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五十七章 历史剧变

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五十七章 历史剧变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5-03-30 21:57:50 来源:笔趣阁

本来华北的抗战形势是一片大好,华中地区虽然是一场惨胜,但南昌最终保住了,无论是民心士气,还是税赋兵源都比历时同期要好得多。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国民政府内部的右翼势力又开始抬头了。

1939年1月21日至30日,国民党在重庆召开五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针,成立了**的“特别委员会”,通过了整理党务的决议案。全会以后,陆续制定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异党问题处置办法》、《沦陷区防范共党活动办法》等一系列**秘密文件。国民政府的斗争矛头,已由对外转向对内。

随着敌后力量的发展和抗战形势的好转,这个趋势愈发明显。刚刚吃了败仗的冈村宁次立马像毒蛇一样找到了突破口,加紧对敌后部队的策反工作。不得不承认,冈村在这方面确实很有一手。他非常善于利用中国内部的矛盾,来实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第一批落水的是第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和参谋长王清翰,他们两个跟石友三的关系很好,是多年的老交情。因此对于高树勋这种“大义灭亲”、不顾同僚感情的行为非常反感。而且孙良诚以前是高树勋的长官,现在高树勋当总司令,他当副总司令,感到很不服气。

王清翰则是跟石友三走的太近,很多跟日本人接洽的事情他也有份。非常担心郑卫国或者高树勋找他秋后算账。

因此,等冈村宁次的密使一到,两人二话不说就投降了,还拉走了独立第三十八师师长孙玉田等一大批部队。

在河北打开突破口之后,冈村宁次又把目光瞄准了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很快,像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豫北保安司令王胜武、鲁南保安司令荣子桓、山东保安第五师师长齐子修、暂编第二师长张步云、骑一军某部师长赵瑞、杨诚等一大批敌后将领就像得了瘟疫一样接连叛变投敌。

除了这些较为正规的部队以外,冈村还大肆拉拢各种游杂武装、土匪、大地主的私人武装,搞了一大堆像什么防共军、剿共军、和平救**、和平建**、绥靖自治军、联防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伪第三十一师文大可、伪第十一师张东云等部。

一下子有这么多军队叛变,就像当头一桶凉水,给刚刚看到一丝希望曙光的敌后军民带来了极为沉重地心理打击。更为遗憾的是。事后查明这里面大部分军队。特别是正规军都是受了国民政府“曲线救国”政策的影响,其中很多部队在投敌之后甚至还能领到重庆政府的军饷。

换句话说,冈村宁次是这幕“降将如潮”、“降兵如毛”的奇迹创造者,但如果没有常凯申委员长的背后支持。是断然玩不了这么大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战后冈村宁次能够逃脱审判。还堂而皇之地作为**顾问出现在中国。原因很简单,早在抗战时期,委员长就跟他惺惺相吸。且有过一切非常默契地合作了。

幸亏郑卫国、卫立煌、傅作义、于学忠等华北军方巨头都是坚决的主战派,八路军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各战区开始联手镇压这些软骨头。但让大家没想到的是,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竟然在这个时候突然出兵——他打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同属抗战序列的八路军和山西新军。

原来,这才是冈村宁次的杀手锏。平心而论,阎老西儿对山西建设是有大功的,但他这个人满脑子封建残余思想,嘴里说想把山西建成山西人的山西,实际上却一心打造自己的独立王国。基于这种思想,他既仇视日军,又恨八路军和中央军,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军队都是来抢地盘的。在发现山西新军不受控制时,对这支子弟兵也是备加仇视,直欲除之而后快。

冈村宁次非常聪明地抓住了老西儿的心理,专门设了一个特务机关与老西儿谈判,商谈合作事宜。历史上,因为日军存心不良,出价太低,要价又太高,双方最终谈崩。这个时空里,冈村的手段明显更狡诈,目的也更明确。

为了打消老西儿的顾虑,他不仅爽快地给了老西儿一百万联银券(就是华北临时政府发行的伪钞),还表示不用老西儿公开叛变,只要不与中g合作就成,甚至表示可以把太原还给老西儿。之后更是悄悄让给老西儿三个县的地盘(这一手历史上也搞过),并给了老西儿一批旧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阎老西儿又接到军委会发来的密电,让他暗中对付中g和八路军。在老西儿看来,日本人和常凯申都支持他,有什么搞不得的?于是突然举兵,悍然发动了“十二月事变”。

一开始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因为没有防备,损失很大,山西新军整整一个纵队被老西儿拉走,里面的gc党员和亲共人士全部遭到屠杀。更可恨的是,阎老西儿还下令屠杀了在晋绥军控制区内养伤的400多名八路军伤员。

惨案发生后,日本人自然是笑歪了嘴,并趁机向冀中根据地发起猛攻,让郑胡子和八路军无法互相支援。常凯申也是兴奋异常,赶紧密令卫立煌以调停为名,消灭晋南的八路军和山西新军,最好搂草打兔子,把阎老西儿也一并干掉。

