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宋时行 > 第357章 好走,种师道

宋时行 第357章 好走,种师道

作者:庚新 分类:言情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4:38:59 来源:笔趣阁

靖康二年,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来到。

江南,已春回大地。

塞北,却依旧严寒.院中的那颗桃树,虽然透出绿色,可那光秃秃的枝桠,却让人感到有些寂寥。

玉尹坐在门廊上,手指无意识的招过琴弦。

枯木龙吟发出一声幽幽叹息,在院中缥渺,总让人有一种极不真实的感受。

春天,来了!

逐鹿山之战,包括了逐鹿山和桑干河两处战场。

宋军在这一战中,可谓是大获全胜。完颜宗翰和完颜委室被杀,令完颜吴乞买大惊失色。

而四太子金兀术,在鸡鸣山被宋军所袭,也死于乱军之中。

种师中听闻玉尹偷袭鸡鸣山,吓了一大跳,连忙让玉尹传令,命吴玠和太子亲军撤出鸡鸣山,后退百里屯驻永兴县城。这永兴县城,也就是后世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逐鹿县。战事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女真已是必败无疑。若再占居逐力山,势必会令完颜吴乞买亡命反扑。毕竟,这鸡鸣山关系到西京大同府和中京的联络。

只要鸡鸣山不被宋军占领,西京就不会成为一支孤军。

种师中之所以这样决定,也有队范西辽做大的意思……如果西辽占领西京大同,必然实力大增。一个女真,已经让大宋头痛不已,若在加上一个西辽……倒不如留下西京大同府给女真人,让他们与西辽进行博弈,才能保持北疆局势的平衡。

陈规向玉尹解释了种师中的想法,玉尹侄也没有往心里去。

当初和女真开战,便是为了让西辽兵进漠北。现在,耶律余里衍已经兵临漠北,他也就完成了当初的承诺。至于接下来西辽和女真如何博弈,就不是他能决定。

不过让种师中真正恼怒的,并非玉尹擅自偷袭鸡鸣山。

孙海在桑干河畔,将俘虏的八千金兵全部斩杀,鲜血染红了桑干河.….…..

此事发生之后,使得北疆震动。

按照玉尹的说法,孙海和女真人有深仇大恨故而才会做出这种疯狂举动。在斩杀了女真俘虏之后,孙海也自尽身亡。由于他手握兵符,故而高宠等人也必须听从他的命令。种师中当然清楚这里面的玄机,若非玉尹下令太子亲军中,谁能指挥高宠何元庆这些个骄兵悍将?哪怕是吴玠,恐怕也无法调动高宠的背嵬。

可是,孙海的人头已经送来。

血淋淋,面目模糊。

种师中心里非常清楚,这决不可能是劳什子孙海的人头。

逐鹿山之战,死了那么多人天晓得玉尹是从何处砍了个燕云汉人的人头充数。

那孙海,恐怕早已逃匿无踪……

可就算清楚又能如何?

种师中不可能因为这件事,和玉尹反目成仇。

且不说他制裁不得玉尹,便是能制裁,只怕他的兄长也不会同意。

种师中只得严加斥责命玉尹整顿太子亲军,并让他撤出蔚州退到银城坊休整。

真不能再让他到前线了!

这厮胆大包天,连杀俘这样的事情都敢做出来。

鸡鸣山是女真联络西京的唯一通路,若太子亲军继续驻扎永兴,保不齐又会惹出什么事情。

所以,种师中下令,使岳飞率部接替玉尹驻守永兴。

同时又让牛皋驻扎定安,监视桑干河北岸的倒塌岭联军,与岳飞形成相互呼应的局面。

庞万春所部调往营州,除庞万春为营州兵马都监。

陈规也被调离太子亲军,出任平州守备一职,辖平州、营州和滦洲三洲之地,为燕山府东部屏障。如此一来东部有陈规,西部有岳飞加上中部驻扎古北馆的韩世忠,燕山府的防御可谓惊人。本来,种师中还想从玉1尹这里把吴玠讨要走,却被玉尹严词拒绝。

