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零四章 地下长城

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零四章 地下长城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7:38 来源:笔趣阁

哒哒哒……瓦屋辛庄村爆发了激烈的枪战。日军来势汹汹,步兵推进的同时轻重机枪响个不停,子弹密集得跟水泼似的。掷弹筒也不停地向村内猛轰。被围在村内的几支小部队虽然都是精锐,但这种正面对抗并不是他们熟悉和擅长的,所以很快落了下风。随着日军外围兵力越来越密集,情势也愈发危险!

“杀给给!”日军第39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黑森英夫见对面枪声渐渐稀落,立即下达了攻击命令。

“板载!”正在卧倒射击的日军士兵们纷纷跳起来嚎叫着向前冲去,一个个身上都散发着暴戾的气息。令他们兴奋的是对面的抵抗愈发微弱了,很显然这将是一场轻松的胜利。

没过多久,日军成功地突入守军阵地,枪声终于平息了。黑森英夫兴冲冲地赶了过来,却见日军士兵们都围在一起发呆。

“八嘎!”黑森少佐怒气冲冲地挤了进去,喝斥道:“你们一个个都围在这里干什么?支那兵呢?为什么我连一具尸体也没见到!”

一名少尉小心翼翼地说:“大队长阁下,他们,那些支那人都从这里消失了!”

“纳尼?消失了!”黑森少佐仔细一看,发现这里居然有个地穴,而且非常隐蔽,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

第五中队长立木宪钢猜测说:“大队长阁下,上次的支那人肯定也是钻进地洞里去了,怪不得我们一直找不到!”

“哟西!”黑森英夫怒气顿消。居然露出一丝兴奋而又残忍的神色来,又喝令道:“你,你,你,你们几个马上下去,把支那人从老鼠洞里揪出来!”

立木宪钢看了一眼,低声道:“阁下,这里面太危险了,先让支那人下去吧!”

黑森英夫嗯了一声,点头说:“哟西。快快的!”

尽管极不情愿。十几名伪军士兵还是硬着头皮跳了进去。因为跳下去不一定死,不跳就死定了。这些伪军士兵并不是日军从敌占区带来的,而是占领永清县城之后招募的新兵。如果他们知道入伍第一件事情就是送死,不知道还会不会贪图那些军饷和安家费。

黑森英夫和立木宪钢带着一群士兵围在上面。满脸期待。结果没过多久。只听里面传出一声惨叫。然后戛然而止。围在上面的日伪军士兵面面相觑,都感到有些诡异和惊恐。

“再下去几个!”立木宪钢挥了挥手,冷酷地命令道。几名日军士兵立马又驱赶了十几名伪军进去。谁想到这些家伙一进去就失去了音讯。仿佛凭空消息了一样。

“八嘎!卑鄙的家伙,死啦死啦的有!”因为没有听到交火声,黑森英夫认为这些伪军士兵都是故意躲起来了,于是又命令日军士兵下去搜寻,并命令他们将地洞内的支那人“统统的消灭!”为了取得火力优势,他们还特意带了三挺歪把子。

哒哒哒……地洞内很快传出密集的枪弹声,但是很快又有日语的惨叫声和咒骂声传来。立木宪钢担心兵力不够,一挥手,又有一队士兵钻了进去。地穴内不时传来枪弹声,但进去的士兵就没有再出来过。一开始还能听到微弱的呻吟声,后来干脆什么也听不到了,好像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过。

黑森英夫愤怒地盯着洞口,怒喝道:“八嘎!去,弄几台抽水机来,我要把这群毛猴子全部送进地狱!”

“哈依!”

当时的中国虽然落后,但京津保三角地区的工商业还是比较发达的。日军很快从永清县城“征用”了几台抽水机,并运汽车拖了过来。一条条水管迅速铺设完毕,一头连着水井,一头放在洞口。随着柴油机忽忽作响,井水顿时哗啦啦从水管中流了出来。在场的日军都兴奋地大叫起来。

黑森少佐得意洋洋地说:“支那人的,老鼠的干活,我要让他们统统变成水老鼠!”

旁边一名翻译官忙拍马屁说:“太君英明,要按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坐水牢!”

黑森少佐满意地点点头,拍着翻译官的肩膀说:“哟西,梁桑,你的忠心大大的!”