但卫立煌向来是主张联合抗日的,对于阎老西儿这种亲者痛、仇者快的搞法极为反感,所以不想掺和。只是迫于军委会命令才不敢公然援助八路军,于是严令中条山各军,不许参战。

没有中央军的帮忙,晋绥军很快就被回过神来的八路军给干趴下了。估计老西儿对八路军的认识还停留在红军东征时期。可八路军在郑胡子的接济之下。早已编练了十二个旅的正规军,山西新军也有两个师(一纵队和续范亭的暂一师)接受过整编。

这一回过神来,战斗力渣到五的晋绥军自然够呛。很快,晋东南、晋东北、晋西北都被八路军或者山西新军控制,晋绥军旧军(就是老西儿的部队)只好狼狈地龟缩到晋西南吕梁山区。

历史上考虑到统一战线的稳定,八路军最终放了老西儿一马。但在这个时空里,完全没有必要,留着老西儿反而是一个不稳定因素。在郑卫国的支持下,八路军继续进攻,老西儿的基本部队全被消灭。不得不通电下野。冀中方面经过一番苦战。也暂时击退了敌华北方面军主力。

随后,第一、二、八、冀察、鲁苏等战区统一行动,对境内的伪军进行联合打击,郑卫国还专门派特战队对那些领头的汉奸进行“斩首行动”。随着这些臭名昭著的铁杆汉奸被清除。华北的投降浪潮顿时被遏制住了。而且几大战区之间的合作比以前更为紧密。郑卫国以前期望的“华北一体化”的目标基本达成。

反观日军。实力虽然还在,但随着铁路被破坏,机车和汽车被大量损毁。后勤补给的问题愈发严重,作战能力也飞速下降。进攻吧,防守面积大,兵力被摊薄;收缩吧,占领地域小,给养筹集难。反正是进也难,退也难。

到39年底,大本营不得不下令把第108、109、110三个师团调回国,并随后裁撤(历史上也是如此)。又把第33、34师两个师团调到华中,以弥补该区域兵力不足的问题。这样一来,华北日军又恢复了之前十个师团、十个独立混成旅团的编制,与华北五大战区近20个主力军相比,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不过考虑到日军国力尚存,郑卫国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跟日军拼消耗,就没有主动发起反攻,而是继续整训部队,并用零敲牛皮糖的办法给日军放血。

当时华北沦陷区大约有两百多个县(比历史同期少了一半),郑胡子专门训练的四百多个狙击小组,再加上八路和**各部的神枪手就出没在双方的控制线两侧。平均每天都有上百日军被干掉,最多的一天甚至用这种打冷枪的方法杀死五百多名日本士兵。冈村宁次虽然也组织神枪手部队反击,却在冀中更为专业的狙击手伏击下损失惨重。这让华北日军士气更为低落,甚至开始出现主动带枪投诚的现象。这在历史上,直到43年以后才开始出现。

在国际上,随着中国的坚决抵抗,国际形象也大为改观,国际地位也逐渐上升。以往那些把筹码压在日本身上的国际势力(比如犹太复国团体)等纷纷撤资,使得日本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同时,由于日本的快速扩张,也引起了美国的猜忌和不满。特别是日军把手伸进了东南亚,大肆采购橡胶和原油,让美国各大财团都感到非常恼火。应该说日本的视角和美国是截然不同的,美国人只知道商业利益,而日本人更看重土地。

其实在日军侵华之初,日本和美国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日本人获得了大量土地,以及梦寐以求的资源,而美国人获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至于这些钱上是否沾的有中国人的血,那不是美国财团考虑的事。

美国一部描写美国最大化工公司和军火公司——杜邦公司的书,就揭露了美国总统胡佛、美**火商对日本侵华的支持。该书写道:“日本军国主义者也从杜邦公司纯粹正规的商业道德观中得益。胡佛总统以同情的态度看待他们(日本)在1931年入侵满洲……他宣称:‘日本方面也有些道理。我们与它的友谊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的。我们应该友好地考虑日本的处境。’由于自己的政府表现出这种态度,所以杜邦家族在那一年和日本签订了有利可图的协定并不令人惊奇。”

从白糖到面包,从石油到手套,从杜拉铝到发动机,还有废钢铁和石油。美国人什么都卖。而这些都是战略资源,日本正是靠这些东西来侵略中国。

正因为有美国等西方列强的纵容,日本侵华更加放肆,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对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美国是怎么做的呢?1937年9月14日,美国宣布禁止用美国船只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出口。看似很中立公平,但实际上却是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为日本海军掌握中日间海域的制海权,日本船只从美国装载武器和军用装备及其它战略物资时畅通无阻。

