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八十三章 指挥权的争夺

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八十三章 指挥权的争夺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30:07 来源:笔趣阁

小艇上基本没有拖什么货物,都是清一色的士兵。让战士们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尽管这些人都穿着美式军装,却有不少是典型的华人面孔。

“哈罗!”这些士兵一个个看起来都很兴奋的样子,非常熟络地用英语跟大家打招呼。不过么,王参谋长小声对陈总指挥说:“吊儿啷当的,怕是些少爷兵,吃不得苦。”

陈总指挥一边挥手示意,一边低声应道:“没有人天生就能吃苦,这片老林子就是锻炼一个人意志品质最好的地方!”

又对卡尔逊问道:“嗨,卡尔逊,这一批华人报国队一共有多少人!”

二战时期,在美国陆军服役的华人超过1.3万人,占美国华人总数的17%,是美国各族裔参军人数百分比最高的族裔之一,而他们中间有将近20%的人在海外阵亡。此外,整个战争期间共有1.5万名华人海员在美国和英国的商船上服务。

郑胡子觉得与其让这些人去欧洲跟德国人打,不如调到远东来打小日本儿。此时正值日军猖獗,罗斯福很快就同意了。反正全美要征兵1200多万人,区区1.3万人根本不算什么。不过不是所有的华人都被派到了这里,还有很多去了缅甸或者是印度。

卡尔逊答道:“这是第一批,只有一千人,不过后续还会有人来,如果你们打得好的话,我想至少一万人!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狡黠地说:“如果真像胡子说的那样,能够开辟一个战略区,我想美军直接参战也不是不行!”

王参谋长惊讶地说:“苏联方面答应了吗?”

由于意识形态的关系,苏联对帝国主度列强抱有极高的警惕,所以绝不允许列强军队踏上苏联国土,哪怕是利用他们的飞机场也不行。当然,事实上这些国家也巴不得苏联早点儿完蛋。只是因为小胡子的意外崛起,让西方列强不得不暂时放弃这个想法。

卡尔逊脸上浮现出一丝复杂的神情,低声道:“有个消息你们暂时不要对外公开。苏联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什么!”

“啥!”

……

陈总指挥和王参谋长都惊得跳了起来。附近的中美士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向这边张望。

卡尔逊摊开手,苦笑道:“我就知道你们一时接受不了,我应该换个时间和地点跟你们讲的!”

陈总指挥深吸了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点头道:“你说吧。卡尔逊,我们承受得住!”

王参谋长也附和道:“总指挥说得没错儿,就算苏联亡了。咱们还是要打下去,中国不能亡!”

卡尔逊欣慰地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把事情大致说了一下。原来,开春之后已经占领莫斯科的德军继续向苏联发起攻击。不得不说,云爆弹这种准核武器真的是防御一方的噩梦。搁在以往,苏联方面还可以依靠兵力优势和主场优势跟德军打打巷战什么的。可现在谁跟你在小巷子里面磨叽啊,直接扔下一颗云爆弹了事儿。反正在小胡子看来,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迟早是要拉去炼肥皂的,什么平民死伤,他才懒得管呢!

陈总指挥想了一下,疑惑道:“这也不算太糟糕吧!就算城市守不住,苏联那么大,还可以跟德军打游击啊!”

王参谋长赞同道:“是啊,补给线那么长,希特勒能派多少部队在苏联?而且德军占领的城市越多,兵力就越分散,我看这是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说着又打趣道:“卡尔逊,你就不要吓唬我们了!”

卡尔逊气得直哼哼,翻了一个白眼说:“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们以为我还有心情开玩笑吗?实话告诉你们吧,斯大林的统帅部已经在德军轰炸中失去联系!”