“谢太君夸奖,谢太君夸奖!”梁翻译欢喜得像吃了蜜蜂屎似的,忙深深鞠了一躬。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地洞却迟迟灌不满。日军士兵们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就连黑森少佐和立木中尉也有些焦灼起来。吃过午饭之后,众人回来一看,除了洞口被水流冲塌了一些以外,一切都是老样子。这让他们都感到有些沮丧。

立木宪钢建议道:“大队长阁下,要不用特种烟?”特种烟就是毒气,是日军为了障人眼目、混淆视听,故意取的代称。

黑森少佐想了一下,心有不甘地点了点头。倒不是担心会受到国际舆论和人道主义的谴责,而是他们这个大队没有配备化学武器,想要投放毒气,就要向师团请求“战术指导”,这让他感到很没面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说特务旅这边。就在日军挖空心思对付地道的时候,高二炮早已率领部队和三分区指挥机关汇合。他们是怎么发现地道的呢?不是说永清县地道工事尚不完备吗?那这个地道又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再回到开头。

当时,日军从四面合围瓦屋辛庄村。高二炮他们依托地形顽强抵抗,但毕竟兵力不足,又没有重火力可以支撑,形势一度极为危险。就在将士们准备为民族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一个半大小孩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

“咳,你们是哪支部队的?”小孩胆子也挺大的,像个长官一样。似模似样地问道。

战士们吃了一惊,忙将他拖到临时工事后面,反问道:“嘿,你个小屁孩,是从哪里钻出来的!”

小孩瞪眼道:“你们先说!”

高二炮说:“我们是冀中军区的直属部队。小兄弟,你是不是从地道里来的,能不能带我们离开这里?”

小孩想了一下,见日军越逼越近,终于点了点头。

战士们边打边撤,很快就从地道口钻了进去。一开始。大家还以为是村民们自行挖掘的地道。钻进去之后才发觉不对劲儿。因为这些地下工事都是用由巨形青砖(规格均为30x16x8厘米,这种素面砖硬度大、土质细,制造时采用高温烧制)砌成,并有碹顶用的楔形砖。有的还用白灰灌缝。

技术水平之高。人力、物力消耗之大。都让人感到震惊。很显然,这根本不是普通村落能承担得起的。就算这里的村民既有钱又善长营造地下工事,但时间上也来不及啊!难道祖祖辈辈都在暗中修筑地道?这也太荒谬了。战士们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高二炮伸手摸了摸墙壁,惊讶地说:“小兄弟,这是你们村修筑的?”

小孩得意地扬了扬头,哼了一声说:“这你甭管!”

高二炮哭笑不得,无奈地说:“嘿,你们看看,这小嘎子!”

嘎子是北方方言,在生活中大人常常戏称那些脾气比较“拧”的小孩叫嘎子。比较著名的就是小兵张嘎,虽然这是一个文学作品虚构的人物,但他代表了千千万万在沦陷区为国效力的少年儿童。跟十六岁就为国杀敌的岳云一样,都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没想到那小孩突然往前一跳,喝道:“都不许过来,俺们要先审查审查!”

高二炮发现四周藏有伏兵,忙让大家别乱动,免得发生误会。

一名军官走了出来,先对了几句暗号,见没有问题才欢喜地问道:“弟兄们,你们是哪部分的?”

高二炮答道:“我们是集总直属部队,我是特务旅第一特战队队长高二炮,奉命前来营救三分区指挥机关的!你们是三分区的吗?”

军官大喜,忙上前敬礼道:“哎呀,见到你们真是太好了,我是三分区警卫营一连二排排长耿春彪,见过高队长!”

高二炮他们也很激动,赶紧问道:“耿排长,段司令员他们都还好吧,他们现在在哪里?”

耿排长叹了口气,说:“前天晚上我们被日军合围在上面的村子,损失不小,段司令员也负伤了。幸亏小鬼子一炮把地基给轰塌了一段,让我们发现了这个地道,不然我们和乡亲们只怕就在劫难逃了。”

众人都连声道:“好险,好险!”高二炮又问道:“那你们怎么不跟集总联系呢?总座他们都快急死了!”

耿排长愧疚地说:“几部电台都被鬼子炸坏了,通讯员又冲不出去,所以……”

高二炮叹了一口气,说:“唉,那你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段司令员呢?”

耿排长指着地道:“这里暂时没什么问题,就算鬼子发现了入口,一时也冲不进来。不过我们带进来的粮食不多,时间一长就不行了。段司令员正带着战士们在地道内四处打探,看有没有合适的突围路线。”又解释说:“因为我们是从这个入口进来的,段司令员担心鬼子会顺着地道追进来,就让我们排留守。我已经派人去通知大部队了。”

倪春妮好奇地问了一句:“还打探什么?这个地道不是你们挖的吗?”

