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抗日保安团 > 第四百九十六章 国内外变化

抗日保安团 第四百九十六章 国内外变化

作者:虎笼山人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2:07:38 来源:笔趣阁

“什么?一个小团全歼日军一个联队!”郑卫国拿着战报仔细看了一遍,不敢置信地说:“难道留守东北的关东军已经弱到这种地步了?”

“弱到不见得!”周参谋长笑道:“我看最主要还是缺乏战斗经验。您看看,竟然在那种地形埋锅做饭,而且连警戒哨都没有派出去。这哪里像是在行军打仗?简直是学生在组织春游嘛!”

周参谋长这话算是说对了。由于到处都需要用兵,第25师团的精干老兵和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早就被抽调一空,剩下这些官兵都是在东北地区成长起来的日本和朝鲜青年。跟前辈们相比,他们大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就差得远了。

硬要比较一下的话,估计跟抗战初期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差不多。这样的部队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假以时日一定能成长起来,但前提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

郑卫国眼睛中闪过一道寒芒,有些欢喜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第63军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北上了。通知冯占海,立即向冀东挺进,一定要日军反应过来之前占据冀东,隔绝东北和华北。”

“此外,东北挺进军也要加快行动,最好能提前进入科尔沁草原。”

按郑胡子的计划,63军将抢占冀东作为前进基地,然后越过辽西走廊直扑东北腹地,到时候就能与俄国远东地区的北方方面军遥想呼应了。甚至能够得到美军战略轰炸机的直接支援。

与此同时。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现在番号是北方方面军第二军)也将从蒙古草原逼近东北,抢占辽西,与63军从西、南两面夹击东北的日伪军。

然而,不待第63军出发,国内外又接连传来几个消息,差点儿让郑胡子措手不及。

一天之后,周参谋长匆匆赶了过来。

郑卫国问道:“老周,第63军开拔了吗?”

周参谋长点点头说:“已于今日上午正式誓师北上了!”又道:“总座,您还是先看看这个吧!”

郑卫国接过一看,眉头微皱。疑惑道:“第37师团在暗中集结?”

第37师团现在隶属于山西第一军。部署在以运城为中心的地区,担负着监视中条山第五集团军的任务。郑卫国曾打算吃掉这个师团,但最后没能成功。之后一段时间,第二战区忙着对部队进行第二次改造(即由正规化向野战化转变)。韬光养晦。就没有再动手。

“依照你们参谋部的情报分析。这第37师团是要进攻,还是要撤退?”

周参谋长摇头道:“情报有限,暂时还看不出来。不过眼下我中条山守军实力大涨,光靠一个第37师团肯定是吃不下的,所以撤退的可能性更大。”

日军眼下基本放弃了晋南,出了第37师团以外,也就临汾的第41师团可以就近增援。不过现在的中条山守军已经发展成齐装满员的十个师,还配属有大量技术兵种,别说两个师团,就算四个师团也未必打得过。

何况现在的中条山守军并不是孤军奋战,两翼还有山西新军可以就近增援呢!要不是郑卫国不希望过分刺激日军,影响大战略的话,早就主动发起攻击了。

郑卫国想了一下,赞同道:“确实,看来日军是要进行战略收缩了。”

其实自打华北地区的铁路系统被彻底破坏以后,华北的战略价值就大大降低了。因为占领区的大量物资(比如煤矿、羊毛、粮食、棉花等)都很难运出去,同时外面的物资运进来成本也高了许多。

这种情况下,还要维持近20万日军和差不多相同数量的伪军,对日本政府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即便42年之后,日本政府在华北搞起了“以战养战”的新经济政策,但这同样是对日本人力和军力的严重浪费。要知道这40万军队无论放在哪里,都是一股战略性的力量。

周参谋长也有相同看法,笑道:“是啊,现在的华北对于日军来说就是一个纯消耗性的战场。要不是为了面子,只怕早就撤了!”

郑卫国哼了一声,说:“现在想撤,只怕有些晚了!”

周参谋长惊讶地说:“总座打算留下这些部队?”

郑卫国点了点头,沉声道:“虽然我不知道日军打算把这些部队撤到哪里去,但我相信一句话,敌人所坚持的,就是我们要反对的。他们想撤,我偏不让他们如愿!”

周参谋长忙道:“可是,我们挺进东北的大战略怎么办?”