郑胡子一直都是历史惯性的拥护者,可这次确实出现了蝴蝶效应,把历史的车轮都推出了轨道。本来在二战前后,美国的电子通讯技术才是最好的,像日本人使用的无线电定位技术就是美国卖给日本的。可郑胡子某次“一不小心”把21世纪才出现的几种无线电定位技术(其实也是美国的,曾经利用这一技术用无人机炸死了基地组织的老二)透露给了德国人。

德国人的电子工业实力不弱,只要知道了原理,搞出来自然不难。而苏联方面却并不知道,结果吃了大亏。斯大林死没死不知道,反正统帅部确定无疑地被摧毁了。没了斯大林这尊大佛,现在各大军头,像什么朱可夫、崔可夫、库兹捏佐夫,还有这个夫,那个夫,这个斯基,那个斯基,是谁也不服谁。按卡尔逊的说法,就算斯大林同志还活着,也未必能重新掌控大局。

陈总指挥和王参谋长听了之后,心情都很沉重。一方面是出于布尔什维克之间的阶级感情,另一方面么,苏联要是真的亡了国,德日就将联成一片,整个亚欧大陆都将被法西斯控制。至于美国,虽然十分强大,但没有两年的时间休想登上亚欧大陆。而两年的时间已经足以改变很多事情了。

“知道事情有多糟糕了吧?”卡尔逊突然漫不经心地问道:“陈,我听说德国有很多的军事技术都是郑胡子提供的?”

陈总指挥悚然一惊,作为抗联的绝对高层,冀中与德国之间的物资交换他是知道的。虽然搞不懂郑胡子哪儿来的技术,但这事儿十有**是真的,否则卡尔逊也不会主动开口询问。

“当然不是!这怎么可能呢,卡尔逊,你是知道的,我们根据地的技术水平连日本都赶不上。要是真这么厉害,还用得着大老远的跑到这里来么?”陈总指挥很快便矢口否认。这个时候与纳粹搭上关系可不是什么明智的选择。

卡尔逊微微一笑,忙解释说:“嗨,别紧张,陈,我没有恶意。我的意思是,嗯,或者说美**方的意见是,希望郑胡子能够把这项技术卖给美国政府。当然,我们还会向以前一样,给一笔价值不菲的专利费。”

陈总指挥松一口气。试探地问道:“能换武器装备?”

卡尔逊哈哈一笑。打趣道:“陈,要是郑胡子像你一样实在就好了,装备算什么!”他指着身后还在转运货物的巨轮说:“这些船上的物资足够你们装备十万人了!如果有需要,我们还可以再提供十万人的装备。这点儿物资对美国来说真是微不足道。”

像这种五千吨级的海轮。净吨(指实际能够用来营运的舱容。通俗点讲就是指能拉多少货)一般在1500吨左右。10万枝m1伽兰德连同子弹也就一千多吨,一条船就能够拉过来。当然,这是土八路的标准。美军的后勤补给比这儿复杂多了,不光是几杆枪的事情。

陈总指挥脸微微一红,忙对王参谋长说:“通知后续部队一定要尽可能的多带点儿人来,现在我们是枪等人,有的是枪!”

王参谋长听了也欢喜地使劲儿点头,笑道:“还得给郑司令长官发封电报,让他别藏着掖着了,有啥好货赶紧卖个好价钱!”

大家一听,都呵呵笑了起来。

说笑间,刚开始下来的那批士兵已经搭建好了一个简易码头并开始卸货。巨轮上的第一批物资已经顺利地运抵岸边,虽然封装得很严实,不过王参谋长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高射炮。尽管这些行动是严格保密的,不过仍然存在被日军查觉的可能,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构筑高炮阵地,以免遭遇日军突袭。

首先搬运的是12.7毫米m2hb大口径机枪,俗称点五零重机的就是它了。无论是对空,还是对地都有不俗的表现。一直到了21世纪,许多国家都还能够见到它的身影,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枪界中的不老女神!