耿排长见是女兵,忍不住多看了一眼,笑道:“呵呵,这么大的工程我们哪里弄得出来?再说时间也来不及啊!”

高二炮笑道:“我正想问你们呢,到底是谁这么大的手笔啊!”

耿排长摇头说:“我们也不清楚,问村民们也不知道。据司令部的李秘书说,可能是古代什么时候修的。”

高二炮有些不信,开玩笑说:“啥时候修的东西能管到现在?不会反清复明的时候修得吧!”

耿排长笑道:“这谁知道,也许是义和团干的呢!”说着又带着大家在里面参观了一下。

众人跟着走了一段才发现刚刚通过的隧道跟整个地下工事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只相当于一段入口而已。进去之后,有非常宽敞、高达三米左右,可供两辆单辕马车并过的大型隧道(相对而言)。也有较小,仅容单人通过,且非常复杂的“**洞”。

此外还有翻眼、夹壁墙、掩体、闸门等军事专用设施,每隔一段还有水井、气孔、放灯台、土炕等生活设施,简直就是一座地下城市。进入核心区域之后,里面还有非常宽大的藏兵室,足可以进驻数百人之多。

从瓦屋辛庄村及附近几个村子逃难的百姓大多便藏身此处。警卫营将他们编成若干个中队,分散驻扎在各藏兵洞内。乡亲们见又有军队进来。纷纷好奇地张望。

有熟络的村民还问道:“耿排长。又有部队撤进来了?”

耿排长解释说:“这是郑总司令派来营救我们的部队!”

乡亲们一听大为欢喜,纷纷上前问道:“老总,俺们什么时候可以出去?老蹲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啊!再这样呆下去,大伙儿可就要饿肚子了!”

高二炮一脸歉意地说:“现在恐怕还不行。我们就是刚从上面下来的。小鬼子把四周都围得死死的。还四下打探……”

呯呯!正说着远处突然传来几声枪响,在地道中听着格外沉闷。村民们吃了一惊,惊慌地叫道:“不好了。肯定是小鬼子杀进来了!” 不少人纷纷爬起来想跑,一时间大人叫,小孩哭,乱成一团。

耿排长忙安慰道:“乡亲们别害怕,洞口有我们守着,小鬼子冲不进来!”劝了半天,好不容易才将大家安抚下来。老百姓见外面光响枪,也没人往里面冲,终于不再慌乱。民国时期几乎天天打仗,老百姓对战争的适应能力还是挺强的,心理素质也比和平时期的人强多了。

高二炮有些不放心,说:“耿排长,你在这儿照看百姓,我带一队人到入口看看。”

耿排长忙道:“也好,那就有劳高队长和弟兄们了!”

高二炮摆手说:“哎,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特战队刚刚到洞口附近恰好碰上一队伪军钻了进来,于是利于地形轻松干掉几个,并把剩余的家伙全部俘虏了。活捉了二三十个,都没有用枪。接着进来的日军警惕性比较高,不过他们那一套打法在地道内根本施展不开,很快也被消灭干尽。

刘中兴担心特战队兵力太少,率领蓝鹰小队过来帮忙,结果白跑一趟,打趣道:“不亏是特务旅啊,这仗打的!”

高二炮笑道:“你们也不赖!”

正互相吹捧着,耿排长匆匆赶来,说:“高队长、刘队长,俺们军分区郭副司令来了!” 郭副司令就是郭墨村,原河北游击军第六路总指挥,现在的实际职务是三分区政委,对外称副司令。

郭副司令到后不久,段双虎也带着几名战士匆匆赶了回来,看到高二炮之后很是高兴。寒暄一阵之后,忙问道:“你们带电台了吗?我有重要军情向总座汇报!”

电报很快传到了蠡县总部。程政委和周参谋长看到电文大喜过望,赶紧把这个好消息向任丘的郑卫国作了汇报。此时野战电话也铺好了,所以可以直接通话。

“什么!找到三分区指挥机关了?段双虎他们都还活着?好,好,好!”郑卫国激动地放下电话,对在场的军官们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三分区指挥机关成功突围,目前已经跟特务旅在敌后胜利会师!”话音刚落,会议室内顿时一片欢腾。

程政委忙道:“司令员,您别只顾着高兴,段司令员还有重要军情呢!我已经发电报过来了,你马上看一下!”