要知道,按照玉尹的想法,他早晚会从太子亲军抽身出来。

而吴玠正是他心目中,最为合适的接替者……

再者说,吴玠自己也不想离开太子亲军,所以玉尹便顺理成章的拒绝了种师中。

哪知这种师中不死心,见吴玠要不来,便向玉尹讨要吴璘。

吴璘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

说起来,吴璘原本就是西北军的成员,而种师中的兄长种师道,在西北军中地位甚高。

小种经略相公,在政和年间时,是指种师道。

不过随着种师道入主枢密院,开封之战更声名远扬。他年事已高,于是从小种经略相公就变成了老种经略相公。种师中也因出任河北东路安抚制置使的位子,拿去了小种经略相公的名号。所以说到底,在吴璘心中,对种师中更有归属感。

他和吴玠的情况不一样,没参加过太子亲军的成名之战。

后来虽赶上了燕山之战,也只是夺取了灵丘,斩杀兀林答阿鲁……所以,和吴玠相比,吴璘对太子亲军没什么归属感。在他看来,太子亲军早晚会返回东京,倒不如留在燕山府,一方面可以和女真人继续交手,另一方面也能为种师中效力。

既然吴璘不反对,玉尹也就没有阻止。

强留一个对太子亲军没有归属感的人,哪怕他有再大的能力,玉尹也不会放心……

就这样,种师中心满意足的得到了吴璘,命吴璘驻守居庸关。

玉尹本以为事情就这么结束,谁知道种师中却得寸进尺,向玉尹讨要兵马。

“种公手中,难道无兵马可用?”

玉尹乍听,诧异不解。

种师中治下的河北东路,而今至少有十二万兵马之多,如何又要向他讨要兵马?

种师中笑道:“燕山府而今有十二万兵马,但你太子亲军便近两万之多。

王渊借我八千兵马,黄潜善借我两万兵马,还有宗帅的一万多兵马……这些兵马,将来都是要归还回去。如此一来,我燕山府不过剩下五万。如果放在以前,倒也够用。可你打下蔚州,得六县之地,也需要兵马驻扎..你算过没有,这样一来,我析津府还有多少兵马?

平州三州共一万三千人;古北馆约八千人,还有永兴县也要驻扎八千。这样我析津府不过两万人,里面还有数千火器营的工匠,这兵马怎地足够?所以还请小乙帮衬。”

若这么计算,燕山府的确兵力薄弱。

玉尹蹙眉道:“可是从各地赶来的义勇,也有万余人啊。”

“那些人大都乌合之众,那堪重用?

小乙你莫以为我有其他用意,其实这样做对你而言,也是一桩好事。你太子亲军这次功劳恁大,兵力已达两万之多。这许多兵马,哪怕你背后有太子撑腰,也难免被人算外。八千……太子亲军正兵八千,杂兵七千,若超过了便非一桩好事。

我也不多要,与我八千杂兵足矣。”

八千杂兵?

这老小子却真敢说..,….

八千杂兵,可都是我出钱一手训练出来,你怎能说拿就拿走?

“小乙,你可以从义勇中再抽调三千人到麾下,这样一来,便不会可人关注。

我也知你为这些兵马付出巨大心血,我不白要你八千人……自家与倒塌岭也有些关系,若你以后向走倒塌岭这条商路,我会尽量配合。

呵呵,你看这样可以吗?”

倒塌岭?

也就是后世的蒙古!

玉尹知道,这不过是种师中画的一张大饼。

能不能成功,尚在两可……但种师中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玉尹也着实无法拒绝。

“既然如此,便依种公所言。”

玉尹从析津府离开,闷闷不乐。

他率领太子亲军来到银城坊后,便开始进行休整。

只是,这新年在不知不觉中到来,让他突然生出几分思乡的感怀。前年这时候,我在赶往杭州的路上;去年这个时候,我却在和虏贼交战。一晃三年过去,自己也成家立业,更有了两个女儿。可是,却从未和家人在新年团聚,实在有些遗憾。

也不知九儿姐和金莲,又在做些什么?