郑卫国摆手道:“互不影响,第37师团就交给第五集团军。其余部队仍按计划行动。”

现在已经快到八月份了,等部队进入冀东,再挺进东北少说也是九、十月份,眼看就要进入冬季了。东北的冬天可是难熬得很,所以根据之前的计划,第一批挺进东北的只有三个军,即第63军、东北挺进军和第97军。没办法,东北实在太冷了,粮食也难筹集,一下子派去太多的部队,过冬就是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话,第二战区的直属部队就还有第3军、第9军、第15军(均隶属于中条山第五集团军)、第40军、49军、51军、53军、57军、69军、新5军、新8军等11个军的强大武力。再加上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傅作义系统的部队,实力仍然在敌华北方面军之上。如果冈部直三郎有什么动作的话,郑胡子也不介意给予迎头痛击。

周参谋长想了一下,说:“好。不过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候日军其它部队肯定会增援和牵制,我们得拟定好一个总体战略。”

郑卫国点头道:“这个是必须的,就由你们参谋部统一安排。”

两人又就国内外形势扯了一通。主要是三件事情,当然,最后一件比较复杂,也可以说是四件事儿。

第一就是与中央军的摩擦问题。自打十二月事变和中条山整军之后,华北地区几乎没有游杂武装了。各路杂牌只有三个选择,投共(也包括投郑)、投国、投日。靠着强大的政治委员制度,第一类部队基本都同化了;第二类部队在华北立不住脚。又担心被郑胡子吞并。只好纷纷逃到河南和江苏;第三类部队则遭到了重点打击,已被消灭殆尽。

不过少了游杂武装和日伪军的缓冲,二战区和中央军的地盘就直接挨上了。自卫立煌这样比较开明的将领去职以后,双方的矛盾也是日益加深。

中央军方面对第二战区这个独立王国感到非常不满。一直想把手伸进来。郑胡子当然是不肯。于公。失去了华北这个基地,挺进东北就是白日做梦了;于私,让汤恩伯等人的部队进了华北。怎么对得起支持他的父老乡亲?

但是中央军(主要是一战区)方面有委员长和军政部的支持,可以堂而皇之、名正言顺的调动部队。

日军撤出豫北地区后不久,军政部就宣布将豫北划归一战区。一战区长官部也是心领神会,立马派部队前来“接收”。尼马,日军在的时候你干嘛去了?这个时候跑来摘桃子!郑胡子当然不肯,但又不好直接抗命,只好让八路出面当了一回恶人,跟中央军在新乡地区大战一场,全歼了朱怀冰的一个军。

最让委员长生气的是,郑胡子还装模作样,派第49军去调停,然后把打散的中央军全收编了。

除了豫北地区,双方在山东的争夺也很激烈。山东的抗日武装主要有三大势力,最强的当然是林师长的115师。

在这个时空里,林师长伤得没那么重,很快就返回部队了。他和罗政委两个人,一个善于指挥打仗,一个善于搞根据地建设,确实是完美搭档、黄金组合。115师的实力本来就比八路军其它部队要强上一个档次,到了山东这块宝地更是如虎添翼,很快就发展成了拥有七个师的战略集团。

其次便是于学忠的第51军,本来他的人马都快打光了,第57军又被调走。但在郑胡子的帮助下,第51军在鲁西南和苏北、皖东北、豫东一带也发展得不错。

第三就是沈鸿烈、厉学礼等人的地方部队了。说起来他们跟东北军还大有渊源,却早早投靠了中央军,所以对郑卫国和八路都非常排斥。加上沈鸿烈这个人野心极大,总想独霸山东,所以老是惹事儿。

前不久,沈鸿烈还派人暗杀于学忠,行刺不成又往八路军的根据地跑,企图挑拨两军的关系。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由于刺客被抓,真相很快大白。郑胡子趁机向军政部施压,委员长没有办法,只好把沈鸿烈调回重庆。

这样一来,二战区算是大获全胜。不过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冲突仍然时有发生,只是争夺的重点逐渐南移。郑胡子调停了一下,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最后干脆懒得再管。

第二件事情则是远征军入缅。委员长和中央军大佬们虽然对郑胡子有一百个不满,甚至是痛恨,但对于郑胡子的意见还是不敢不听。谁让他看得那么“准”呢!

在远征军的问题上,军政部没有像历史上那样以救火队的方式出现,而是步步为营,缓步推进,等日军把英国佬打得屁滚尿流的时候才以雷霆万钧之势压了上去。

本来打得挺好,远征军一下子集结了六个军的强大部队对日军展开攻击,差一点就把日军赶下海了。可惜英国人和那个“酸性子乔”又跳出来捣乱。酸性子乔就是大名鼎鼎的史迪威,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掌握了美援物资的分配大权。

要说起来,史迪威绝对是一个好人,也是为数不多的,对中国友好的白人。他曾经说过。中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好人,却被百分之一的坏人统治着。所以他对中国人民非常有好感,却很痛恨那些贪官污吏。除了史迪威和司徒雷登,很少有西洋人对中国怀有这样的感情。

遗憾的是,史迪威这个倔老头对于军事算是狗屁不通。有一次他坐飞机视察战场,发现有一个师在有条不紊的撤退,认为这支部队肯定是在逃跑,于是要求委员长枪毙了这个师长。事实上,这支部队只是在奉命执行“后退决战”战术,也就是薛岳发明的“天炉战法”。根本不是逃跑。更让人无语的是。委员长还真把这个师长给枪毙了!