郑卫国知道程政委不会无的放矢,这么说必有原因,于是宣布暂时休会。电讯员很快将密电呈上。

段双虎在电报中首先解释了一下这几天的情况和未能及时与总部联系的原因,然后又讲述了他的惊人发现,也就是瓦屋辛庄村下面庞大的地道工事。

有人可能要说,一个地道工事有什么汇报的?这个工事可不一般。仅段双虎他们目前查探到的就有数十公里,其中一端更是通向永清县城。段双虎认为只要完全掌握这些工事,永清县的抗日局面就将大为改观,甚至成为三分区最稳固的区域。饶是有心理准备,郑卫国看到电文以后也是惊喜莫名。

事实上,那个地下工程的规模远比段双虎他们查探的要大。也不仅仅局限于永清,临近的文安、霸县、固安、徐水(宋安肃军驻地)、雄县、安次、廊坊、新镇、容城都有,规模极为惊人。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这个地道就是著名的“永清地下长城”。后世仅在永清一地就查探出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宽约25公里。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的古战道区。经过史学家考证。这个异常庞大的地下修建于北宋,主持这项工程的将领很有可能就是著名的“杨六郎”杨延昭。比如永清县的地道,南距杨延昭所镇守的“三关”之一的於口关(现霸县东部信安镇)仅18公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从地道里出土了窑、碗、盘、壶等生活用具。更有箭头、弹丸等古兵器。通过这些文物。我们不难想见当年士兵及百姓守卫在地道里的情形。一千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竟建成如此坚固、精巧、实用的地道,怎不令人惊叹!

这么浩瀚的国防工程为何不见史书记载呢?专家估计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工程纯属国家机密(类似还有越国、楚国的地下工程。都比委员长的吴福线强一百倍,呵呵);二是官修的史书有意回避,与史臣们为宋廷屈辱投降的对外政策回护有关。

尽管“正史所未载”,专家们还是掌握了关于古战道的一些确凿证据:据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编的《霸州志》记载:“引马洞,为杨延昭所治,始自州城中,通雄县,每遇虏至,必以出师。”此外,清光绪31年(公元1905年)所编《雄县新志》,也有关于引马洞的记载。

从以上记载可知雄县和霸县之间是有地道相通的,而且可以通过大部队。如果这段地道被我军掌握,其战略价值不言而喻。有人可能会感到奇怪,杨六郎当年修这个干嘛,难道他在北宋的时候就知道小鬼子要入侵中国?呵呵,这当然不可能。

历史上,后晋的“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结果让中原地区在之后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饱受异族铁骑的蹂躏。宋朝建立以后,一开始也励精图治,可惜禁军精锐都被宋太宗在三次北伐中挥霍一空,剩下的残兵败将也被契丹人打出阴影,终是未能光复旧土。

此后辽军更形猖狂,不断越过边界,抢劫财物,焚毁庐舍,掳掠人口,百姓转死沟壑。面对强敌,北宋由攻势转为守势,以“坚守勿逐”为原则,固守边关。今天的河北省永清、霸县交界处,是宋辽边界,正是战事最频繁之地。这里与边关重镇雄县、霸县、固安,都是平原,无险可恃,对付呼啸即至的辽军铁骑的有效办法,莫过于构筑地下通道,可以屯兵、藏粮,当然也可作为百姓的避难所,用今人的话说,也就是打“地道战”,监视辽军,拱卫边关。

只是杨将军大概想不到他主持修建的这些工事居然在近千年之后还能重焕新春,还能为民族的解放做出新的贡献。这到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幸运,还是悲哀呢?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个发现总是有利于我军。

得知这些情况之后,郑卫国立即改变了之前的战略,决定再派几支主力部队重返大清河以北,利用这些地下工事在三分区坚持抗战,削弱日军的实力,同时也牵制住敌军,迫使其无力实施对潴龙河以西的军事行动。

就在冀中军区紧锣密鼓准备反攻的时候,塞北也传来了好消息,经过一番周密地策划之后,傅作义将军终于决定对日军盘踞已久的包头城动手了。一场经典的奔袭战即将拉序幕!(未完待续。。)

ps: 首先向大家道歉,昨天漏更了。这个是山人咎由自取,本来昨天起得挺早的,但是一直磨蹭着没动笔,结果正准备写的时起突然停电了。按起点的规定,还想要全勤的话,今天必须要更新一万五千字,要疯了我!努力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