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三百五十七章 石油

抗日保安团 第三百五十七章 石油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1:57:50 来源:笔趣阁

德安大捷自然是举国振奋,这里不过多赘述。话分两头,再说说郑胡子这边的情况。随着德国物资陆续到来,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大规模换装也正式开始。由于第97军要负责搬运物资,53军要负责根据地安全,63军就幸运地成为第一批换装的部队。

不过63军在冀东收编了太多新兵,部队不仅要换装,还要重新整编。周参谋长领着总参谋部和冯占海军长拟定好整编及列装计划后便联袂赶来向郑卫国汇报。

郑卫国看了看,发现老兵都集中在91师,新兵都集中在92师,奇道:“不是说要新老混编,以老带新么,怎么都分开了?”

周参谋长解释说:“是这样的,总座。冯军长认为这批新兵严重缺乏训练,直接混编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不如单独抽出来集中开展基础方面的训练,以便尽快适应正规军的需要。”

冯军长也点点头说:“是的,总座。我们从冀东返回的时候就吃了这个亏,一万人的老部队掺了两万多新兵,打又不敢打,走又走不快,差点儿就让鬼子包了饺子。现在回头一想还是一身冷汗!”

八路军能够直接吸纳新兵是因为他们以游击战为主,对兵源素质和战术体系要求不高。正规军就不行了,一些基础军事知识没掌握就很难融入部队,还会拖部队的后腿。那解放军的正规部队为什么可以做到火线补充呢?因为那些“解放兵”都是运输大队长训练好的,军事素养和战术能力尚在老解放军之上。所以来之能用,用之能战。

63军从冀东招来的那些兵,虽然底子不错,但大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直接与正规部队混编显然是不妥当的。从实际效果来看,也确实没有起到以老带新的作用,反而让老部队丧失了一大半的战斗力。

郑卫国想了一下,觉得应该尊重实践经验,说:“行,那就这样划分。”说着拿起整编计划又看了一眼。突然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这份计划是按一军两师四旅八团的建制安排的。这当然没错。**当时的建制就是这样。可郑胡子却清楚地记得军政部会在39年将部队调整为三三制,即一军三师九团,取消了旅级番号。像74军原本只有51师和58师,调整以后又增加了57师。号称三五部队。

如果63军现在按二二制整编的话。只怕刚磨合好部队。又要重新改编一次。这种频繁地调整显然不利于部队的成长。

周参谋长疑惑道:“总座,这份方案有什么不妥吗?”

郑卫国点点头,就把即将到来的39年改制讲了一下。

周参谋长和冯军长面面相觑。没想到还有这一出。

“总座,这个消息可靠吗?”周参谋长想了一下说:“如果可靠的话,我看不如向军政部申请提前更换编制,免得三天两头地调整。反正105师和108师都打成了空架子,换成三师九团咱们也不吃亏。”

郑卫国一想觉得很有道理,就算没有39年的改制三三制也比二二制要好。随着科技的进步,部队通讯能力迅速提升,指挥功能也得到了加强。这种情况下,三三制更加灵活,指挥环节少,战术变化多。像二二制的部队,一旦被敌军包住一个,夹住一个,立马就陷入被动。历史上,**在抗战胜利后又脑抽地换回二二制,结果在坚持三三制的解放军面前吃了大亏。像那个“天下第一旅”的覆灭就跟编制死板就有很大的关系。

“冯军长怎么看?”郑卫国思前想后,决定向军政部申请提前更换编制,正规军的番号和编制都归他们管,将领不得擅自调整。为了表示尊重,郑卫国又征询了冯军长的意见。

冯军长欢喜地说:“这是好事儿啊,虽然少了旅级番号,可实际上还多了一个团。”

郑卫国尴尬地笑了笑,解释说:“从长远来看是多了一个团,不过新编入我集团军的105师和108师损失太大,军区暂时无力补充,只能作为架子师,保留番号。幸存将士都将充实到其它部队去。也就是说调整之后63军就只有两师六团了。”

冯军长恍然大悟,笑道:“原来是这样!请总座放心,职部等坚决服从命令,绝不会有保存实力的想法。”又解释说:“只要对抗日有利,掉脑袋都不怕,哪儿还在乎这些呢!”