然后是20毫米厄立空高炮,以及各种光学观察、听音器、探照灯等观测仪器,甚至还有雷达。虽说是性能极不靠谱的早期雷达,但终归是观测利器。历史上德国空军就在英国的雷达面前吃了大亏。

雷达一布置妥当,37毫米m1自行高炮和40毫米m1(就是美国防制的博福斯40毫米高炮)牵引炮也纷纷上岸,这两种火炮都配备了m5火炮指挥仪,其实就是一种原始的手动计算机,能够大幅提升火炮的防空性能。

陈翰章总指挥和王参谋长相视一眼,都是好不羡慕。本来以为这样也就差不多了,没想到后面还有!

见只临时搭建的栈桥往下一沉,几口更大的箱子从滑轨上拖了下来,然后很快在选好的阵地上组装,赫然是一门90毫米m1a1高射炮。别看它管子粗,射速不可慢,每分钟能达到20发。这在当时相同口径的高炮就算是非常高的射速了,所以得了一个“扫天雷”的花名。而且不光是一门炮的事儿,还有对应的m9火炮指挥仪和专业测高雷达。

王参谋长不禁感慨道:“嘿,你们美国佬还真是财大气粗!就这些装备就把郑长官的直辖防空旅给比下去了。”

卡尔逊笑着解释道:“根据协议,你们要是完成了开辟战略区的任务,这些钱就由美国政府买单,如果没有完成,这些钱是要从郑胡子的青霉素销售里面扣除的。”

陈翰章和王参谋长面面相觑,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这得多少钱啊!要是输了,郑长官还不得让他们赔!

更让两人感到震惊的是,后续还有更大口径的高炮——120毫米m1高炮!不过这玩艺儿太沉,构筑阵地也有一定的讲究,所以并没有当场部署。但是按卡尔逊的意思,必须马上开始修筑工事。

“陈,王,我们这么多人员和物资挤在一个渔村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一个大型的地下防御工事和弹药仓库。此外还需要一个食品补给基地,一个动力和照明基地,一个燃油基地,一个设备齐全的医院……”卡尔逊一直想打仗,可惜限于身份,总是不能如愿,所以一有机会就喜欢卖弄他在西点军校学习的那一套。

陈总指挥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倒没有被他唬住,忙摆手说:“卡尔逊,你说的很有道理。可是你要知道。这里是寒带。虽然现在是六月份,地表温度并不低,可是我们脚下踩的都是冻土层。”

冻土层,在自然地理学指的是由于气温低、生长季节短。而无法长出树木的环境;在地质学是指0c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以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数年至数万年以上)。

西伯利亚不用说。大都是多年冻土,其中很大一部分冻结的时间都超过了一万年。在这种环境下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施工之后的安全保障也是一大难题。像青藏铁路。建成之后由于高原地质活动频繁,就对铁路安全造成了威胁。

“当然!”卡尔逊得意地耸耸肩,指了指身后的船舶笑道:“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用得着带二十条大船过来吗?”

按卡尔逊的说法,美国方面对于在远东地区开辟一个新的战略区非常重视,为了后勤上不出岔子,他们甚至已经在加拿大北部寒原上做了多次实验。

在卡尔逊的安排下,巨轮上很快调来一批工程车,都是先遣队官兵们没有见过的稀罕货色。有专门砍大树的,有的清理灌木的,有钻洞的,有挖土的,有推土的,还有能够直接浇筑混凝土的……在这些机械的帮助下,一批批建筑很快拔地而起,不,应该是贴地而起——为了防空、保暖,以及隐蔽的需要,这些建筑都不高,而且依山而建,无论是在天上,还是地上都很难发现。

“卡尔逊,我简直不感相信自己的眼睛!”

“陈,这就是美国速度!”

陈总指挥和王参谋长相视一眼,目光里面都闪过了一丝忧虑。他们都在想,要是以后跟美国人打仗该怎么办?虽说现在还是盟友,但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

……

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某部炸掉了一座重要的桥梁,指挥官认为修复至少需要一个月,谁想到美军直接空运来架桥部件,几个小时就架好了。

“这玩艺坚固吗?”陈总指挥对一名指挥施工的美国工程师问道。

“非常坚固,它甚至可以承受五吨炸弹的轰炸!”

