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蜜月期

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五十四章 最后的蜜月期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7:38 来源:笔趣阁

ps: 这一章专门讲武器配置,不喜欢的跳过

1939年3月,小胡子又干了一件令西方震惊的事情——彻底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值得一提的是,常凯申家的二小子以德军少尉的身份参与这次行动。在平行空间里,德军有案可查的至少有50多名中国人参战,实际人数可能更多。不过在本时空里,这些军官除了常小二之外,大部分都被郑卫国要了回来,充当教官或者军官。

另一件比较搞笑的是,参与瓜分捷克的居然还有波兰。早在38年10月,大**就趁着德军占领苏台德区时派兵捷克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当时自诩为欧洲第三陆军强国的波兰,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境的危险,反而四处竖敌。

像当初沙俄爆发革命之后,大**就趁乱占了不少便宜,甚至对新占领的乌克兰地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常言道出来混的,终究是要还的。等老毛子腾出手来搞卡廷森林惨案的时候,不晓得大**们有没有后悔。

更可笑的就是德国吞并捷克时,波兰的表现了。好比一伙强盗跑到邻居家里杀人放火,大**不帮忙不说,反而趁火打劫,结果等德国消化捷克之后,张嘴就把大**给吞了,前后仅用了十七天的时间,然后屠杀了五百多万波兰人,差点儿杀绝。当然,这个时候,大**还沉浸在抢了捷欣市的喜悦中,丝毫没有意识到国家已经身陷险境。

郑胡子也没提醒大**。就算提醒了估计那群蠢货政客也不会相信。而且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之后,世界各国都反对,但大**竟然在这个时对中国落井下石。这种垃圾国家让他去死好了。

不过德国占领捷克之后,小胡子也没得意多久。他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麻烦也不小。说起还是老问题——石油。这个问题从一战之前到现在,困扰了德国几十年,却一直得不到解决。

本来在郑胡子的“指点”下,德国人在本土找到不少油田,但随后对坦克、牵引车、载重货车等武器装备的调整(把汽油机改成柴油机)以及减少煤炼油,又让石油紧俏起来,由于前面的步子迈得比较大。石油紧缺情况甚至比平行空间同时期更为严重。

汉斯们也不是没有考虑把发动机再改回去。但见识过用柴油机的好处之后,谁还愿意用汽油机的坦克?作为一个机械民族,产品性能总是第一位的。而且运输卡车也不能少,随着闪电战的大战略渐渐占据国防军的主流。对后勤的要求也日益加强。有了载重卡车。谁还看得上马拉大车?

本来还有煤炼油的,但是这玩儿成本太高,产能不足。在发现油田之后都先后停产,改炼钢铁,或者造其它设备去了。总之,产业结构一变,再想调整回去就难了,哪怕领头的是希特勒也不行。

更让小胡子郁闷的是,好基友罗马尼亚再次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本来说好了,打下捷克之后,罗马尼亚的石油就归德国,德国用工业品、粮食、武器去换。没想到英国人再次插手,利用商业手段把罗马利亚的石油全部控制了。

事实上,自“一战”以来,英德两国在罗马尼亚的石油攻防一直没有停止过。1916年11月,德军侵占瓦拉千平原,夺取了罗方全部石油设施。英国随即派特工潜入该国,成功摧毁了70多座炼油装置,烧掉80多万吨原油和石油产品。尽管德国事后花了五个月恢复生产,但产量始终未恢复到原有水平。

二战前期,英国人企图用6000万美元的高价(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诱使罗马尼亚炸掉本国的油田,但是罗马利亚没有同意。傻子才会同意呢!

当然,英国人也不傻,尤其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现在历史上,张伯伦一直是以一个大sb的形象出现的。其实这家伙不仅不傻,还非常厉害。特别是其用经济手段控制罗马尼亚的石油,干得非常漂亮。

当时罗马尼亚所有的库存石油都被英国抢购,英国还预订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的石油供应权,而且尽可能租用罗马尼亚所有的驳船和火车车厢,以免被用来向德国运销油料。很快,多瑙河流域的148条不同类型的油轮都被英国人租赁,后者甚至不得不专门成立格兰德公司,集中管理这些暂时并无多大用处的轮船。

看着急需的石油一船接一船被拖走,小胡子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更让小胡子郁闷的是,德国的战争机器才刚刚启动,并没有做好与英法全面开战的准备。因此直接翻脸是不行的,还得想其它的办法。

在平行空间里,小胡子最终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让罗马尼亚妥协了,不过中间花费的精力和代价也是不小。现在既然有郑胡子这个路子,小胡子自然要试一试,毕竟德国本土的石油战略价值更大,郑胡子的胃口也要小得多。

另一方面,郑胡子也没敢德国人晾太久。实在是装备不足,等米下锅,硬不起来啊!一周之后,郑卫国就与德国新任特使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敲定了交换协议。郑胡子用储量超过两亿吨的油田资料(有水份,德国好开采一点的油田都被郑胡子说的差不多了,剩下开采都比较麻烦,不过总比煤炼油好)跟德国交换一大批武器。