郑卫国欣慰地点了点头。历史上的63军绝对称得上忍辱负重。开始独自在关外坚持战斗,后来又从吉林杀出重围,进入关内以后不仅没有得到任何嘉奖,还被裁撤为91师。永定河战斗损失惨重,不但没有补充,反从甲等降为乙等。可他们却一直活跃在抗战第一线,直到在武汉会战中被打得几乎全军覆灭。作为一名将领,有此部队,夫复何求?

申请很快递交到了军政部的案头。陈部长不敢擅专,又拿去请常凯申同志批示。当时刚好碰上德安大捷,委员长一想郑胡子也是立了大功的。没他搞来的那么大炮,哪能赢得这么痛快?改成三三制以后,也无非是多了一个团,这点饷钱他还是出得起的。于是大笔一挥,便照准了,还让军政部私下奖励了郑胡子十万法币。

德安大捷确实是好处多多,不仅让郑卫国在委员长那里讨了个彩头,德国人的态度也悄然发生转变。像那个押运物资的海森堡少校,到了根据地以后一直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这回却亲自登门求见。

“郑,恭喜你!”海森堡少校学中国人的礼仪拱了拱手说:“中**队取得了一次了不起的胜利!”

说是恭喜,脸上却是洋洋自得的神色。仿佛指挥这场战斗的指挥官是他本人一样。德国现在与日本结盟,自有他们的消息渠道。得知日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接连遭受了猛烈地炮火袭击,海森堡立即意识到这次胜利与他带来的军火有关,甚至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让海森堡感到非常得意,仿佛东亚两个大国的命运就操纵在他的手心里一样。

郑卫国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用心,故意不接这茬,只是漫不经心地说:“是的,非常了不起。我们的将士不缺乏勇敢和智慧,所需要的不过是一点点先进武器而已。别看日军猖獗一时,最终胜利的一定是我们。”

海森堡想起了在四川见到的那些为了验证药效不惜以身试枪的“士兵”。愣了愣说:“是的。非常勇敢!我相信你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八国联军做不到的事情,日本人也不可能。”

他愣了一会儿又说:“不过就算如此,元首也不会选择支持你们的。”

郑卫国听了有些气恼,忙问道:“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元首对我们中国有成见。”

“噢。不。不。不!”海森堡摆手说:“当然不是,事实上元首更喜欢中国,而不是看起来就令人厌恶的日本。但元首不可能因为私人感情而损害德意志的利益。”见郑胡子没听明白。又解释说:“德意志帝国需要盟友帮助我们牵制英国,你们没有海军,我们只能选择日本!”

郑卫国默然无语,暗自叹了一口气,海军啊!

“郑,你们的物资究竟什么能搬完?”海森堡又催问道:“总不能让我们一直等下去吧?”三两句话说完,海森堡又开始催要青霉素,或许这才是他最主要的目的。

物资刚到华北,海森堡少校就匆匆赶来要求郑卫国履行合约,也就是索要青霉素高产菌株以及提炼方法。郑卫国一直拖着没给,倒不是想赖账,而是想以此吊住小胡子的胃口,便于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我们已经加快进度了,只是这批物资数量较大,还需要一点时间。”郑卫国随口敷衍了一句,又抛出一个诱饵:“为了被偿贵方的损失,我愿意做出一点补偿。”

海森堡脸上露出一丝讥讽的神色,耸耸肩说:“什么补偿?又是什么新型武器么?如果跟上次的火箭筒一样我想还是算了吧。”

郑卫国看过不少穿越小说,里面火箭筒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快的大杀器。于是特意让兵工厂制造了一门劣制大威力无后坐力式火箭筒。一开始确实糊弄了一些人,比如马塞尔武官就答应帮忙推荐给克虏伯公司。可海森堡少校到来之后却把郑胡子的“创意”大肆嘲弄了一番,因为这种火箭筒德军早就在研制了,而且比郑胡子手上的还要先进。

本来郑卫国还知道更先进的火箭筒,比如内置火箭发动机的巴祖卡系列。可这种武器要比无后坐力式火箭筒复杂得多,又没有合适的推进剂。依兵工厂目前的条件根本造不出来。没有图纸和样品,光靠一个创意显然很难说服古板的德国人。

“武器看不上眼,那么油田呢?”郑卫国虽然很想揍这个贱人一顿,但还是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毕竟每一次成功交易都能挽救更多的国人生命。

“什么东西?”海森堡少校随口问了一句,突然瞪大眼睛说:“油田!郑,你刚才说的是油田吗?”