“真的吗?”

“当然!”工程师耸了耸肩说:“不过,我只能保证五年的时间。指挥官先生,我想您是知道的,这里的气候对建筑的损伤非常大。五年之后,由于冷热的剧烈变化,建筑里面的钢材就会迅速老化。直到,不堪重负的那一天!”

陈总指挥欢喜地说:“五年的时间就足够了!要是有这么多物资还打不赢,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

王参谋长笑道:“我看总指挥的估计还是太保守了,我想最多三年,我们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长官!”一名华裔美籍军官走了过来,略显傲慢地说:“据我所知你们跟日本人已经打了六年,而且还是节节败退,不知道您从哪里来的信心?”

王参谋长脸色微变,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当然是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这是我们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的基石!”

另一名华裔军官也挑衅道:“得了吧,现在是工业社会!讲的是工业实力,拼的是综合国力!您的那一套要是有用的话,我想中国早就胜利了,还用得着向美国求援!”

王参谋长沉声道:“你们什么意思?”

“很简单,长官!”那名军官笑道:“我们一致认为受过美国正规军事教育的军官才能带领我们取得胜利,而您和这里的绝大部分军官,都不符合要求!”

王参谋长气极反乐,笑问道:“哦,不知是哪位受过美国正规的军事教育?”

那名军官伸出手来,一脸自信地说:“王上校,我想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一下,戴维.李,毕业于西点美**事学院。这位是我的搭档,约翰.王,他是弗吉利亚军校的高材生。”

王参谋长并没有跟他握手,而是将头微微仰起,严肃地说:“上尉,不管根据是中**队的条令,还是美**队的条令,见到上级都必须敬礼!”

戴维.李一愣,脸色一下子涨得通红,一时有些不知所措。不行礼吧,有碍军规;行礼吧,又弱了气势。

倒是旁边那位约翰.王很老道地说:“上校,我们现在还是两支军队,最好还是先确定指挥权的问题。”

王参谋长毫不客气地说道:“第一,指挥权根本不存在问题!根据我们和美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在亚洲地区我们有当然的指挥权。第二,无论是根据1942年1月1日签定的《联合国家宣言》,还是二战区郑卫国长官与美国总统特使卡尔逊少校的约定,我都是你们的当然上级,所以你们必须行礼!”

“否则,我可以判定你们藐视长官!怎么你们两个想成为这里第一批接受军规制裁的军官吗?”

戴维.李、约翰.王相视一眼,只好无奈地举起右手行了一礼。约翰.王不甘心地说:“身为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我有权对自己的长官提出质疑!”

王参谋长冷哼一声,说:“这里是远东,你没有这个权利。而且身为军人,你必须明白三点,第一,服从;第二,服从;第三,还是服从!”

他停顿了一下,又道:“不过念在你们不远千里赶来支援的份上,我可以接受你的质疑。说吧,你们两个想比什么?”

戴维.李闻言大喜,忙道:“上校,要是您输了,就要服从我们的指挥!”

王参谋长淡淡地一笑,说:“要是技不如人,我会向总指挥和二战区郑司令长官提出辞呈。但是不是由你来接任,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

戴维.李和约翰.王一听,兴奋地击掌相庆,仿佛已经是胜券在握。

约翰.王低声道:“先赢几场,然后故意输几场。”

戴维.李不满地挥了挥拳头,嚷道:“为什么,王,我们要让他们输得心服口服!”

约翰.王解释说:“听我爸爸说中国人最爱面子,我们要是全赢了,他们说不定会恼羞成怒。所以我们先赢几项,然后再放水,这样既赢得了比试,又能赢得他们的好感。我想,这样或许有利于我们以后的指挥。对,就是这样,你觉得呢!”

戴维.李笑道:“ok!就按你说的办!”(未完待续。。)

ps: 非常感谢琚泽琪1的打赏!同时,非常感谢狼武士对本书的提出的批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