至于在缅甸的指挥更是屎尿屁,远征军总指挥罗卓英实在是忍无可忍,终于跟他翻了脸,但下台的却是罗卓英。总指挥一职由黄埔一期生杜律明接任。

杜律明这个人能力是有的。他这个人极善练兵。第五军每次评比都是第一,把18军和74军死死压在下面,但指挥打仗就要逊色不少(**中很多将领都是这样。奇怪)。如果当师长的话,肯定是一个出色的师长,当个军长也算合格。但指挥远征军这样一支庞大的部队,明显是在害他了。

加上英国佬一心拉人垫背,史迪威又借着分配大权不时胡乱插手,战局终于急转直下。到1942年7月,远征军大败而回。好在郑胡子一直强调后路安全,千万不能走野人山。杜律明终于听进去了。

来不及向北转移的部队都跟着英国佬去了印度,其中就包括孙立人的新38师。其余部队则递次抵抗,一路历经艰险,终于撤回了云南。不过日军并打不算放过他们,三个师团的主力部队直扑滇西,目前正与**激战于怒江一线。

周参谋长钦佩地说:“总座对于战事的判断简直太精准了。若不是总座在半年就准确预测到了远征军可能要失败,又让军委会提前在松山布局,只怕日军都要一路打进云南了。”

郑卫国微微一笑,事实上,即便没有他的出谋画策,**也靠着怒江天险挡住了日军的攻势,只不到损失可就大了。

想了一下,又问道:“松山目前的战况如何?”

周参谋长笑道:“总座推荐的那位胡伯玉师长确实是一个奇才,愣是把一座小小的松山守得滴水不露。自打半个月前日军开始攻击,一直打到现在,据说日军伤亡极为惨重,却连一个外围阵地都没有拿下来。”

郑卫国也是暗自欢喜,**中还是有一些比较能打的将领的,像大名鼎鼎胡链长官就是其中一位。以他的指挥能力,加上第十八军这个土木系精锐,再配合松山铜墙铁壁一样的工事,够小鬼子喝一壶了。

而且松山背后是惠通桥,只要桥不断,日军就无法切断守军与云南大后方之间联系。就算桥被炸断了,汛期马上就要过了,守军仍然可以得到支援。这就比历史上困守松山的日军要好得多了。拖上四五个月,估计缅甸的日军也没兴趣再耗下去了。

第三件事情就不太妙了,是国际上的。

周参谋长面色凝重地说:“总座,根据美国人提供的情报,苏联这回恐怕是真扛不住了。”

随着斯大林的失踪,苏联事实上已经四分五裂,各大军头独霸一方,根本不把中央政治局的命令放在眼里,而且政治局委员们也是死伤大半,达不到法定多数。

郑卫国也是叹了口气,不就是说了几处油田的位置吗,没想到德国的实力竟然成倍暴涨。然后就像核反应一样,日军趁机落井下石,加盟共和国纷纷宣布独立……接肿而至的打击下,苏联这个庞大的帝国终于停止了蹒跚的脚步。

“这么说,德日马上就能在西伯利亚会师?”

“是的,总座!美方的情报认为,最多不会超过两个月,很可能就在8月份或者9月份。”周参谋长停顿了一下,又讲道:“好在因祸得福,美方已经同意加大对北方方面军的支援。新一批工程部队已经从美国启程,他们将在堪察加各大港口登陆,然后秘密修建机场。”

这就是由第三件事延伸而来的第四件事,美国现在非常担心德日在西伯利亚会师,却无力阻止,唯一的希望就在远东,就在堪察加。如果在这里站住了脚,美军就不用跟日本在太平洋上兜圈子,直接用云爆弹把日本本土轰成渣。

“美国人向我们保证,今年年底之前就能在堪察加半岛上部署战斗机和轰炸机群。不过他们希望我军的进展也要更快一点,以牵制关东军主力,保证远东的安全。”

郑卫国微微一笑,说:“看来美国人比我们还着急!”

周参谋长苦笑道:“不能不着急啊,德国现在掌握了火箭炮、云爆弹和喷气式轰炸机技术,在潜艇、通讯、导弹、毒气等方面也有很大突破。如果德日之间打通了陆路交通,日本很可能也会获得这些技术。”

郑卫国一听,也感到有些害怕,他可不想被云爆弹轰击。看看现在的苏联人和后世的越南人就知道了,这玩艺儿真是受不了。可是这世上没有后悔药,想不挨云爆弹,就得在日本人得到云爆弹之前将他们干趴下!(未完待续。。)

ps: 何必执着v5大人又出手了?哈哈,非常感谢!不过这几天实在太热了,更新可能没有前几天及时,给大家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