这些武器有新有旧,更多的则是小胡子的战争红利——捷克布鲁诺和斯柯达的产品,以及捷克国防军的装备。武器装备嘛,无非是飞机、坦克、大炮,还有各种设备和轻装备。经过一番艰难交涉,战果如下:

飞机:十架德制fw61直升机。这是福克-乌尔夫公司在1936年推出的。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具有实用功能的直升飞机,全长7.3米,高2.65米;自重80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50公斤(一说1024公斤)。这种飞机操控系统设计良好,但当时的德国政府却持反对态度,让为华不实,没能进入工业化生产。

这回郑胡子铁了心想搞些飞机,虽然搞不了空战,但是侦察、火炮效射也需要,特别是绥远、陕北这些地方。有一架飞机比一个团都好使。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被逼无奈。只好向郑胡子介绍了这种“最新产品”。郑胡子一看,竟然还是直升飞机,二话不说应下了,并表示先来个一百架。

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哭笑不得。只好告诉他。根本没有那么多。最多十架,而且也要三个月之后交货,因为福克公司总共才造了两架原型机。好在这玩艺儿结构简单得很。就算造个几十架也耽误不了多久。

坦克:一百辆捷克斯柯达出品的lt35轻型坦克。

前文曾提到过,捷克的军工实力极强,号称欧洲兵工厂。早在二战前,捷克人就能生产坦克,称之为lt35轻型坦克,之后又生产出了改进型lt-38轻型坦克。

别看是轻型坦克,仅lt35的最大装甲厚度达到了35mm,远远超过了日军主力战车——97式中战车的25mm。不仅是防护、火力,包括机动力都是非常不错的,德国人甚至认为lt-35的性能相当于3号坦克,这在亚洲就是非常好的装备了。

当然,这么好的装备德国人也想要,在平行空间里汉斯们就曾大量装备。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开始死活不肯,还找了一大堆理由,说这个车不好操控啊,捷克自己也没造几辆啊,日本人会反对啊,总之就是不肯。其实这个车没有什么太大的毛病,就是采用了气动换档机构,在当时比较新潮,对驾驶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不过这些坦克郑胡子是打算放在绥远保护物资通道的,在大草原上技术烂一点也不打紧,不怕翻车。

而且数量不够也是假的,至少能拿出两三百辆,历史上捷克自己就装备了138辆,又给了罗马尼亚126辆,还给德国造了219辆(给敌人造坦克,真是不知该怎么说)。因此,郑胡子这回不打算让步,铁了心要把自己的装甲力量发展起来。

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无奈之下,只好答应给郑胡子一百辆,外加全套的修理、维护设备,以及备用发动机等零部件。不过只肯给lt35,反正这种坦克在欧洲很快就要被淘汰了。至于lt38,巴拉克却是坚决不肯。郑胡子也就没强求,反正在亚洲战场,lt38未必有lt35管用。

野战重炮:50门捷克斯柯达(skoda)m1925式150毫米榴弹炮

重炮威力大,属于比较敏感的武器,因此德国人表现得非常不爽快。而且欧洲当时大部分重炮都太重,不合适亚洲战场。性能稍微好一点的炮往往就有六、七吨重了。六、七吨是什么概念?当时中国绝大部分承重桥梁都是标明限载1.5吨(看老电影有没有看到过),90年代之前也仅仅是限载5吨。

所以在武汉会战期间,日军的驮马制师团(以山炮为主)都比挽马制师团(以野炮为主)进展顺利,因为挽马制师团不仅要同**作战,还得自己修桥铺路。华北比长江流域要好一些,不过5吨差不多也是极限了。再重一点的,搞一大堆六、七吨以上的炮,机动起来真是要了老命了,只能扔到绥远的大草原上去。

见迟迟谈不拢,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担心僵持下去会把交易搞黄了,就主动向郑胡子堆荐了一款炮,即捷克斯柯达(skoda)m1925式150毫米榴弹炮。这种榴弹炮是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后于1919年研制的,1924年才开始生产。

当时斯柯达兵工厂的野心很大,想用这种炮代替前奥匈帝国的各型榴弹炮。所以这个炮的数据比较均衡,符合当时多用途炮的潮流。但是此炮没有吸取一战火炮研制的经验,仍然采用的是单脚炮架,造成射界范围太小,一出厂就成过时产品。所以捷克并未装备很多,倒是德国缴获后有使用的历史。

郑卫国一听这玩艺儿在1934年停产了,心里有些犯嘀咕,质疑道:“不会是像上次那种种糊弄人的货色吧!”