而中国即使在美国买到了武器装备,也没法运回来,因为掌握制海权的日本海军已经封锁了中国沿海。所以当时中国只能租用日本不敢检查的船只(比如美国的)来运输抗战急需的物资。但现在美国禁止这样做(只能租用美国船只运输在美国购买的非武器类货物)。等于把中国唯一的希望断绝了。使得日本照样能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而中国却难以获得美国武器和军用装备。

美国的这种政策和日本的海上封锁,不仅造成中国武器输入极其困难,也使中国其它物资输入产生困难。在1937年上半年。中国从美国进口1.15亿美元货物。下半年进口额就下降到0.73亿美元。1938年下降得更多。为此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呼吁西方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国,来改变实际上日本能输入武器,而中国难以从西方输入武器这一不利状况。可惜洋大人总是靠不住的。常凯申委员长一直到台湾都没弄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

1937年11月初,中国代表团要求布鲁塞尔会议做出关于对侵略者实行经济制裁和给予中国援助的决议。

如果当时国际联盟所有会员国能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不失为制止侵略者的一种手段。因为日本的原料进口大约四分之三来自英国、美国、中国、荷兰、印度尼西亚、法国、印度支那。日本所需的重要战略原料,如铁砂、铅、锡、锰之类几乎完全依靠从英国、美国,以及荷兰输入。但是,关于制裁的建议却没有得到法、英、美三国的支持。

法国外交部长德耳博在发言中说:“任何强制性的决议都不能从法律上和事实上有效地、圆满地解决中日之间的相互关系。”(注:活该高卢鸡亡国!)

英国代表团团长和美国代表团团长德维士赶忙附和德耳博的意见。最后,布鲁塞尔会议只通过了宣言式的决议,指出日本在中国的行动违**盛顿九国公约,建议日本停止军事行动,但是没有规定出任何对付侵略者的措施。

可以说,没有欧美列强的纵容和支持,日军在侵华的道路上根本走不了那么远。不过欧美列强帮助日本并不是喜欢日本,也不是仇视中国,而纯粹是为了利益。所以等日本开始把手伸向东南亚时,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就陡然加大加深了。

东南亚当时虽然是荷兰与英、法的地盘,但美国在那里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无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橡胶,都是当时世界上这些资源最主要供应地(当时中东石油尚未大规模开采),也是美国工业原料的重要产地。

到了1939年底,由于日本的胃口越来越大,美国终于忍无可忍,宣布将结束美日之间的贸易协定,不再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这让日本非常恼火,却无可奈何。

就在这个关口,德国突然闪击波兰。在这个时空里,由于武器的更新换代,德国延迟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发起波兰战役。1940年1月1日凌晨,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1月3日,由于之前与波兰签订了同盟协议,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不过英法当时都不想打仗,所以等安静地坐在马其诺防线背后,被世人讥为“静坐的战争”、“奇怪的战争”。英法终于到了为其绥靖政策付出代价的时候了。

仅仅过了五个月,远比历史上更加强大的德军突然掉过头来攻向法国。在这个时空里,德军拥有的是清一色使用柴油机作为动力引擎的高性能坦克。火箭筒、无后坐力炮、火箭、雷达等等大量高科技产品都提前研发出来,或者是较历史同时期大有提高。其它工业水平,在郑胡子的点拨下也有了跨越式发展。像真空炉电渣重融技术就让德国的炼钢水平新增了一个台阶,相对应的火炮等武器的性能也得到了极大提高。

还有像mg42通用机枪、gew43半自动步枪、stg44突击步枪、铁拳无后坐力炮等轻武器的研发时间也大大提前。法兰西战役时已经有小规模装备,虽然还没有达到原产品的水准,但这只是时间问题。

在原本历史中就一败涂地的英法联军自然不是对手,从德国入侵低地三国开始,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迫使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投降。英法残部虽然得以从敦刻尔克大撤退,但是损失至少占了50%以上,远远超过历史同期。

消息传来,举世皆惊!因为在战前,大家都觉得英国、法国、德国都是一个档次的国家,输赢很正常,可是一个月就打残一个,灭亡一个,实在是太恐怖了。

日本政府中的军国主义分子在德国的胜利中,看到了他们向欧洲列强在亚洲殖民地发动进攻的机会。他们迅速与小胡子谈判,并成立了一个新的联盟。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日本军国主义份子控制了日本政府,由于新任首相近卫文磨的软弱,实权渐渐由政府转移到了军部手中。陆军部长正是战争狂人、日后的甲级战犯——东条英机!

东条英机上台之后,立即采取行动,强迫法国维希政权允许他们占领北印度支那(也是就现在的越南等国),并要求英国关闭通往中国的滇缅公路。与此同时,还要求与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要求苏联停止对中国的援助,并关闭对中国的物资通道。

抗战即将进入最艰苦的时期,当然,也是黎明前最后的黑暗。(未完待续。。)

ps: 呵呵,没想到今天会有惊喜,感谢某点和编大,本书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