一想起燕奴和杨金莲,玉尹的思绪顿时混乱起来。

脑海中忽而闪现耶律余里衍的倩影,忽而又浮现出赵福金和赵多福的笑靥……该死,我怎会想这些事!玉尹眉头紧蹙,用力甩了甩头,长出一口气站起身来。就在这时,院外传来脚步声。

罗德匆匆走进庭院,来到玉尹跟前躬身行礼,“郎君,外面来了一支义勇,说是小种相公之命前来。””

义勇?

玉尹一怔,搔头道:“随我看看去。”

两人出门时,正遇到杨再兴过来,玉尹便叫上杨再兴一起往城外走。

出城之后,就见一支破衣烂衫的兵马站在城外等候。为首是两个壮汉,一个大约在四十出头,另一个看上去也就是二十多的模样。两人原本都披着一件破旧的棉袍坐在地上,看到玉尹等人前来,连忙站起身,并回头大声斥责,让其他人也都起身。

“小底武陵钟相,听闻郎君在燕山府与虏贼交锋,故而率乡亲前来投效。”

不想中途遇到大雪,耽搁了路程毗抵达燕山府时,大战已经结束。小种相公惜我等忠义,故而命我等前来向太子亲军报到。敢问大官人何人?可否了介玉郎君?”钟相?

玉尹一怔,觉得这名字颇为耳熟。

“自家便是玉尹,你二人可以小种相公公文?”

“啊川

两个大汉闻听,连忙纳头便拜,“不知郎君当面,钟相(杨幺)失礼,还请恕罪。”

说着话,那钟相取出一份公文递给玉尹。钟相,杨幺……

玉尹突然波灵灵打了个寒颤,“你二人可是来自洞庭?”

“啊?郎君怎知我等来历……小底虽非来自洞庭,但武陵却距洞庭不远。”

果然是他们!

玉尹心中不禁奇怪,这二人可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反贼。

其中又以杨幺最为出名,官军数次围剿,却落得惨败,最后还是被岳飞牛皋所杀。

说岳中,杨幺曾让王佐去游说过岳飞,但并未成功。不过玉尹知道,那只是一个传说。历史上的确是有一个名叫王佐的人,却是南宋名臣,未曾依附过杨幺,更没有出苦肉计,劝降陆文龙。想到这里,玉尹不由得眯起眼睛,打量钟相旁边的年轻男子。这厮便是杨幺,怎地会跑来燕山投我?

哈,这历史,可真个是变得乱七八糟。

他打开公文,一目十行看了一遍,就明白了钟相的来历。

这种师中也忒不地道,要了我八千兵马不说,却还给我这么一帮子苦哈哈充数。

看这些面黄肌瘦,狼狈不堪的义勇,玉尹有心拒绝,却狠不下心。

“既然是种公差遣,便留下来吧。钟相杨幺,随我入城……其余人等便交由大郎你来分派,便暂时先留在抬重营勾当。”钟相带来了六百多人。

按照他的说法,他从老家北上时,共有一千多人随行。

可是从武陵到燕山府,何止千里之遥。一路上遇到种种艰险,水土不服,冰雪阻路,粮草不她…以至于等他们抵达燕山府的时候,连一半人都没有剩下。而且一个个都有气无力,病怏怏的。玉尹本不想要,但这些人的忠义,让他难以拒绝。

罗德答应一声,便带着人走了。

玉尹则领着钟相和杨幺准备进城,哪知道杨幺在钟相耳边低语两句,钟相好像想起了什么事情,忙唤住了玉、尹。

“郎君,小底有一事禀报。”

“哦?”

“小底在途中,遇到一人,从他身上搜出一封书信毗似是虏贼使者,要前往开封。”

这句话说的非常巧妙,遇到一人!

