后退装弹射击,两者射出的弹丸比较,都是八十发。”

“而若是两次装弹情况,八十支铁炮两次齐射时,可以打出一百六十发,而后退装弹射击,在同时只能打出九十发。若在这时候敌军杀到阵前,铁炮队只能退却,并且这还不扣除铁炮手在队列中行进的时间。如此杀伤力不是反而小了吗?”

岛胜猛这么一说,所有人都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李晓也是面露诧异,倒不是别的,他是没想到岛胜猛童鞋的数学学得这么好。

小幡晓宪连忙替李晓解释言道:“岛胜猛大人,你说错了,实际上主公这样的战法,并非是提高铁炮的射击数量。打个比方,若是大人率领军势,冲击我主持的铁炮足轻防御时,大人会如何处置呢?”

岛胜猛凝眉微微一思索,言道:“我会在距离你铁炮足轻二十间以外的距离,缓缓前进,并用弓足轻在远处放箭骚扰,待你们铁炮齐射之后,我再命部下在铁炮足轻装弹丸的空档,全力冲锋杀到你们面前。”

小幡晓宪点了点头言道:“没错,岛胜猛大人,不愧是本家首席大将,经验丰富,因为大人知道,铁炮射程虽然有二十间,在二十间这个距离上射击,对足轻的杀伤力不仅最小,而且命中率最差。所以阁下用弓足轻骚扰,迫使我的铁炮足轻不得不放枪自卫。这样铁炮足轻齐射之后,装弹空隙这段长的时间。大人就可以乘机来袭了。”

岛胜猛听到此也恍然大悟,言道:“原来如此。原来后退装弹,就是为了一直维持用铁炮的不间断射击。”

李晓记得当时蒙古骑兵对付明朝军队,都是用远距离用骑射,疾驰旋走等种种办法,yin*明朝士兵把持不住,提前将火器在远距离齐射,然后乘装弹这个空档,再抵近砍杀。

这种情况并非只有严格纪律就能约束住的,人都从众心理,若是有一人受伤或者害怕下,提前将铁炮打出,那么其余的人不明就会,也会纷纷跟着射击。

李晓转而言道:“不仅如此,打个比方,在二十间距离上,十支铁炮齐射只能杀伤一人,而十五间距离上,同样十支铁炮就可以打死两人,十间,铁炮齐射就可以杀伤三人,越是抵近射击,铁炮的威力和精准度就越强。而不间断火力的杀伤,肯定要强过远距离齐射。”

听李晓这么一说,众人信心更足,对这种西国方阵更加期待,有的人甚至以为只要全军都装备了铁炮,那简直同等军势数量之下

毫无敌手可言。

李晓对此摇了摇头,这又是一种想当然尔,不过他没有去更正这一说法,在日后的训练中,他们会发现,这西国方阵的优点缺点之处。

不过在欧洲历史上,西班牙方阵确实具有划时代作用,革新了当时的主流战法,并流行了一百多年,后来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以及日后普鲁士陆军缔造者,打遍欧洲无敌手的大帝弗里德里希二世,都是在西班牙方阵的基础上,进行战法革新。

与西班牙方阵相比较。

戚继光的鸳鸯阵,后来为了对付蒙古,也作了改进之后,配上了鸟铳,三眼铳等火器,但这些火器的使用方法,与弓箭类似,只是一种阵法配属,并没有突出火器的作用。

魔王在十一年后长筱合战时的三段射,他是将各备队配属的铁炮队,集合在一起使用,是一种将铁炮队单独列出运用的战法,比之西班牙方阵并没有长枪铁炮混同的概念。

这个时代还远非铁炮无敌的时代,在长筱合战中,武田家阵亡的一万两千人中,被织田信长三千铁炮足轻用三段射干掉的,也只是的一部分而已。

未来的几十年内,战场上的主角仍是冷兵器。

西班牙方阵只是在冷兵器向热兵器过度历史上,其中一个过程,并没有实现取缔。

就李晓所知,对西班牙方阵而言,在没有掩体,防马栅,以及地形配合下,应对上大规模骑兵的冲击,胜算还是不高的。

这一趋势只有到了后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手里才改变,古斯塔夫二世用他的刚塑造出瑞典陆军,击败当时堪称精锐的波兰翼骑兵(也就是帝国时代2最高级轻骑兵)。

当时古斯塔夫二世在西班牙方阵改进的基础上,还引入步炮协同的概念,而最后击败波兰骑兵的,还是靠他的瑞典骑兵。

不过李晓并没有想那么多,他眼下做的只需要革新铁炮战法,在原有基础上,增强铁炮杀伤力,这一步就可以了。

现在在李晓组建的西国方阵中,也分为铁炮足轻队,枪足轻队两队。

方阵采取线性队列排列,纵列八排,也就是说,李晓的八十名铁炮足轻分为八个波次轮流射击,每次十人射击。

李晓将以长枪足轻队居中,而铁炮队分为左右翼排列。

由于当时铁炮技术还未成熟,尚十分精贵,不可能大规模装备的缘故,所以李晓决定将枪足轻和铁炮足轻,以二比一的比例组成方阵。

也就是说他的枪足轻队为一百六十人。而枪足轻队同样也是分成纵列八排,横列二十人,这样与两翼各四十名的铁炮队,组成一个8*30,240人的长方形方阵。

不过在历史上,很多西班牙方阵上,火枪

手则是包围在长矛手的四周,这样可以完成四面击敌的作用,但这样的布阵对于火枪手而言,太过奢侈。

李晓让铁炮队分布于两翼,而枪足轻队居于中央的战法,更靠近古斯塔夫二世所创造的瑞典方阵一点。

但是李晓也知道,这样的瑞典方阵有个明显缺点,就是正面火力强大,但两翼却十分薄弱。

若敌军以一路军势在前吸引,而分出另一路军势猛攻方阵的侧翼,那么李晓的西国方阵就只能沦为一个笑话,彻底玩完。

这点在历史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是以训练有素的骑兵队来掩护侧翼,并且他的军队训练有素,在决战进行的关键时刻,可以听从号令实现正面的左右九十度原地横向转移。

这样可以使得始终将方阵正面,对准敌军的来袭方向。

李晓没有强大的骑兵队,只能退而求其次,他在西国方阵两翼各布置了一百人常备,作为侧翼掩护。这一百人常备以七十枪足轻,三十弓足轻混

编。

这样就有足够兵力可以掩护西国方阵的侧翼,而剩下的六十常备则被李晓编入直属,作为自己的亲卫,也是战场最后的预备队。

如此李晓的五百常备就真正成军了。

更多到,地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