郑卫国暗喜,心想鱼儿终于上钩了,笑道:“不错,就是油田!”

海森堡少校忙像机关枪一样问道:“在哪里?是在中国吗?有多大产量?”

“不,当然不是中国。众所周知,中国是贫油国。”郑卫国先否定了一句,然后解释说:“我手上有一份全欧洲未开采油田的资料,总储量大的惊人!其中有几块油田就在贵国的领土上。”

“什么?”海森堡惊呼道:“你是在开玩笑吗?”当时石油界认定的贫油国不仅包括中国和日本,也包括德国,所以小胡子元首才拼命地抢油田,又拼命开发煤炼油技术。

事实上不仅中国有大油田,德国也有。在郑卫国穿越之前,德国本土有四十四块油田,大部分都是70年代石油危机时勘探出来的。此外据德国石油公司判断,至少还有5亿6000万吨的石油埋藏在地下等着人们去发现。

“海森堡少校,我以军人的人格来担保此事。建议你马上通知贵国政府在我指定的地点进行勘探,我可以肯定那里有石油!”郑卫国曾接触过一个密级较高的能源计划,对于这些油田的位置非常了解。

本以为这件事情手到擒来,孰料海森堡少校根本不信,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什么也不肯报告给国内。

“郑,这太荒谬了!我知道你想要武器,也非常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海森堡摊开双手说:“可是我帮不了你,我不能损坏德意志的利益。”

郑卫国被气得直翻白眼,却拿这个固执的家伙没有一点办法。他想了一下,对柱子低声吩咐了几句。没过多久,柱子带着几名卫兵抬了一口大箱进来。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金条,约莫数百根。

金光灿烂,晃得海森堡眼睛都睁不开了。“郑将军,您这是?”海森堡希望这是郑卫国用来贿赂他的,不过看神情似乎不像。

郑卫国指着金条对海森堡说:“这些钱够打一口油井吗?”

“当然!”海森堡感到心脏都快跳出来了,激动地说:“别说一口油井,就算是十口油井也够了!”

“很好!”郑卫国点点头说:“你现在马上通知贵国政府在我指定的一处地点开采石油。如果你们没有找到石油,这些黄金都是你的!”

海森堡愣了愣,惊讶地说:“真的有石油吗?”

郑卫国说:“当然,我不会拿这么多黄金跟你开笑!”

海森堡犹豫了一下,终于点点头说:“好,我可以试试看。”如果挖出石油就是大功一件,即便没有,也能赚上一笔不是?

情报很快传到了德国国内,一开始大家都认为不靠谱,但海森堡一再强调中国的郑将军愿意承担开采费用。迫切需要石油的小胡子还是同意试一试,于是从军队抽调了一支工程部队前去勘探。为了防止英法间谍的破坏,是打着建筑公司的招牌去的。

郑卫国提供的地点非常精确,因为那是他在德国巴伐利亚州一次踩点行动亲眼看到的油井。油井周边有不少二战之前的老建筑,非常好识别。从那个地点往下挖肯定错不了。

“长官,为什么上级要在这个地方进行地质勘探?”为了保密,德国高层对工程队也没有说实话,只是含糊其辞地说要勘探当地的矿产。

队长耸耸肩说:“谁知道呢,或许上面认为这里有石油!”

工程兵们都哄笑起来。

开钻大约一个星期,钻头像是刺穿了什么东西,猛得一震。井架也突然猛烈地颤抖起来,士兵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惊慌地跑开。然而还没跑出多远,只听轰得一声巨响,一道黑色的匹练喷薄而出,巨大的力道当场将井冲倒在地。惊得目瞪口呆的工程兵们还没来得及跑远就被浇了满身的石油。

队长欣喜若狂,跌跌撞撞跑回营账,拿起电话结结巴巴喊道:“长官,我们在巴伐利亚发现了石油!”(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