糊弄人的货色指的是那种135毫米加农炮,那种火炮虽然纸面数据看起来不错,但是精度、大架强度。后坐力等有问题。这也是包头保卫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不过看了详细资料之后。郑卫国发现这个m1925式150毫米榴弹炮确实不错,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足够轻便。比日军现在最好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4.14吨)还要轻一大截,只有3.8吨。二者射程接近,威力也都差不多。

比较搞笑的是。在欧洲。捷克斯柯达(skoda)m1925式150毫米榴弹炮一出厂就成过时产品。落后了。但是在亚洲,日军性能差不多的96式150毫米榴弹炮却是新锐火炮,无可匹敌。可见当时亚洲跟欧洲的军事水平真的差距很大。很大!

因为这个炮生产不多,郑胡子最后只要到50门,就几乎把捷克国防军装备的炮全部拿来了。此外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还答应帮郑胡子全部换上新式炮架,虽然重量会略微增加,但是性能将更加出众。

压制火炮(加农炮):12门fk16 150毫米重加农炮;50门德制m1917 105毫米加农炮;50门skoda 105毫米vz35系列加农炮。

上次包头保卫战,日军的92式105加农炮利用射程上的优势给**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所以郑卫国迫切需要一种射程极远的武器来保证阵地的相对安全,否则敌人就可以躲在我军射程之外肆无忌惮地攻击了。

fk16 150毫米重加农炮性能就非常不错,最大射程足有22400米,威力惊人,基本能够满足郑卫国的要求。唯一的缺陷就是太重,超过了十吨。好在绥远那个地方比较平坦,用上专门的牵引车,基本上可以全程机动。

除了这种战略性的重加农炮之后,郑卫国还需要一批轻加农炮。之前引进的德制m1917 105毫米加农炮就非常好,只有3吨多一点,射程上又能压制日军绝大多数火炮。不过这个炮数量不多,而且郑卫国也希望有性能更加出色的武器,于是又选用了捷克斯柯达(skoda)105毫米vz35系列加农炮。

后者是斯柯达兵工厂的新式火炮,性能极为出色,唯一遗憾的就是数量不多,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表示最多凑到50门,而且零部件方面可能还要另行生产。因为欧洲的战场环境不同,105毫米的远程加农炮对德军来说意义不大(他们需要150毫米,甚至170毫米以上的大家伙),所以这个炮只能从原厂库存以及捷克国防军中调用,以后不会再生产了。

野炮:100门德制fk16式75毫米野炮;100门捷克skoda h2系列 105毫米榴弹炮。

前者是由一战时期的7.7厘米fk16na野战炮翻造的,也就是换个炮膛,以及一些零部件。由于一战前后,德国人留下了很多7.7厘米fk16na野战炮,性能已经完全落伍,所以在纳粹上台之后,小胡子让人改装了很多,还向中国出售不少。

让小胡子感到很郁闷的是,这种炮刚刚改装得差不多,就完全落伍了。对于德国人来说75毫米的小炮筒,12300多米的射程实在没什么用。所以这个炮冯.里希特霍芬.巴拉克表现得非常爽快,也不怕日本人发现了,当场就答应给一百门。

skoda h2系列 105毫米榴弹炮是捷克的旧货,他们后来基本上都搞100毫米口径了,但是捷克军队内部还有不少105毫米的炮,其中大部分都是h2系列。这种武器对于德国人来说也是鸡肋得很,而且用捷克的火炮送给中国不怕日本人发现。

山炮:100门斯柯达c6系列75毫米火炮或者同型炮。这个炮一直是第四十一集团军的主力山炮,就不多介绍了。

山、野、加、重、高,五大类火炮。现在山炮、野炮、重炮、加农炮都有了,只剩下高射炮,郑胡子又要十二门40毫米博福斯高炮和36门20毫米苏罗通高炮。不是不想多要,实在是德国人自己也很紧缺,坚决不肯多给,倒是轻武器大方得很。

像马四环步枪,很爽快地就答应再给十万条,每条步枪附一百发子弹。然后zh29半自动步枪也给了五千枝,基本上把布鲁诺兵工厂的存货清光了。

当然,这么多武器不可能一次性付清。经过磋商,还是老规矩,一边交货,一边告知油田资料,交一批,告知一批。

得知郑卫国又搞到这么大一批装备,程政委和周参谋长他们都很高兴。只要郑胡子高兴不起来,因为这实际上是最后一笔交易了,等德国人发现大部分油田不好开采,肯定不会再上当。

不过郑卫国也不是没留后手,趁着双方交易正火的时候,郑胡子提议双方联合研发几种武器。此时,平安县兵工厂也陆续研发了不少新式装备,颇具科技含量,像破甲榴弹、碎甲弹、滑膛式无后坐力炮、简易一次性无后坐力炮(铁拳)、火箭筒、大威力火箭弹(装填云爆剂)等等。

这些武器很快吸引了德**工的注意,并专门派了一批专家前来研发。本来兵工厂限于技术能力,大部分产品都有缺陷。德国这批专家的到来,很快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让兵工厂的实力大增。

就在冀察战区与德国人处在最后“热恋”的期间,**在南昌与敌华中方面军又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