玉尹不由得笑了,他大体上能猜出端倪,想必是钟相这些人在路上实在是顶不住,干起了无本买卖。

不过,他没有说破,而是好奇道:“是什么书信?”钟相从怀中取出一封脏兮兮,皱巴巴,还沾着血迹的书信,小心翼翼递给了玉尹。

打开书信,玉尹看了一眼,顿时蹙起眉头。

“这是什么文字?”

他搔搔头,对杨再兴道:“去找罗德,替换他回来。

你代他把那些好汉送到鸦重营,让衙内妥善安置……这看上去,似乎不是汉家文字。”

不一会儿的功夫,罗德回来了!

他拿过书信看了一眼,便轻声道:“郎君,这是契丹文。”

“大郎可识得契丹文?”

罗德顿时笑了,一挺胸脯道:“自家在太原时,没少和辽人、女真人还有西复人打交道。这两年,不管是契丹文还是西夏文,都了然于胸,怎可能瞒得过自家。”

“嗯,回帅府说话。”

玉尹和罗德领着钟相杨幺便返回帅府。

回到帅府后,他唤来两名亲兵,让他们先带着钟相杨幺下去梳洗,换一身衣服。

不换也不成了!

这两人身子都快要臭了……

在外面还好些,可是进了大厅,便特别明显。

而后,玉尹又让人准备酒菜,等钟相二人回来。趁此功夫,罗德把那封书信看了一遍,脸色顿时变得有些阴沉。

“大郎,上面写的什么?”

罗德轻声道:“郎君,这里面的内容,古怪的紧。””

“此话怎讲?”

“这上面说,临潢府粮价飞涨,粮食短缺的紧。”

要一个名叫余都姑所人在开封多买些粮食回去还说,事不宜迟,需尽早把事情敲定。”

玉尹疑惑道:“这有甚古怪?”

“可据我所知,临潢府的粮价,而今可是稳定的很。””

“哦?”

“这里还有一句,若小官人不肯同意,便与老官人说项。””

玉尹依旧是一头雾水,茫然看着罗德。

罗德轻声道:“郎君可知,那耶律余睹的别名,就是余都姑?”

“啊?”

“这封信表面上看去,并无任何问题……但细一品味,便颇有玄妙。

临潢府粮价飞涨,是不是说虏贼局势危急?所谓买粮,其实就是要挑起我大宋内乱?郎君当知道,太上道君和官家不和,而且自太上道君还朝,便一直争斗不休。”

玉尹激灵灵打了个寒颤,顿时呆愣住了。

罗德这么一分析,听上去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小官人是指赵桓,那老官人便是指赵佶?赵桓这次,肯定不会轻易低头;而老官人……

只是,这都是罗德的猜测,也没有任何证据。

玉尹拿着书信,在屋中徘徊。

许久之后,他突然对罗德道:“大郎,我想要回开封。”

“那这边……

玉尹搔搔头,也感到万分苦恼。

这时候,钟相和杨幺洗漱完毕回来,玉尹便把这件事暂时放在一旁。

当晚,他在帅府设宴款待钟相两人,并安排两人,在吴玠帐下听刽…玉尹心里有事,吃罢酒,送走钟相杨幺,便早早睡下。第二天一早,他正打算把罗德找来继续商量事情,却不想外面有人通禀,说是析津府来人,种师中请玉尹即刻前往。

玉尹见种师中催的急,只好暂时把书信的事情放到一边,带上高宠何元庆二人,直奔析津府。

这一路日夜兼程,便不复赘言。

第三天,玉尹抵达析津府后,便觉察到有些不妙。

析津府帅府上下,皆身穿麻衣,笼罩在一片悲伤的气氛之中。

“种公,发生了什么事?”

才十几天的光景,种师中看上去憔悴许多。

见玉尹到来,他把玉尹领到了书房。这书房中还有一个青年,玉尹一眼认出,正是种师道的长孙,种彦崇。

种彦崇披麻戴孝,一脸悲戚。

看到玉尹,他连忙躬身行礼。

“小郎君,你这是……只

种彦崇闻听玉尹询问,顿时泪如雨下,“玉郎君,翁翁……翁翁他,他,他..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